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王恩海律師

王恩海律師

發布時間: 2021-01-26 09:57:34

① 鄧學平律師新書《法影下的中國》如何有人看過嗎請大家評價一下。

有幸聽過這位律師的講座,非常干貨。這本書也非常值得一讀!推薦!
這些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些評論,分享給你:
好的律師不僅要業務專精,而且要富有社會責任感。鄧學平是前資深檢察官轉崗做律師的優秀代表,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本著作中的文章聚焦於社會熱點問題,分析入法入情入理,體現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素養和悲天憫人的情懷,是難得的律師佳作。 ——陳有西
吾輩能出一位這樣的律師,遊走於黑白兩道,洞悉世事,人情練達,又不失心中之理想者,甚幸甚幸!(另外,能不排隊得到作者簽名贈書,甚幸甚幸!)——趙慧萍

在這樣的寒冬,收到學平兄弟親手簽售的大作,感受到不一般的溫暖。學平兄弟系檢察翹楚、律政俊傑、法評大咖,對刑事案件有獨特見解,法評文章常發表於新京報、方圓雜志等刊物,拜讀其大作,可以感受其眼界、擔當與格局,實為我輩楷模。——黃磊

以一天一輯的進度,拜讀完了大作。信手寫了一段讀後感,向鄧兄報告一下。「人生何處不相逢」,鄧君曾經報考松江區法院,如果當時被錄取,也許能早幾年認識。但盡管他最終去了蘇州,我們還是因緣際會得以結識。算起來我們是一屆升入大學來到上海,但他學養深厚、業精技專,給我的印象是他似要長我數屆。鄧君贈我《法影下的中國》,文字曉暢,法意深刻,專業、情懷、關切溢於言表,又加深了這一印象。全書以法治作為言說中國的切入口,評點了大量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案事件——由於他更深度參與了諸如「雷Y案」等案事件——他的評論並不只是紙上得來、坐而論道,而是具有很強的穿透力,的確達到了「清晰看到法律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和一種社會裝置在我國的實際地位和運行機理」的效果。在很多地方,我都深有同感。法治要實現,一定要與媒體攜手而行。個案中感受到的公平正義,要通過新聞播撒到各個角落。這樣,法治思維才會成為顯思維,法治規則才會成為顯規則。在接受訪談時,鄧君坦言,「至少此刻我沒有後悔」。在此,我祝他終身無悔!——黃富章

當年一起坐十幾個小時火車硬座去廣州參加招聘會的校友,仍記得那時鄧才子高談闊論揮斥方遒,一車廂的夥伴肅然起敬專注聆聽,完全忽略熬夜硬座的辛苦疲累。畢業10年,他從江蘇省檢察院毅然辭職轉崗律師,代理了多起刑事大案,如今已是法律界的傑出才俊,各種獎項、榮譽稱號拿到手軟,成績斐然,為他感到驕傲!也為有這樣的朋友感到自豪!更希望中國的法制化進程中能夠多一些這樣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法律工作者!——鄔媛媛

學平兄的這個非常厚重的書,這個文章僅僅是他寫過的眾多文章當中精挑細選出來,可以說是既是法律評論走到三個階段這樣一個總結性的一個作品,那麼也是呼籲我們接下來能不能真正堅守我們的職業立場,能不能面向一種輿論「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樣的一種情況,以及能不能作為我們圈內的為了整體拉升我們這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這種精神面貌以及這種層次追求,能夠向更多的公眾去告訴他們我們這個法律共同體到底是怎麼樣,應該要往哪裡去。最後,我覺得這個封面非常的漂亮,這本書質地非常好。——葉竹盛

刑事律師接觸的都是一些犯了罪的弱者,有些可能是社會規則的破壞者或者社會的陰暗面。學平做過檢察官,現在又在做刑辯律師,因此他的評論特別接地氣,有社會觀照性。我個人認為在自媒體時代,學平這樣的律師應當是法律評論的主角。——林東品

