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峰律師
1. 張雪峰的人物履歷
1991年至1993年任四川省華興公司經理;
1994年至1998年任四川中達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9年至2003年任四川中咨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2002年兼任四川九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1年創辦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四川省分所任主任;
2003-2005年收購青海唐古拉葯業有限公司曾任公司董事長。
2005年兼任青海經濟研究院客座研究員,青海省葯學會常務理事,青海省葯學會大黃產業專業委員會會長,青海省葯學會塞隆防治及開發利用專業委員會會長。
2008年任青海省葯學會冬蟲夏草葯用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
2009年任青海冬蟲夏草與人類健康研究發展基金會理事、副秘書長。
2. 錦綉未央律師扮演者
樓樓你好
在錦綉未央中並沒有「律師」這樣的一個角色出現過
3. 1949年解放上海時,有一艘輪船被炮火擊中沉沒,傷亡慘重.想了解稍為具體點的情況.
1948年12月的上海十六鋪碼頭,異乎尋常地繁亂、噪雜,旅客如梭,人流壅塞。
數百公里外,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場,人民解放戰爭的隆隆炮聲,給這座素有「東方巴黎」之美稱的大都市,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但同時,謠言也如飛蝗般四處蔓延。上海灘人心恓惶。一些寧波藉的闊佬坐不住了,紛紛搶購船票,懷揣金銀細軟,湧向扼據滬甬線要津的十六鋪碼頭。龐雜的人流中,還有大量的升斗小民,他們或因不明真相而望風披靡,或為遵從祖先留下的習慣而須在冬至前趕回故里,例行祭祀……
12月3日下午4時整,擔負滬甬線航行任務的「江亞號」客輪,自十六鋪三號碼頭起碇赴甬。
坦盪如練的黃浦江水,一如以往那樣雍容、馴順。對於江亞輪上的眾多旅客來說,罹難前的平靜是寶貴的。
江亞輪是上海招商局六大新型客輪之一,與「江靜號」等為姐妹船。抗戰期間,隸屬日商東亞海運株式會社,原名「興亞丸」。船齡未及十年,總噸數3365噸,馬力2500匹,航速每小時12里。抗戰結束後為招商局所接收,重新裝修,船上有特等餐廳、休息室等。無論外觀、設備,在當時均堪稱精良。
按國民黨交通部航政局規定,江亞輪額定的最大載容量為2250人。是日,據出口報告單所填,船上有乘客2607人,船長沈達才以下船員179人,載貨175噸。僅憑這些記錄在案、可資查證的數據,已大大超出了額定的最大運載能力。事後,據寧波人旅滬同鄉會江亞輪慘案善委會調查統計,當時船上無票乘客及兒童甚眾,實際載客達4千以上。以甬藉居多,佔十之***。
罹難吳淞口外
歲月,至今仍銘記著海天浩淼間的這個座標:東經31.15°、北緯121.47°。
江亞輪中的倖存者及其罹難者的親友後人們,將永遠記住這個時刻:1948年12月3日晚6時45分。
幾分鍾前的江亞輪還是安寧的。盡管駛出吳淞口後,客輪出現了較明顯的搖晃,蒙蒙暮色中可以感受到波濤漸趨洶涌,朔風更臻凜冽。然而這只是外海與內江的不同,船艙中除了部分旅客由於暈船而感不適外,大多數人依舊泰然處之,當晚膳的鍾鳴奏響之後,艙內到處都是一片津津有味的咀嚼之聲。
名副其實的「最後的晚餐」。
前大艙里,一個名叫裘樂華的奉化藉青年婦女,正在哺乳期內,她撩開衣襟,忘情地凝注著懷中嗷嗷咂乳的嬰兒;滬上新閘路一帶婦孺皆知的占卜瞽叟張海峰,前些日子因心躁難安而焚香起課,斷語非避地不能免其厄,故緊急離滬,及踏上江亞輪甲板,始感稍安,乃啖大餅以充飢;四等艙茶房姚某,年逾五十,仍好勝心切,與一個無票的國民黨大兵理論未果,遂強行將其逐出艙外,氣哼哼地回到餐桌前,端起飯盒……
誰也不曾想到,巨大的災難正在朝著這片漂移的陸地逼近。
6時45分,吳淞口外橫沙西南白龍港海面水道。江亞輪右舷後部,驟然傳出炸雷似的一聲巨響,船體隨之發生劇烈震動,所有燈火傾刻熄滅。與爆炸處緊挨的電報房瞬時坍塌,報務員被炸得屍肉橫飛,收發報機損毀,與外界聯絡中斷。船頭駕駛倉內,求援汽笛也僅象徵性地鳴響一聲,就再也發不出音來。值班大副拋下他安頓在「大副室」內的邊姓親戚一母一子一女三人,顧自逃命。另有一名水手,竄出倉房,正想往水中跳,突然被他不會游泳的姐夫從身後抱牢,哀告救命,水手竟掏出小刀,猛刺姐夫的手指,脫身而逃……
船艙內漆黑如墨,但聞冰涼的海水嘩嘩湧入。男女老幼,驚惶萬狀,慌亂中群相擠軋,紛紛向船頂甲板奪路奔命。「駭叫悲啼,愴天呼地,如赴屠場,如臨末日。老弱婦孺,踐踏而死者甚多,凄慘景狀,楮墨難罄。」
可怕的次生災難
由於爆炸發生在船體後部,船尾迅速下沉,首先遭到滅頂之災的是三、四等艙的旅客。十幾分鍾後,洶涌的海水已蓋沒甲板。下沉速度之快,可見船體受損程度之烈。由於失事地點恰為一淺灘,因此煙囪、桅桿、以及懸掛的救生艇仍露出水面,然而慌亂中、加之天黑,竟無人去解開救生艇的纜繩。
爆炸發生的時候,白龍港附近水域有若干船隻經過,其中不乏俠肝義膽、慨然援手者,如招商局茂利輪、中國漁業公司太孚1號2號漁輪等。據記載,當時路過此處水域的機帆船「金源利」號,在船主張翰庭先生的指揮下,不顧自身安危,毅然冒死相救,從死神手中奪回了 453人的性命。但也有一些船隻或袖手旁觀,或乘火打劫。世風頹敗,人心不古,至於極端。
海天浩劫話生死
黃浦江失去了它以往雍容的笑臉。
它被三千餘眾罹難者的陰魂所糾纏,它被三千餘眾罹難者家屬的淚水所湮沒。
由於罹難者大都為甬藉,寧波人旅滬同鄉會旋於12月6日成立「江亞輪慘案善後委員會」。據善委會統計,失事後僅9百餘人得以生還,估計罹難者多達3千以上,死亡人數遠遠超過泰坦尼克號海難。
招商局於失事後派出90多名潛水員和十幾艘船隻前往失事地點打撈屍體,大多數已不知所蹤,僅撈起屍體1336具,其中1齡童34人,2齡童41人,3齡童18人,4齡童38人……
飢餓的海浪,那麼硬,那麼涼,那麼饕餮貪婪……古往今來吞設了無數生靈……吞沒了再也不肯吐出……
尤其是兒童,面對不可抗拒的滅頂之災,他們與大自然抗衡的能力較之成年人更為孱弱,命運更加悲慘。
