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關於合夥的司法解釋

關於合夥的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08 03:24:52

㈠ 什麼是個人合夥認定條件

您好,
就個人合夥的法律關系,我國目前尚無一部專門的個人合夥法律,其相關法律規定主要散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及其司法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規定「個人合夥是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個人合夥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為,一是合夥是以合夥協議為成立前提的,二是合夥人必須共同出資,三是合夥必須由合夥人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共享利潤,四是合夥人對合夥債務負連帶責任。從上述法律規定及個人合夥的基本條件來看,合夥協議是個人合夥成立的前提與基礎,也是確定合夥個人權利義務的前提與基礎。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大部分合夥個人在合夥過程中均會簽訂書面合夥協議,以保障合夥事務的順利開展,但也有部分個人合夥無書面合夥協議,在這里,筆者主要探究無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下結合法律規定如何認定個人合夥關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0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合夥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規定屬於對個人合夥成立的一般構成要件,即通常情況下,成立個人合夥應當是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但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前提下,就個人合夥關系是否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進行了規定。上述司法解釋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第一,沒有書面的合夥協議,但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合夥情況進行了核准登記的,又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的,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此處,個人合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應視為特定的國家行政部門對個人之間的經濟組織形式形成的一種確認,具有法定效力,可以認定個人合夥的成立。第二、在無書面合夥協議又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核准登記,在具備合夥個人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條件下,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可以認定雙方具有合夥關系。第二層意思對個人合夥關系的成立規定得更為寬松,但也對在此種情形下如何認定個人合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認定的難度。
在審判實踐過程中,個人提出有合夥關系往往是在如何分配利益的情況下產生的。在有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下,按照協議的約定辦事。但無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下,一方主張有合夥關系要求分配合夥利潤,而另一方往往否定雙方存在合夥關系。主張有合夥關系的個人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提供兩個以上證人證言用以證實個人合夥關系的成立。在這種情況下,對證人證言的審查就成了確定個人合夥關系成立的關鍵。筆者認為司法解釋中所規定的在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基礎上「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應當理解為第一,兩個證明人應當與合夥無利害關系,即該證明人不得有與一方有親屬、朋友關系或也可參與合夥利潤分配等存在作證不利於另一方的情形,第二,無利害關系人應屬於曾參與、見證過合夥協商過程,知曉合夥的具體內容,對合夥形成合夥約定清楚、了解的人,而且該無利害關系人並非只是聽某一合夥人說過或從其他第三人處聽說過有合夥一事。第一點容易把握,但對第二點較難掌握,也是司法審判實踐中容易忽視的地方。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主張合夥關系成立的一方為證明有合夥關系往往會提供不少無利害關系證明人,這就要求我們仔細審查該無利害關系人的證明內容,確定其證明力的大小,如該利害關系人沒有參與、見證過合夥協商過程,對合夥的具體內容如個人之間如何投資,投資比例,如何經營,如何分配利潤共擔風險等具體內容均不知情,僅僅在作證過程中只是陳述聽當事人一方或從其他人處聽說過進行了合夥,或猜測存在合夥情形,則不能達到證明雙方具有個人合夥關系的目的,即不能認定雙方形成個人合夥關系。
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下,對個人合夥關系的認定對雙方當事人在權利義務的確定有重大影響,一旦認定個人合夥關系成立,也就意味著主張個人合夥關系成立的當事人取得了合夥人地位,可以對合夥事務享有處理權,對合夥財產享有結算、分配等權利,所以,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下,對個人合夥關系的認定要慎之又慎,既要保護主張個人合夥關系成立的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要考慮合夥經濟體的正常發展。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釋義的內容簡介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修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專業法》。修訂後的屬合夥企業法的頒布施行,對於規范合夥企業的行為,保護合夥企業及其合夥人、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為配合合夥企業法的學習、宣傳,幫助讀者理解這部重要法律各條規定的內容,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參與合夥企業法立法工作的同志編寫了本書,供學習參考。

