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法46條

律師法46條

發布時間: 2021-12-21 15:23:36

1. 律師職業倫理問題

法律職業倫理是關於從事法律職業的群體或個人的一些總體性的價值要求,其實就是一種法律的規范,是一種被書面化、公開化和具有強制力的律條。

本質上律師的職業倫理具有道德的內涵,形式上它完全具備法律的形式要求,是道德的法律化;律師職業倫理是一種由律師的角色和職業內在所要求的特殊道德,它的內容必須服務於律師執業技術與法律和法律程序,因此它是一種程序倫理、技能倫理,它是一種不必然服務於實體正義,但必須服從於程序正義的倫理道德。

律師職業倫理是一種底線的道德規定,它是作為一個合格律師所必須符合的道德要求,而並不是一種理想化的、道德高尚的人的道德指標。只要律師符合作為道德底線的職業的倫理要求,那麼個體的利益與實質的非正義,也不受道德的苛責。

律師的特殊道德與大眾的一般道德存在著極大的分野。大眾的道德是一種服務於實體正義的道德,其要求盡可能地發現真實與事實,盡可能地動用法律武器達到懲戒罪惡、發揚良善的目的。而律師的行為與倫理往往囿於程序,不能絕對地追求實質正義,在大部分情形下,是為了委託人而服務的。

(1)律師法46條擴展閱讀:

由於律師職業倫理的特殊性,作為法律工作者的律師們在執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經常面臨諸多的倫理沖突,而這些沖突則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商業機能和專業功能的沖突。

