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法37

律師法37

發布時間: 2021-12-09 09:06:25

❶ 我國律師對法庭負有真實性義務的規定是什麼

律師法第三條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律師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律師法37條中有規定: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

律師法四十條:(四)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
(五)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依法辦理案件;(八)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

律師法第四十一條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刑法三百零六條:【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釋:就是對法庭負有提供真實證據的義務。

綜合其他法律,也大致就這幾種

❷ 做公司法務惡心了,37了還能轉去律所做律師嗎

37歲轉入律所做律師,肯定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因為做法務與做律師有很大的不同,做法務多數是審查文件的合法性,但做律師則主要是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❸ 《刑訴法》第33條說,犯罪嫌疑人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第37條又說,非律師辯護人可以會見在押的犯

不矛盾,《刑訴法》第33條是說偵查階段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審查起訴、審判階段是沒有這個限制的,符合刑訴法第32條的人都可以作為辯護人。

❹ 37歲取得律師證,沒有經驗,開始做律師或者法律顧問有前途嗎有人要嗎

做律師不容易,但你不要問有人要嗎?因為做律師主要是靠自己的,尤其是這個年紀出來做律師。
你得根據你自己的情況考慮,如果沒有一定的人脈關系,這種情況下做律師肯定會比較艱難,非要出來做,必須是那種不怕艱難困苦,對律師行業相當熱愛的人才可能成功。否則,很可能是做了一段時間,無法適應就退出了,這種人我碰到不少的。
至於去企業做法律顧問,如果沒有經驗,想找一家好的企業,還是比較困難的。
慎重決定,祝你好運。

❺ 關於律師的權利,高分!!

