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人分類

商法人分類

發布時間: 2021-02-07 10:42:45

Ⅰ 法人的分類

Ⅱ 公司法人是什麼意思,企業法人的分類有哪些

一、公司法人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是依照商法或有關法律成立的營利為目的的企業組織,包括無限公司、有限公司、兩合公司、股份公司以及股份兩合公司等。
我國目前的公司形式多樣,大體上分為集資型和非集資型兩種。集資型公司類似西方國家的公司,是由股東投資而成立,為企業聯營的一種重要形式,非集資型公司屬單一企業性質,如武漢鋼鐵公司等。
公司法人的分類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我國的公司法人包括兩種基本類型,即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有限責任公司是由50個以下的股東設立的公司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採取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的方式成立的公司法人。
一有限責任公司
在我國,有限責任公司包括普通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三種形態。普通的有限責任公司是由2個以上、50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並以出資為限承擔公司對外所欠債務。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是指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或者一個法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0萬元。股東應當一次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一個自然人只能投資設立一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該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能投資設立新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國有獨資公司,是指國家單獨出資、由國務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權本級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公司不設股東會,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行使股東會職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授權公司董事會行使股東會的部分職權,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但公司的合並、分立、解散、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和發行公司債券,必須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決定;其中,重要的國有獨資公司合並、分立、懈散、申請破產的,應當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審核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二股份有限公司
我國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發起設立的和募集設立的兩種。其中,發起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股份向社會公開募集或者向特定對象募集而設立公司。發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為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500萬元。法律、行政法規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股份有限公司應設股東大會,股東大會由全體股東組成,是公司的權力機構。公司轉讓、受讓重大資產及對外提供擔保、選舉董事、監事等事項必須經股東大會同意。董事會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日常辦事機構,上市公司還應設董事會秘書處。
股份有限公司的資本劃分為股份,每一股的金額相等。股東以自己認購的股份為限享受股息、紅利,也以此為限承擔公司對外債務及相關責任。

Ⅲ 法人的法人分類

企業法人、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事業單位法人。

Ⅳ 我國法人的分類

1.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即國有企業法人,是由國家投資設立的企業法人,它們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地位。國有企業法人對國家交給其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享有獨立的支配權利。
2.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
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是勞動群眾按合作化原則集資建立起來的企業法人。我國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主要是在五十年代末國家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產生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的財產所有權歸集體所有。
3.私營企業法人
私營企業法人是二人(自然人)以上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建立的企業法人。私營企業法人的投資者以其出資額對公司的債務負責,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4.聯營企業法人
聯營企業法人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事業單位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成立的法人。
5.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營者與中國的公司、其他企業或經濟組織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合營各方按出資比例分享利潤,分擔風險。
6.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作者與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按合作各方簽訂的合同約定的合作條件,依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企業法人。合作各方對於利潤分配,風險分擔以及合作企業終止後剩餘財產的歸屬,由合作合同予以規定。
7.外資企業法人
外資企業法人是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法人。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企業的公司化改造成為一個發展的潮流。在這種情況下,單一所有制的企業逐步為多種所有製成分並存的企業形式所替代(例如,在原有的國有企業中,通過吸引外資或吸收其他投資,注入了其他性質的資本,即由國家獨資變為國家控股或者參股)。所以,上述企業法人的分類的意義逐漸減小。
(二)非企業法人

非企業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之外的其他社會活動的法人。

根據《民法通則》第50條的規定,非企業法人又分為以下幾類:

1.機關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從中央到地方的具備法人條件的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機關法人從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獲得活動經費(預算撥款)。如各級政府機關、人民法院等。
2.事業單位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具備法人條件的,從事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學技術等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如學校、醫院、科學院、文藝團體等。
3.社會團體法人
社會團體法人是指人民群眾按照法定程序自願組織起來進行非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類社會組織。如工會、婦聯、學聯、各種學會及研究團體。

