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肖像權
Ⅰ 民法典對民事糾紛取證拍照是否侵犯肖像權
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Ⅱ 民法總則里的肖像權規定和民法通則的區別
作為一個法學研究僧,闊以來回答一下。
《民法通則》關於肖像權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民法總則》關於肖像權的規定:因為正在編纂的《民法典》准備將肖像權等屬於人格權的條文獨立成《人格權編》,在《民法總則》中未具體規定肖像權內容。在這里摘錄一下《民法典人格權編一審稿草案》關於肖像權的規定:
第七百九十八條 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製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本法所稱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被識別的外部形象。
第七百九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歪曲、污辱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他人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的權利人不得實施將肖像作品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涉及使用或者公開肖像的行為。
通過《民法典人格權編一審稿草案》可以看出,明年即將完成的《民法典》對肖像權的保護作了重要修改,「以營利為目的這一必要條件」將會被刪除,意味著2020年《民法典》出台後,只要未經權利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就可能構成侵權。
修改後的《民法典》將會對肖像權進行更好的保護,「以營利為目的」這一爭議也將一錘定音。當然二審稿以及最終稿會如何修改還不清楚,拭目以待。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