法律評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能夠讓更多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識成為大家的常識。鄧律師寫很多法律評論,雖然不是嚴肅的法律著作或者法律學術經典,但他的確在改變中國。因為他重復了法治的聲音,讓法治的種子一代接一代傳下去。——沈彬

我經常看到鄧律師在全國各地看守所門口的照片。在律師業務如此繁重的狀態下,還能夠堅持寫作,這確實不容易。我的專職工作是教學科研,也做不到,這一點要向鄧律師學習。鄧律師的專職工作是律師,但他的很多評論並不完全是站在律師的立場。不管怎樣,盡量向客觀立場靠攏應該是法律評論的基本原則。——王恩海

學平在檢察院成長很快,我剛過去他就已經是檢察院的骨幹了。他作為法律人,在接觸到法律專業的時候,總有種指點江山的感覺。許多人偶爾或者初期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但學平是持續的。因為他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觀察。檢察院是學平工作的第一站,他給我的感覺是閱讀量很大,知識很多。很高興看到他有今天的成果。——皇甫覺新

學平本科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並且在本科時候就是接觸比較多的。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念書期間,充滿了對學問和知識的尊重。他在念研究生期間,在我們很多大學老師都很難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時代,他就在中國法學會主辦的法學雜志上發表文章。他總是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不好。我對他關注是因為他在學生期間都是好學生,後邊他的成長我也一直在看。他是一個勤奮的人,也是個比較聰明的人。我不意外他出書,意外的是他怎麼到現在才出書。——李清偉

我和學平是京衡的同事,但是做同事時間不長。學平在我印象中是令人發指的勤奮,工作上也是無可挑剔的專業。《法影下的中國》是學平專業和勤奮的一個結晶。我覺得自己應該向學平一樣,在專業上做這樣的努力。——朱曉影

鄧律師的評論,我一直在注意觀察,應該講這個評論寫得非常不錯。他從一個律師的角度,對一些法治問題的切入我非常欣賞,他的立場是比較中立的,態度是比較溫和理性的。他不是完全站在律師的立場,他的評論一直都印證著我對他的一些判斷。——趙月梁

在《法影下的中國》一書中,我們能看到那麼多一再重復的熱點事件,能讀到學平律師那麼多樣的精彩點評,不由得想起杜甫的一句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由於基礎教育中公民教育和形式邏輯教育的缺乏,中國當前公共輿論中理性化嚴重不足。學平這樣的律師經常就公共事件發聲,可以極大地促進理性公共輿論的形成,減少當前公共輿論中民粹主義和邏輯謬誤的存在。——劉英明

學平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我非常敬佩。學平在表達分寸方面把握得非常好,對自己代理的案件幾乎沒有評論,避免了立場沖突。另外,學平的評論文章論證非常嚴密,沒有去簡單的迎合輿論,這非常難得。——葉臻勇

鄧律師除了《法影下的中國》這本書,在媒體和互聯網上已經有非常大的影響。鄧律師的觀點非常注重從純粹的技術層面對法律進行分析,讓我很有觸動。比如對婚姻法司法解釋第24條的解讀,鄧律師的分析可謂一針見血。我們正在追求的美好生活,非常需要鄧律師這樣有勇氣、接地氣的法律評論。——沈秋明
鄧兄好!大作讀畢,深感欽佩。您不僅有悲天憫人之心,堅實專業之才,文筆也是深入淺出,酣暢淋漓。有些過往案例我都不太知曉,一邊讀書一邊搜索印證,確實受益良多,很多觀念也都趨同一致。再次謝謝遙寄尊作,給您拜早年!——央視主持人李曉東
從三月的一次庭審認識到相知,非常佩服學平的才學,有幸不用排隊收到作者的簽名大作,確實是位優秀的思想力博主,非常感謝學平。期待以後刑事庭中再度合作,期待來嘉興交流。天下刑辯是一家,讀書使人進步,學無止境!推薦大家讀《法影下的中國》。——律師王惠明
作為一名在職檢察官,翻開昔日同學的大作,不忍釋卷一氣讀完。深深折服於他扎實的哲學、法學和文字功底,犀利的思辨精神和保持高產的充沛精力!前資深檢察官、現新銳時事評論人、青年精英律師,鄧兄一直是同學中的翹楚。贈詩兩句遙祝新年: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王曉真
法律評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能夠讓更多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識成為大家的常識。鄧律師寫很多法律評論,雖然不是嚴肅的法律著作或者法律學術經典,但他的確在改變中國。因為他重復了法治的聲音,讓法治的種子一代接一代傳下去。——沈彬