以下內容為簡要回答,詳細內容可查閱《律師法》
一、律師的權利:
根據我國《律師法》的規定,我國律師的權利主要指律師的人身權和律師的執業權利兩大部分。
(一)律師的人身權利
我國《律師法》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人身權利不受侵犯。」
其內容應包括律師執業時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剝奪;住宅和辦公地點不受侵犯;律師的名譽權不受侵犯等。對於侵犯律師人身權利的行為,應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
(二)律師的執業權利
規定律師執業權利是保障律師順利執業的前提,《律師法》規定律師執業時的有下列權利:
1、閱卷權
指律師從事訴訟業務時,依照訴訟法律的規定,到有關機關查閱所承辦的案件的卷宗材料的權利。
律師參與訴訟的閱卷權包括以下內容:
(1)、在查閱卷宗材料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公安部《關於律師參加訴訟的幾項具體規定的聯合通知》(1981年4月27日)的規定:①律師擔任刑事案件的辯護人、代理人或民事案件的代理人,可以到有關機關查閱所承辦的本案的有關材料,了解案情;②律師可能查閱的本案的卷宗材料,不包括審判委員會和合議庭的記錄,以及事關其他案件的線索材料。
(2)、律師閱卷,有關單位應當給予必要的方便,並提供律師閱卷的場所。
(3)、律師閱卷可以摘錄、復制,摘錄的材料存入律師事務所的卷檔。
(4)、保密。
2、調查取證權
是指律師在執業過程中所享有的調查案情、收集證據的權利。
《律師法》第31條規定:「律師承辦法律事務,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
(1)律師承辦法律事務,享有調查取證權,是律師正常開展業務活動的保障。
(2)律師在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取證時,應當徵得有關單位或者個人的同意。
(3)律師的調查取證權不具有強制性。
刑事訴訟法第37條規定:(見上條)。對於辯護律師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認為需要調查取證的,應當由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不應當向律師簽發准許調查決定書,讓律師收集、調取證據。
3、會見權、通信權
指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代理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的律師,有權在監管場所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與他們通信。
4、出庭時間受保障的權利
(1)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應當給律師留有準備出庭所需要的時間。
(2)律師因案情復雜、開庭日期過急,有權申請延期審理,人民法院應在不影響法定結案時間內予以考慮。
(3)人民法院應當用通知書通知律師到庭履行職務,不得使用傳票傳喚律師;人民法院的開庭通知書至遲應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
(4)改期審理的案件,再次開庭也要為律師留出適當的出庭准備時間。
5、拒絕辯護權與代理的權利
是指律師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拒絕擔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訴訟案件以及其他法律事務的代理人的權利。
(1)律師在辯護或代理活動中都可以行使拒絕權。
(2)律師有權行使拒絕辯護和代理權的情形包括:①委託事項違法;②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③委託人隱瞞事實;④有其他正當理由的情形,如律師因生理和精神狀況破壞了律師代理該委託人的能力的,委託人侮辱律師人格的,嚴重破壞了二者之間的誠信關系的。
6、法庭審理階段諸項權利
根據我國訴訟法律的規定,律師在法庭審理階段主要享有下列權利:
(1)、發問權。即在庭審過程中,經審判長許可,律師有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或者被告人發問的權利。
(2)、質證權。即在法庭調查階段,律師對出示的物證和宣讀的未到庭的證人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有提出自己意見的權利;對到庭的證人進行質證的權利。
(3)、提出新證據的權利。即在法庭上,律師有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勘驗的權利。
(4)、參加法庭辯論的權利。律師的辯論權是指律師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就爭議的問題、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辯駁和論證的權利。律師通過行使辯論權,提出和證明自己的主張,反駁對方的主張,幫助法院核實證據,查明案情,從而作出正確的裁判。
(5)、對法庭的不正當詢問有拒絕回答權。
7、獲取本案訴訟文書副本的權利
指律師在訴訟過程中,有獲得包括起訴書、抗訴書、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等訴訟文書副本的權利。
8、代行上訴權
是指律師認為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裁定有錯誤時,經當事人同意或授權,代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要求對案件重新進行審理。
(1)律師的上訴權基於當事人的同意或授權;
(2)律師沒有獨立的上訴權,僅為代行上訴。
9、對公、檢、法採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要求解除強制措施的權利。
《刑事訴訟法》第75條的規定,如果律師發現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律師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二、律師的義務
按照律師法的規定,律師的義務既包括對律師執業條件限制的義務,也包括律師從事業務活動中應承擔的義務。
(一)對律師執業條件限制的義務
即法律對有特定身份的律師所施加的一定程度限制其執業自由的義務。
①《律師法》第36條規定:曾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兩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②《律師法》第13條規定:國家機關的現職工作人員不得兼任執業律師。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期間,不得執業。
③根據1985年5月3日司法部《關於全國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能否擔任兼職律師的批復》的精神,律師是各級人大代表,但不擔任各級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則可以執行的律師業務。這條規定主要是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國際上許多國家對此也有類似規定。
(二)、律師對委託人的義務
律師法在律師應對委託人承擔的義務問題上,作了如下規定:
1、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或代理。但委託事項違法,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委託人隱瞞事實的,律師有權拒絕辯護或者代理。(第29條,簡稱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辯護或代理)
2、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
3、律師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不得接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
4、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三)、律師對法院、仲裁機構的義務
1、不得提供虛假證據、隱瞞事實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隱瞞事實以及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
2、律師不得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不得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請客送禮或者行賄,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
3、律師不得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
依照律師法的規定,律師的辯論和辯護的權利應當依法保障,同時律師也應當遵守法庭、仲裁庭秩序,按照訴訟法、仲裁法的規定進行訴訟、仲裁活動。
(四)律師的其他業務
律師法還規定了律師的其他義務。
1、律師不得私自接受委託、私自向委託人收取費用,收受委託人的財物。
這一禁止性規定,既是律師對委託人的義務,也是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的義務。
2、律師應當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即不能跨所執業,包括不得同時在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執業。
3、律師不得以詆毀其他律師或者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爭攬業務。(第24條)
4、律師應當依法納稅。
依法納稅是我國憲法規定的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律師的義務,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應當依法納稅。律師應當就其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交納個人所得稅。
5、加入律師協會並交納會費。
6、律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向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義務。

