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潘某認為

律師潘某認為

發布時間: 2021-12-14 14:13:20

A.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為會受到治安管理處罰嗎

會的,嚴重者會追究刑事責任。

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 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 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違背住宅內成員的意願或無法律依據,進入公民住宅,或進入公民住宅後經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的行為。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我國《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這一規定是《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之規定的憲法淵源。

(1)律師潘某認為擴展閱讀

案例:

2015年2月18日,羅城縣公安局四把派出所接群眾電話報警,稱四把鎮新印村陳家甫村民謝某家中來了兩名不速之客,兩人詢問謝某的女婿石某去向,在得知石某在外地不在岳父謝某家中後,仍強行侵入謝某家中,並揚言如果石某不回來還錢,就一直住在謝某家中,讓謝某與家人過年不得安穩。

接到報警後,值班民警小韋等人立即出警,僅10多分鍾便趕赴被害人謝某家中,當場將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的覃某、蘭某兩名違法人員控制,並帶回派出所作進一步調查。

經詢問及調查得知,當天中午,家住羅城縣東門鎮橋頭社區的男子覃某、蘭某,以向謝某的女婿石某追債為由,在明知石某不在謝某家中縣謝不同意的情況下,仍強行進行謝某家,以在謝某家中等石某為由,以語言威脅謝某及其家人配合兩人追債,使謝某一家人膽戰心驚。

而謝某及其家人迫於威脅不敢報警,只好忍氣吞聲,好酒好菜伺候兩人在家中住下,幸虧有知情人士報警,民警及時前來處理,謝某家人的危險境況才得以解脫。

鑒於違法人員覃某、蘭某的行為已違反的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0條的規定,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違法行為,為些,該縣公安機關依法對他們處以治安拘留15日的處罰。

B. 申請醫療事故鑒定有時間限制嗎

現實困惑

潘某因病到某醫院就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潘某的病情無明顯好轉,於是醫院對潘某採取胃部切除手術。手術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潘某的病情有所好轉,便出院回家調養。半年後,潘某感覺自己腎功能受損,便四處求醫,但都無效而返。潘某認為自己腎功能受損是由於胃切除手術造成的,因此要求醫院承擔醫療事故責任,賠償其損失。而醫院則認為雙方應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但此時距離手術時間已過去1年多了。申請醫療事故鑒定有無時間限制,是多久呢?律師點評

雖然《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未明確規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申請時效,但如果醫患雙方因醫療事故的技術鑒定結果長時間得不到承認而延誤了訴訟時效,顯然這種狀況是不利於醫療糾紛及時解決的,也違背了民事訴訟時效制度的基本精神。因此,衛生部下發了《關於醫療事故鑒定申請期限的批復》,明確規定患者申請行政處理醫療爭議的期限為其知道或者應該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本案中,潘某找到醫院解決醫療糾紛時距離他做手術已經過去1年多了,但是潘某是在回家調養半年後才意識到自己腎功能受損是由於胃切除手術所造成的,因此,潘某沒有超過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期限,可以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法律依據

《關於醫療事故鑒定申請期限的批復》

患者或其家屬提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時效為其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

特別提醒

申請醫療事故鑒定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這主要是因為醫療事故超過這個時間限制的話,不但鑒定起來麻煩,還有可能會鑒定錯誤。

C. 潘某訴工商銀行某某分理處借貸糾紛述評是什麼樣的結果

唐國華姚傑

案情簡介

原告:潘某

被告:中國工商銀行餘姚市支行某某分理處(以下簡稱某某分理處)2001年9月19日,某某分理處原主任李某向潘某個人借款人民幣100萬元並出具如下收條稱:今收到潘某現金人民幣壹佰萬元整,用於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到期日為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由工行某某分理處負責保管並收回,歸還潘某。該收條落款處蓋有某某分理處的業務公章。後李某死於交通意外,潘某憑收條向某某分理處索要100萬元借款未果遂訴至法院

2002年4月,潘某訴某某分理處借貸糾紛一案經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甬民初字第93號民事判決書判決一審勝訴。根據判決,某某分理處應返還潘某個人借款人民幣100萬元。

