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制定法規和規章
㈠ 《宗教事務條例》的地位及效力和宗教事務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的關系是()。
《宗教事務條例》是行政法規,其效力高於宗教事務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應優先適用。二者關系具體如下:
- 地方性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制定的各類法規的總稱。《宗教事務條例》作為我國第一部以憲法為依據的綜合性宗教行政法規,極大地改變了以往主要靠政策管理宗教事務的狀態,使宗教事務逐步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而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
- 法律依據明確效力層級:《憲法》第一百條規定,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立法法》第八十八條也明確指出,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㈡ 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三條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活動。第四條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友好、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第二章宗教團體第六條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章程應當符合《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第七條宗教團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編印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出版公開發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國家出版管理的規定辦理。
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應當符合《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並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破壞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的;
(二)破壞不同宗教之間和睦以及宗教內部和睦的;
(三)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四)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
(五)違背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第八條 設立宗教院校,應當由全國性宗教團體向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或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向擬設立的宗教院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提出意見,對擬同意的,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全國性宗教團體的申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設立宗教院校的報告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第九條設立宗教院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辦學章程和課程設置計劃;
(二)有符合培養條件的生源;
(三)有必要的辦學資金和穩定的經費來源;
(四)有教學任務和辦學規模所必需的教學場所、設施設備;
(五)有專職的院校負責人、合格的專職教師和內部管理組織;
(六)布局合理。第十條全國性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第十一條信仰伊斯蘭教的中國公民前往國外朝覲,由伊斯蘭教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組織。第三章宗教活動場所第十二條 信教公民的集體宗教活動,一般應當在經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內舉行,由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宗教團體組織,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主持,按照教義教規進行。第十三條 籌備設立宗教活動場所,由宗教團體向擬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擬同意的,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報告之日起30日內,對擬同意設立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的,提出審核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對設立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的,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擬同意設立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的報告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宗教團體在宗教活動場所的設立申請獲批准後,方可辦理該宗教活動場所的籌建事項。
㈢ 宗教法規規章制度匯編內容簡介
《宗教法規規章制度匯編》是一本專門為宗教工作幹部、宗教界人士以及相關人士精心編撰的參考資料。它的核心內容聚焦於宗教領域的法規、規章和制度,旨在幫助讀者系統理解和掌握這些重要法律文件。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收錄了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宗教事務的行政法規,以及國家宗教事務局等相關部門制定的宗教事務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這些文件為宗教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國家級的指導和規范。
其次,第二部分涵蓋了《宗教事務條例》實施以來,各地制定或更新的地方性宗教法規、政府規章及規范性文件。這些地方性規定反映了各地在宗教管理上的具體實踐和差異化策略,為地方宗教事務的處理提供了多樣性視角。
最後,第三部分則匯集了全國性宗教團體自行制定或修訂的教規制度。這些教規制度對於理解和執行宗教團體內部的運行規則和教義實踐具有重要價值。
總的來說,《宗教法規規章制度匯編》是一本全面、實用的工具書,為從事宗教工作的人員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法律依據和實踐參考。
㈣ 山東省宗教事務條例施行時間是
山東省宗教事務條例是自2019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
2019年7月26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山東省宗教事務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並決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
法律依據:
《山東省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規范宗教事務管理,促進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及其管理活動。
第三條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四條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各有關部門做好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監督和指導;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協助做好宗教事務管理工作。
教職人員第六條成立宗教團體應當按照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查同意後,向同級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民政部門應當將登記情況告知負責審查的宗教事務部門,並由該宗教事務部門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宗教團體變更主要登記事項或者注銷,應當到原審查登記機關辦理相關手續。
第七條宗教團體可以進行宗教文化學術交流和研究。宗教團體進行宗教性培訓,應當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設立宗教院校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和條件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