2、當事人利益和社會公益的沖突。

3、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的沖突。

4、律師和法院之間的沖突。

2. 什麼是律師的職業責任律師的職業責任包括哪些

⒈概念。律師職業道德,是指律師在執行職務、履行職責時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
⒉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條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應當遵守本規范。」第46條規定:「實習律師、律師助理參照本規范執行。」因此,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包括律師以及在律師事務所中輔助律師開展業務活動的實習律師和律師助理人員。
⒊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具體包括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和律師執業紀律規范兩個組成部分。二者是互補的關系。 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點:
⒈職業性。
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是特定的,調整的是律師及其輔助人員的執業活動,因而其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職業性。
⒉自律性。
律師職業道德是律師行業協會制定的行業自律性規范,目的在於在行業的自我管理的基礎上,實現律師行業獨立性。
⒊現實約束性。
律師職業道德的現實約束性是指在律師在違反有關律師職業道德的規定後,會受到職業性的懲戒。
⒋內部的互補性。
所謂內部的互補性,是說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比較概括、原則,但是涵蓋面廣,而執業紀律規范則比較明確、具體,但是范圍相對狹窄。二者的結合則能實現互補。 中國律師的職業道德包括10個方面的內容。在這些規定中,重點掌握兩個內容:
⒈律師的保密義務。
《律師法》第33條規定:「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8條規定:「律師應當嚴守國家機密,保守委託人的商業秘密及委託人的隱私。」根據上述規定,中國律師職業秘密問題有關規則在適用上具有以下特點:
⑴律師應當保守的秘密范圍包括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當事人的隱私。A.所謂國家秘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2條的規定,是指「關系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於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和「秘密」三級。上述兩個規定中,《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規定為「國家機密」,范圍比《律師法》的規定要狹窄,從理論上講,應當採取范圍更廣的《律師法》上的規定;B.所謂商業秘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的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C.所謂當事人的隱私,一般是指與當事人的聲譽有關,本人不願意公開的個人生活事件。
⑵律師的保密義務具有後續性。《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39條規定:「律師對與委託事項有關的保密信息,委託代理關系結束後仍有保密義務。」這是因為有關事項的秘密性並不因委託代理關系的結束而消滅,為了保證委託人能夠坦率、全面地向律師披露案件的有關情況,律師在委託關系結束後也仍然要承擔保密義務。
⒉律師的法律援助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10條規定:「律師應當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律師法》第41條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幫助。」根據有關規定,法律援助的對象可以分為一般案件法律援助對象和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
⑴一般案件法律援助對象
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本國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幫助權,以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則。作為法律援助制度的對象,應當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一般的法律援助對象,是指符合以下條件的中國公民:
①確有經濟困難,無能力或者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②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
③申請人所申請的必須是需要法律專業人員提供幫助才能解決的法律事項。
⑵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
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主要是指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的幾種情形。
①一般法律援助對象。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②特殊法律援助對象。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律師在其工作機構應當遵守的紀律重點掌握兩個內容:
⒈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
⑴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4條規定,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首先有利於律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如果一名律師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各律師事務所可能將同一案件指派同一律師辦理,違反律師不得同時代理同一案件雙方當事人的規定;其次,有利於更好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完成大量的工作。
⑵律師也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執業。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在業務范圍上基本相同,從法律服務的角度看,可視其為性質相同的法律服務機構。因此,《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4條也明確規定:「同時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和一個法律服務所執業的視同在兩個律師事務所執業。」
⒉律師不得私自接受委託承辦法律事務,不得私自向委託人收取費用、額外報酬或財物。
《律師法》第23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定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向當事人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律師亂收費現象的發生,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有利於防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5條也明確規定:「律師不得以個人名義私自接受委託,不得私自收取費用。」 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內容:
⒈維護法律職業廉正性的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0條規定,律師不得以影響案件的審理和裁決為目的,與本案審判人員、檢察人員、仲裁員在非辦公場所接觸,不得向上述人員饋贈錢物,也不得以許諾、回報或提供其他便利等方式與承辦案件的執法人員進行交易。
⒉律師對裁判庭的真實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2條規定,律師應依法取證,不得偽造證據,不得慫恿委託人偽造證據、提供虛假證詞,不得暗示、誘導、威脅他人提供虛假證據。第23條規定,律師不得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親屬或者其他人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借職務之便違反規定為被告人傳遞信件、錢物或與案情有關的信息。這些規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裁判庭能查明案件真相,做出正確裁判。 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內容:
⒈律師的忠誠義務。
⑴律師應當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盡心盡職地根據法律的規定完成委託事項,最大限度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利益。
⑵律師不應接受自己不能辦理的法律事務。
⑶律師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客觀地告知委託人所委託事項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不得故意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不恰當的表述或做虛假承諾。
⒉律師的服務信息傳播規則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1條規定,律師不得向委託人宣傳自己與有管轄權的執法人員及有關人員有親朋關系,不能利用這種關系招攬業務。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有關律師服務信息的純正性,避免因不當信息的傳播損害公眾對司法活動的信任,避免委託人對律師能夠取得的結果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⒊律師工作許可權的劃分原則。
⑴為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有權根據法律的要求和道德的標准,選擇完成或實現委託目的的方法。
⑵對委託人擬委託的事項或者要求屬於法律或律師執業規范所禁止的,律師應告知委託人,並提出修改建議或予以拒絕。
⑶律師應當在委託授權范圍內從事代理活動,如需特別授權,應當事先取得委託人的書面確認。律師不得超越委託人委託的代理許可權,不得利用委託關系從事與委託代理的法律事務無關的活動。
⑷律師應當恪守獨立履行職責的原則,不因迎合委託人或滿足委託人的不當要求,喪失客觀、公正的立場,不得協助委託人實施非法的或具有欺詐性的行為。
⒋信息溝通原則。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1條規定,律師應及時告知委託人有關代理工作的情況,對委託人了解委託事項情況的正當要求,應當盡快給予答復。
⒌不得任意拒絕代理和轉委託義務。
⑴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為委託人代理。
⑵律師接受委託後未經委託人同意,不得擅自轉委託他人代理。
⒍利益沖突規則
利益沖突規則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
⑴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8條規定,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同一律師事務所不得代理訴訟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偏遠地區只有一律師事務所的除外。這些規定的基本理由是:律師如果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或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擔任代理人,將會導致律師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和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發生沖突。以律師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為例子,如果律師同時為民事訴訟原告和被告擔任代理人,則律師與原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也同被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按照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律師應當利用從被告那裡了解的秘密信息來為原告服務,但是這樣將違反其對被告的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損害被告的利益,同時違反了忠誠於被告的職責。反之,按照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律師應當利用從原告那裡了解的秘密信息來為被告服務,但是這樣將違反其對原告的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損害原告的利益,同時違反了忠誠於原告的職責。
⑵律師和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A.《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6條規定,律師不得從對方當事人處接受利益或向其要求或約定利益。B.《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7條規定,律師不得與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的權益。C.《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5條第2款規定,律師不得挪用或者侵佔代委託人保管的財物。 這部分重點掌握律師的不正當競爭規則。
律師不得以下列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
⒈不得以貶低同行的專業能力和水平等方式,招攬業務;
⒉不得以提供或承諾提供回扣等方式承攬業務;
⒊不得利用新聞媒介或其他手段向其提供虛假信息或誇大自己的專業能力;
⒋不得在名片上印有各種學術、學歷、非律師業職稱、社會職務以及所獲榮譽等;
⒌不得以明顯低於同業的收費水平競爭某項法律事務。 律師的職業責任,是指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在執業活動中,故意或者過失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所應承擔的各種責任。
律師的職業責任具體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和紀律處分。 (一)律師民事法律責任的概念
律師的民事法律責任,是指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律師法》第49條規定:「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7條規定:「律師因執業過錯給律師事務所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二)律師民事法律責任的特徵
根據律師法的規定,律師的民事責任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是律師事務所。律師法第23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訂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向當事人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律師和委託人的委託關系,是通過律師事務所和委託人之間的委託合同形式表現的,並且律師事務所對律師具有管理上的義務。因此,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首先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此外,律師事務所的設立,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資本,因此較律師個人而言,經濟基礎更加雄厚,承擔民事賠償的能力更強,更易使律師責任賠償制度得到具體落實,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事務所在賠償以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

