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劉正任律師

劉正任律師

發布時間: 2021-12-14 15:00:04

⑴ 熱線12的嘉賓律師

劉宏輝律師,中央電視台《法律講堂》節目主講律師、中央電視台《熱線12》節目特約嘉賓「劉談判」、北京電視台《第三調解室》調解員律師,貴州衛視《現場》節目主持人。
劉宏輝律師的專業領域是房地產與礦產法律,是上海「樓倒倒」案(上海市閔行區蓮花河畔景苑倒樓案件)、北京「最牛釘子戶」案(北京太陽宮張氏兄弟拆遷案)、北京房山區「陽光邑上」小區遲延交房120戶集體維權案、大連「順風里」小區180戶供暖、搬遷、房屋質量集體維權案的代理律師。
實踐中,劉宏輝律師經常主張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糾紛,所以在媒體節目中被稱為「劉談判」。通過十餘年的法律實務,劉律師認為,對於解決久拖不決的疑難復雜案件,冷靜、智慧、創新的協商談判往往會尋找到共贏的第三方案,也是當事人解決糾紛的最好出路。
2009年,劉宏輝律師創建了專業的房地產及礦產專業律師團隊。
團隊律師均為房地產、土地礦產、建設工程及涉外房產業務領域的專業律師,在劉律師的帶領下,團隊先後代理了上百起房地產專業案件,其中包括多起房地產重大影響案件及北京、上海、大連等地多起集體訴訟案件。
團隊代理范圍涉及:樓盤確權、大宗土地流轉、小區規劃變更、房屋質量集體糾紛、征地拆遷、小區地下空間及公攤部位糾紛以及建設工程價款、建設工程質量、建設工程抵押確權等房地產專業領域。團隊律師以高度責任心,精湛的法律知識,為客戶解決實際問題。

⑵ 瀛台律所和劉愛義律師事務所的關系是什麼

一般來說,律師事務所與律師之間都是顧用關系,而瀛台律所和劉愛義律師事務所應該是所對所之間的業務往來關系;至於問到韓廣東律師是什麼時候拿到的律師證,這個你最好去詢問他本人,如果是不方便的話,可以查詢近兩年本市律師資格考試和錄取的的具體情況,這樣不是什麼都清楚了!

⑶ 劉子龍律師

劉子龍律師是「跳樑小丑」。
劉子龍律師純屬於炒作.想出名,想瘋了。現在本法律人站在法律的角度給他個正確分析:
1、劉子龍系內蒙古出來的一個小學教師、在內蒙古做了律師4年,混不下去了(混的下去誰願意走?)接不到案件,南下深圳打工。
2、劉子龍沒有辦理過任何具有影響力的大案件,他在網上到處亂帖的案件,大家沒有一個知道。完全是自我炒作。是「跳樑小丑」。如果有什麼大案要案。甚至標的上千萬的案件,請他把判決書附在網上。他沒有。
3、作為律師應該是老老實實辦案為標准,才能夠對得起當事人,劉子龍沒有正規的法學教育本景(在深圳律師協會咨詢系中文專業,還不是全日制的)。沒有任何社會關系,令檢察官、法官特別感冒(經過電話問過幾名在深圳工作的同學法官、檢察官,都搖頭「跳樑小丑」,喜歡炒作)。如果他是什麼業務精通、當事人滿意的律師,請他把自己的獲獎證據發布到網上來(是不是被評為深圳優秀律師過?)。
4、YJ一案,YJ必死無疑,劉子龍想通過在網上到處亂貼自己的所謂疑問,達到承攬此案的目的,大家可以做個全面的分析:這個案件,YJ就是被判決死刑,對劉子龍是沒有任何利益損失的,相反,以後他還可以到處在網上亂吹「我是給上海殺警察的辯護的!」。其目的很明顯,YJ是死活,他都是受利者。
5、劉子龍所謂的「十四問」本來就是在發案後,很多法學家、律師、法官在網上提出過的觀點。他只是把他人的觀點收集了而已。其實由於他法律知識太低,(沒有受過法學教育,沒辦法)。對錯誤的網上觀點也收集了。我的下面就把他的錯誤指出來。
6、「7、上海市公安機關拘留「造謠發帖者」郟先生,令人不能理解:如果其所言之事實不存在,則根本不足以損害閘北區公安分局的形象,事實完全可以由YJ本人及其家人澄清;既然該局沒有致殘YJ,帶領YJ作個鑒定就能證明真相;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該局先稱YJ是報復行凶,後又稱不是(報復行凶),卻先行把知道事實真相的YJ母親予以隔離,又把發布消息郟先生拘留,如此作法令公眾無法掌握真相,使公眾無法不產生懷疑; 」在投梁換柱,上海公安機關拘留「造謠發帖者」郟先生是指控告其損害公安民警的聲譽,不是公安分局的形象。他想認為「單位沒有聲譽」這個法律盲區來欺騙不懂法律的網民。
7、劉子龍提的第八點更加能夠說明他的法律知識是多麼淺薄,對於刑事案件的管轄。可以是犯罪行為實施地,也可以是結果發生地,上海是結果發生地(因為造謠,對上海個別民警造成名譽傷害)。上海完全有權利管轄。(劉子龍沒有受過正規法律教育,不知道這一點,沒有辦法)。
8、筆者發現,該所謂的「十四問」在各論壇到處亂貼,發現都是新注冊的用戶貼的,各報社、新聞網站並沒有發表。根據是新注冊的用戶貼的的這一情況,完全可以推定,網民並沒有轉載這樣的垃圾文章,只是劉子龍自己在各論壇去注冊到處亂帖罷了。
綜合事實===劉子龍是「跳樑小丑」。
註:YJ——Y,意為YANG;J意為JIA。