Ⅳ 在我國,法人包括哪些

在我國,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法人主要被區分為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兩大類。
(一)企業法人
企業法人是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以獲取利潤、創造社會財富、擴大社會積累為目的法人,包括從事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的經濟組織。相當於傳統民法理論中的營利性社團法人。
根據企業法人的所有制形式及投資者的國籍及投資方式等,企業法人又可作以下分類:
1.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即國有企業法人,是由國家投資設立的企業法人,它們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地位。國有企業法人對國家交給其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享有獨立的支配權利。
2.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
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是勞動群眾按合作化原則集資建立起來的企業法人。我國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主要是在五十年代末國家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產生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的財產所有權歸集體所有。
3.私營企業法人
私營企業法人是二人(自然人)以上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建立的企業法人。私營企業法人的投資者以其出資額對公司的債務負責,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4.聯營企業法人
聯營企業法人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事業單位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成立的法人。
5.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營者與中國的公司、其他企業或經濟組織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合營各方按出資比例分享利潤,分擔風險。
6.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作者與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按合作各方簽訂的合同約定的合作條件,依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企業法人。合作各方對於利潤分配,風險分擔以及合作企業終止後剩餘財產的歸屬,由合作合同予以規定。
7.外資企業法人
外資企業法人是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法人。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企業的公司化改造成為一個發展的潮流。在這種情況下,單一所有制的企業逐步為多種所有製成分並存的企業形式所替代(例如,在原有的國有企業中,通過吸引外資或吸收其他投資,注入了其他性質的資本,即由國家獨資變為國家控股或者參股)。所以,上述企業法人的分類的意義逐漸減小。
(二)非企業法人
非企業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之外的其他社會活動的法人。
根據《民法通則》第50條的規定,非企業法人又分為以下幾類:
1.機關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從中央到地方的具備法人條件的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機關法人從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獲得活動經費(預算撥款)。如各級政府機關、人民法院等。
2.事業單位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具備法人條件的,從事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學技術等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如學校、醫院、科學院、文藝團體等。
3.社會團體法人
社會團體法人是指人民群眾按照法定程序自願組織起來進行非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類社會組織。如工會、婦聯、學聯、各種學會及研究團體。

Ⅵ 商事主體的種類有哪些

商主體又稱商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參與商事法律關系,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商行為,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在傳統商法中,有的國家稱其為商人。商主體是一種特殊的法律人格體,它既關繫到商法的調整范圍和法律的適用,又關繫到商主體的專門保護和商法的價值取向,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商主體法定成為了各國普遍採取的做法,即對商主體的表現形式以相應的商法規定為依據。

在商法典創制的時代,商主體的分類主要是從經營活動的種類和法律表現狀態的角度考慮的。20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和一系列商事特別法的頒布,投資狀態成為商人分類的另一重要基礎。商人類型的發展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態,同時體現了商人這一特定的商事組織體的不斷成熟。 在當代各國商法中,商主體表現為多種形式,不同國家的商事立法和不同的商法理論,常常依照不同的標准對商主體予以分類。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多種分類:
1、依照商主體的組織結構形態或特徵,即是自然人還是組織體以及組織形態等形式狀況,商主體可分為商個人、商法人、商合夥。
2、依照法律授權或法律設定的要件、程序和方式,商主體可分為法定商人、注冊商人、任意商人;或稱必然商人、應登記商人、自由登記商人。
3、依照經營者的法律狀態和事實狀態,商主體可分為形式商人或固定商人、擬制商人、表見商人。
4、依照經營者的經營規模,商主體又可分為大商人或完全商人和小商人。
5、依照經營種類,商主體可分為製造商、加工承攬商、銷售商、供應商、租賃商、運輸倉儲商、餐旅服務商、金融證券商、保險商、代理商、行紀商、居間商、信託商等等。
6、依照商主體資產的權利狀態,還有學者將商主體分為個體經營者、企業、商業使用人等等。 在我國,商主體的種類沒有以商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確劃分。可以從事商事經營活動的主體頗多,它主要表現在民法、企業法、涉外企業法、工商登記法規以及稅法等等之中。 根據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我國,商主體主要表現為商法人、商個人、商合夥人、商中間人、商輔助人等