從江亞輪駕駛台扶梯口打撈出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她的左右手各牽一個5、6歲的女孩,一望而知是三姐妹,小姐姐的雙手緊緊地拉著妹妹,至死沒有松開……
前大倉打撈出一個6歲左右的孩子,左手拿飯碗,右手捏著一隻菱角,溺斃前的嘻戲進餐景狀栩栩眼前……
一個名叫朱華光的孩子,失事時從輪首錨洞跳入海中,爬上了一捆漂浮著的鋪蓋,沒想到一個成年男子游過來搶奪。天黑浪急,怕極了的孩子抓住捆鋪蓋的繩子不肯鬆手,那男子竟然用腳猛踹,把他掀人海中,幸好援救船隻趕到,他才得救……
極端的自私心理,使人墮落成海難的幫凶。
桃源路停屍場,千餘具屍體接踵運到,麇集場外的家屬,焚香招魂,哭聲震天。
剛出水的屍體大都面目正常,似入睡狀,有些女屍脂粉蔻丹、宛若生前。可是出水後與空氣接觸,面貌陡變。屍體中,還有頭顱擠碎的,腿骨砸斷的,眼球脫落的,半邊身軀炸飛的……
難以想像的慘況。
古人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江亞輪失事之時,也有人因禍得福。
著名影星張翼,原藉寧波。12月3日,張託人買到一張江亞輪二等倉客票,送妻子回故里省親。但當張翼夫婦氣喘吁吁地趕到碼頭時,船已離岸。夫婦倆沮喪而歸,途中互相埋怨對方耽擱太久。第二天,噩耗傳來,兩人冷氣倒抽,深感慶幸。
一個姓張的老太太,本來買的是去寧波的江亞輪客票,可是忙中出錯,誤登了與江亞輪並泊的茂利輪,起碇後才知是開往浙東海門的,老太太懊喪萬分。由於茂利輪開船比江亞輪稍遲,等它經過白龍港海面時,江亞輪已經爆炸沉沒,老太太親眼目睹了失事現場,驚嚇之餘竊喜死裡逃生。
失事之謎
江亞輪失事原因,人言言殊,各執一詞,迄無定論。據載,不外乎六種可能:
1.鍋爐爆炸;2.觸礁;3.定時炸彈;4.夾運爆炸物;5.遭受魚雷襲擊;6.誤觸水雷。
1948年12月7日,招商局特邀中國漁***司副經理顧久寬,總工程師朱天秉,上海輪渡公司副經理周啟新,輪機師總會理事長陸良炳,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理事長、中華造船廠經理楊俊生,交通大學造船系主任、民生公司總工程師葉在馥,交通大學機械繫教授柴志明,美藉專家格萊登極博士等14位專家,及航政、監察等部門的代表,乘船前往失事地點勘察。事後又邀集海軍第一軍區司令部、引水公會、船隻碰撞委員會等部門的代表,多次舉行調查審定會。專家們認為,該輪航線正確,不可能觸礁,爆炸處距鍋爐房尚有60英尺距離,也非鍋爐爆炸所致。
12月14日上午,上海地方法院檢察處派出檢查官曹鴻、虞炳銓參與偵察,同行的還有夏功楷等四律師。
江亞輪被炸裂口長約30多英尺,裂口處的鋼板上部向外翻出,下端卻又向內凹進。形狀蹊蹺,緣由莫辨。傳訊生還的江亞輪理貨員,查明倉載貨物中並無爆炸物夾帶,一般隨身攜帶的小型定時炸彈,也不可能有這樣大的爆炸當量。
經多方協查,最後的意見大都趨同於魚雷襲擊或誤觸水雷。海軍方面認為,白龍港附近航線為本埠連接外海的咽喉,進出船隻,日以百計,故不可能觸定位水雷,惟漂雷隨風勢潮流而動,觸船爆炸,亦未可知。至於魚雷,發自飛機,還是軍艦?推測殊覺幼稚,雲雲。中國漁***司副經理顧久寬,對《新聞報》記者發表談話說:「渠認為可能系一種----戰時遺留下之水雷,因受波濤激盪過久,成為「漂雷」。若干月前,大西洋上曾有類似江亞輪所遇之海難事件發生……」
善後風波
江亞輪慘案的善後事宜,是一樁令國民黨當局傷透腦筋的事。對於三千餘眾罹難者的家屬、親友來說,失事之謎能否破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死去的親人討還一個公道。且不論其他,僅憑是日客輪嚴重超載這一點,就是足夠追究招商局有關責任者的瀆職之罪,況乎撫恤被難家屬,也是市政當局不容推諉的責任。
但是,江亞輪慘案善後委員會提出的合理要求,卻被當局以「失事原因尚未查明」為借口,給無限期地拖延了下來。這種拖延,無疑於火上澆油。
1949年2月8日,距慘案發生已逾兩月之久,當局方面仍遲遲不予表示,聚集在***路寧波人旅滬同鄉會中的五百餘名被難家屬終於按捺不住了。下午五時許,他們在善委會聯絡組正副組長王震林、王耐寒的統一組織下,分別乘卡車前往廣東路20號招商局請願。招商局聞訊慌忙停止辦公,將鐵門拉上。被難家屬不得其門而入,轉而往招商局董事長劉鴻生、總經理徐學禹的家中尋找。兩人躲避在先,眾家屬遍尋無著,只好暫且歸去。
次日一早,被難家屬增至六百餘人,以二十人為一個小組,攜帶干糧,再度出現在招商局局本部大門口。要求給每位家屬發放安家費食米125石,否則將佔領全部辦公室,不達目的不離開。
招商局大門緊閉,局內大小官僚們面面相覷,噤若寒蟬。總經理徐學禹傳出話去:「在此時局緊張之際,按諸戒嚴法令本不容聚眾生事,況本局江亞輪之失事責任問題正由政府調查中。在責任判定之前,本局在法理上本無法談及賠償問題,但為顧念各家屬生計起見,已迭次電呈交通部轉呈行政院代請撥款救濟,尚未奉復,」雲雲。
眾家屬聞言頓時大嘩,廣東路上哭喊聲、叫罵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無奈招商局鐵柵欄把門,欲進不能,於是部分家屬便遷怨於鄰近的招商局四川路售票處,一涌而上,將交通阻斷,使售票業務被迫中止。
雙方相持到下午二時許,王震林、王耐寒二人又出一招,用卡車裝來空棺十具,堵在招商局三處大門口,然後焚香祝拜。剎時間老少婦孺,哭聲一片。來往行人莫不為之掬一腔同情之淚,連在場的一些憲警也不免黯然神傷,為之動容,不忍強行驅趕。
延至傍晚六時許,在徐學禹的敦促下,警察局長俞叔平增派保警二中隊及飛行堡壘前往馳援,施行彈壓。招商局門口頓時警車呼嘯,棍棒橫飛。全體被難家屬先被強行分割,然後再遭驅趕。一個小時後,難屬均被押上卡車送返,一場風波始告平息。
事後,招商局在市長吳國楨和淞滬警備司令陳大慶的支持下,態度更趨強硬。聲稱在責任未明之前決不賠償撫恤金,即使責任判定,也斷無接受難屬所提賠償金額之可能。同時還倒打一耙地要求追究難屬妨害公務、破壞航運之全責。被難家屬的合法權益不僅沒得到保障,還受到憲警當局的偵緝和迫害。
驚爆內幕
江亞輪慘案發生後,包括專家和親歷者在內,大多數人都傾向於觸雷說,但均屬推理、判斷,無人能夠提供確切佐證。失事責任究竟屬誰,始終不能明斷。一樁震驚世界的慘案久懸未決,最終不了了之。
