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243條規定6
A. 民事訴訟法243條規定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 〉的解釋》。該司法解釋共分23章552條,是最高法有史以來條文最多、篇幅最長的司法解釋,也是參與起草部門、人員最多的司法解釋,從2015年2月4日起正式實施。
民事訴訟法指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嘩虧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或者說,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得各種關系的總和,是國家的基本部門法之一。訴訟參與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等。
民法通則還規定了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的四種情況:
(1)身體受到傷害請求賠償的;、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祥侍的。
民事訴訟法是國家的基本部門法之一,指法人、公民或其它組織之間的,因為財產或人身引起的糾紛而提前訴訟的行為。在民事訴訟中,需要注意的有幾點,包括主題的合法性、起訴書的抬頭要寫明民事起訴書的字樣以及起訴書送達的法院必須是管轄范圍內的法院,這樣才能保證訴訟有序正常的按法律程序走下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謹蘆吵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