⑷ 劉金言律師,查案底消除案底是真的嗎

案底已經有六七年了,因為賣淫被拘留15天,現在小孩要去公安局改名字好害怕被老公看到,我在網路裡面看到說你可以幫忙案底消除

⑸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的相關人物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擁有各方面優秀的法律專業人才,現有律師205名,其中有曹柳生、陳豪傑、陳巧瑩、陳英金、陳永勝、陳廣鵬、鄧國華、戴海婷、郭忠革、郭秋麗、何小波、胡建成、黃柏瑞、黃家平、黃昌贛、黃文敏、江安生、簡正德、蔣凌霞、靳中山、賴丹、賴東、李光漢、李林、李陽、李廉昌、李銳楷、李彥軍、李銀祥、李芝葳、李修蛟、雷玉魁、梁治烈、林德勝、林德緯、林銳忠、林惠勇、劉長久、劉濤、劉永光、呂越瑾、劉鋒、劉紅、魯力承、陸向東、賴煜康、南芳、寧媛、潘敬新、普烈偉、宋曉東、宋健剛、王為民、王雯靜、王德華、王勇、王彥波、文陽、翁海生、吳電平、吳翔、吳昊、吳石明、吳湘玲、徐嚴松、薛磊、顏道成、楊瑞華、楊文龍、楊志、楊國平、伊憬、余靂、喻太遠、袁炬、張浦、張錫海、張育泉、張建平、張宇、趙傑、趙修華、鍾武平、張沛、庄為光、鍾元茂、鄭海鷹等88名合夥人律師和艾齊智、柏小山、包誼錦、常嘉、蔡鎮順、曹強華、陳卓豪、陳亮、陳辰、陳蘇華、陳秋遐、陳曦、鄧小聯、鄧勇、董國楷、杜毅、杜仕林、段威武、丁亞民、傅顯揚、馮梅、關成慶、韓苑、何小華、何偉雄、黃少劍、黃冠、黃利紅、黃羅平、黃毅鋒、黃游熒、黃蕊、簡正、江艷冰、金光輝、李明陽、李妮珊、李靜瑜、李群華、梁國斌、梁文勝、林友群、林錫群、林位軍、林子俊、海玉、劉凝波、劉興桂、劉志強、劉衍輝、羅斌、羅東波、羅穗芳、藍敏生、賴雄、梅基華、孟旭、潘永茂、潘春曉、彭亞、裴銀州、邱建蓉、邱英、喬亞南、蘇合崧、孫繼剛、孫月勤、王光武、王寧勝、王睿、王永強、王澤鋒、王華麗、王怡、王珺、吳俊波、吳泉、吳雁平、吳蓬生、吳雁平、吳蓬生、吳琪、吳小琴、萬海龍、韋傑鍾、翁廣清、向徵文、肖雄偉、謝小毅、許幼然、許兆基、楊帆、徐欣、楊雨來、楊豪、姚廣峰、余春明、曾友祥、張曉丹、曾德軍、張賢偉、張茂東、張偉明、張經中、招嘉泳、周俊傑、庄壯輝、振健、鄒忠勝、鍾鐵蕙等109位專職律師,其中20%的律師具有高級職稱,13位合夥人曾經擔任過律師事務所的主任,8位律師擔任廣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2位律師被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聘為立法顧問,1位律師擔任廣東省人大代表,1位擔任廣東市政協常委,1位擔任廣州市東山區政協委員。部分律師能夠用一到兩種外語包括英語、法語、德語、日語、荷蘭語工作。一些律師曾在海外留學或工作。我們還經常給律師們提供各種培訓的機會,在所內舉辦各種業務交流活動,使律師們能夠不斷地提升自我的專業素質。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本著 「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建設優良的律師所文化,吸納優秀的法律人才,成為一流的大型律師事務所」的宗旨和 「規模經營,嚴謹辦案,優質服務,穩健發展」的經營理念,我們在不同領域,不同地區,為各種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我們的客戶包括政府部門、跨國公司、大型國企、銀行、保險公司、高科技企業等。我們辦理的業務涉及基礎設施、公共事業、電力、石油、鐵路、公路、橋梁、機場、港口、電信、金融、保險、國際貿易、航運及高科技等。我們辦理的一些案件在社會上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對國家立法起到了推動作用。

