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法律援助司法鑒定
Ⅰ 怎麼寫法律援助的精神鑒定申請書
精神鑒定程序:
一、委託與受理
1.案件的精神病司法鑒定,應當由相應的辦案機關委託進行。案件的當事人、代理人、辯護訴訟代理人提出鑒定要求的,應當向辦案機關提出申請,由辦案機關決定,辦案機關同意的,由辦案機關委託鑒定。
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中遇到進行精神病司法鑒定的案件,可以委託鑒定。
2.委託或申請精神病司法鑒定的,應當攜材料到本中心辦公室備案,辦公室簽發《司法鑒定委託材料受領單》,由辦公室統一安排。
3.委託或申請精神病司法鑒定,應當提交精神病司法鑒定委託書或精神病司法鑒定申請書,並提交下列材料:
被鑒定人的案件情況
被鑒定人的疾病情況和病歷資料
被鑒定人的個人資料(身份證)
被鑒定人的社會資料
中心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4.委託或申請精神病司法鑒定的,應當按照規定交納鑒定費。中心精神病司法鑒定費標准參照省物價局新的收費標准。
5.中心在接受鑒定委託或鑒定申請進行審查並決定受理後,應當向委託機關或申請單位出具《鑒定委託受理合同》。但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中心不予受理:
1) 以個人名義申請鑒定的;
2) 不能按本規定提交材料和交納鑒定費,或者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但因案件特殊無法收集到有關材料,經委託機關詳細說明正當理由,由專家研究是否受理委託鑒定);
二、鑒定
1.中心在一般受理後的15個工作日內完成鑒定工作,並出具完整、規范的鑒定報告。
2.中心在實施鑒定前,鑒定人應預先閱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實。對疾病的診斷要明確,有科學依據,對各種法定能力的評定和因果關系的評定要准確。
3.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由辦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員主持,參加司法鑒定的人員不少於三人(其中鑒定人不少於二人)。
4.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後,參加鑒定的精神病司法鑒定人應當簽署鑒定意見,如有不同意見時應記錄在案。
5.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以《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的形式作出;經鑒定人簽字並加蓋本中心公章後生效。
6.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完成,並將《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送達委託機關或鑒定申請單位。
精神病司法鑒定書 (範本)
申請人:許某某,男,漢族,**年**月**日出生,住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梅林路***號,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系被告人***的父親。
被申請人:許***,男,漢族,**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
請求事項:
請求對被告人許****的精神狀況進行司法鑒定,並作出被告人許****是否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結論。
事實和理由:
被告人許*******於**年**月**日因涉嫌盜竊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刑事拘留,於**年**月**XX市XX區人民檢察院被逮捕,現XX區人民檢察院已向南山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理由部分略)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被告人許*****的精神是反常的,有對其進行精神病鑒定的必要。為了對被告人許****負責,為了防止人民法院辦錯案,根據2001年11月16日《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第二條的規定,特向你院提出申請,請求對被告人許**的精神狀況,委託有關部門進行司法鑒定。
此致
XX市XX區人民法院
申請人(簽名):
****年**月**日
Ⅱ 請問,科勝鑒定在那裡,需要什麼手續
公司名稱: 福建科勝司法鑒定中心
公司所在地: 莆田 荔城區鎮海南街61號(荔城區交警大隊斜對面)
主營產品: 法醫臨床鑒定 , 傷殘等級評定 , 工傷傷殘等級評定 , 醫療事故 , 三期評定 , 後期醫療費評定 , 勞動能力等 , 法醫病理鑒定 , 屍體鑒定 , 法醫毒物鑒定 , 酒精檢驗檢測 , 法醫物證鑒定 , 親權司法鑒定(DNA親子鑒定) , 事故車輛鑒定 , 車輛性能 , 車輛痕跡 , 車輛行駛速度 , 車輛及路產損失價值評估鑒定
聯系人: 18039041617|[email protected]
在線QQ聯系。
一,申請福建科勝司法鑒定所法律援助的個人需符合以下條件:
(1)申請人有理由充分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援助。
(2)申請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需法律援助的鑒定項目。
二,申請法律援助需提供的材料
(1)填寫由法律援助機構發給的《法律援助申請表》;
(2)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
(3)申請人所在單位或者所在村(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申請人及其庭經濟狀況的證明;
(4)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及相關證據;
註:代理人代為申請的,應同時提交申請人授權委託書或其他有關代理權的證明。
Ⅲ 精神病重新鑒定請求法律援助
即便對方是精神病人,也只是不承擔刑事責任,民事賠償責任一樣還是要承擔的。
Ⅳ 司法局二級機構是司法鑒定部門好還是法律援助部門好
都好。部門之間,只有社會分工不同,沒有好壞之分,有適合自己
的崗位就好。個人理解,僅作參考。
Ⅳ 求印章司法鑒定書範本
第一條 為加強和規范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以下簡稱《司法救助規定》),以及其它相關規定,結合法律援助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公民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的民事權益事項要求訴訟代理的,可以按照《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向有關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第三條 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按案件受理地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四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及時審查並作出決定。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並告知該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作出不予援助的決定。
第五條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時通知申請人。認為申請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維持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援助的決定,並將維持決定的理由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六條 當事人依據《司法救助規定》的有關規定先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獲準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其可以按照《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第七條 當事人以人民法院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為依據,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情形的,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准,應當直接做出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
第八條 當事人以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為依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准,應當直接做出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
第九條 人民法院依據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准許受援的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的,應當根據《司法救助規定》第五條的規定,先行對當事人作出緩交訴訟費用的決定,待案件審結後再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按照《司法救助規定》第六條的規定決定訴訟費用的負擔。
第十條 人民法院應當支持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的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在民事訴訟中實施法律援助,在查閱、摘抄、復制案件材料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對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復制必要的相關材料的費用應當予以免收或者減收,減收的標准按復制材料所必須的工本費用計算。
第十一條 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先予執行,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的,可以不要求受援人提供相應的擔保。
第十二條 實施法律援助的民事訴訟案件出現《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終止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規定》第九條規定的撤銷司法救助的情形時,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均應當在作出終止法律援助決定或者撤銷司法救助決定的當日函告對方,對方相應作出撤銷決定或者終止決定。
第十三條 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在辦案過程中應當盡職盡責。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對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的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保證法律援助案件質量。
人民法院在辦案過程中發現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損害受援人利益的,應當及時向作出指派的法律援助機構通報有關情況。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判決書、裁定書中寫明做出指派的法律援助機構、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及其所在的執業機構。
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於1999年4月12日下發的《關於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問題的聯合通知》與本規定有抵觸的,以本規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