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歐洞鄉法律援助的事例
❶ 歐洞鄉歐洞簡史
歐洞鄉簡史如下:
- 清朝時期:歐洞鄉在清朝時被稱作窯灰里,隸屬於忻城土縣。雍正六年,這一地區與功德里一同劃歸到宜山縣管轄。
- 理苗分縣時期:隨著理苗分縣的成立,歐洞里和馬泗共同受其管理。
- 民國元年:理苗分縣撤銷,歐洞里成為宜山縣第六區的一部分。
- 1952年:8月之前,歐洞里隸屬於宜山縣第四區;9月1日起,劃歸至忻城縣,成為忻城縣第七區的組成部分,區人民政府起初設在歐洞街,後遷至馬泗街。
- 1984年秋季:歐洞鄉從馬泗公社獨立出來,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單位。
- 1990年:歐洞鄉規模顯著增長,包括58個自然村、44個村民委員會和1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達到14688人。
此外,歐洞鄉現位於忻城縣北部,轄有4個村民委和54個自然屯,總人口約17000餘人,主要民族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仫佬族等。
❷ 忻城縣鄉鎮簡介
忻城縣的中心城關鎮位於縣中部,交通便利,有多條二級公路和通向周邊地區的干線公路,設有繁忙的交通樞紐—忻城汽車站。城關鎮與寧江鄉接壤,有中學1所、小學5所,豐富的文化設施如圖書館、土司博物館和縣中心文化廣場,以及教育和科技、黨校等機構。醫療設施包括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鄉鎮企業有糖廠、水泥廠等。城關鎮商業活躍,市場繁榮,是農產品集散地,以農產品如玉米、黃豆等為主,尤其是珍珠糯玉米聞名。
風光秀美的寧江鄉,其全鄉被納入城關鎮,交通便利,有多條公路連接縣內外。該鄉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錳、鐵礦產,鄉辦企業如紅磚廠等。寧江鄉的農業產值和農民收入主要依賴於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鄉內有1所初中和14所小學,古利村的壯族桿欄式建築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資源。
馬泗鄉位於北部,曾是清朝功德里,現在有煤場、磚廠等企業。馬泗鄉以其甘蔗、玉米和稻穀為主產,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礦產。歐洞鄉位於北部,交通便利,以種植古蓬馬尾松的林場為主,擁有豐富的礦產和林業資源。果遂鄉位於東南部,發展了特色水果和反季節蔬菜產業,紅水河漁業發達。新圩鄉位於南部,主要產玉米,有煤場和煙草批發站,紅渡鎮則是紅水河沿岸的重要交通樞紐,擁有豐富的礦產和獨特的農業產業結構。
古蓬鎮在西南部,歷史悠久,被譽為「忻城南大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礦產,如古蓬鬆和煤礦。該鎮教育設施完善,經濟發展以種養業和加工運輸業為主。遂意鄉在西南部,以玉米為主產,農機廠和煤場是鄉辦企業。北更鄉位於南部,以玉米種植為主,有豐富的白雲石資源。
以上各鄉鎮都有各自獨特的地理優勢、產業特色和文化歷史,共同構成了忻城縣的多元風貌。
(2)忻城歐洞鄉法律援助的事例擴展閱讀
忻城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所轄的一個縣。忻城縣原屬柳州地區管轄的縣份,現屬新成立的地級來賓市管轄,位於廣西中部,全縣總面積2541平方公里,轄5鎮8鄉,130個村(居)委會,總人口41萬人,有壯、漢、瑤、仫佬、苗、回、滿等15個民族, 其中壯族人口佔89.98%。是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