② 如何評價鄧學平律師的新著《法影下的中國》

1.吾輩能出一位這樣的律師,遊走於黑白兩道,洞悉世事,人情練達,又不失心中之理想者,甚幸甚幸!(另外,能不排隊得到作者簽名贈書,甚幸甚幸!)——趙慧萍
2.在這樣的寒冬,收到學平兄弟親手簽售的大作,感受到不一般的溫暖。學平兄弟系檢察翹楚、律政俊傑、法評大咖,對刑事案件有獨特見解,法評文章常發表於新京報、方圓雜志等刊物,拜讀其大作,可以感受其眼界、擔當與格局,實為我輩楷模。——黃磊
3.以一天一輯的進度,拜讀完了大作。信手寫了一段讀後感,向鄧兄報告一下。「人生何處不相逢」,鄧君曾經報考松江區法院,如果當時被錄取,也許能早幾年認識。但盡管他最終去了蘇州,我們還是因緣際會得以結識。算起來我們是一屆升入大學來到上海,但他學養深厚、業精技專,給我的印象是他似要長我數屆。鄧君贈我《法影下的中國》,文字曉暢,法意深刻,專業、情懷、關切溢於言表,又加深了這一印象。全書以法治作為言說中國的切入口,評點了大量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案事件——由於他更深度參與了諸如「雷Y案」等案事件——他的評論並不只是紙上得來、坐而論道,而是具有很強的穿透力,的確達到了「清晰看到法律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和一種社會裝置在我國的實際地位和運行機理」的效果。在很多地方,我都深有同感。法治要實現,一定要與媒體攜手而行。個案中感受到的公平正義,要通過新聞播撒到各個角落。這樣,法治思維才會成為顯思維,法治規則才會成為顯規則。在接受訪談時,鄧君坦言,「至少此刻我沒有後悔」。在此,我祝他終身無悔!——黃富章
4.當年一起坐十幾個小時火車硬座去廣州參加招聘會的校友,仍記得那時鄧才子高談闊論揮斥方遒,一車廂的夥伴肅然起敬專注聆聽,完全忽略熬夜硬座的辛苦疲累。畢業10年,他從江蘇省檢察院毅然辭職轉崗律師,代理了多起刑事大案,如今已是法律界的傑出才俊,各種獎項、榮譽稱號拿到手軟,成績斐然,為他感到驕傲!也為有這樣的朋友感到自豪!更希望中國的法制化進程中能夠多一些這樣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法律工作者!——鄔媛媛
5.學平兄的這個非常厚重的書,這個文章僅僅是他寫過的眾多文章當中精挑細選出來,可以說是既是法律評論走到三個階段這樣一個總結性的一個作品,那麼也是呼籲我們接下來能不能真正堅守我們的職業立場,能不能面向一種輿論「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樣的一種情況,以及能不能作為我們圈內的為了整體拉升我們這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這種精神面貌以及這種層次追求,能夠向更多的公眾去告訴他們我們這個法律共同體到底是怎麼樣,應該要往哪裡去。最後,我覺得這個封面非常的漂亮,這本書質地非常好。——葉竹盛
6.刑事律師接觸的都是一些犯了罪的弱者,有些可能是社會規則的破壞者或者社會的陰暗面。學平做過檢察官,現在又在做刑辯律師,因此他的評論特別接地氣,有社會觀照性。我個人認為在自媒體時代,學平這樣的律師應當是法律評論的主角。——林東品
7.法律評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能夠讓更多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識成為大家的常識。鄧律師寫很多法律評論,雖然不是嚴肅的法律著作或者法律學術經典,但他的確在改變中國。因為他重復了法治的聲音,讓法治的種子一代接一代傳下去。——沈彬
8.我經常看到鄧律師在全國各地看守所門口的照片。在律師業務如此繁重的狀態下,還能夠堅持寫作,這確實不容易。我的專職工作是教學科研,也做不到,這一點要向鄧律師學習。鄧律師的專職工作是律師,但他的很多評論並不完全是站在律師的立場。不管怎樣,盡量向客觀立場靠攏應該是法律評論的基本原則。——王恩海