Ⅶ 法人可大體分為三類

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我國法人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

不同法人分類的概念如下:

  1. 企業法人:

企業法人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獨立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活動的法人。以所有制的形式和投資方式,可以將企業法人進一步分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私人所有制企業法人和混合所有制企業法人。混合所有制企業法人又可以分為國內聯營企業法人和外商投資企業法人。外商投資企業法人又可以分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外商獨資企業法人。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又稱為非企業法人,這些法人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

2、機關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行政命令組建的、有獨立財政預算經費的各級國家機構,包括國家權力機關法人、國家行政機關法人、國家軍事機關法人、國家審判機關法人和國家檢察機關法人等。事業單位法人是指從事非營利性的、社會各項公益事業的法人,如學校、醫院等。

3、事業單位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雖然有事業取得一定的利益,如文化演出等,但獲取盈利並不是事業單位法人本身的目的和宗旨。

4、社會團體法人:

社會團體法人是由其成員自願組織的,從事社會公益、文學藝術、宗教等活動的各類法人,如協會、學會等。

Ⅷ 商主體的分類

在商法典創制的時代,商主體的分類主要是從經營活動的種類和法律表現狀態的角度考慮的。20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和一系列商事特別法的頒布,投資狀態成為商人分類的另一重要基礎。商人類型的發展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態,同時體現了商人這一特定的商事組織體的不斷成熟。 在當代各國商法中,商主體表現為多種形式,不同國家的商事立法和不同的商法理論,依照不同的標准對商主體予以分類。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多種分類:
1、依照商主體的組織結構形態或特徵,即是自然人還是組織體以及組織形態等形式狀況,商主體可分為商個人、商法人、商合夥。
2、依照法律授權或法律設定的要件、程序和方式,商主體可分為法定商人、注冊商人、任意商人;或稱必然商人、應登記商人、自由登記商人。
3、依照經營者的法律狀態和事實狀態,商主體可分為形式商人或固定商人、擬制商人、表見商人。
4、依照經營者的經營規模,商主體又可分為大商人或完全商人和小商人。
5、依照經營種類,商主體可分為製造商、加工承攬商、銷售商、供應商、租賃商、運輸倉儲商、餐旅服務商、金融證券商、保險商、代理商、行紀商、居間商、信託商等等。
6、依照商主體資產的權利狀態,還有學者將商主體分為個體經營者、企業、商業使用人等等。 在我國,商主體的種類沒有以商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確劃分。可以從事商事經營活動的主體頗多,它主要表現在民法、企業法、涉外企業法、工商登記法規以及稅法等等之中。 根據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我國,商主體主要表現為商法人、商個人、商合夥人、商中間人、商輔助人等類型。

熱點內容
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21條 發布:2025-07-17 05:46:03 瀏覽:699
企業社會主義道德 發布:2025-07-17 05:35:56 瀏覽:434
思修法治 發布:2025-07-17 05:07:49 瀏覽:143
國家公務員工資條例 發布:2025-07-17 05:07:42 瀏覽:770
刑事訴訟法非法證據排除案例 發布:2025-07-17 05:03:46 瀏覽:902
惠州法院拍賣房產 發布:2025-07-17 05:03:45 瀏覽:722
法官人真好 發布:2025-07-17 05:01:35 瀏覽:999
16秋經濟法概論作業3 發布:2025-07-17 04:53:12 瀏覽:839
皮城執法官皮膚特效 發布:2025-07-17 04:52:50 瀏覽:260
新村民法 發布:2025-07-17 04:44:30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