直到解放以後,原招商局經理胡時淵,於多年沉默之後,突然吐口,對失事原因作出另一種解釋,爆出驚人內幕。
據稱,1948年12月,國民黨上海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飛往海州執行任務後,返回上海高昌海軍基地,在吳淞口外上空,機上懸掛的一枚500磅炸彈,因安放欠妥而脫鉤墜海。江亞輪此時恰好駛經這片水域,炸彈墜入客輪右舷水中,被行駛中的客輪產生的引力吸向船體爆炸。
事發後,國民黨當局將此視為絕密,嚴加封鎖。直至1949年4月,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在上海國際飯店宴請招商局董事長劉鴻生、總經理徐學禹及胡時淵,誘勸他們去台灣時,才吐露了真相。
倘此說屬實,招商局方面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長期隱匿真情,則難脫欺騙視聽、助紂為虐之嫌。然而,單面之詞,終屬孤證,信耶非耶,似乎仍然難以定論。
1956年,上海市政府為清浚航道,決定打撈江亞輪。打撈工程自5月13日開始,10月29日結束,歷時160餘天,終於使沉埋江底的江亞輪重見天日。打撈過程中,工作人員遵照市政府的指示,仔細搜尋罹難人員的遺骸和財物,將這些殘骨和金條、項鏈、戒指等,一一清理出水面,登記造冊。後來,市政府用那些無人認領的金銀首飾,在西郊修建了一座公墓,用以安葬那些已無法分辨身份的死難者的遺骨。
1957年1月,出水後的江亞輪被送往江南造船廠,進行徹底修理。兩年後的1959年2月4日上午,經修復後煥然一新的江亞輪出現在張燈結綵的十六鋪碼頭。通體被漆成乳白色的客輪在陽光下燁燁生輝,船上滿載當年罹難旅客的家屬和上海各界代表400餘人。上午9時整,隨著一聲汽笛的鳴響,新生的江亞輪正式起碇試航。兩個小時後,當客輪再次來到當年的蒙難地——橫沙西南白龍港東首的里銅沙江面時,汽笛又一次鳴響,伴隨著綿綿的哀思,渾厚的笛鳴聲在茫茫海天間久久回盪。
由於江亞輪的罹難者大多為寧波籍,自1998年以來,寧波晚報每年都組織江亞輪倖存者聚會,至2004年已連續組織了9年。2003年12月,在紀念江亞輪罹難55周年的聚會中,原「金源利」號已故船主張翰庭先生的兒子、77歲高齡的浙醫大退休教授張克劬特地從杭州趕到寧波,代表全家和江亞輪倖存者見面。2004年,張克劬先生的兩個弟弟,67歲的張克勛先生和66歲的張克勖先生,也分別從成都和蕭山專程趕到寧波,同那些與「金源利」有著不解之緣的老人們見面。
來自於網路
4. 電視劇團圓的演員表
電視劇《團圓》有兩部。分別為:2011年陳朱煌執導電視劇《團圓》和2011年張乾文導演香港無線TVB電視劇《團圓》
1、2011年陳朱煌執導電視劇《團圓》
演員表:
江宏恩、魏子涵 飾 劉士傑
呂佳容、陸子藝 飾 洪美惠
宗峰岩、吳磊 飾 金三郎
劉博皓、陳鴻錦 飾 孫翔
高洋、崔若涵 飾 劉亞蘋
陳仙梅 飾 林彩梅
王中皇 飾 金霸
顧寶明 飾 莫老九
鮑正芳 飾 王嬸
宋雷濤 飾 吳浩志
劉晟豪 飾 陳朝宗
李亭哲 飾 羅明
郝洛釩 飾 劉家全
季肖冰 飾 金昊威
婁淇 飾 韓大中
劉寶文 飾 殷心
趙文瑄 飾 劉裕
俞小凡 飾 羅衣雲
陳淑芳 飾 吳祥珠
王惠五 飾 吳火旺
何玉琳 飾 趙媽
朱嘉鎮 飾 石力雄
王宇 飾 林崑山
劉虞佳 飾 阿蕊
黃健 飾 王家豪
樓子豪 飾 陳健
周雲深 飾 田正男
吳依夢 飾 高曉蕾
鄭勝利 飾 阿義
陳鳳 飾 羅母
栗梅 飾 林妻
曹宏偉 飾 Chris
陳剛 飾 老八
張海峰 飾 洪教授
譚麗敏 飾 洪夫人
黃哲楠 飾 Jeff
汪堅辛 飾 孫老爺
向錦程 飾 方管家
李瑞武 飾 高正德
陳慶玉 飾 陳文
周莉霞 飾 蔡媽
張迪財 飾 謙哥
李玲 飾 李媽
代欣 飾 羅姐
馮爆 飾 李編輯
楊軍 飾 羅文
廖松梅 飾 佩姐
李中陽 飾 賭場經理
孔碧玉 飾 江媽
高婷婷 飾 酒女
郭玲 飾 主婦
高森 飾 高老爺
胡國雄 飾 銀樓老闆
李同東 飾 警長
尹哲飛 飾 經理
潘健 飾 賭客甲
李廣超 飾 酒客甲
張小明 飾 教務長
李景秀 飾 助理
陳強華 飾 金經理
陳樹強 飾 調查者
楊哲 飾 警察甲
李軍 飾 工頭
郭暉 飾 地陪
李曉文 飾 店主
衛文兵 飾 錢董
劉志立 飾 刀鋪老闆
馬瑞霞 飾 娼女
潘笠 飾 房東
黃璐璐 飾 機場工作人員
夏燦燦、王文岩、尹俊、熊曉勇、魏慶國 飾 手下
李婷玉、於洋、王曉霞 飾 學生
羅霞、馮有剛、冀俊濤、杜建清、關德俊 飾 醫生
辛偉民、魏亮、郭長河、王澤明、常魯江 飾 記者
黃露 飾 丫鬟
王思陽、蘇瑜、林偉傑、展立龍、劉永強、李海鷹、趙長凱、鄭露 飾 警察
其它信息:
《團圓》是世紀長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家庭倫理劇,由陳朱煌編劇並執導,江宏恩、高洋、呂佳容、顧寶明、宗峰岩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由於一場突來的變故,致使五個兄弟姐妹流離失所,天各一方,最終歷盡滄桑得以團圓的故事,並已於2011年10月17日登陸濟南電視台新聞頻道首播。
2、2011年張乾文導演香港無線TVB電視劇《團圓》
演員表:
郭晉安 飾 翁以進
陳錦鴻 飾 萬家豐
周驄 飾 萬永昌
郭少芸 飾 高慧婷
劉兆銘 飾 翁盛芬
陳曼娜 飾 鄺麗盈
汪琳 飾 翁以琳
吳卓羲 飾 翁以行
徐子珊 飾 萬家富
郭政鴻 飾 王洪
姚嘉妮 飾 王秀萍
梁靖琪 飾 何家滿
羅仲謙 飾 律師
梁烈唯 飾 許紹雄之子
許紹雄 飾 梁烈唯之父
李璧琦 飾 Zita
郭田葰 飾 婦科醫生
其它信息:
《團圓》是香港TVB2010年出品的一部圍繞親情的商業斗爭時裝劇,由張乾文導演,阮少娜、葉世康編劇,郭晉安、陳錦鴻 、吳卓羲、 徐子珊 、郭政鴻 、梁靖琪 、羅仲謙、許紹雄等人主演。
該劇主要圍繞親情之間的為了利益展開的矛盾斗爭。該劇於2011年6月13日到7月22日在香港翡翠台和高清翡翠台同時播出。
5. 邵陽有哪些律師事務所
湖南嘉衡律師事務所
主任:楊中雨
唐青松 莫祥雲 鄧星耀 陳四平 莫校林 李文龍
周 仁 鍾喜生 鄧愛軍
湖南陽邵律師事務所
主任:張雁
蔣益壽 易葉梅 唐分德
主任:楊子固
伍 昭 蔣盛和 王炳善 陳 潔 周立君 幸 勤
周小亮 黃葉秋 趙建江 李安平 孫志堅 聶建宇
周立斌 羅先丁
湖南普利律師事務所
主任:彭凌
