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公司破產對以前的法律有什麼關系

公司破產對以前的法律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1-15 17:02:26

1. 公司法與破產法的關系

公司法和破產法在我國都是商事法律體系。公司法與破產法有著密切的聯系。公回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答,被依法宣告破產即為公司終止的原因之一;不過,一般來說,公司法僅就公司破產作原則性規定,而具體的公司重整、和解、清算制度則由破產法規定。
公司法與破產法形成了一種相互配套的關系.公司法所規定的公司組織形式構成了破產法所規定的公司破產制度的基礎,而破產法又使公司法律制度獲得了延展。

2. 與公司破產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除破產法之外,還有民事訴訟法
因為破產法只是針對全民所有制的企業,就是所謂的國有企業。
民事訴訟法中的規定是針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企業的,就是所謂的自己開辦的公司之類的。

3. 企業宣布破產以前的欠債會怎麼辦

有限責任公司以其注冊資本為限對所有債權人承擔債務。依據公司法,公司與股東、公司與法定代表人等高級管理人員在法律上都是獨立主體,股東在向公司出資後已經完成義務。對於有限公司的債務以及破產,股東或者高管人員一般情況不需要個人償還,除非是這些人為公司債務提供了擔保,或者是從公司抽逃、轉移資金、逃避債務等,在這些例外情況需要承擔,嚴格說擔保情況下需要私人財產還債這是擔保責任,而從公司轉移資金只是需要把公司的錢還給公司,這些資金本來就是公司而非私人財產。按照破產程序,應當通知並公告債權人登記債權。公司一般財產(非抵押物)處置所得順序扣除破產費用、員工工資和安置費用、稅金後不足償付全部債務時由一般債權人按比例受償。償還債務有剩餘由全體股東按照出資比例或公司章程規定分配。公告日起45日後未登記的債權可以不再償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4. 公司破產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企業進行破產清算的主要程序
一、破產宣告
所謂破產宣告,是指受理破產案件的法院對債權人或債務人所在地提出的破產申請,經審查認定後,宣告債務人破產的法律行為。也就是說,法院對破產宣告條件進行審查判斷,作出破產宣告的裁定,進行清算程序及其他有關事項的程序。破產宣告是繼破產申請、破產受理之後的程序階段,以破產受理作為破產程序開始的標志,受理後即產生程序開始的效力,但並沒有進入實質性階段。破產宣告是破產程序進入實質階段的標志,且從破產宣告起不再產生破產程序的中止、回復情況。
企業因經營不善造成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其債權人可以向債務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還債。債權人提此破產申請時,應當提供關於債權數額,有無財產擔保以及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有關證據。同時,該企業作為債務人也可以自行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債務人提出破產申請時,應當提交董事會會議關於申請和解或宣告破產的決議、企業財產狀況說明書、有關的會計報表、債務清冊和債權清冊。
債務人確屬嚴懲虧損,不能清償還到期債務的,而且債務人與其債權人間不能和解或和解無效,由人民法院裁定,宣告企業破產
公司破產的法律特徵:

破產是一種概括的執行程序,目的在於剝奪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債務人對其全部財產的管理處分權,讓全體債權人取得公平受償的機會。它有以下特徵:

1、破產是一種法定償債手段。

當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如何分配債務人的財產,如何滿足多個債權人的清償要求,非有法律之特別規定,一般的民事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難以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法律特別規定有可資利用的專門程序,破產程序即為其一。

2、破產以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前提。

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是破產之原因,破產只不過是對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事實予以法律確認,即通過法院的司法裁決承認債務人事實上的破產狀態。

3、破產以公平清償債權為宗旨。

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利用破產程序可以合理地協調多數債權人之間就債務人的有限財產如何受償的利益沖突,使債權人共同分擔損失和共同享受利益,即同一順序的債權人地位平等和受償機會均等。

4、破產是一種特殊的執行程序。

首先,作為一種執行程序,破產程序處於法院的嚴格控制下,非有法律之特別規定,其他任何人或者機構都不能處分或執行破產人的財產。其次,破產程序優先於個別民事執行程序,在破產程序開始後,必須中止對債務人財產的民事執行程序,所有的無財產擔保的債權人均須通過破產程序行使權利。最後,破產程序是對債務人全部財產與經濟關系進行的徹底清算,在做出破產宣告的情況下將終結債務人的經營業務,並使債務人喪失民事主體資格。

5. 新《企業破產法》與舊《企業破產法》有哪些區別

新舊破產法之比較 引入企業重整程序 重整是在企業無力償債但有復甦希望的情況下,經債權人同意,允許企業繼續經營,實現債務調整和企業重組,使企業擺脫困境,走向復興的一項制度。新破產法專章對重整的適用范圍、基本程序、保護措施、重整計劃的制定和執行、防止重整程序濫用等內容作了規定。 加大了對破產企業職工合法權益的保護 首先,破產企業職工工資和醫療等費用將優先受償 。新破產法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首先清償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破產企業職工的權益,企業破產法還規定:本法施行後,破產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清償後不足以清償的部分,以本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的特定財產優先於對該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權利人受償。 其次,企業破產要向法院提交職工安置和工資支付情況 。今後,企業在破產時除向法院提交財產狀況說明等文件外,還應當提交企業職工情況和安置預案,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簡稱「新破產法」)已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006年8月27日審議通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我國現行的《企業破產法(試行)》於1986年頒布,新破產法與之相比增加了許多新的制度。 擴大了破產程序的適用范圍 86年頒布的《企業破產法(試行)》僅適用於全民所有制企業,新破產法擴大了破產程序的適用范圍。根據新破產法第二條的規定,新破產法首先適用於企業法人,另外新破產法135條規定「其他法律規定企業法人以外的組織的清算,屬於破產清算的,參照適用本法規定的程序。」 破產條件改為「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 86年《企業破產法(試行)》第3條規定,「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依照本法規定宣告破產」。 新破產法將企業破產的條件改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