2002年9月,該案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2002)浙法民終字第108號民事判決書以「借款原因顯屬虛構」,潘某「未能提供某某分理處已實際收到此款(一百萬元)的證據」,潘某「訴稱缺乏事實根據」,某某分理處原主任李某出具收條的行為不是職務行為,系盜用單位名義行為,與單位無關等理由否定借款事實,撤銷一審判決,駁回潘某的訴訟請求。與此同時,杭城某報也出現了較大篇幅的指責潘某謀取不當利益的錯誤報道,對潘某個人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

2002年底,本文作者唐國華、姚傑律師接受潘某委託擔任其申請再審的委託代理人。此後,該案歷經最高人民法院立案要求復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查維持原生效判決,最高人民法院下裁定指令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以及期間多次舉行聽證等諸多程序。歷時四年,最終於2006年1月5日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撤銷原二審判決,維持了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公正判決。2006年上半年,潘某已順利地從餘姚市工商銀行取回本應屬於自己的百萬元巨款。

再審期間,兩位代理律師還曾赴餘姚當地調查取證,在事隔多年之後仍收集到幾份對潘某極為有利的關鍵新證據,從而為再審改判打下了良好的證據基礎,最終有力地保護了潘某個人的合法財產,同時也挽回了錯誤判決對其個人聲譽造成的不良影響。

爭議焦點1.虛構的借款原因能否直接否定借款的客觀事實;2.收到借款的舉證義務應當由出借人還是借款人來承擔;3.某某分理處是否應當為其原負責人李某的借款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審理判決

一審判決情況

2002年4月1日,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1)甬民初字第93號民事判決書。

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某某分理處原主任李某出具蓋有被告業務章的收條是對債務的確認——其作為被告的負責人向原告出具收條的行為,應認定是職務行為,故原告有權要求被告按約歸還欠款,原告的訴訟請求可予支持。被告作為領有營業執照的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其可以作為本案的訴訟主體。被告辯稱「原告起訴的主體不符,分理處沒有收到該筆借款,是李某的個人行為」與事實不符,不予採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之規定,判決被告某某分理處歸還原告潘某欠款。

二審判決情況

2002年9月11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02)浙法民終字第108號民事判決書。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潘某據以起訴的主要證據是某某分理處原主任李某於2001年9月19日以分理處名義出具的「收條」,根據「收條」記載的內容及潘某的陳述,當時某某分理處向潘某借款的原因是為了用於銀行承兌匯票票面金額的貼現,潘某為此以該匯票(復印件)作為證據提交。從已查證的上述匯票及貼現憑證顯示的內容看,受理該匯票貼現的是淄博市商業銀行,出具「收條」當日的匯票持有人系齊魯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而某某分理處並非該匯票的持有人,亦非受理該匯票的貼現銀行,因此,可以認定「收條」上所記載的借款原因顯屬虛構,潘某在2001年12月3日向餘姚市支行反映情況的記錄及在一審庭審和本院二審調查所作的陳述中,均稱李某出具「收條」時,出示了匯票原件,其復印一張,並將該匯票(復印件)作為本案證據提交,用以證明借款發生的原因。同理,根據前述認定的匯票持有人及貼現的事實,潘某關於當時李某持有匯票及某某分理處借款原因的陳述,亦不真實,本院不予採信。

此外,關於潘某訴稱其出借給某某分理處100萬元現金問題,因出具「借條」的李某已死亡,此節事實除潘某本人陳述外,尚無其他相關證據予以印證,某某分理處對此亦予以否認,潘某也未能提供某某分理處已實際收到此款的證據予以證實,故潘某的訴稱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採信。關於當事人就某某分理處原主任李某出具「收條」行為後果所產生的爭議,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的規定精神,只有當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執行法人有關業務活動時,其責任才能由法人承擔。所謂執行職務的行為,包括職務許可權范圍和職務活動本身要求法定代表人或工作人員實施的行為。

根據前述借款原因和某某分理處未實際收到借款的事實,並結合商業銀行臨櫃業務操作的一般慣例分析,顯然可以排除李某代表某某分理處向潘某借款的可能性,其出具「收條」的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執行職務的行為,對盜用單位名義的行為後果,依法應由盜用人自負,與被盜用單位無涉。綜上,上訴人某某分理處提出的上訴理由成立,被上訴人潘某以「收條」為據,請求某某分理處歸還100萬元之借款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此外,就本案而言,某某分理處在印章管理方面存在疏漏,但鑒於該管理疏漏是否已造成本案被上訴人潘某損失尚未確定,且不屬本案審理范圍,故某某分理處因管理疏漏應承擔的責任,不宜在本案中一並作出處理。