陳響青 王建富 姚湘元 黃 瑾 張新亮 賀懷德
劉 華 徐國清 羅 駿 郭玉清 李華菊 文 軍
湖南遠達律師事務所
主任:范雙雲
陳立陽 顏石中 李自力 張海峰 聶昭洪 胡順明
劉仕濤 彭義峰
湖南鎏芳律師事務所
主任:范利民
彭麗琴 方第儒 曾良元 徐少文 劉小林 袁平熾
王 今 范春花 黃聰英 胡 彬
湖南常清律師事務所
主任:朱江
何小雲 李連生 於 柯 陳光明 羅毅新
湖南雲山律師事務所
主任:劉興吾
劉紅邵 王自青 劉生貴 蘇立新
湖南春風律師事務所
副主任:曾紀輝
譚敦文 張輝文 王征紅
湖南越明律師事務所
主任:鄧勇樺
夏吉虎 戴志宏 劉 焱
6. 星海音樂學院有那些系,詳細的介紹,謝謝
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簡介
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建於1958年。自建系以來,迄今已形成了完備的大學本科教學體系,並成為一個能夠代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教學水平的專業學科。歷任系主任有:梁芷瓊、余葦、黃容贊、陳家驊、蘇克、蔡松琦、廖勝京、劉春榮、吳粵北;現任系主任:房曉敏。
半個世紀以來,作曲系的師資隊伍逐步發展壯大,在教學、科研和創作中,涌現出一批具有突出貢獻的作曲家、專家、學者,創作了大量有影響的音樂作品。如:創作方面有施詠康的交響詩《黃鶴的故事》、廖勝京的小提琴曲《火把節之夜》及鋼琴曲《紅河山歌》、房曉敏的民族室內樂《五行》及二胡協奏曲《幻想曲》、李方的木偶音樂《五羊傳奇》、曾宇佳的室內樂《窗外》等;在教材、著作方面有施詠康的《管弦樂隊樂器法》、劉春榮的《和聲分析》、房曉敏的《五行作曲法》及《流行歌曲寫作技巧》、任達敏的《流行音樂與爵士樂和聲學》、王小玲的《漢族調式和聲技法》、蔡喬中的《探路者的求索——朱踐耳交響曲創作研究》、雷光耀的《首調單聲部視唱教程》等。作曲系現已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培養了一大批音樂創作和音樂理論人才,其中許多畢業生已成為音樂院校、文藝團體、廣播電視、音像出版和其它文化單位的骨幹;有的已進入我國和我省著名音樂家的行列,並在國際、國內音樂創作比賽中多次獲獎。如:李海鷹、盧慶文、黃虹、王小玲、鄧希路、楊曉、李方等。
目前,作曲系下設「作曲、作曲技術理論、基礎訓練」三個教研室。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0人)。開設「作曲、和聲學、復調、曲式與作品分析、管弦樂配器」五門專業課程;此外,還開設了「視唱練耳、樂理、五行作曲法、流行歌曲寫作技巧、民族旋律寫作、序列音樂寫作、朱踐耳交響曲創作研究、和聲分析、流行音樂與爵士樂和聲學、漢族調式和聲技法、近現代高級視唱練耳、音樂英語文獻閱讀、鋼琴、計算機輔助作曲」等多門專業必修課與選修課。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簡介
音樂學系籌建於1997年10月,1998年開始招生。其前身為音樂理論教研室(1979年始),負責全院的所有史論公共課,其時所開的課程主要有:外國音樂史、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藝術概論、中國民歌、音樂美學、音樂名作、音樂文學等。教研室成員先後有:崔其焜、關伯基、張文倩、陳榮喜、許樹堅、趙婉潔、趙雅瑤、汪波、陳維倫、王潤秋、羅小平、黃虹、吳麗玲、鄧希路、胥遠帆、汪紅珺等老師。
1995年,教研室悉數並入音樂研究所,所長為:羅小平;副所長:周廣平、何平;黨支部書記為:汪波;秘書:汪紅珺、陳宏。除了研究所原有的成員(趙宋光、陳天國、羅德栽、陳安華)外,還先後增加了閆笑雨、潘瀾(2000年調離)、劉大堅、尚紅、周凱模等老師。所內教師依然承擔全院的史論類公共課。
1998年,音樂學系從研究所中分離出來,獨立建制至今。主要人員幾乎都來自原來的音樂理論教研室,後來又增加了年輕一代新教師(均為碩士)。第一屆系主任:何平(2004年7月調離);系秘書:陳宏。2004年7月,由鄧希路以副主任職銜繼任;2005年9月,幸祝香出任黨支部書記。下設四個研究室:1.音樂史學教研室;2.民族音樂教研室;3.技術理論教研室;4.哲學—文學教研室。目前系裡從教與管理人員共29名:趙宋光、陳天國、幸祝香、羅小平、吳麗玲、黃虹、鄧希路、閆笑雨、劉大堅、周凱模、王少明、彭莉佳、周廣平、鄒洪明、尚紅、王瀝瀝、章俊、陳宏、艾福華、黃蕾、張卓、吳志武、黎敏、鄭敏、高飛勝、藿橡楠、劉彤文、程亞鵬。謝澤慧老師2007年9月調至現代音樂系工作。
星海音樂學院現代音樂系
現代音樂系 前身為音樂音響導演系。2006年7月正式更名為現代音樂系,同時對原有專業進行了全方位的優化調整。現代音樂系作為華南唯一高等音樂學府——星海音樂學院的新建系,依託廣州經濟發展前沿地區特徵,與大學城多科環境相銜接,確立了以建立多元化現代音樂特徵、全面性現代專業環境為定位的辦學思路。經過全面的調研以及全方位的論證,體現當代音樂發展特徵,體現當代音樂教育需求,並充分利用多元文化環境,及現代音樂可持續發展因素與當代社會需求度的綜合特徵,將原音響導演專業優化調整為電子音樂製作專業,同時新增設影視音樂創作、爵士音樂表演兩個專業(方向)。從而形成了含蓋音樂創作、音樂製作、音樂表演多種專業教學相融合的辦學環境。
目前現代音樂系擁有強大的師資團隊。專業教師中有多位是在國內外專業領域中享有較高聲譽的音樂家。此外,師資呈現國際化多元特徵是現代音樂系在教師隊伍方面的重要特色。目前有來自法國、德國、美國等地的多名外籍教師,使得在教學上與世界先進教學理念同步,創造出國內領先的教學環境。同時現代音樂系擁有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包括專業電子音樂製作核心主課室,音樂創作核心主課室,獨立的爵士樂重奏課室,爵士鋼琴課室,爵士打擊樂課室等。電子音樂製作授課室均配備PC與APPLE雙系統工作站及專業級音樂製作硬體設備與軟體系統;音樂製作主幹課室配備專業音樂工作站系統,同時全部學生系統亦配備專業Cubase及M-Power製作系統。同時正在建設達到國際頂級水準的現代音樂中心及現代打擊樂中心。中心擁有先進的設備與環境,能夠勝任電子音樂製作、影視音樂錄制與編輯、音樂錄音、爵士樂表演與錄制等諸多現代音樂教學、策劃、創作、錄制、表演等工作。
