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離職法律服務

離職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1-01-22 12:41:51

A. 離職一年一個月,還可以向勞動局申請法律援助律師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或者非政府設立的合法律所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內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容件的人尤其是農村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B. 擅自離職會有什麼法律後果

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勞動者違法,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該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承擔。

未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入職第2個月開始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C. 離職與法律問題

只要簽訂了勞動合同,從簽訂勞動合同起就沒有雙倍工資。至於勞動合同的效力,是否生效還是無效都不是關鍵。

D. 勞動法關於辭職的規定

勞動法辭職的規定如下:
一、職工辭職,要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回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答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
二、用人單位具有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
《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E. 辭職與被辭職,在法律上有區別嗎

沒有簽來合同?樓主你進了誤區源,沒有簽勞動合同的不一定就是僱傭(勞動關系與僱傭關系是兩回事)。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但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若同時具備以下情形,則應認定雙方勞動關系成立,受《勞動法》調整:(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依你所說該公司是上市公司,那麼符合),(2)用人單位依法制定了勞動規章制度,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你自己參考);(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一部分。
你說公司欠了10天沒發工資,那麼應該就是按月發放,如果有工資支付憑證(工資發放花名冊)、社會保險費繳納記錄;工作證、服務證等勞動者身份證明;考勤記錄、其他勞動者證人證言等的話,即可認定你與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你可以到當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勞動仲裁。

F. 離職法律咨詢

《中來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相關自規定一般情況下,如果員工是自己主動提出辭職,按照《勞動法》第28、31條規定,公司不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如果員工以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理由辭職,就可以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
①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②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③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④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⑤因《勞動合同法》第26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⑥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它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您可以同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聯系,請求他們的幫助。

G. 辭職法律規定

一、根據職工自己的選擇,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二、回是依答法立即解除勞動關系,如用人單位對職工有暴力或威脅行為強迫其勞動、不按合同約定支付工資等,職工可以隨時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要求。

三、是向用人單位提出申請,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

(7)離職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一、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二、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三、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四、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五、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H. 法院的法官離職或退休後,能從事律師職業嗎

法院的法官離職或退休後是可以從事律師執業的,但是在其離職或退休的兩年內,是不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且在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四十一條 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十七條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8)離職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八條 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學歷,在法律服務人員緊缺領域從事專業工作滿十五年,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並具有相應的專業法律知識的人員,申請專職律師執業的,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考核合格,准予執業。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條 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變更執業機構的,應當申請換發律師執業證書。 律師執業不受地域限制。

第十一條 公務員不得兼任執業律師。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任職期間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

I. 員工辭職賠償有什麼法律依據

員工辭職的,公司不需要賠償員工。如果公司為員工提供專項培訓,約定服務期的,回員工中途辭答職,需要賠償單位的部分培訓費用。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J. 「辭職」與「被辭職」,在法律上有區別嗎

辭職與被辭職(即辭退)兩者的本質都是僱傭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兩者的不同之處有如下:
1. 辭職和辭退行為主體不同。辭職的行為主體只能是職工個人,辭退的行為主體只能是單位。因此,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職工與單位之間行政隸屬關系的解除,只要不是職工主動,就不能構成辭職;不是單位主動,就不能構成辭退。在通過法定程序來解除職工與單位之間的行政隸屬關系時考慮到實際事由是必要的。然而,通過哪一種解除職工和單位之間的行政隸屬關系,第一前提條件就是職工和單位誰是行為主體。
2. 辭職和辭退和政策支持和政策約束不同。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在賦於(或承認)職工和單位以辭職和辭退的權力這些規定對辭職辭退的作用概括為政策支持和\政策約束兩類。所謂政策支持,指的是有關的政策法規對辭職辭退行為的成立給以支持;政策約束指的是有關的政策法規使辭職辭退行為不能成立或對其在立附加條件。比較起來看,辭退的政策支持和政策約束都十分明確,並且辭職的政策支持比辭退的政策支持大得多,辭職的政策約束比辭退的政策約束小得多。也就是說,辭職成立的事由是很廣泛的,辭退成立的事由則是相當有限的。
3. 辭職和辭退成立的事由在性質上不同。辭職和辭退雖然都是中性行為,沒有懲處方的含義,但辭職和辭退能夠成立所依據的事由在性質上有明顯的不同。以目前的政策法規來看,辭退成立的法定事由,絕大部分是屬於職工本人有程度不同的違紀行為。辭職卻不是這樣。所以,人們、社會和單位以辭職人員和辭退人員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往往認為被辭退是不光彩的。
4. 辭職和辭退的程序不同。辭職首先要由職工本人提出書面申請,而辭退單位無需向任何人提出申請。根據現行文件中對相關程序的規定,如果單位及有關機構有意拖延,因職工辭職而發生爭議的時間,最長可距職工最初提出辭職申請六個月之久。而因辭退發生爭議的時間,最長也只能是在單位向被辭退職工簽發"辭退證明書" 後15日之內。實際情況中,有極少數單位或辦事人員就是利用這種程序上的不同來達到不正當的目的,阻撓職工的合理辭職。
5. 辭退和辭職涉及的經濟償付不同。做為被辭退者一定時間內的生活保障和其在本單位工作的補償,單位需按有關政策的規定向被辭退職工支付法定數額的辭退費。而辭職職工不需向單位償付任何費用(培訓費除外)。在培訓費方面,辭職人員需按規定向單位償付自已使用過的培訓費,對於辭退則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出,辭職辭退時,在照顧單位和職工個人兩方的正當權益方面,國家政策是向個人傾斜的。這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期是必要的。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學習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08:37:01 瀏覽:23
社會與法內容2017 發布:2025-07-12 08:22:06 瀏覽:906
香港出入境條例 發布:2025-07-12 08:14:16 瀏覽:393
行政法基本知識2018 發布:2025-07-12 08:05:34 瀏覽:607
民法的條例 發布:2025-07-12 08:02:15 瀏覽:805
有法院築牢 發布:2025-07-12 07:59:16 瀏覽:913
秦腔戲刑法 發布:2025-07-12 07:38:11 瀏覽:86
潘業文律師 發布:2025-07-12 07:37:59 瀏覽:974
幼兒證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2 07:12:35 瀏覽:404
勞動法職業四大類 發布:2025-07-12 06:59:21 瀏覽: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