謝會生律師
❶ 策略律師事務所謝會生主任針對資本市場或者知識產權方面寫過過什麼專業的文章或者著作嘛
我知道的著作:《2019~2020中國上市公司訴訟藍皮書》(主編,法律出版社2020年10月)《企業IPO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範與糾紛解決》(總主編,法律出版社2013年7月)《億萬富翁的傳承計劃》(總主編,法律出版社2013年10月) 發表論文更多,如《創新型企業上市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論在先權利與商標專用權沖突》《公司上市過程中發生商標權訴訟的應對及解決》等。
❷ 策略律師事務所謝會生主任專業嗎
那是當然的,律界大牛。謝會生主任,在尤其是資本市場的爭議解決問題上,積累了不少在業內轟動性的典型案例,寫過很多論文跟專著,另外這個主任還是蠻低調的,我們當時找他的時候,他用專業知識和出奇制勝的思路打動了我們。總之是一位積淀深厚、富有智慧的律師大咖。
❸ 策略律師事務所謝會生主任還代理案件嘛
我今年10月份找的他,當時是我戰友推薦的,是家裡的一個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講解的甚是滿意,現在正在合作中。
❹ 扎蘭屯步行街地段有房出租嗎
內蒙古扎蘭屯 「偷稅」罪責誰承擔 如此「判決」惹爭議
--------------------------------------------------------------------------------
http://www.cubn.com.cn/ 商與法 2009年11月2日
■記者 黃金生 內蒙古報道
2008年11月5日,對於內蒙古扎蘭屯市電力設備廠的總經理柏慶林來說是個黑暗的日子,就在這一天,內蒙古扎蘭屯市檢察院以偷稅罪對柏慶林提起公訴,2009年3月25日,內蒙古扎蘭屯市人民法院以偷稅罪,判處柏慶林有期徒刑5年,柏慶林不服判決向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09年10月14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法院下達了(2009)呼刑終字第71號刑事裁決書,維持扎蘭屯市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10月14日,柏慶林踏上了漫漫服刑路。
看起來這只是一起簡單的企業偷稅的普通刑事案件,但在他的背後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口不擇言 禍起蕭牆
柏慶林,共和國的同齡人,做過教師,後來下海經商,中共黨員。曾被評為「2006年度扎蘭屯市優秀人大代表」、「2006年度扎蘭屯市優秀民營企業家」,並於2006年4月,斥資290萬收購了瀕臨破產的扎蘭屯市變壓器廠,使2002年就已失業在家72名工人再次走上工作崗位,並使企業在短時間內實現扭虧為盈。
據柏慶林的家屬向記者介紹,原來變壓器廠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臨街是辦公用平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07年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兩個文明建設經驗現場會在扎蘭屯市召開之前,為了不影響扎蘭屯市的整體旅遊城市形象,經扎蘭屯市政府聯合辦公會議同意,企業原臨街平房改建為辦公樓,企業向市財政繳納土地出讓金89萬,為不影響工程進度採取先開工後補辦手續的運行模式。
2007年6月,扎蘭屯市市委某領導到變壓器廠視察,在談話過程中,柏慶林認為某領導「不懂經濟、不懂工業」。當晚,扎蘭屯市市委辦公會議否決了6月20日市政府現場辦公會的決定,將公司報批的辦公樓用地改為工業用地,並勒令辦公樓停建。
2008年3月31日,扎蘭屯市地稅局對扎蘭屯市電力設備廠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賬目進行納稅檢查,呼倫貝爾市國家稅務局對該企業2005年9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納稅情況進行檢查,並分別於2008年7月11日和2008年8月22日做出了稅務處理決定書。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於辦公樓停建和偷稅案的發生,以前一片紅火的工廠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72名工人再次下崗。
先批捕後查賬 司法程序受質疑
2008年4月25日柏慶林因為涉嫌偷稅罪被扎蘭屯市公安局報捕,同年4月30日經扎蘭屯市檢察院批准逮捕,並於同日執行逮捕。
受到當事人質疑的是,扎蘭屯市地方稅務局是在2008年8月22日做出的《稅務處理決定書》,認定扎蘭屯市電力設備廠少繳企業所得稅88350.44元,呼倫貝爾市國家稅務稽查局所做出的稅務處理決定,也是在2008年7月11日做出的稅務處理決定書,認定扎蘭屯市電力設備公司有偷稅行為。即使是稅務機關認定了企業偷稅行為,企業依然有向稅務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的權力,而在扎蘭屯市公安局的起訴意見(扎公起字[2008]08009)中明確標示「犯罪嫌疑人柏慶林涉嫌偷稅一案,扎蘭屯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於2008年7月29日接到呼倫貝爾市公安局經偵支隊2008年7月23日交辦通知,由呼倫貝爾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認定的扎蘭屯市電力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犯有涉嫌偷稅罪。我局經過審查,於2008年7月29日立案偵查。」既然是2008年7月29日才立案偵查,那麼4月25扎蘭屯市公安局報捕的犯罪理由又是什麼呢?