3. 律師執業基本原則從哪幾方面入手

根據律師法第3條的規定,我國律師執業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合法性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接受監督原則、法律保護原則。

1.合法性原則。

律師法第3條第1款規定:「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據此,律師的執業活動必須遵循合法性原則,執業主體合法,執業內容合法,執業程序合法。

同時,律師在執業活動中還必須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維護行業聲譽。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是我國所有法律工作者處理各種法律問題都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我國律師法第3條第2款規定:「律師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以事實為根據,是指律師在辦理所有法律事務時,都要實事求是,忠實於事實真相。這就要求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深入調查研究,認真查閱案卷,掌握確實、充分的證據,查明事物的本來面目,弄清事實和情節,並以此為根據來辦理各種法律事務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另外,還要求律師在執業過程中要堅持原則,不能迎合委託人、屈服於外部干涉而歪曲事實真相為當事人謀取非法利益。

以法律為准繩,是指律師在各項業務活動中,都要嚴格依法辦事,忠於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法律來辦理法律事務或者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對於律師來講,既要遵守實體法,又要遵守程序法,既要嚴格適用法律條文,又要尊重立法原意,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和崇高目標,絕不允許隨心所欲,規避法律,曲解法律,甚至公然違反法律,破壞法律的尊嚴。如果在執業活動中遇有法律不完備的情況,律師應當根據憲法有關規定的精神,從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有利於人民利益出發,妥善地處理有關問題,而不應鑽法律不完備的空子,做有損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情。此外,律師還要密切注意新的法律、法規、條例以及司法解釋,要及時學習並認真貫徹實施;注意有關部門宣布廢除的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及時停止運用。

3.接受監督原則。

為提高律師隊伍素質,促進律師依法執業,律師法第3條第3款規定:「律師執業應當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的監督。」

在接受國家監督方面,司法行政部門有權按照律師法的規定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有違反律師法規定的行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律師法的規定予以處罰。稅務部門有權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是否依法納稅的情況進行監督,對於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偷稅、漏稅、抗稅、欠稅的,由稅務機關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勞動部門有權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是否依法用工的情況進行監督。在接受社會監督方面,律師執業中應當接受共產黨的監督、民主黨派的監督、社會團體的監督、群眾組織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律師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行為都可以提出批評。

在接受當事人監督方面,當事人有權就律師在提供法律服務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向司法行政機關或律師協會提出控告,要求依法處理;對於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自己造成損失的,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