❻ 律師的調查取證權

律師調查取證權,是指律師在執行律師業務活動過程中所享有的調查、專了解有關情況屬和收集獲取有關證據的權利。法規如下:

《律師法》第35條規定:「受委託的律師根據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一、特點

1、律師進行證據調查不具有法律強制性。

2、律師的刑事調查取證權偏重於對委託人有利證據的收集。

3、律師調查所取得的證據材料,必須經過法庭調查核實後,才能作為證據使用。

二、意義

保障律師調查取證權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需要,沒有律師制度和律師的國家不是法治國家。 辯護律師調查取證權的完善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它的完善不僅有利於保障辯護律師的實體性權利,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它還有利於促進控辯雙方的平衡,有利於司法公正和正義的實現。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

請問,我超市內因個少數商品剛過期不久沒急時下架被工商人員扣押了,要求帶身份證復印件,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去局接受問,像這樣的要不要罰款,說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謝謝,

❽ 最高法《刑訴解釋》第37條(7)能具體舉例子講解一下什麼意思嗎

第七項就和其他項一個意思,就是法律在制定時無法舉例出所有的可能的情形,所以就在最後補充一條「其他人民法院認為應該要有辯護律師的情況的」。比如,對於殺人的一般都要有辯護律師的,如果被告不委託,法院會指定一位辯護律師。

❾ 為什麼說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6條並無不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次審議稿)》第36條(以下簡稱「草案第36條」)對刑法第三百零九條「擾亂法庭秩序罪」作了修改,在律師界乃至法律界引發較大的爭議。

原條文:
第三百零九條 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草案第36條:

有下列擾亂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一)聚眾哄鬧、沖擊法庭的;
(二)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的;
(三)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不聽法庭制止,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
(四)有其他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

草案第36條第1款及第2款,各界並無爭議。惟增加的第3、4款在法律界引發較大的爭議,特別是諸多律師存在顧慮,甚至認為該條系針對律師而設,紛紛建議暫緩修改或刪除此兩款。

筆者認為草案第36條第3、4款內容並無不妥,可資贊同,但確有必要做好解釋、說明、宣導工作,以消弭律師界乃至法律界人士的顧慮。

具體理由如下:

一、草案第36條第3款內容,合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與三大訴訟法律的規定相呼應、銜接,並無不妥,可資贊同

(一)法庭權威不容藐視、不容蔑視,《決定》明確提出:完善懲戒妨礙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拒不執行生效裁判和決定、藐視法庭權威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規定。

(二)現行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均就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構成犯罪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4年修正)雖未如此明確規定,但亦可作同樣理解,因此,草案第36條增設第3款,誠有必要,無可指摘,不增設,反而使得訴訟法律的規定無法有效實施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0條【對妨害法庭秩序的強制措施】第3款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94條【違反法庭秩序的處理】第2款明確規定:對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9條明確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六)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以哄鬧、沖擊法庭等方法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

(三)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10條第3款即已明確規定: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等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二、草案第36條第4款是「避免掛一漏萬的規定」,無須做過分的聯想和解讀

草案第36條第4款「有其他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該等條款,屬於兜底條款,是「避免掛一漏萬的規定」。

應當看到,在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兜底條款為數不菲,因此,從立法技術層面而言,個人以為草案第36條第4款亦無可非議,無須做過分的聯想和解讀。

三、從草案第36條第3、4款字面文義來看,顯然難以得出針對律師此一特定群體而設的結論

四、律師要做守法楷模,遵守法庭規則,維護法庭秩序;即便履行辯護代理職責,也不得實施 「侮辱、誹謗、威脅」行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

