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訴訟法律服務

訴訟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0-12-20 17:05:35

① 什麼是訴訟業務和非訴訟業務

1、訴訟業務是律師的一項傳統的業務,訴訟業務的法律內容包括法律事實的確定和內法律適用兩個容部分;律師依據基本的訴訟思維框架確定具體的訴訟方案達到獲得委託人認可的訴訟結果的法律活動過程。

2、非訴訟業務,與訴訟業務相對應,是指律師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在其職權范圍內為當事人處理不與法院、仲裁委員會發生關聯的法律事務。 非訴訟業務主要由咨詢、代書服務、專項法律服務法律顧問服務及其他服務組成。

② 根據三大訴訟法的規定:法律服務所的基層法律工作者有無訴訟代理資格

1、根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因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
2、在刑事訴訟中非被告人的監護人或親友不能擔任辨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法》
第三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法】的解釋》
第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應當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利。
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辯護人辯護。下列人員不得擔任辯護人:
(一)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處於緩刑、假釋考驗期間的人;
(二)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三)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
(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的現職人員;
(五)人民陪審員;
(六)與本案審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
(七)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
前款第四項至第七項規定的人員,如果是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由被告人委託擔任辯護人的,可以准許。
第三十六條 審判人員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辯護人。
審判人員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辯護人,但作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進行辯護的除外。
審判人員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員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擔任其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辯護人,但作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進行辯護的除外。

③ 訴訟律師和事務律師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復,事務律制師與訟務律師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資格代表當事人在法庭發表代理或辯護意見。在實行這種律師分工的國家,一般是由當事人直接找到事務律師,然後由事務律師聘請訟務律師代表當事人出庭進行訴訟。
事務律師(英語:solicitor)是按照普通法的傳統對於不出庭的主要從事非訴訟業務的律師的稱呼,也被稱為律師,以區別於大律師(英語:barrister)(即訟務律師)。
事務律師,在英美律師制度中是指專門從事非訴訟業務或部分訴訟業務,但在訴訟中,其出庭時的發言權受到限制。事務律師主要從事民商事等非訴訟法律服務和在低級法院如區域法院、裁判法院等出庭辯護、代理大律師與當事人洽談、接收案件、會晤證人、調查取證等。

司法所要是代理訴訟,承擔法律服務的話,應該准備些什麼文件呢

按規定司法所是不能代理訴訟的,基層法律服務所才能承擔法律服務。但是由於我國多年以來司法所和法律服務所業務混同交差,一部分司法助理員也在承擔一些法律服務工作。但是都是以個人名義代理,不能以司法所名義代理。

⑤ 民事訴訟法規定應有幾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案件調查取證

民事訴訟法沒有具體規定有幾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案件調查取證,但是在詢問的時內候最好容有2人,一人詢問、一人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這里的其它訴訟代理人就包括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這一規定賦予了法律服務工作者接受當事人的委託代理當事人進行訴訟時,享有調查取證的權利。

⑥ 訴訟和非訴訟的區別。

訴訟和非訴訟的區別:

一、含義不同

訴訟:訴訟,指糾紛當事人通過向具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形式。是一種法律行動,分為民事和刑事兩類,前者原訴人是受害者當事人,因為有未可解決的爭議,所以訴諸法律。後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當局控告疑犯。

非訴訟:非訴訟就是法律事務。法律事務,就廣義而言,非訴訟法律事務是訴訟法律事務的對稱。從其性質和辦理方式理解,非訴訟法律事務具有兩種含義:

二、特徵不同

訴訟:中國大陸的訴訟程序一般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注意用詞變化,兩審不等於二審),分為一審和二審,但部分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非訴訟:非訴訟必須是能夠產生民事法律後果的法律事實;必須是不通過訴訟方式辦理的法律事實。

三、使用情況不同

訴訟:訴訟是在自身受到侵害或者權利受到侵犯時使用,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訴訟」一詞是由「訴」和「訟」兩字組成的。「訴」為敘說、告訴、告發、控告之意,「訟」為爭辨是非、曲直之意。兩個字連用即為向法庭告訴,在法庭上辯冤、爭辯是非曲直。

非訴訟:非訴訟適用於不具備訴訟要件的法律事務,即無爭議的法律事務。通過非訴訟方式辦理法
律事務,必須包括三點含義:

(一)必須是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務;

(二)通過非訴訟方式進行;

(三)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向律師提出請求或委託。

(6)訴訟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非訴訟就是法律事務。

法律事務,就廣義而言,非訴訟法律事務是訴訟法律事務的對稱。從其性質和辦理方式理解,非訴訟法律事務具有兩種含義:

一是不具備訴訟要件的法律事務,即無爭議的法律事務;

二是雖具備訴訟要件,亦即雖有爭議但不通過訴訟方式辦理的法律事務。

訴訟,指糾紛當事人通過向具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形式。是一種法律行動,分為民事和刑事兩類,前者原訴人是受害者當事人,因為有未可解決的爭議,所以訴諸法律。後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當局控告疑犯。

中國大陸的訴訟程序一般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注意用詞變化,兩審不等於二審),分為一審和二審,但部分案件實行一審終審。如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訴訟在西方人的觀念中,是指法庭處理案件與糾紛的活動過程或程序;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訴訟」一詞是由「訴」和「訟」兩字組成的。「訴」為敘說、告訴、告發、控告之意,「訟」為爭辨是非、曲直之意。

兩個字連用即為向法庭告訴,在法庭上辯冤、爭辯是非曲直。如果就「訴訟」一詞從法律角度下定義,可以簡要地概括為:訴訟就是國家專門機關在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據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解決具體案件的活動。

熱點內容
法律咨詢銀行貸款 發布:2025-05-11 02:24:54 瀏覽:416
法律援助是下列哪 發布:2025-05-11 02:24:15 瀏覽:436
民事訴訟法243條規定6 發布:2025-05-11 02:20:41 瀏覽:45
法院人說法院 發布:2025-05-11 02:19:16 瀏覽:201
教育法規看法 發布:2025-05-11 02:19:15 瀏覽:615
道德重要詞 發布:2025-05-11 01:50:15 瀏覽:144
若言律師 發布:2025-05-11 01:45:44 瀏覽:440
知識和道德 發布:2025-05-11 01:40:11 瀏覽:794
直接損失合同法 發布:2025-05-11 01:40:09 瀏覽:154
璧山特別法院 發布:2025-05-11 01:40:08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