現代音樂系的主導辦學理念是致力於對希望以電子音樂創作與製作,電影、電視音樂創作及多元媒體藝術作品音樂創作與製作,爵士器樂表演及創編作為藝術事業發展的學生,通過系統、科學的專業理論教學,對應用能力具有指導作用的必要的實踐性教學,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專業教育與培養。同時,特別強調在傳授學生相關專業技術的同時,充分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與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審美能力及藝術創作的多方合作技巧,同時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各自專業領域的興趣與探索精神,使其在專業素質、創造性、綜合審美素養、以及發展性思維與創新精神方面均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從而使其不但獲取所必需的專業知識,更為其未來藝術生涯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與綜合素養,以及高度的實踐應用水平。
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簡介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始建於1957年,發展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通過前後幾代領導和教師的努力,及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現已發展成全國優秀的鋼琴教育及人才培養單位之一。無論從師資力量到硬體設施的配置,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都達到了作為一個高度專業化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單位所應有的條件。
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師19人,其中包括如李淇、波波娃、黎頌文、杜寧武、冼勁松等老、中、青幾代許多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為鋼琴事業的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鋼琴演奏家和教師。我系師資結構的幾大特點包括學歷高(博士及碩士學位佔百分之七十)、具有海歸經歷的教師比例高(百分之五十)、教師隊伍中外結合(中國(包括香港和台灣)、美國、烏克蘭)。
在教學硬體配套設施,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星海音樂學院從2005年開始搬至廣州大學城新校區,在根本上使教學環境得到了一個飛躍。在此基礎上,現有數個可供我系使用的演奏廳,都達到了專業演奏廳的標准。並且隨著星海音樂學院二期工程的竣工,屆時一千三百多個座位的交響樂廳和四百多個座位的室內樂演奏廳將會使我們的演奏設施躍上一個新台階。在日常教學設施上,所有專業課教室都將在近期內配置兩台專用三角鋼琴。
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所涵蓋的學科領域有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其教學工作主要包括鋼琴演奏專業和其它專業如作曲、現代音樂、聲樂、音樂教育、樂器工藝、音樂學等系的鋼琴必修課。在學科建設和教學管理上,無論是對主科或者是對必修課的教學,我系都建立了非常完整的教學計劃體系,為保證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嚴抓日常的教學工作外,我系開展了豐富的對外學術交流活動,內容極其豐富,與國內外同行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每學期都有多次來訪專家的講學和演出活動。同時,我系的教師和學生也積極地走出校門,在國內國外各地參加各種講學、演奏、比賽等活動,其高度的專業水準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由於我系在教學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廣東省教育廳於2005年授予我系廣東省名牌專業稱號。
星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簡介
聲樂系主要培養具有一定政治理論素養,並具備較強音樂表演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和藝術院校等相關部門,從事聲樂演唱及聲樂教學和研究的專門人才,以及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材,學制為本科四年。