一方面,律師在法庭上,在法治框架內,用法言法語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即便言行較真、執著(「死磕」),也無可指摘,因為律師執業的首要職責就是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法庭在任何時候都應當得到尊重,且首先要獲得法律人的尊重」。律師負有「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使命,這一使命與法庭審判活動的目標和宗旨是一致的,因此,維護法律尊嚴、尊重法律權威是律師職業應有之義,律師應當是法律的擁護者和踐行者,須嚴格依法履行辯護代理職責,遵守訴訟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等相關規定,遵守訴訟規則,遵守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維護法庭秩序。實施 「侮辱、誹謗、威脅」行為,擾亂法庭秩序,干擾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不僅損害國家法律的尊嚴和權威,而且與律師的職業使命相背離,有損律師的職業形象。

需要強調的是,現行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12年修正)(以下簡稱「《律師法》」)第49條即明確規定律師「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律師法》第37條第1、2款明確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其中,「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即是參酌國際慣例所規定的律師「庭審中言論責任豁免權」,惟這並不意味著律師在法庭上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庭審中言論責任豁免權」有一定的限制,有些言論,如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即不享有豁免權。

五、律師隊伍已經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法院、檢察院等應尊重和支持律師依法履行職責, 切實保障律師各項執業權利,落實律師在庭審中發問、質證、辯論等訴訟權利,建立健全對侵犯律師執業權利的救濟機制

審判實務中,辯審沖突不斷加劇,法官把律師趕出法庭時有耳聞,律師依法履行職責遭遇阻礙的情形不時發生,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諸多律師因此對草案第36條第3、4款內容存在疑慮,紛紛提出修改完善意見,此無可厚非,應予理解。

(一)有必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修法「說明」中,對草案第36條作出必要的解釋、說明,以消弭律師界乃至法律界人士的顧慮。

(二)及時釐定「擾亂法庭秩序罪」的判斷標准,對「侮辱」、「誹謗」、「威脅」(特別是「威脅」)等用語之涵義盡可能作出明確的詮釋,從行為主體、行為時間、行為人主觀、行為後果等方面嚴格釐定「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判斷標准,以釐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且不論對律師抑或其他人,嚴格適用,慎重適用,以防止該罪名被濫用,以免律師的顧慮一語成讖。

(三)倘若草案第36條最終獲得通過,有必要依照《律師法》第36條之規定,切實保障律師的辯論權和辯護權,依照《律師法》第37條之規定,切實保障律師人身權和庭審中言論責任豁免權,從而保障律師充分履行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職責,在法庭上得以大膽陳述代理或辯護意見而不必擔心會因此受到侵權、誹謗、偽證、包庇等民事或刑事責任追究,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法院庭審的功能,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訴訟委託人的合法權益,達到維護司法公正的目的。

另一方面,有必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37條第2款條文中「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作出較為明確的詮釋,以釐清律師「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之言論的邊界,協助釐清「擾亂法庭秩序罪」之罪與非罪的界限,竭力避免律師無端因法庭上之言論而入罪的情形發生。

(作者:邱興亮 ,福建聯合信實律師事務所)

熱點內容
預見遇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5 16:00:05 瀏覽:143
商標法律知識培訓問題題 發布:2025-05-15 16:00:04 瀏覽:260
特朗普選法官 發布:2025-05-15 15:56:08 瀏覽:709
新修訂的准則和條例全文 發布:2025-05-15 15:41:15 瀏覽:532
勞動法中關於醫療假期長 發布:2025-05-15 15:37:56 瀏覽:360
勞動法上的經濟補償 發布:2025-05-15 15:34:12 瀏覽:604
百名法學家百場直播 發布:2025-05-15 15:31:52 瀏覽:667
2014年司法考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發布:2025-05-15 15:31:42 瀏覽:669
公司法發起人 發布:2025-05-15 15:14:01 瀏覽:512
3Q經濟法 發布:2025-05-15 15:11:59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