⑹ 受賄罪律師的受賄罪律師辯護詞

2006年9月15日,受人矚目的余斌受賄一案再審開庭審理,北京市邦道律師事務所主任武紹智律師擔任余斌的辯護人,就余斌是否構成受賄罪進行了辯護。
相關辯護詞如下:
余斌受賄罪辯護詞
審判長、審判員:
北京市邦道律師事務所接受余斌的委託,指派我擔任他的再審的刑事辯護人。
接受委託後,辯護人經過閱讀案卷材料,會見被告人及出席今天的庭審調查,對本案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現依法提出如下辯護意見,供合議庭在合議時參考:
一、原審認定余斌收受鍾某8.5萬元及李建波1萬元的賄賂,但余斌將收取的財物用於扶貧和公務開支,不具有主觀上的故意,不具有社會危害性,不構成犯罪。
余斌主觀上沒有佔有他人財物的主觀故意,而是迫於某市的財政壓力,作為副市長的余斌想通過這種方式籌集資金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困難。他將所收受的款額147200元用於扶貧幫困、社會贊助、和公務活動,其行為並不是受賄行為。
2003年6月,某市某鄉的黨委書記和鄉長、財政所長等人找余斌,請他出面到信用社貸款十萬元,以便完成半年的農業稅入庫任務。余斌考慮到去信用社貸款辦手續較難,就答應由他個人借十萬元錢給某鄉政府。(見余斌司機方某的證人證言、某鄉給余斌開具的借條及某鄉黨委書記夏某的證人證言)。
2003年4、5月份,某鄉某村因村委會負債過重,向市政府申請扶貧資金,當時某市財政十分困難,於是余斌自己拿出1萬元代表市政府作為給某村的扶貧資金。(見某鄉某村黨支部書記方某的證人證言及某村給余斌開具的收據)
因某市財政困難,余斌自己拿出資金作為公務開支。(見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出具的證據)
余斌於2004年春節前,拿出600元付給生活困難的上訪人員。(見夏某的證人證言)
犯罪構成必須要具備四個要件:犯罪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的主觀方面,四個要件缺一不可。以上證據可以證明余斌將收受的財物用於扶貧幫困、社會贊助和公務活動的事實,其主觀上沒有將收受的財物據為己有的目的,客觀方面沒有侵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而由於財政困難的客觀情況,作為某市副市長的余斌想幫助遇到困難的鄉政府和群眾,只能自己想方設法籌措資金。余斌收受財物,只是為了以一種變通的方式來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財政的壓力,比之受賄後用於個人揮霍享受的貪官,余斌的的行為沒有侵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故余斌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這與刑法的「罪刑相適應原則」一脈相承,刑法的這一條款不僅僅要求刑罰的輕重要與客觀的犯罪行為及危害結果相適應,而且要與犯罪人主觀惡性的深淺相適應。犯罪行為應當受到刑罰處罰,是因為犯罪行為具有巨大的社會危害性。雖然余斌解決財政困難的方式不當,但其行為並沒有造成巨大的社會危害,是不應當受到處罰的。而且,他的行為不僅不具有危害社會性,反而是有助於社會,故認為余斌構成受賄罪的認定違反了刑法的罪刑相適應原則。
綜上,余斌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二、原審認為不構成犯罪的余斌收受王某3萬元及李某5萬元的行為,我認為余斌在上述行為中沒有為他人謀取利益,不構成犯罪。
原審中檢察院指控的余斌收受王某3萬元及李某5萬元屬於受賄行為,應當認為構成受賄罪。而我認為余斌的這兩次收受財物的行為只是普通的接受贈與的行為,下面分別進行說明:
(一)、余斌收受王某3萬元後並沒有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不構成受賄罪。
某市檢察院刑事抗訴書稱「雖然王某不是這兩項業務的具體承接者,但王某居間介紹,從中獲益,對此被告人余斌是明知的。」「因此余斌收受此3萬元的行為完全符合受賄罪的要件,屬於典型的事後受賄。」對此觀點我不能苟同。
從以上證據可以看出,王某受余斌的委託參考采購某市教育局辦公樓中央空調和電梯,後來劉某代表廠家某市麥克維爾空調有限公司、陳某代表深圳市某公司分別與某市教育局簽訂了中央空調及電梯設備合同。合同並非王某簽訂,即王某並非兩項業務的承接者,劉某、陳某二人也證明王某沒有從中獲益,被告人余斌就更談不上明知「王某居間介紹,從中獲利」了。