4.法律保護原則。

律師依法獨立執業是律師發揮作用的前提。律師法第3條第4款規定:「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律師的合法權益。」律師法第36條規定,律師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其辯論或者辯護的權利依法受到保障。律師法第37條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律師法第46條第1項規定,律師協會的首要職責是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之規定,犯罪嫌疑應該怎麼辦

第一百四抄十六條 偵查機關應襲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意見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如不清楚怎麼更好的維權,可以到~http://tieba..com/f?kw=%C2%C9%CA%A6&fr=index 律師吧與律師 請教咨問額

5. 如果是律師自己沒通過律師事務所接案,該怎麼處理

律師不一定非要通過律師事務所接案源,律師自己也是有這樣的權利的。但是如果當事人需要開發票的話,這個是需要,在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才可以做的。

6. 法律職業的職業責任

法律來職業責任包括:源(1)刑事責任。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構成犯罪的,承擔刑事責任。(2)民事責任。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構成民事侵權、形成債權債務關系或者其他行為,承擔民事責任;(3)行政責任和紀律處分。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違反行政法規,職業紀律,違反職業道德(非民事、刑事范圍),承擔行政責任和紀律處分。

7. 冒充律師發律師函有什麼法律責任

1、現實中大量存在冒充律師和公安發函發通知的,多是存在這類資產管理公司,內就是債務催收,虛容假發函,偽造發函,冒充名義發函,偽造公章發函。這些涉及違法犯罪,偽造公章罪,詐騙罪等。
2、律師法第5條、14條之規定,「律師執業,應當取得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
「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執業,不得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
3、律師法第46條「冒充律師從事法律服務的,由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的,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4、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對冒充律師從事法律服務查證屬實的,公安機關將責令其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5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你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和司法局報案和投訴,要求處罰和追究刑事責任。

8. 律師函辨別真偽

1、根據截圖,資產公司冒充律師發函。
2、根據截圖,並沒有律師參與或授權。
3、根據截圖,也沒有律所蓋章或授權。
4、現實中大量存在冒充律師和公安發函發通知的,多是存在這類資產管理公司,就是債務催收,虛假發函,偽造發函,冒充名義發函,偽造公章發函。這些涉及違法犯罪,偽造公章罪,詐騙罪等。
5、律師法第5條、14條之規定,「律師執業,應當取得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執業,不得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律師法第46條,「冒充律師從事法律服務的,由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的,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律師法第23條還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簽訂人簽訂書面委託合同」。
6、《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對冒充律師從事法律服務查證屬實的,公安機關將責令其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5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你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和司法局報案和投訴,要求查處。