原判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三)項之規定判決撤銷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甬民初字第93號民事判決書,駁回潘某的訴訟請求。

再審判決情況

2006年1月5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04)浙民再字第32號民事判決書。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2001年9月19日以某某分理處名義出具並加蓋了某某分理處業務公章的收條載明:今收到潘某現金人民幣100萬元整用於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到期日為2001年12月20日,由工行某某分理處負責保管並收回,歸還潘某。

由於某某分理處未否定該收條上所蓋公章的真實性,收條作為證明借款關系存在的直接證據,根據上面載明的文義,可以認定某某分理處已經收到潘某的現金人民幣100萬元。原二審查明,該收條出具當日本案所涉匯票的持有人系齊魯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受理該匯票貼現的是淄博市商業銀行,某某分理處並非該匯票的持有人,亦非受理該匯票的貼現銀行。

據此雖可以確認潘某有關借款當時見過該匯票原件的陳述虛假,但借款原因的虛假並不足以否定收條所證明的借款事實,因此潘某認為「其關於借款原因的舉證即使不被採納,也不成為收條不被採納」的申請再審理由成立。

某某分理處否認2001年9月19日收條證明的借貸事實,應負舉證責任。某某分理處辯稱沒有該款入賬記錄並提供了相應的賬冊,在有賬外經營事實的情況下其單方的陳述和賬冊不足以否定收條所證明的潘某與某某分理處之間的借貸關系。

關於2001年9月20日從潘某存摺上支取的69萬元,某某分理處認為是潘某自行支取並提供了相應的取款憑證,但該取款憑證上的取款人身份證號33021951022並非潘某的身份證號,經餘姚市公安局確認查無此人。因某某分理處在辦理客戶存摺大額現金存款支取業務時,未核對取款人的身份證,以致該筆款項的取款人無法確認,故某某分理處主張該69萬元存款系潘某支取缺乏證據佐證,本院不予支持。

李某作為某某分理處的負責人,對外可以代表某某分理處。某某分理處認為其負責人李某加蓋公章出具收條的行為是個人行為而非職務行為,不能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該單位的名義對外簽訂經濟合同,將取得的財物部分或全部占為已有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外,該單位對行為人因簽訂、履行該經濟合同造成的後果,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即使李某憑其特殊的個人身份以單位的名義對外簽訂合同並將取得財物占為己有,某某分理處仍應依法對李某簽訂、履行該經濟合同造成的後果承擔民事責任。原二審認定李某盜用單位名義,行為後果由其自負,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糾正。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判決撤銷本院(2002)浙法民終字第108號民事判決書,維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甬民初字第93號民事判決書。

D. 發布該視頻的潘某到底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對於發布該視頻的潘某,律師認為,有兩方面的責任他必須承擔,一方面是民事責任,一方面是刑事責任。

首先,在民事責任方面,他侵犯了康某和這名女學生的隱私權,他的私自發布行為造成了視頻的大量轉發,嚴重損壞了這名老師和這名女學生的聲譽,因此他應該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另一方面是刑事責任。一方面他的行為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這不視頻承載了高中老師康某和這名女學生的相關隱私信息,潘某未經當事人同意便發布到網路上,侵害了公民的個人信息權,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再者,他發布的視頻如果具有淫穢性質的,也有可能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問法網律師認為當地司法部門一定會對該案作出客觀公正的處理。同時也提醒廣大的網友,在遇見問題時一定要理性解決,不理智的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

(4)律師潘某認為擴展閱讀:

男友為報復曝光視頻已投案

近日網友曝出的一段視頻把鎮江某高中的老師康某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據消息人士稱,該段視頻內容顯示的是該高中老師康某一名年輕女生的不雅視頻,該名女生比康某小20多歲,曾經是這名老師的學生。