而在柏慶林被捕後的4個月時間里,家人聘請了當地的律師要求會見。可是司法機關卻以種種理由不予會見。最後家人請來了北京邦盛律師事務所著名訴訟律師謝會生,北京律師的到來雖然有了一些進展,但是依然歷時8天,幾乎跑遍了扎蘭屯市所有的政法機關才得以會見,在談起會見過程的時候,謝會生律師不無感慨地說:「《律師法》已經實施了這么久,我們辦過這么多案子,還沒有一個在會見階段這么艱難,很多司法機關的辦事人都說不許會見是違法,但這是領導的意思,我們做不了主。」而且會見的時候竟然有公安局、檢察院、看守所的領導,市委某領導秘書全程陪同。可見當地司法機關對此案的「重視」程度。
一審法院適用法律受到專家質疑
在扎蘭屯市人民法院按照偷稅罪做出一審判決以後,被告柏慶林的辯護律師邀請了中國法學會刑法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中國法學會刑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陳興良教授,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劉劍文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張明楷教授,以及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副院長顧永忠教授進行了專家論證。
專家們認為,扎蘭屯市人民法院對本案做出一審判決時把立法機關剛剛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七)》的有關規定作為本案的法律依據,應當給予肯定,但是在具體適用上卻是完全錯誤的,違背了《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對刑法原201條規定進行修正的初衷和修正後的實質精神,主要錯誤在於:一審判決書關於被告單位「已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的認定是完全錯誤的,是不符合《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第四款規定的。《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規定:(1)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3)「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4)「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這里所說的「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指的是納稅人在受到稅務機關第一次行政處罰後仍不悔改,在五年以內又繼續偷稅受到稅務機關第二次行政處罰的情況。其立法精神是:對於納稅人的第一次偷稅行為,鑒於其已補繳稅款,繳納滯納金並受到行政處罰即不以犯罪論處,不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不思悔改。五年以內又以偷稅受到第二次行政處罰,則應追究刑事責任。
專家認為,在本案中,一審判決書將被告單位分別受到國稅局和地稅局兩個單位的行政處罰認定為「被稅務機關二次行政處罰」,進而追究刑事責任,是不符合上述規定精神的。本案被告單位受到的國稅局和地稅局的處罰是同一時期的同一經營行為的二份處罰,這顯然只是受過「一次行政處罰」,而不是「二次行政處罰」。
「二次行政處罰」的核心是:「被稅務機關第二次給予行政處罰的偷稅行為應當發生在受到第一次行政處罰之後,為此才能體現對不思悔改後屢教不改者從嚴處理的立法精神。」而稅務機關做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份數決不能作為確定受過幾次行政處罰的標准。
一審違背「罪責自負」的刑法原則
在此次專家論證中,專家們一致認為,稅務機關認定的偷稅行為都是發生在被告購買扎蘭屯電力設備廠之前,一審法院把之前發生的「偷稅行為」認定在被告頭上,並對其定罪判刑,違背了罪責自負的刑法原則。
專家論證後認為:「被告柏慶林於2006年通過政府招標拍賣取得扎蘭屯市發電設備廠股權,本案中大部分偷稅事實都發生在股權轉讓之前。雖然在被告拍賣取得的該廠股權中包含了該廠的債權債務,並包括應收賬款和應付稅款,但這屬於民事范疇。對於刑事責任而言,行為人必須有犯罪故意和犯罪的客觀行為才能構成。
稅務機關所認定的偷稅行為,因該由偷稅行為產生期間的有關人員負責,而讓被告承擔偷稅罪的刑事責任,及違背了罪責自負的刑法原則,也不符合常理。」
在扎蘭屯記者了解到,自從企業負責人被捕以來,原本已經走上正規的企業再度陷入了停產狀態,72名職工剛剛燃起的希望又一次破滅,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沒有消除。
企業偷稅要負法律責任這是不可否認的,可是此案中到底是不是偷稅行為?即使是偷稅責任應不應該由被告來承擔?《刑法修正案(七)》的規定是不是能被正確的理解?司法機關在定罪量刑的過程中是不是更應該考慮國家的立法精神呢?
