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清清律師
㈠ 一文詳解數據資產入表的數據確權與合規
作者:馮清清、霍雨佳
來源:廣悅律師事務所
釋放數據資源價值,終於從理論落到了實處。2023年8月21日,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自2024年1月1日開始實施。此規定為企業提供了數據資源相關交易和事項的會計處理指南,包括數據資源是否可以作為資產入表、應作為哪類資產入表,以及財務報表如何列示和信息披露要求。
在此之前,企業對數據資源能否作為會計上的資產「入表」、以及如何入表並不清晰。《暫行規定》解決了這一問題,明確數據資源可以作為資產入表,並指出了作為哪類資產入表,以及如何在財務報表中進行列示和信息披露。數據利好終於迎來了具體的操作指南。
我們將通過一系列文章深入探討數據資產入表的四個關鍵領域:數據確權與合規、價值評估、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風險管理與糾紛解決。本文是系列文章的開篇,將聚焦於數據資產入表的前端問題——數據確權與合規。
首先,數據三權分置的確權方式成為數據入表的先決條件。數據資產入表是指將數據作為「資產」之一,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以釋放數據資源的價值和潛力。然而,數據確權與合規是入表前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傳統民法領域,數據確權問題難以得到解決,數據的權屬爭議成為數據資產化的一大挑戰。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認可數據具有重要的財產價值,但傳統民法體系難以構建數據權益的有效保護。因此,數據確權與合規是確保數據資產化實踐順利進行的基礎。
「數據二十條」提出的「三權分置」數據產權制度,以「淡化所有權,強調使用權,放活經營權」為核心,建立了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的分置體系,有效解決了數據權屬的爭議,為數據資產化實踐提供了制度保障。
實踐中,青島港集團與中遠海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先行者,將貨物分析數據集和航運數據系列產品作為數據資產計入報表。這些案例展示了數據確權與合規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以及數據資產化帶來的積極影響。
數據確權與合規的實踐要點包括區分數據來源、制定確權合規的策略。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和個人數據的來源不同,確權合規的要點也有所差異。企業需要關注授權運營的制度、合規使用形成數據資產、以及依法收集和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
數據合規與確權作為數據資產入表的首要工作,需要區分不同數據來源並制定相應的確權合規要點。通過有效確權和合規,企業能夠順利進行數據資產入表,發揮數據要素的二次乃至多次使用價值,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