據稱,這段視頻是這名女生的男朋友潘某爆出來的。8月10日凌晨,發布該視頻的潘某已到潤州公安局金山派出所自動投案。

據潘某交代稱他無意之間發現了女性朋友手機中與他女友有關的不雅視頻,出於憤怒進而將這段視頻發到了他所在的通信群組之中。

當地教育部門也對此事作出回應,他們認為該起事件不涉及師德師風問題,這名女生雖然曾經是這位男老師的學生,但是其已經畢業,與這位男老師的師生關系已經終結,因此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認為不存在師風師德問題。

E. 出差途中實習女律師遭到指導律師的強奸,這是早就打算好的嗎

實習女律師在出差期間,找到指導律師的強奸,看到這個新聞以後,我感覺到非常的震驚。而且這個新聞發布以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在事情發展以後,兩者各執一詞,各有各的說法。但是到底真相是什麼樣的呢,現在還沒有被揭露出來。這個問題想要水落石出,還需要等到一些線索的進一步揭露。在線索最終被揭露出來之前,我們只能進行假設和猜測。沒有辦法確定最後的結論。

實習女律師稱遭到指導律師強奸

這名實習女律師是和指導律師一同外出出差。在出差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飯局,在飯局上證明實習女律師喝多了。最後喝到不省人事。

等到他再醒來時,發現自己身上的衣服都沒有了,裸露著身體。想到這里證明實習女律師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被侵犯了。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報警,想要通過報警來給自己一個說法。

綜上所述

我覺得一些大學剛畢業的女生,在步入社會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份好的職業,然後要跟正確的人,如果是跟一個社會的渣子混在一起,早晚會被他所害。除了影響自己以後職業的發展以外,還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自己未來的自信心。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個人之見,希望我的分析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F. 護理費應根據什麼標准來確定

現實問題

蘇某和潘某因一些瑣事發生肢體沖突,在廝打過程中,蘇某將潘某打傷住院。在住院期間,雖然潘某傷勢不重,生活能夠自理,但為了省事和舒服,潘某請了兩名護工進行護理。出院後,潘某要求蘇某支付兩名護工的費用,但蘇某認為潘某生活能夠自理,不需要請護工進行護理。兩人就護理費是否需要支付的問題產生了糾紛,那麼,法律對於護理費的確定標準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護理費是指受害人因遭受相當程度的人身損害,其行動能力和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為了幫助其進行正常的生活,在醫療診治和休養康復期間,根據醫院的意見或司法鑒定,委派專人對其進行護理,照料其生活而因此所需支出的費用。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需要注意的是,護理人數原則上只能有一個,如果需要多人進行照顧,醫院或者鑒定機構應當明確指出需要多人照顧,對於擅自增加的護理人員,由此擴大的費用,法院不會予以支持。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一條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G.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為會受到治安管理處罰嗎

現實問題

蘇某和潘某是鄰居,一次因為瑣事發生口角,後潘某准備回家,但蘇某仍舊不依不饒,還跟著潘某闖進了潘某家裡,潘某讓蘇某出去,蘇某不同意,非要潘某給個說法。於是潘某報警,公安機關對蘇某作出了五日拘留和二百元罰款的治安管理處罰,但蘇某認為自己進入潘某家是因為吵架,不應受到處罰。那麼,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在這則案例中,蘇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公安機關依據具體情況,給予五日拘留和二百元罰款的處罰是合法的。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1)組織、脅迫、誘騙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或者殘疾人進行恐怖、殘忍表演的;

(2)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強迫他人勞動的;

(3)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

熱點內容
法官同意退還訴訟費 發布:2025-05-10 07:29:15 瀏覽:561
交通法規扣分處理 發布:2025-05-10 07:17:50 瀏覽:6
道德大道理 發布:2025-05-10 07:17:48 瀏覽:174
如果要上婚姻法 發布:2025-05-10 07:14:06 瀏覽:984
劉春霞律師 發布:2025-05-10 07:09:11 瀏覽:232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存在的基礎 發布:2025-05-10 07:08:31 瀏覽:147
法碩法學貼吧 發布:2025-05-10 07:06:18 瀏覽:979
在河道中傾倒淤泥的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0 06:53:42 瀏覽:828
虛偽表示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0 06:33:22 瀏覽:139
頭條例新聞 發布:2025-05-10 06:16:26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