〖 查看相關評論 〗 〖 關閉本頁 〗
柏慶林偷稅漏稅案十大焦點
1. 為什麼扎蘭屯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在自己工廠內蓋辦公樓及廠房被停止建設將近兩年,這樣給企業造成多大的損失。
2,為什麼柏慶林給市委書記發恐嚇簡訊被行政拘留10天後延續被批捕被判刑。
3,為什麼扎蘭屯市公安局,扎蘭屯市檢察院,在沒有確認柏慶林偷稅漏稅犯罪事實的情況下,給柏慶林行政拘留和批准逮捕。
4,為什麼扎蘭屯國稅局對柏慶林偷稅漏稅,在一件事情下達兩次行政處罰書。
5,為什麼柏慶林聘請的律師不允許會見柏慶林。
6,為什麼扎蘭屯市公檢法把柏慶林在購買企業前1995年至2006年期間原企業所偷漏的稅算在柏慶林的頭上。
7,為什麼扎蘭屯市人民法院故意參照稅務機關的一件事情兩次處罰來判柏慶林的刑。
8,為什麼柏慶林上述二審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拖延超期180天沒有任何的超期相關手續,還是參照稅務機關的一件事情兩次行政處罰來維持判。
9,為什麼一,二審法院都故意根據稅務機關的一件事情兩次行政處罰來逃避新刑法修正案。
10,是什麼原因造成扎蘭屯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倒閉,使72名工人失業。
❺ 東方早報:飛人喬丹為什麼狀告喬丹體育侵權
2月23日,美國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宣布,已向中國一家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喬丹體育)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其姓名。
位於福建晉江的喬丹體育成立於2000年,已於去年11月25日通過了中國證監會的首發申請,擬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1.125億股,計劃募資逾10.6億元。
盡管業內人士認為邁克爾·喬丹此番勝訴的可能並不高,但是法律及投行界人士均認為,訴訟本身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喬丹體育的上市進。 喬丹體育:
未收到應訴通知
邁克爾·喬丹通過美通社發布稱,喬丹體育未經許可(微博),蓄意且毫無顧忌地使用邁克爾·喬丹的姓名並誤導中國消費者,「當我了解到有其他企業未經我許可便利用我的中文名字、球衣號碼23號,甚至試圖利用我孩子的名字開展商業活動,我感到非常失望。我採取這一行動的目的是保護我所擁有的姓名權及品牌。」
邁克爾·喬丹在聲明中稱,「這項訴訟的目的不在於經濟訴求,而是旨在對我姓名權的保護,有可能得到的任何經濟賠償用於發展中國的籃球事業。」
邁克爾·喬丹的代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康乂昨日透露,現階段他們僅訴訟侵犯姓名權,並將提請相關精神賠償。法院已接受此案,但由於正處於立案階段,因此不能透露具體訴訟條款和金額。
喬丹體育昨日在其官方微博上回應稱,截至2月23日午間,尚未收到國內任何法院的應訴通知。
事實上,對於自己所可能面臨的商標風險,喬丹體育早有預料。在去年11月21日公布的首發招股說明書中,「商標及商號風險」被喬丹體育列為首個「需要特別關注的風險因素」。
招股說明書指出,該公司商號及主要產品商標「喬丹」與美國前職業籃球球星Michael Jordan的中文音譯名「邁克爾·喬丹」姓氏相同,目前發行人和邁克爾·喬丹不存在任何商業合作關系,也未曾利用其形象進行企業、產品宣傳。盡管如此,仍可能會有部分消費者將發行人及其產品與邁克爾·喬丹聯系起來從而產生誤解或混淆,提請投資者注意。
喬丹「贏面並不大」
顯然,喬丹體育對商標一事早有戒備,其在商標上也是下足了工夫。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喬丹體育目前主要使用四個商標,包括兩個中文「喬丹」商標、一個「QIAODAN」商標、一個喬丹圖形商標。
除此之外,喬丹體育還擁有在中國境內注冊的127項注冊商標。喬丹體育解釋稱,這些商標主要用於商標防禦和拓展產品范圍。
在這百餘個商標中,就包括喬丹所指的以他的孩子命名的商標,「傑弗里·喬丹」、「馬庫斯·喬丹」、「JIEFULIQIAODAN」、「MAKUSIQIAODAN」及其變體的四個商標,就與喬丹的兩個兒子名字中英文寫法一致。