9.學平在檢察院成長很快,我剛過去他就已經是檢察院的骨幹了。他作為法律人,在接觸到法律專業的時候,總有種指點江山的感覺。許多人偶爾或者初期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但學平是持續的。因為他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觀察。檢察院是學平工作的第一站,他給我的感覺是閱讀量很大,知識很多。很高興看到他有今天的成果。——皇甫覺新
10.學平本科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並且在本科時候就是接觸比較多的。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念書期間,充滿了對學問和知識的尊重。他在念研究生期間,在我們很多大學老師都很難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時代,他就在中國法學會主辦的法學雜志上發表文章。他總是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不好。我對他關注是因為他在學生期間都是好學生,後邊他的成長我也一直在看。他是一個勤奮的人,也是個比較聰明的人。我不意外他出書,意外的是他怎麼到現在才出書。——李清偉
11.我和學平是京衡的同事,但是做同事時間不長。學平在我印象中是令人發指的勤奮,工作上也是無可挑剔的專業。《法影下的中國》是學平專業和勤奮的一個結晶。我覺得自己應該向學平一樣,在專業上做這樣的努力。——朱曉影
12.鄧律師的評論,我一直在注意觀察,應該講這個評論寫得非常不錯。他從一個律師的角度,對一些法治問題的切入我非常欣賞,他的立場是比較中立的,態度是比較溫和理性的。他不是完全站在律師的立場,他的評論一直都印證著我對他的一些判斷。——趙月梁
13.在《法影下的中國》一書中,我們能看到那麼多一再重復的熱點事件,能讀到學平律師那麼多樣的精彩點評,不由得想起杜甫的一句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由於基礎教育中公民教育和形式邏輯教育的缺乏,中國當前公共輿論中理性化嚴重不足。學平這樣的律師經常就公共事件發聲,可以極大地促進理性公共輿論的形成,減少當前公共輿論中民粹主義和邏輯謬誤的存在。——劉英明
14.學平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我非常敬佩。學平在表達分寸方面把握得非常好,對自己代理的案件幾乎沒有評論,避免了立場沖突。另外,學平的評論文章論證非常嚴密,沒有去簡單的迎合輿論,這非常難得。——葉臻勇
15.鄧律師除了《法影下的中國》這本書,在媒體和互聯網上已經有非常大的影響。鄧律師的觀點非常注重從純粹的技術層面對法律進行分析,讓我很有觸動。比如對婚姻法司法解釋第24條的解讀,鄧律師的分析可謂一針見血。我們正在追求的美好生活,非常需要鄧律師這樣有勇氣、接地氣的法律評論。——沈秋明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屬於合同法 發布:2025-07-09 00:06:34 瀏覽:244
嘉興勞動法咨詢 發布:2025-07-08 23:57:19 瀏覽:85
勞動法員工午餐補規定 發布:2025-07-08 23:48:19 瀏覽:262
中國法律澳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7-08 23:42:51 瀏覽:736
廣州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校區 發布:2025-07-08 23:41:56 瀏覽:385
部門法勞動法 發布:2025-07-08 22:53:34 瀏覽:995
寄售行規章 發布:2025-07-08 22:46:22 瀏覽:204
2018勞動法合理辭退 發布:2025-07-08 22:40:33 瀏覽:178
勞動法00167 發布:2025-07-08 22:30:37 瀏覽:776
不要讀法學 發布:2025-07-08 22:30:04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