9. 法律職業道德的律師職業道德

一:律師職業道德的界定
1.概念。律師職業道德,是指律師在執行職務、履行職責時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
2.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條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應當遵守本規范。」第46條規定:「實習律師、律師助理參照本規范執行。」因此,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包括律師以及在律師事務所中輔助律師開展業務活動的實習律師和律師助理人員。
3.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根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2002年3月修訂的《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的規定,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具體包括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和律師執業紀律規范兩個組成部分。二者是互補的關系。
二:律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點:
1.職業性。
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是特定的,調整的是律師及其輔助人員的執業活動,因而其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職業性。
2.自律性。
律師職業道德是律師行業協會制定的行業自律性規范,目的在於在行業的自我管理的基礎上,實現律師行業獨立性。
3.現實約束性。
律師職業道德的現實約束性是指在律師在違反有關律師職業道德的規定後,會受到職業性的懲戒。
4.內部的互補性。
所謂內部的互補性,是說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比較概括、原則,但是涵蓋面廣,而執業紀律規范則比較明確、具體,但是范圍相對狹窄。二者的結合則能實現互補。
三:律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根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2002年3月修訂的《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的規定,中國律師的職業道德包括10個方面的內容。在這些規定中,重點掌握兩個內容:
1.律師的保密義務。
《律師法》第33條規定:「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8條規定:「律師應當嚴守國家機密,保守委託人的商業秘密及委託人的隱私。」根據上述規定,中國律師職業秘密問題有關規則在適用上具有以下特點:
(1)律師應當保守的秘密范圍包括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當事人的隱私。A.所謂國家秘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2條的規定,是指「關系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於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和「秘密」三級。上述兩個規定中,《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規定為「國家機密」,范圍比《律師法》的規定要狹窄,從理論上講,應當採取范圍更廣的《律師法》上的規定;B.所謂商業秘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的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C.所謂當事人的隱私,一般是指與當事人的聲譽有關,本人不願意公開的個人生活事件。
(2)律師的保密義務具有後續性。《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39條規定:「律師對與委託事項有關的保密信息,委託代理關系結束後仍有保密義務。」這是因為有關事項的秘密性並不因委託代理關系的結束而消滅,為了保證委託人能夠坦率、全面地向律師披露案件的有關情況,律師在委託關系結束後也仍然要承擔保密義務。
2.律師的法律援助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10條規定:「律師應當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律師法》第41條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幫助。」根據有關規定,法律援助的對象可以分為一般案件法律援助對象和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
(1)一般案件法律援助對象
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該國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幫助權,以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則。作為法律援助制度的對象,應當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一般的法律援助對象,是指符合以下條件的中國公民:
①確有經濟困難,無能力或者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②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
③申請人所申請的必須是需要法律專業人員提供幫助才能解決的法律事項。
(2)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
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主要是指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的幾種情形。
①一般法律援助對象。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②特殊法律援助對象。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四:律師在執業機構中的紀律
律師在其工作機構應當遵守的紀律重點掌握兩個內容:
1.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
(1)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4條規定,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首先有利於律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如果一名律師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各律師事務所可能將同一案件指派同一律師辦理,違反律師不得同時代理同一案件雙方當事人的規定;其次,有利於更好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完成大量的工作。
(2)律師也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執業。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在業務范圍上基本相同,從法律服務的角度看,可視其為性質相同的法律服務機構。因此,《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4條也明確規定:「同時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和一個法律服務所執業的視同在兩個律師事務所執業。」
2.律師不得私自接受委託承辦法律事務,不得私自向委託人收取費用、額外報酬或財物。
《律師法》第23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定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向當事人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律師亂收費現象的發生,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有利於防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5條也明確規定:「律師不得以個人名義私自接受委託,不得私自收取費用。」
五:律師在訴訟與仲裁活動中的紀律
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內容:
1.維護法律職業廉正性的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0條規定,律師不得以影響案件的審理和裁決為目的,與本案審判人員、檢察人員、仲裁員在非辦公場所接觸,不得向上述人員饋贈錢物,也不得以許諾、回報或提供其他便利等方式與承辦案件的執法人員進行交易。
2.律師對裁判庭的真實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2條規定,律師應依法取證,不得偽造證據,不得慫恿委託人偽造證據、提供虛假證詞,不得暗示、誘導、威脅他人提供虛假證據。第23條規定,律師不得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親屬或者其他人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借職務之便違反規定為被告人傳遞信件、錢物或與案情有關的信息。這些規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裁判庭能查明案件真相,做出正確裁判。
六:律師與委託人、對方當事人關系的紀律
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內容:
1.律師的忠誠義務。
(1)律師應當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盡心盡職地根據法律的規定完成委託事項,最大限度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利益。
(2)律師不應接受自己不能辦理的法律事務。
(3)律師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客觀地告知委託人所委託事項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不得故意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不恰當的表述或做虛假承諾。
2.律師的服務信息傳播規則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1條規定,律師不得向委託人宣傳自己與有管轄權的執法人員及有關人員有親朋關系,不能利用這種關系招攬業務。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有關律師服務信息的純正性,避免因不當信息的傳播損害公眾對司法活動的信任,避免委託人對律師能夠取得的結果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3.律師工作許可權的劃分原則。
(1)為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有權根據法律的要求和道德的標准,選擇完成或實現委託目的的方法。
(2)對委託人擬委託的事項或者要求屬於法律或律師執業規范所禁止的,律師應告知委託人,並提出修改建議或予以拒絕。
(3)律師應當在委託授權范圍內從事代理活動,如需特別授權,應當事先取得委託人的書面確認。律師不得超越委託人委託的代理許可權,不得利用委託關系從事與委託代理的法律事務無關的活動。
(4)律師應當恪守獨立履行職責的原則,不因迎合委託人或滿足委託人的不當要求,喪失客觀、公正的立場,不得協助委託人實施非法的或具有欺詐性的行為。
4.信息溝通原則。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1條規定,律師應及時告知委託人有關代理工作的情況,對委託人了解委託事項情況的正當要求,應當盡快給予答復。
5.不得任意拒絕代理和轉委託義務。
(1)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為委託人代理。
(2)律師接受委託後未經委託人同意,不得擅自轉委託他人代理。
6.利益沖突規則
利益沖突規則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
(1)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8條規定,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同一律師事務所不得代理訴訟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偏遠地區只有一律師事務所的除外。這些規定的基本理由是:律師如果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或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擔任代理人,將會導致律師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和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發生沖突。以律師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為例子,如果律師同時為民事訴訟原告和被告擔任代理人,則律師與原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也同被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按照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律師應當利用從被告那裡了解的秘密信息來為原告服務,但是這樣將違反其對被告的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損害被告的利益,同時違反了忠誠於被告的職責。反之,按照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律師應當利用從原告那裡了解的秘密信息來為被告服務,但是這樣將違反其對原告的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損害原告的利益,同時違反了忠誠於原告的職責。
(2)律師和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A.《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6條規定,律師不得從對方當事人處接受利益或向其要求或約定利益。B.《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7條規定,律師不得與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的權益。C.《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5條第2款規定,律師不得挪用或者侵佔代委託人保管的財物。
七:律師同行之間關系的紀律
這部分重點掌握律師的不正當競爭規則。
律師不得以下列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
1.不得以貶低同行的專業能力和水平等方式,招攬業務;
2.不得以提供或承諾提供回扣等方式承攬業務;
3.不得利用新聞媒介或其他手段向其提供虛假信息或誇大自己的專業能力;
4.不得在名片上印有各種學術、學歷、非律師業職稱、社會職務以及所獲榮譽等;
5.不得以明顯低於同業的收費水平競爭某項法律事務。
八:律師的職業責任
律師的職業責任,是指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在執業活動中,故意或者過失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所應承擔的各種責任。
律師的職業責任具體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和紀律處分。
九:律師民事法律責任
(一)律師民事法律責任的概念
律師的民事法律責任,是指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律師法》第49條規定:「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7條規定:「律師因執業過錯給律師事務所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二)律師民事法律責任的特徵
根據律師法的規定,律師的民事責任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是律師事務所。律師法第23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訂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向當事人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律師和委託人的委託關系,是通過律師事務所和委託人之間的委託合同形式表現的,並且律師事務所對律師具有管理上的義務。因此,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首先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此外,律師事務所的設立,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資本,因此較律師個人而言,經濟基礎更加雄厚,承擔民事賠償的能力更強,更易使律師責任賠償制度得到具體落實,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事務所在賠償以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

