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仲裁員
Ⅰ 仲裁員與律師的區別有哪些
仲裁員和律師都是具備一定的條件而獲得的一種資格。他們經辦案件都是由當事人指定的,但是他們的性質是截然不同的,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取得資格的條件不同。仲裁員資格的取得要符合仲裁法第13條的規定;律師資格的取得要通過每年國家進行的律師資格考試。
(2)辦案的性質不同。仲裁員辦案是公斷性質的,不代表任何一方當事人;律師辦案是代理性質的,代表委託一方當事人的權益。
(3)仲裁員受迴避制度約束,不能私自會見當事人,也不能就案情向當事人發表任何意見;律師不受迴避制度約束,可以與自己代理的當事人商量案情,代表其權益,為其出主意想辦法並出庭辯護。
(4)仲裁員依據仲裁規則,按仲裁程序辦案。當事人有意見和要求,應書面通過該案記錄員轉遞給仲裁員;律師按當事人意願代理,隨時與當事人交換意見,不需要第三者轉遞。
Ⅱ 律師擔任仲裁員的條件
【法律分析】
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並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具有法律知識、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或者工會等專業工作滿五年的;律師執業滿三年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十三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從公道正派的人員中聘任仲裁員。仲裁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從事仲裁工作滿8年的;(二)從事律師工作滿8年的;(三)曾任審判員滿8年的;(四)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的;(五)具有法律知識、從事經濟貿易等專業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仲裁委員會按照不同專業設仲裁員名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法》 第二十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設仲裁員名冊。仲裁員應當公道正派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曾任審判員的;
(二)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並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
(三)具有法律知識、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或者工會等專業工作滿五年的;
(四)律師執業滿三年的。
Ⅲ 仲裁中的仲裁員與律師有什麼不同嗎
什麼是仲裁員
仲裁員是指在仲裁案件中對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糾紛進行評判並作出決定的居中裁判者。從對爭議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角度看,仲裁員與法官很相近。但二者實際有著本質區別。法官是經國家立法機關任命並在各級人民法院工作的國家公職人員,而仲裁員則不是一種專門職業,他可能是商人、教授、會計師、技術專家等。[1]從裁判權的來源看,法官的審判權來源於國家的司法權力,而仲裁員的管轄權只是來源於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的授權。超出授權范圍,則仲裁員無權行使管轄權。
什麼是律師
律師是指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仲裁中的仲裁員與律師有什麼不同嗎
(1)取得資格的條件不同。仲裁員資格的取得要符合仲裁法第13條的規定;律師資格的取得要通過每年國家進行的律師資格考試。
(2)辦案的性質不同。仲裁員辦案是公斷性質的,不代表任何一方當事人;律師辦案是代理性質的,代表委託一方當事人的權益。
(3)仲裁員受迴避制度約束,不能私自會見當事人,也不能就案情向當事人發表任何意見;律師不受迴避制度約束,可以與自己代理的當事人商量案情,代表其權益,為其出主意想辦法並出庭辯護。
(4)仲裁員依據仲裁規則,按仲裁程序辦案。當事人有意見和要求,應書面通過該案記錄員轉遞給仲裁員;律師按當事人意願代理,隨時與當事人交換意見,不需要第三者轉遞。
Ⅳ 仲裁員和律師有什麼區別
二、辦案的性質不同:仲裁員辦案是公斷性質,不代表任何一方,而律師辦案是代表委託人一方當事人的權益,為其爭辯,是代理性質的。
Ⅳ 仲裁員是幹嘛的(和律師的區別是什麼)如何成為仲裁員
普通的民事矛盾,想先通過仲裁,如不成功,再找律師打官司~
Ⅵ 從業律師工作不滿八年是否可當仲裁員
如果是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員,需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才可以擔任。如果是勞動爭議仲裁員,律師執業滿三年就可以擔任。你說的應該是民商事仲裁的仲裁員,從業律師工作不滿八年不能當仲裁員。參見:
《仲裁法》
第十三條仲裁委員會應當從公道正派的人員中聘任仲裁員。
仲裁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二)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的;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設仲裁員名冊。
仲裁員應當公道正派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四)律師執業滿三年的。
Ⅶ 為什麼律師都想當仲裁員
仲裁員與律師有何不同?