王某受余斌委託為教育局采購辦公樓中央空調和電梯,兩人事先沒有明示的或暗示的受賄約定。檢察機關亦沒有證據證明王某從這兩筆業務中獲得利益,或余斌在收受3萬元時明知對方送禮物是因為自己的職務行為使對方獲取了利益。故王某2002年底送給余斌3萬元錢並不是為了感謝余斌在教育局采購辦公樓中央空調和電梯幫忙,二者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所以辯護人認為余斌不構成事後受賄。
2002年11月下旬,余斌被確認為市長候選人後,王某認為余斌肯定要有些花費,就送給余斌3萬元,王某送余斌的3萬元並不是因為教育局大樓空調安裝工程而感謝余斌。這種贈與要看王某和余斌的個人關系。王某和余斌是關系非常好的朋友,王某與余斌及愛人是初中同學,文革時期二人下放時也在一塊。當時王某父母身體不好,家中弟兄又多,負擔很重,余斌及家人給予了王某的父母很大幫助。後來王某被逮捕入獄,余斌曾經到監獄看望他,其間余斌又多次到王某家中看望王某的母親。王某的父親去世時,王某仍在監獄中服刑,余斌親自去王某的老家幫助王某安葬了其父親。辦完葬禮後,王某對余斌感激涕零,並趴到余斌的肩頭說,以後要幫助余斌。所以王某送余斌的錢是朋友之間的禮尚往來,屬於對余斌的感恩,不是行賄。
(二)、余斌是在沒有具體的請託事項的情況下收受李某5萬元錢,事後也沒有為李某謀取利益,其行為不構成受賄罪。
李某送給余斌5萬元,沒有要求余斌幫助他做任何事,李某的證人證言與余斌的口供均說明了這一點。倆人從送錢之後甚至從來沒有提起過這五萬元錢的事。據余斌交代,收到錢後「當時心裡有點驚訝,就坐在辦公室分析李某送這5萬元錢的原因」。 而余斌作為分管計劃、國土、城建的副市長,過問綠化廣場的建設情況,是很正常的職務行為,為其辦土地許可證更沒有任何阻力。但余斌從收到李某的贈與至被檢察院公訴,一直沒有利用職權幫助李某把「這塊地的土地使用許可證辦下來」,至今該土地使用證仍沒有辦下來。況且余斌任副市長時,所開發的房子已售完,根本不需要再辦理什麼土地使用證等。
李某與余斌也是多年好朋友,二人的父輩之間的交情就比較深厚,所以李某送余斌錢是正常的朋友交往。故我認為余斌收受李某5萬元錢的行為不構成受賄罪。
我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根據本條規定,首先要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然後是索取或收受他人財務,最後是要為他人謀取利益。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余斌收受王某和李某贈送的財物時,余斌是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從現有的證據上,無法認定。而且收受財務並不一定就是受賄,只有利用了職權,並且為他人謀取了利益,才構成受賄罪。在余斌收受財物的這兩次行為中,王某自己沒有獲利,何來余斌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之談,而李某甚至沒有具體的請託事項,就更談不上余斌為李某謀利了。法律是嚴謹的,刑法涉及到剝奪犯罪人的人身自由,更是如此。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所以必須在完全符合犯罪的構成要件時才能認定是犯罪,而不能似是而非,否則就是對法律的褻瀆,對當事人權利的侵犯。
在認定是否構成受賄時,也不能單從贈與人的心理來判斷,贈與人可能是有所請托,但作為受贈人,並不能僅僅通過贈與的行為來判斷贈與人的心理。因為以王某與余斌及李某與余斌的關系來看,有很深厚的私人感情,相互之間禮尚往來,甚至用錢來表達情誼,都是可能的。如果這種行為發生在平常百姓之間,絕對不會有人認為是賄賂。所以,我們不能存在這樣的想法,認為只要當了官,有親友送錢送禮就是賄賂,這樣,對於「官」們來說是不公平的。
綜上,我認為余斌收受王某3萬元及李某5萬元的行為,也不構犯罪。
三、余斌在某市紀律檢查委員會作出「雙規」決定後,如實地向組織、檢察機關交代問題,不避重就輕,態度合作。
余斌在某市兩反局以組織名義談話時,就全部如實地講清了自己的問題,他將自己92年以來與他人的經濟往來主動做了如實的陳述。余斌將收受錢物的行為用於扶貧幫困、社會贊助和公務活動,主觀上是想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客觀上不具有社會的危害性。
四、余斌具有自首情節,沒有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並且積極退還收受的財物,理應依法減輕處罰。
余斌在某市兩反局以組織名義談話時,就全部如實地講清了自己的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後,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故即使余斌主動、如實交代自己問題的行為應認定為自首。
綜上所述,余斌的行為系違規違紀行為,是不當行為,不構成犯罪。以上辯護意見請合議庭合議本案時參考。