喬丹這一品牌也早已被中國官方認可。2005年「喬丹」圖形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2009年「喬丹」中文文字商標也被認定為「馳名商標」。
據了解,馳名商標的認定單位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認定之後,對馳名商標的保護不僅僅局限於相同或者類似商品或服務,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的商品申請注冊或者使用時,都將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
雖然依照美國法律,喬丹體育構成侵權,但是對於邁克爾·喬丹此番在中國的官司勝算有多大,業內人士也有不同的說法。
曾經在姚明和可口可樂公司肖像權官司中代理姚明的律師王曉鵬認為,中國喬丹公司注冊使用的是商標權,而邁克爾·喬丹要主張的是自己的姓名權,不能簡單地認為,中國喬丹公司使用了「喬丹」這兩個字就侵犯了運動員喬丹的姓名權。
據法律界人士介紹,在美國,對於名人姓名的保護稱之為「形象公開權」,是指個人,尤其是公眾人物或知名人士,對自己的姓名、肖像及其他類似物的商業性利用行為實施控制或制止他人不公平盜用的權利。其是否被侵犯,一是取決於一個名字能否代表某人,二是將名字與使用背景相結合的後果。
服裝行業資深人士北京九派服務機構總經理邵立剛認為,邁克爾·喬丹訴訟的贏面並不大。「喬丹體育一沒有直接使用邁克爾·喬丹的形象,雖然其使用的剪影,大家一看都知道是籃球明星喬丹,但是這也不能說明問題,此外喬丹體育已經注冊了『喬丹』商標,屬於合法使用,在被保護范圍內。」
中國喬丹「運球」
美國喬丹「上籃」
也有法律界人士持有異議。
早在去年年底喬丹體育過會之後,北京策略律師事務所主任謝會生便在其公司網站上發表一篇喬丹體育商標權法律風險的分析文章。
謝會生在文章中引用「張學友」一案作例。潮陽市港軒制衣實業有限公司因其公司創始人名叫張學友,便以此申請了「張學友ZHANGXUEYOU及圖」的商標。但香港歌手張學友對此提出異議。最終,爭議商標予以撤銷。
謝會生表示,「既然中國名人的姓名可以得到保護,那麼為何國外名人的姓名被翻譯成中文後就不能受到保護呢?」
事實上,與邁克爾·喬丹本人合作的美國耐克公司,於1991年5月25日便對「MICHAEL JORDAN」申請了注冊商標。雖然此前,耐克公司對喬丹體育申請了8項防禦性商標異議,但仍被商評委予以駁回。這讓耐克這樣的國外公司很無奈。業內人士分析,這也是最終促成這樁訴訟成行的因素之一。
對此,喬丹體育也有說法,其在招股說明書中稱,耐克公司飛人圖形注冊商標體現的動作是高難度上籃動作,喬丹體育的商標是普通運球動作,兩個商標區別度高,不會誤導消費者。
在邁克爾·喬丹起訴喬丹體育的消息傳開之後,很多消費者才恍然大悟。謝會生認為,從這點來看,喬丹體育還對競爭對手構成了不正當競爭。根據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款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喬丹體育的商品足以對消費者產生誤認。
可能會影響上市進程
但不管訴訟結果如何,此時爆發的商標之爭可能使得喬丹體育的上市進程受到打擊。
某投行人士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若喬丹體育目前還沒有拿到上市批文,其上市的不確定性將大大增加,至少要等訴訟結束後才能確定是否能夠繼續上市;若上市批文已經拿到,那也得暫緩發行進程,如果證監會認定該訴訟為重大事件,就極有可能召開首發會後事項,重新上會。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同樣認為,無論訴訟結果如何,只要法院受理該訴訟進行立案,那麼都將影響喬丹體育的上市。「知識產權無小事,只要是涉及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一般都會被認為是重大事件,而喬丹體育此次涉及的是其主要商標,更可能被認定為重大事件。」而目前法院受理訴訟申請的門檻比較低,「只要有初步證據,有明確的被告,有明確的訴訟請求,一般都會受理。」陶鑫良介紹說,目前因為知識產權起訴而使得上市受到影響,甚至終止的情況並不鮮見。就喬丹體育來說,此時最好的方式是與邁克爾·喬丹達成和解,從而避免進一步被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