6. 公司倒閉,之前和他簽訂的協議有法律效益嗎

協議有法律效力。因開發商倒閉,如導致合同不能繼續履行,對該合同的違約賠償金,可以列入破產債權,向清算人主張。該車位的產權如屬於開發商,則應列入破產財產,你對該車位有優先購買權,以及繼續租用的權利。

7. 公司破產之前的清算人可以是哪些人

精華答案淡淡De煙雲5級-11-05 破產清算人,指破產宣告後,接管破產財產並負責對其進行保管、清理、估價、處理和分配的專門機構,同時被賦予代表破產企業開展必要的民事活動,登記債權,對相關權利進行確認的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第24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0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7條的規定,我國的法律將破產清算人稱為「破產清算組」。英美法一般稱為「破產信託人」;大陸法一般稱之為「破產管理人」;日本法稱之為「破產管財人」;我國的台灣地區稱之為「破產管理人」。這些不同的稱謂反映了立法者對破產清算人的法律地位、性質的不同考慮,但各國設立破產清算人制度的目的都是保障破產程序公正地進行。由於我國的《企業破產法》制訂於一九八六年,帶著濃厚的時代烙印和計劃經濟的色彩,以後雖經《民事訴訟法》的完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相關問題。由於制度上的缺陷,我國的破產清算人制度中至少存在著:1、應明確界定破產清算人的法律地位;2、應加強對破產清算人的監督;應完善確認債權、別除權、抵銷權、取回權的程序。本文試圖僅對上述問題進行探索和思考,並對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破產清算人的法律地位。
一、國外有關破產清算人的學說。 1、代理說。這一學說是關於破產清算人法律地位的最早的一種學說。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破產清算人是代理人,以他人名義行使破產程序中的職務權利。我國的台灣學者又將代理說劃分為破產人代理說、債權人代理說、破產人及債權人雙方代理說。代理說的主要依據是,破產清算程序是一種普通的清償程序,本質上屬於非訴的范疇,由此而形成的法律關系無異於一般的民事代理,破產清算的行為後果均實際歸屬破產當事人,不歸屬於破產清算人自己,它的特點最類似於民法中的代理關系,就此認為破產清算人屬於代理人的范疇。與此相反,反對代理說的觀點主要有三點:(1)如果是代理關系,就無法對破產清算人對破產人的行為行使否認權作出解釋;因為代理人是無權否認被代理人的行為的。(2)破產清算人本身就是當事人,無須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開展活動從而否定了代理關系。(3)破產清算人對破產財產的管理、處分和分配具有執行的性質,這種公法上的執行性質顯然與私法上的代理關系是相悖的。 2、職務說。這一學說通過破產程序的性質,強調破產程序是為全體債權人的利益而進行的強制執行程序,認為破產清算人就是強制執行機關的公務人員,是基於職務而參加破產程序的,既不代表債權人也不代表債務人,其行為是一種職務行為。反對的觀點認為:(1)破產清算人是由法院任命而並非法院工作人員,不具有公務人員的身份,其許可權是由破產法規定的,不是由法院組織法規定的。(2)對破產財產的佔有、管理並不是破產清算人行使強制權的結果,因而不能將之與執行機關及工作人員相提並論。(3)破產清算人是訴訟中的當事人,如果具有公務員身份將導致國家的執行機關在破產程序中成為當事人,這顯然與執行法的理論相悖。 3、破產財團代表說。該學說認為,破產程序開始後,債務人就失去了對自己財產的管理和處分權,該財產就成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人主體,這些財產經過整體人格化後,形成類似財團法人的破產財團,破產清算人是這種人格化財產的代表機關。這一學說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兩個學說的不足之處,而為多數學者接受,缺點是不能解釋破產清算人行使准司法性質行為時的職能。

熱點內容
思修法治 發布:2025-07-17 05:07:49 瀏覽:143
國家公務員工資條例 發布:2025-07-17 05:07:42 瀏覽:770
刑事訴訟法非法證據排除案例 發布:2025-07-17 05:03:46 瀏覽:902
惠州法院拍賣房產 發布:2025-07-17 05:03:45 瀏覽:722
法官人真好 發布:2025-07-17 05:01:35 瀏覽:999
16秋經濟法概論作業3 發布:2025-07-17 04:53:12 瀏覽:839
皮城執法官皮膚特效 發布:2025-07-17 04:52:50 瀏覽:260
新村民法 發布:2025-07-17 04:44:30 瀏覽:453
女主法官 發布:2025-07-17 04:40:13 瀏覽:91
勞動法有約定公休假嗎 發布:2025-07-17 04:32:26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