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印章
Ⅰ 合同有公章沒有代表人簽字法律是否生效
這種情況比較多,,像我們給孩子買的「學生平安險」也是一個合同,上面全是制式的內容,也是有效的。
所以,如果是與公司簽的合同,只要有公司的公章,這個合同就是成立的。
Ⅱ 電子印章需要到公安局備案嗎
不同於物理印章,電子印章是不需要到公安部備案的。因為物理印章容易被盜、被模仿,物理印章備案的作用主要在於保障公司合法經營和合同爭議追責。
而電子印章通過身份認證技術以及加密技術實現,安全性大大增加。與傳統物理印章模式中通過對比印鑒(印章蓋在文件上的印跡)不同,電子合同的驗簽只需通過在線查看電子印章簽署時的數字證書是否被破壞即可快速判定。
如果遭到篡改,則會提示簽名無效、數字中證書被破壞。可見,電子印章真偽鑒定與外觀如何並無關系,因而傳統意義上的公安局備案也就沒有必要了。
(2)民法典印章擴展閱讀:
根據《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章具有與傳統簽字或蓋章相同的法律效力,從法律角度肯定電子印章的有效性。此外,《民法典》合同編對電子合同、電子簽名等技術的實施與應用作出規范,進一步提升電子印章應用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2020年,公安部發布《關於修改〈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決定》,新增的第三百八十七條,明確提及了電子簽名、電子印章在辦理刑事案件程序中的應用。此次《規定》對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這一信息化新技術的應用,無疑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
作為數字應用基礎設施的電子簽名、電子印章,其法律效力得到了公安機關的極大認可,為公安機關執法辦案的信息化提供了法律支撐。
Ⅲ 電子印章怎麼製作才有法律效力
部分企業或個人會錯誤地以為,電子印章就是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呈現出來的印章方式,所以會自己製作電子版的印章和簽名。殊不知這只是一種視覺上的表達效果,而並非法律意義上的電子印章。
那麼,究竟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要怎麼實現呢呢?下面就以我平台為例大體說一下:
一、實名認證
相關法條:《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
實現手法:
根據法律規定,電子印章必須由簽名人專有,而且在簽署時由簽名人本人控制,一旦電子印章和簽署之後的文件被改動之後會被立刻發現,這樣才能保證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
二、保證合同內容真實性
相關法條:《電子簽名法》第五條、第六條。
實現手法:
只有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而且可以隨時調取、查看,並且能夠保證合同的格式以及內容在生成、發送和接收時候都相同的電子合同,才能夠滿足法律的規定。通俗點說,就是要保證合同內容不被篡改。
三、國家機構時間戳
相關法條:《電子簽名法》第六條。
實現手法:
由於合同文件的生效時間是其法律效力的重要保障,所以對於電子合同與電子印章,也必須保證他們能夠識別數據電文的發件人、收件人以及發送、接收的時間。
四、第三方認證
相關法條:《電子簽名法》第十六條。
實現手法:
我平台電子印章,是作為簽署方以外的第三方存在的平台,同時滿足法律規定的多種規定,為當事人提供強大的電子認證服務,更好地保障了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
Ⅳ 領導給我他私刻的公章,讓我幹活,後來這事被發現了,公司可能處罰我下崗,是不是提前辭職對我來說最好
不管怎樣你這樣做都是違法的,會受到法律懲罰,但你盡量向公司坦白一切,希望得到彌補
Ⅳ 電子印章是否合法
當然是合法的。只不過電子簽章的使用目前在法律上有一定限制。
具體如下:
一、以下情形專不適用電子印章:
1、涉及婚姻、收養、繼承等人身關系的。
2、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動產權益轉讓的。
3、涉及停止供水、供熱、供氣、供電等公用事業服務的。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不適用電子文書的其他情形。
二、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因而,我們在了解法律之後發現,只有在一些特定領域,電子簽章受到一定限制以外,其餘電子簽章的屬法律效能基本與實體簽章一致。
在了解了這些之後,如果您有進一步了解電子簽章的想法,不如上微簽官網具體了解一下電子簽章的運作以及特殊功能。
Ⅵ 公司如果使用網上電子印章的話,需要走什麼樣的程序是否需公安局備案還有法律效力
電子印章技術是以CA身份認證和信息加密為核心的技術,使用電子印章的文件具備簽署身份可識別、不可抵賴,簽署內容不可篡改等特性,因此不斷被企業組織採用。
使用電子印章需走什麼程序:
電子印章的使用與部署需遵守各項規定,涉及身份認證、信息加密、時間戳等多項技術,普通公司獨立部署成本太大,因而可選擇可靠的第三方電子印章服務商實現公司內部印章電子化的使用需求。
通過登錄第三方電子印章平台-注冊-實名認證,即可申請生成電子印章,當需要用章時,只需在平台發起電子檔文件並調用電子印章即可。
電子印章是否需要備案:
電子印章不需要公安局備案。具體原因請參照以下兩點:
(1)物理印章為什麼要備案?
物理印章的外觀容易模仿,而印鑒真偽鑒定通過肉眼很難精準判斷。當合同雙方就印鑒真偽產生爭議時,雙方通過將產生爭議的印鑒與備案的印鑒做對比即可判斷真偽。
綜上,物理印章備案的作用主要在於保障公司合法經營和合同爭議追責。
(2)電子合同產生糾紛了怎麼鑒定真偽?即電子印章怎麼鑒定真偽?
電子印章主要是通過CA身份認證技術以及加密技術實現的在電子檔文件上直接簽署,這里的「簽署」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簽署身份可識別——由國家設立的權威CA認證機構提供身份認證服務;
簽署時間精確記錄——由國家授時中心提供可信時間源,時間戳技術精準記錄簽署時間;
簽署內容不可篡改——通過哈希固化以及多重加密技術實現文件傳輸與存儲安全;
與傳統物理印章模式中通過對比印鑒(印章蓋在文件上的印跡)不同,電子合同的驗簽只需通過在線查看電子印章簽署時的數字證書是否被破壞即可快速判定(如果被篡改,則會提示簽名無效、數字中證書被破壞)。
可見,電子印章真偽鑒定與外觀如何並無關系,因而傳統意義上的公安局備案也就沒有必要了。
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
根據《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章具有與傳統簽字或蓋章相同的法律效力,從法律角度肯定電子印章的有效性。此外,《民法典》合同編對電子合同、電子簽名等技術的實施與應用作出規范,進一步提升電子印章應用的可靠性。
Ⅶ 合同所蓋印章並非合同專用章,而是采購專用章、項目部專用章等,合同是否有效
合同有效。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7)民法典印章擴展閱讀: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3、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