聲樂系下設聲樂、鋼琴兩個教研組,擁有一支充滿朝氣、教學科研實力雄厚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11人,其中正、副教授有4人,講師有4人,助教2人。教師中有獲碩士學位,有出國留學歸來,有國際、國內重大聲樂比賽獲獎,都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聲樂系的學生主要學習聲樂演唱的基本知識,接受專業技能的嚴格訓練,使其具有較高的演唱能力。專業課除了聲樂課外,還開設了重唱、合唱、歌劇排練、表演、形體訓練、外國語語音、正音與台詞等課程。專業基礎課:視唱練耳、樂理、鋼琴、和聲、曲式。在教學上,有針對性地全面培養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聲樂系近年來,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教學、科研成果喜人,多次在國際、國內聲樂比賽中獲獎;在法國第八屆哥斯嘎尼國際歌劇比賽獲一等獎、在第十三屆尼古拉斯.施奈德.特拉納夫斯基國際聲樂比賽獲三等獎、代表學院參加由教育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大學生藝術歌曲比賽」獲專業組一等獎、在由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電視歌手大獎賽」專業組(美聲)獲銀獎、在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廣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鍾獎」聲樂比賽榮獲二等獎、在科研方面,有承擔院級科研項目等。
聲樂系的畢業生分布國內外,有的多次在國家、省、市的聲樂比賽中獲獎,有的擔任國家、省級文藝團體的主要演員、有的在擔任文化單位、文藝團體的領導職務,還有的成為著名的專家學者。
星海音樂學院民樂系簡介
星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建於1957年,是一個集民族器樂研究、教學、表演為一體的學科,是學院音樂表演藝術學科方向的一個教學部門。
民樂系主要以發展中國民族器樂表演藝術與理論研究為基礎,重點突出嶺南音樂文化特色。歷任系主任有易劍泉、黃錦培、潘焜尺、陳天國、陳照華、袁德明、殷惠麟,現任系副主任蘇素箏、譚炎健。民樂系下設彈撥樂、弓弦樂、管樂三個教研組,附屬有一個近百人的民族樂團。
民樂系現有教師2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講師9人,青年教師9人。現有在校本科生172人,學制四年。主修樂器有琵琶、古箏、揚琴、阮、三弦、高胡、二胡、笛子、嗩吶、笙、打擊樂、大提、貝司等13門小專業。專業課程有獨奏、重奏、合奏、嶺南音樂概論(包括潮樂、漢樂、粵樂)、小型樂隊編配。專業基礎課程包括中國古譜,中國音樂通史、西方音樂通史、戲曲與曲藝音樂、民族音樂概論、藝術概論、視唱練耳、樂理、和聲、曲式、鋼琴等並開出10多門選修課程。
民樂系重視民族器樂的教材建設和理論研究工作,重視各種藝術實踐活動。據統計,近年來共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音像製品30多張。在國際、國內的各種比賽中獲得諸多獎項,其中包括榮獲2000年台灣「千禧國際古箏獨奏大賽」第一名,獲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藝術大賽」古箏專業總決賽金獎和阮專業比賽優秀獎,獲國家首屆「中華民族基金獎」,獲全國「廣東音樂比賽」一等獎,獲2003年「天華杯」全國青年琵琶比賽三等獎,獲第一屆「吳氏管樂杯」全國嗩吶大賽青年組第三名,等等。民樂系教師經常應邀擔任國內各種音樂比賽評委,參加國內外的訪問、講學、演出活動,深受國內外業界人士的好評。
管弦系概況
發展歷史:管弦系是我院辦學歷史上最早設立的五個教學系之一,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奏家與教育家。歷屆系主任有餘薇(兼)、劉大漢、梁兆榮。現任系主任席偉瀧,副主任李國安、韋瑋。
專業方向:音樂表演學科管弦樂器演奏方向。
培養目標:主要培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素養、文化素養,掌握管弦樂藝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具備較高的管弦樂器演奏技巧,能在職業團體從事管弦樂演奏,在專業藝術院校從事管弦樂專業教學,在普通大中小學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文化機構從事音樂研究、音樂活動組織與宣傳及行政管理的專門性人才與復合型人才。
專業設置: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古典吉他、單簧管、薩克斯、雙簧管、大管、長笛、小號、圓號、長號、次中音號、大號、打擊樂。
專業主幹課程設置:主科、合奏與室內樂(管弦樂合奏、管樂合奏、弦樂合奏、長笛合奏、單簧管合奏、薩克斯合奏、打擊樂合奏、重奏)畢業論文、藝術實踐。
師資狀況:管弦系在編任課教師44人,教授5人,副教授9人,講師24人,助教6人;博士2人,副博士1人,碩士18人;留學歸國人員18人,外籍教師3人。
管理隊伍:設有系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主管學生工作的黨支部副書記1人,教研組組長7人(弦樂第一教研組(小提琴)、弦樂第二教研組(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古典吉他)、管樂第一教研組(長笛)、管樂第二教研組(單簧管、薩克斯)、管樂第三教研組(雙簧管、大管)、管樂第四教研組(銅管、打擊樂)、鋼琴藝術指導教研組);辦公室秘書1人,樂務1人。
實驗團體:設有管弦樂團、交響管樂團兩個實驗團體。
管弦樂團:由管弦系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師組成,曾接受過國內外著名指揮家的指導,包括指揮家張國勇、丁家琳、美籍華裔指揮家徐志廉、烏克蘭指揮家德博洛夫斯基·巴威樂、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胡坤等。多年來,樂團成功演奏了大量的古典、浪漫以及近、現代不同風格的中外交響樂作品,多次出訪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奧地利等國及中國香港、澳門。近年來參加的重大活動有:第九屆全運會閉幕式大型文藝演出、第四屆金鍾獎開幕式音樂會、紀念冼星海誕辰100周年音樂會、高雅藝術進校園、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等。樂團現任指揮是留美青年指揮家劉明。