⑺ 劉高卓律師辦過那些重大的刑事案件

他並沒有辦過任何的刑事案件,因為他現在還正在實習當中,大部分都是民事案件。

⑻ 你好,劉律師,你是法律專家,希望你能給與我建議和幫助!

先報案吧。只能要求就騙取你35000元部分以涉嫌詐騙罪立案。

⑼ 在一行政訴訟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機關委託劉律師擔任訴訟代理人。劉律師為使案件勝訴,訴訟期間調在一行

行政訴訟抄法第三條規定被襲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不得委託律師代為出庭,可以委託本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出庭做為代理人。

如果被告的行政機關委託律師代為出庭,可以向本級法院申訴,要求撤回律師,由本行政單位的人員出庭。

⑽ 律師請進

首先要明確交警的認定,誰負主要責任,負全部責任。
如果沒有認定的話,一般從法律上講,都是把搭車行為認定為「善意搭載」,只能適當減輕賠償,車主還是要負賠償責任,賠償項目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費、營養費等。
我遇到車主賠償70%,搭車人自己負責30%的案子,盡管中國沒有判例法,但你可以參考下。

關於轉院治療的問題,一般情況下要有醫囑,否則擅自轉院會對治療的必要性產生爭議,因此這個問題你需要找縣醫院的主治醫生取證,到底有無必須轉院的必要以及治療的進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指出,「未獲醫務部門批准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擅自購買與損害賠償無關的葯品或者治療其它疾病的,其費用也不予賠償」,該規定的原則和精神在於,轉院必須經過治療機構的批准,私自轉院治療的費用原則上不能賠償。
實踐中一般是當地醫院因為醫療條件限制和病人的病情比較特殊或嚴重,當地醫院無法穩妥的提供醫療服務,因此需要在其他條件更好的醫院進行治療,轉院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這個很重要,我估計醫院能給他辦出院手續,說明他的問題不是很嚴重了,所以後期的賠償你們是可以抗辯的。

熱點內容
法官同意退還訴訟費 發布:2025-05-10 07:29:15 瀏覽:561
交通法規扣分處理 發布:2025-05-10 07:17:50 瀏覽:6
道德大道理 發布:2025-05-10 07:17:48 瀏覽:174
如果要上婚姻法 發布:2025-05-10 07:14:06 瀏覽:984
劉春霞律師 發布:2025-05-10 07:09:11 瀏覽:232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存在的基礎 發布:2025-05-10 07:08:31 瀏覽:147
法碩法學貼吧 發布:2025-05-10 07:06:18 瀏覽:979
在河道中傾倒淤泥的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0 06:53:42 瀏覽:828
虛偽表示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0 06:33:22 瀏覽:139
頭條例新聞 發布:2025-05-10 06:16:26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