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員與律師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如仲裁員和律師資格都是具備一定的條件而取得的,有的仲裁員的本職就是律師,他們在辦案時都是由當事人或仲裁結構指定的,但是仲裁員與律師在仲裁程序中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取得資格的條件不同。律師資格是通過每年國家對律師資格的考試而取得的。仲裁員 資格的取得是按照仲裁法第十三條對仲裁員規定的條件,對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的符號仲裁員條件的人員經過仲裁委員會聘任取得的,可見取得仲裁員資格的條件要高於律師。
第二,辦案的性質不同。仲裁員辦案是公斷性質,仲裁員獨立公正地仲裁案件,不代表任何一方。仲裁員不能代表指定他的一方當事人的利益,不能偏袒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得損害仲裁員獨立公正的社會形象。而律師辦案不論作為代理人還是辯護人,均依法維護委託人一方的合法權益,為其爭辯。
第三,工作制度和紀律不同。仲裁員受迴避制度和仲裁庭紀律約束。仲裁員有法定迴避事由的,應主動提出迴避申請。律師則沒有迴避制度的約束,任何律師都有權接受當事人的委託,進行代理活動。仲裁員不能私自與當事人見面,更不能接受當事人的宴請或禮物,也不能就案件實質問題向當事人發表任何意見。而律師可以與自己代理的當事人商量案情,替其出主意想辦法並出庭代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另外,仲裁員依照仲裁規則,按仲裁程序辦案,當事人有什麼意見和要求,應書面通過秘書處轉遞給仲裁員,仲裁庭有什麼要求,也通過秘書處書面通知當事人。律師則按當事人的願望依法代理,隨時與當事人交換意見,不需要第三者轉遞。
律師在作仲裁員時,應注意仲裁員和律師的角色區別,不能把自己當成指定方的代理人,在仲裁案件時與對方當事人辯論,在合議時替指定方當事人尋找各種依據,而否認對方當事人的證據和理由。仲裁員應堅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一旦被當事人選作仲裁員,就成為仲裁庭成員,而不是選定方的代理人,要努力做到依法、公正地仲裁案件。
Ⅷ 仲裁員與律師有什麼區別
仲裁員相當於仲裁委的法官,資深律師可以擔任,同時律師也可以代理仲裁案件。
Ⅸ 做了仲裁員還能做律師嗎
完全可以的。
仲裁員與律師有何不同?
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員與律師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如仲裁員和律師資格都是具備一定的條件而取得的,有的仲裁員的本職就是律師,他們在辦案時都是由當事人或仲裁結構指定的,但是仲裁員與律師在仲裁程序中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取得資格的條件不同。律師資格是通過每年國家對律師資格的考試而取得的。仲裁員 資格的取得是按照仲裁法第十三條對仲裁員規定的條件,對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的符號仲裁員條件的人員經過仲裁委員會聘任取得的,可見取得仲裁員資格的條件要高於律師。
第二,辦案的性質不同。仲裁員辦案是公斷性質,仲裁員獨立公正地仲裁案件,不代表任何一方。仲裁員不能代表指定他的一方當事人的利益,不能偏袒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得損害仲裁員獨立公正的社會形象。而律師辦案不論作為代理人還是辯護人,均依法維護委託人一方的合法權益,為其爭辯。
第三,工作制度和紀律不同。仲裁員受迴避制度和仲裁庭紀律約束。仲裁員有法定迴避事由的,應主動提出迴避申請。律師則沒有迴避制度的約束,任何律師都有權接受當事人的委託,進行代理活動。仲裁員不能私自與當事人見面,更不能接受當事人的宴請或禮物,也不能就案件實質問題向當事人發表任何意見。而律師可以與自己代理的當事人商量案情,替其出主意想辦法並出庭代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另外,仲裁員依照仲裁規則,按仲裁程序辦案,當事人有什麼意見和要求,應書面通過秘書處轉遞給仲裁員,仲裁庭有什麼要求,也通過秘書處書面通知當事人。律師則按當事人的願望依法代理,隨時與當事人交換意見,不需要第三者轉遞。
律師在作仲裁員時,應注意仲裁員和律師的角色區別,不能把自己當成指定方的代理人,在仲裁案件時與對方當事人辯論,在合議時替指定方當事人尋找各種依據,而否認對方當事人的證據和理由。仲裁員應堅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一旦被當事人選作仲裁員,就成為仲裁庭成員,而不是選定方的代理人,要努力做到依法、公正地仲裁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