交響管樂團:由管弦系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師組成,曾接受過國內外著名指揮家的指導,包括指揮家於海、程義明、林友聲、張海峰、美國指揮家John Boyd等。近幾年,交響管樂團活躍在華南及港澳地區,積極推行管樂交響化,多次在星海音樂廳及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交響管樂專場音樂會,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近幾年參加的重大活動有:廣東管樂學會成立慶典音樂會、廣東音樂家協會成立50周年慶典音樂會、第十四屆亞太管樂節開幕式音樂會、2006「華南之春」管樂音樂會等。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簡介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創辦於1980年,27年前音樂教育系的前身為「師范班」,
成立之時只有兩張辦公桌,三位教師,15位學生。今天音樂教音系已成為星海規模
最大、師資力量雄厚、課程設置科學,辦學設施先進,教學科研創作表演豐碩的單位。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奮斗,到目前為止,音樂教育系已初步形成了以素質教育為基礎、
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教學科研與藝術實踐相結合,富有時代特徵、符合我國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也是學院重點專業之一。音樂教育系現設音樂教育
兼合唱指揮專業方向。下設有鋼琴、聲樂、教育理論3個教研室和一個行政辦公室。
全系共有教職工49人,其中,專任教師45人,行政人員4人。目前在校生人數為823人。
到目前為止,已培養了二千六百多名本科畢業生加上自考生千餘名,從根本上解決了
廣東省基礎音樂教育師資不足的矛盾,成為廣東省基礎音樂教育(包括普通高等音樂教育)
師資培養的重要基地,也為全國部分省(區)輸送了人才。
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
流行音樂系成立於2006年7月,由原社會音樂系流行音樂演唱、電子鍵盤演奏專業合並組成。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自1993年起設立,是全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最早設立的一批流行音樂演唱專業之一。電子鍵盤演奏專業自2000年起設立,現在已成為在華南地區最有影響的專業。
流行音樂系注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強調藝術實踐,培養能在文藝團體、藝術院校、演藝製作公司等單位從事表演、教學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兩個專業自設立以來已為社會輸送了大批文藝人才,有知名歌手周亮、趙鵬、周筆暢、東山少爺等,活躍在省、市電視台的文藝節目主持人宋嘉其、許燕玲、趙榮、姚遠、章艷,還有流行音樂市場各個領域的人才。
近幾年來,社會文藝活動蓬勃開展,流行音樂市場不斷活躍,我系抓住有利時機開拓創新,近三年來學生素質進一步提高,涌現了一批優秀學生,學生在各類流行音樂比賽中獲得獎勵達100多項。如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的周筆暢獲「超級女聲」全國總決賽亞軍,廖寰、張寧分別獲第二、三屆羊城新秀歌手大賽冠軍,電子鍵盤演奏專業的蔡慧獲英國電子管風琴公開賽高級組第三名,多人獲得廣東省YAMAHA鍵盤比賽一等獎。在省、市電視台舉辦的各類流行音樂演唱比賽中,我系學生已成為一支生力軍,在舞台上獨領風騷,如謝恩民獲得南方電視台主辦的「敢拼才會贏」年度總決賽季軍,肖紅、萬乘齊分別獲得廣州電視台主辦的「飆歌王」大賽冠軍,還有各種優秀獎項多不勝數。
星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簡介
星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成立於2006年7月,前身為社會音樂系。為了更加適應和滿足社會對多能一專、既懂藝術,又會管理的音樂人才的需要,學院撤銷社會音樂系,建立藝術管理系。
本系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掌握藝術管理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在各級文化管理機構、演出團體、演出場所、演出公司、音像出版社、藝術院校、電台、電視台及各種傳媒機構從事藝術管理、藝術策劃、藝術傳播、藝術經紀、藝術營銷等方面工作的既懂藝術又會管理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藝術管理專業是一門理論和應用性結合很強的交叉學科,該專業以藝術學為基礎,以管理學為依託,與藝術鑒賞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心理學、統計學等諸門學科相結合,將藝術策劃、藝術傳播、藝術營銷等新型運用門類作為主要教學研究內容;以案例調研、專業實習和媒體技術運用作為特色教學手段,強調「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活教學」,培養學生創新、創造、創業能力,適應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傳媒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
星海音樂學院舞蹈系簡介
星海音樂學院舞蹈系成立於2003年,現有在校本科生四百餘人,其本科專業設置是廣東省高校獨建舞蹈專業中時間最早、規模最大、專業性最強的學科系。