10. 冒充律師代理應受什麼處罰

律師法第5條、14條之規定,「律師執業,應當取得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沒有內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容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執業,不得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你信中所說的沒有律師證的律師明顯違反了以上規定。我國律師法第46條還規定,「冒充律師從事法律服務的,由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的,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因此,你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部門反映情況,要求查處。另外,律師法第23條還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簽訂人簽訂書面委託合同」,因此,你應該通過律師事務所來聘請律師,現在你可以依一般民事侵權要求行為人承擔責任。

熱點內容
內蒙集寧律師 發布:2025-05-01 20:45:08 瀏覽:260
深圳新三板律師 發布:2025-05-01 20:45:08 瀏覽:695
2016行政法學年會 發布:2025-05-01 20:40:56 瀏覽:147
道德經以靈 發布:2025-05-01 20:30:10 瀏覽:770
道德風險低 發布:2025-05-01 20:25:21 瀏覽:479
記條例的方法 發布:2025-05-01 20:18:52 瀏覽:948
公司沒收宿舍東西觸犯了哪條法律 發布:2025-05-01 20:13:55 瀏覽:946
護士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1 20:04:19 瀏覽:630
訴訟法二百五十三條利息 發布:2025-05-01 20:01:34 瀏覽:411
拍大板刑法 發布:2025-05-01 19:41:15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