㈢ 沒有書面合夥協議,看法院如何判定合夥關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專)》第50條規定:「當事屬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合夥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規定屬於對個人合夥成立的一般構成要件,即通常情況下,成立個人合夥應當是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但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前提下,就個人合夥關系是否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進行了規定。

㈣ 民法總則沒有個人合夥的約定,那麼個人合夥適用什麼法律來約束

1.因為個人合夥和聯營,本身就是合同關系。我國合同法已經非常成熟,內有合同法調整就行了,容無需民法總則再行規定。

2.有關合夥企業的法律是公司法、商法、經濟法規定的。與民法總則無關。

3.第三十條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

4.第三十一條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5.第三十三條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依法經核准登記,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㈤ 如何認定合夥關系的構成

認定合夥關系:

1、當事人間有無書面合夥協議。

2、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無該合夥組織的登記。

3、是否有口頭協議。沒有前兩項情況的,但具備合夥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協議。

(5)關於合夥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個人合夥的成立和登記

個人合夥的成立,是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合夥協議是合夥人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和達到共同經濟目的而達成的書面協議。盡管一般認為合夥的成立需要書面的合夥協議,但囿於中國獨特的鄉土社會特色,《民通意見》第50條也規定了對符合合夥其他條件的無書面協議的個人合夥的認定方式。

司法實踐中,對於個人合夥不必苛求合夥協議的形式,盡量要求有書面合夥協議,不具有書面協議但符合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和達到共同經濟目的而達成的也應當認定為合夥。

成立個人合夥,仍應鼓勵簽訂書面協議。書面協議除載明合夥協議的內容,即出資份額、經營權重、成立目的等外,還須經過全體合夥人的簽字、蓋章。就出資而言,各合夥人應當實際繳付。對貨幣以外的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進行評估。

個人合夥的經營管理

就個人合夥,《民法通則》第34條規定:「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合夥的經營活動,包括經營計劃、經營項目、經營收益分配等,在個人合夥中這些都須由全體合夥人共同協商決定。合夥的經營決策做出後,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共同執行,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經充分協商,從合夥人中推舉一人或者數人具體負責執行。合夥負責人,是由全體合夥人推舉產生的對外代表全體合夥人的利益,對內組織經營管理的合夥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合夥

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1992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1)桂法(經)字第23號《關於審理合夥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的財產能夠清償聯營或合夥債務的,應當以合夥型聯營體或個人合夥的財產清償。
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無財產清償或者其財產不足清償聯營、合夥債務的,應當由聯營成員或合夥人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合夥型聯營各方,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體成員之間、合夥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聯營體各成員、各合夥人承擔債務的份額容易確定,各聯營體成員、合夥人之間爭議不大的,為簡化訴訟程序,可以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一並確定聯營、合夥各方承擔債務的份額,但應在裁判文書中指明合夥型聯營各方、各合夥人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各方、合夥人之間對如何承擔責任爭議較大,將聯營體、合夥組織對外債務糾紛與聯營、合夥糾紛一並處理不利於案件及時審結的,可以分開審理。如果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合夥型聯營各方對聯營債務不負連帶責任的,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必須確定聯營各方應當承擔清償債務的份額。

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夥企業法的司法解釋哪裡有

依照《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專法院。屬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各類案件,制定司法解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並依照法律確定的職責范圍,管理全國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同時,2010年,中央政法委員會曾下發文件對司法解釋的效力作出過明確界定:「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的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適用方面的文件」,「是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統一適用的執法辦案依據,具有法律效力。」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競賽試題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9-18 12:09:38 瀏覽:434
河南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9-18 12:08:04 瀏覽:241
刑法九受賄起刑點 發布:2025-09-18 12:08:03 瀏覽:549
熱點事件的行政法分析 發布:2025-09-18 12:07:23 瀏覽:32
法律援助案件有多少勝率 發布:2025-09-18 12:03:54 瀏覽:677
民事訴訟法表格 發布:2025-09-18 12:03:51 瀏覽:895
擔保法與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343
法律顧問和法律咨詢制度的通知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926
磐安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8 11:31:53 瀏覽:555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txt下載郭捷 發布:2025-09-18 11:06:46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