舞蹈系教學設施優良,現設中國舞表教專業,以培養具有表演、編導、教學等技能,適應文藝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等機構需求的綜合性舞蹈人才,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中國舞基本功訓練、中國民間舞、劇目排練、舞蹈編導、中國古典舞身韻、舞蹈解剖學、中外舞蹈史、舞蹈作品賞析、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中外音樂概論、視唱練耳與樂理,舞劇音樂以及數十門選修課,已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學嚴謹的課程體系。本系憑借星海音樂學院辦學50多年所積淀的音樂底蘊,注重學生音樂修養,使舞蹈教育與音樂教育緊密結合,學生以舞為主,舞樂兼修。
舞蹈系有一個團結奮進、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力量強、業務精、素質高、充滿朝氣的師資隊伍,教師絕大多數畢業於國內外名校。
舞蹈系注重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把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緊密結合,積極組織師生參加省、市的重大演出活動,本系教師創編的舞蹈劇目在國內外各類賽事中屢獲殊榮、深受贊譽。為廣東的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本系重視對外交流,時常邀請國內外藝術界知名人士、學者來系講學、交流,本系師生也應邀到日本、韓國等國家和港澳特別行政區訪問、交流、演出。本系畢業生才藝出眾、德藝雙馨,適應社會需要,廣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為了完善專業結構和學科設置,本系正准備進一步拓展相關專業,並積極籌劃招收舞蹈碩士研究生,向更好更強邁進。
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藝教研室簡介
樂器工藝專業教學最早始於1986年,當年在本院附屬中等學校招收了中專層次的鋼琴調律專業學生,學制三年; 2002年9月經學院黨委批准,正式招收第一屆鋼琴調律維修專業方向的本科生,同時還在本院的高等成人教育層次中招收了多屆本專業方向的學生,2006年11月學院正式成立了獨立建制的「樂器工藝教研室」。現任教研室主任梁銳祥。
樂器工藝專業是以樂器工藝專業的理論研究與專業技能並重為主要教學模式,涉及文、理、工等各門類知識的綜合學科。該室現設有鋼琴調修工藝專業方向,目前有在職教師6人,其中5名常任教師中講師及以上職稱3名,高級職稱1名,外聘客座教授2名(含碩士一名,本科學歷四名(在讀碩士一名);聘任了國際著名的鋼琴製造家童志成與中國提琴製作大師中央音樂學院鄭荃教授為我們的客座教授。
本專業方向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樂器工藝方面的理論水平,具備較好的樂器修造工藝技術、操作技能與音樂實踐能力,能在樂器生產企業營銷或專業維修技術崗位(專業鋼琴調律師)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等專門人才和復合型人才。
樂器工藝教研室自建立以來,其專業主幹課程分為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兩大類課程。該專業方向的教學改革與亮點特色包括:科學設置骨幹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將專業實踐與學院維修任務相結合;長期堅持教學研究活動制度;積極發揮校外實習基地的作用;強化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等。
在教學科研成果方面,本專業開辦六年以來,任課教師完成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二項;院內科研課題項目一項;獲省級科技成果獎一項;在國內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及文章十餘篇,並承擔了多次全國與省內樂器行業會議與學術交流。近年來,已有八名畢業生與在校生通過了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調律學會的入會考核,獲得了國家學會的正式會員資格。目前已有的二屆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樂器工藝專業是學院的組成部分,在今後發展中,教研室本著「務實求新」的辦學理念,以「為人師表、育子之心」,加強科學發展觀等理論學習,抓住機遇,樹立創新,兢兢業業工作,將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藝專業辦成「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集樂器工藝、樂器科研、樂器理論研究的綜合性前沿學科」。
7. 張雪峰為什麼要給哈理工道歉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老師在給同學們講課時說:」同學們報考黑龍江大學時要記住,哈爾濱有三個大學,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哈工大很牛,哈理工狗屁不是「。
這話被傳到網上以後,哈爾濱理工大學很惱火,批評張老師說你知道我們學校成立於那一年?我們現在是有幾所學校合並的。馬上發正式法律函給張老師,要求張老師道歉。
張老師很詼諧,他當著同學們的面表示他正式道歉,並怪怪地說「哈爾濱理工大學真好」!同學們鬨堂大笑。
8. 張雪峰的介紹
張雪峰,畢業於四川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具有執業律師、注冊會計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