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玉律師
㈠ 山東志城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山東志城律師事務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山東志城律師事務所更多信息和資訊。
㈡ 急求有關修志的名言!
志當存高遠。
君子憂道不憂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神人之言微,聖人之言簡,賢人之言明,眾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㈢ 修志是什麼樣的志,有什麼影響沒有
你好;你是說地方上的縣志辦公室吧,那是專門記載本地方的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歷史上的記載,有時經過調查有些事件要從新修訂。好吧。
㈣ 有修志任務的部門是哪些部門
很多地方成立了地方誌辦公室。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地方誌條例。
㈤ 北京津志律師事務所電話
可以查詢一下北京律師協會問詢津志律師事務所電話或者撥打北京114查詢一下!
㈥ 律師事務所掛什麼字畫 勵志對聯
上聯:懂程序釋條文擅長分辨是非
下聯:講法律助訴訟拿手冤案昭雪
橫批:法理縱橫
㈦ 高志勝律師今出獄是真的嗎 他回到家裡了嘛 身體狀況如何
高智晟律師,金廚余是真的嗎?他回到家裡了嗎?身體狀況怎麼樣?我覺得高智晟律師如果真的出獄的話,他一定是會回到家裡,他的身體狀況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㈧ 陳光武的律師事務所主任
陳光武 1952年生於山東省郯城縣,漢族。中國當代知名刑事辯護律師。現任山東晨浩律師事務所主任,山東臨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2008年入編《中國刑辨大律師》 。陳光武律師讀初中時文化革命開始,學業中斷,便隨父學醫。1972年參加山東生產建設兵團。1976年兵團撤銷後留兵團所在的國營蒼山農場子弟學校任教。1982年參加中央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85年畢業。1983年自修法律,1986年通過山東大學自學考試法律專科畢業。同年,參加全國首屆律師資格統一考試獲律師資格,後續讀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獲本科學歷。1983年調山東廣播電視大學臨沂分校任教。先後從事哲學、邏輯學、文學、法學等學科的教學工作。
1983年開始從事兼職律師工作。1990年辭去電大教師工作,從事以刑事辯護為主的專職律師工作至今。
陳光武律師早年工作的山東省蒼山縣,是全國有名的大蒜之鄉。1987年,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縣領導片面提倡、扶植大蒜的種植,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忽視了市場的調查和調控,從而導致蒜苔大量滯銷。爆發了震驚全國的成百上千的農民沖擊了縣政府的蒼山蒜苔事件。陳光武律師參加了數名被告人的辯護。庭審中,陳律師不僅為被告人提供了全面、深刻的辯護,而且指出縣領導的官僚主義是導致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此觀點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人民日報》《大眾日報》《農民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先後發表了評論,指出官僚主義是導致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國務院因此發文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教育活動。在此事件中,縣委縣政府數名主要領導受處理。從而引發了政府職能、作用如何調整以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大討論,成為全國普遍關注的焦點。陳光武律師對蒜苔事件的辯護,對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過程中的經濟體制的改革、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998年6月,中央電視台兩次曝光山東省臨沂市種子站出售假玉米種子,導致大面積玉米減產的「假種子事件」。引起當時的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總理關注。時任山東省省委書記的吳官正同志親自過問。之後,臨沂市種子站兩名主要領導被抓,檢察機關以銷售偽劣產品罪提起公訴。一審兩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陳光武律師在該案的辯護中,為了弄清假種子的范疇和新陳種子是否可以混摻銷售問題,先後走訪了山東省農業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等單位,咨詢了眾多專家學者,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件。廣泛的調查後,陳光武律師向中級法院提出了「臨沂市種子站經營的玉米種是將新陳種子混摻後的種子,與假種子、偽劣種子不是同一概念,新陳種子混摻只要達到《種子管理條例》規定的標准,即可以銷售,被告人不構成犯罪的辯護意見」。最終臨沂市中級人法院採納了陳光武律師的辯護意見,對兩位被告人宣告無罪。該案促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制定和種子管理法規的完善。
陳光武律師先後在國內有影響的報紙雜志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論涉林案件的司法避讓》一文在《山東首屆律師論壇》獲獎,被收入《中國當代思想寶庫—法律卷》。《息訴止爭 律師崗位接訪大有作為》獲「第二屆山東律師論壇」二等獎。多件經典案例在網路上廣泛流傳。
㈨ 在「玉斧修玉」這個成語的背後究竟有多少典故呢
㈩ 古代哪些人才能修志
一般是地方官員組織文人編寫,因為對於地方行政官吏來說,志書是施政必備之書,正所謂「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所以古代地方官吏很重視修志,另一方面修志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社會也只有官府有這樣的人力物力
主體類型主要是按行政區劃而定,全國性的叫「一統志」,如《大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省的叫「通志」,如《河南通志》等;州、府、縣、鄉、鎮也各有州志、府志、縣志、鄉志和里鎮志;此外還有衛志。關志。鹽井志、土司志等。支流類型就自然對象分,則有山志、水志、湖志、塘志、河闡志等;就人文對象而分,則有書院志、古跡志、寺觀志、游覽志、路橋志等,另外記一方之瑣聞、軼事,也兼及政治、經濟、文化的雜志也屬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