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第三條

民法典第三條

發布時間: 2021-02-08 16:01:30

民法總則第3條解釋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1、【合法權益】合法權益指民事主體對構成自己的法律客體享有的權益,用法律客體命名。本條把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分為三種: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其他合法權益,具體規定在民法總則民事權利一章。
合法權益也叫作權利或者法權。完整狀態的民事權利由三個部分組成:主體-主客體關系-客體。不完整狀態的民事權利是通過挖除法律關系中的法律主體或者客體而得到的。有三種:-主客體關系-客體、主體-主客體關系-、-主客體關系-。其中-主客體關系-客體是以法律客體命名的權利,簡稱法律客體權,如本條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主體-主客體關系-是以法律主體命名的權利,簡稱法律主體權,如自然人的權利即人權、法人權和非法人組織權;-主客體關系-,是以法律關系本身命名的權利,簡稱權利或者法權,如所有權、監護權等。如果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民事權利就是一個三元函項,法律主體、主客體關系、法律客體是三個變項,三個變項都確定的情況下,就是一個特定的民事權利。
每個特定的權益,其法律主體、主客體關系、客體都是確定的,依法都屬於特定的法律主體,只能由這些特定的法律主體行使,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權享有,也不得侵犯。這里的任何組織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也包括政府等其他組織。

㈡ 《民法總則》制定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憲法》來

根據《民法總則》自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2)民法典第三條擴展閱讀:

根據《民法總則》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根據《民法總則》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根據《民法總則》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㈢ 民法典共多少章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版果說憲法重在許可權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㈣ 繼承法第三條是什麼

繼承法第3條規定的是遺產范圍。
以下是詳細介紹關於繼承法第3條的釋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釋義:
【法律條文】
第三條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釋義】
本條是關於遺產范圍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其范圍有7種。
(一)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收入,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自己的勞動或其他方法所取得財產收入。如公民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工資、獎金、津貼,以及從事個體勞動所取得的實物或金錢收入;勞務報酬;通過合法的買賣、租賃、儲蓄、繼承等所取得的營利、租金、利息和遺產等。
(二)公民的儲蓄、房屋和其他生活用品。儲蓄,是指公民存入銀行或信用合作社的貨幣。公民的房屋,是指公民的私有房屋,包括自住房、出租房、營業用房等。公民的生活用品,是指滿足公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質資料,包括衣、食、住、用等方面用途的生活資料。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林木,是指公民在自留地、允許開墾的荒山、宅基地等上面種植的樹林、竹林。公民的牲畜和家禽,是指公民自己飼養的農畜和家禽,如牛、馬、驢、雞、鴨等動物。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公民的文物,一般指公民生前個人收藏的歷史文化物品,主要包括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石刻,重大歷史事件及人物的紀念物、手稿、古舊圖書資料等。公民的圖書資料,是指公民為了工作、生產、學習等需要參考的資料,包括法律允許公民個人所有的各種類型、各種文版、各種內容的藏書及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公民的個人財產權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國已有一部分公民擁有一定數量的合法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其中最主要的是屬於勞動資料中的生產工具。在我國,農村各種專業戶、城鄉個體勞動者所有的生產工具,包括拖拉機、機器、汽車等,都允許公民個人所有,也都應列入遺產范圍,允許繼承人繼承。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著作權,也稱版權,指著作人對其作品所享有的權利。專利權,指國家專利機關依專利法授予發明人對某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利,著作權和專利權包括人身權與財產權兩個部分的內容。人身權與人身緊密相聯,不能轉讓,也不能繼承。財產權,是指因作品、發明而獲得的金錢和其他物質報酬的權利。這種權利可以轉讓,也可以繼承。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能夠作為公民遺產的財產,范圍相當廣泛。除了上述所列財產之外,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還包括:有價證券(如支票、股票、國庫券等)、公民個人承包應得的個人收益、被繼承人生前已領取的一些費用(如復員費、轉讓費、退休金等),等等。

㈤ 民法典時間效力司法解釋

1、第二十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該合同的履行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因民法典施行前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因民法典施行後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三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相關規定。

2、第二十一條

民法典施行前租賃期限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租賃期限在民法典施行後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3、第二十二條

民法典施行前,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條第五款的規定。

4、第二十三條

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立有公證遺囑,民法典施行後又立有新遺囑,其死亡後,因該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

5、第二十四條

侵權行為發生在民法典施行前,但是損害後果出現在民法典施行後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6、第二十五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且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對方當事人也未催告的,解除權人在民法典施行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自民法典施行之日起一年內不行使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認定該解除權消滅;解除權人在民法典施行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的,適用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條第二款關於解除權行使期限的規定。

7、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以民法典施行前受脅迫結婚為由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婚姻的,撤銷權的行使期限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

8、第二十七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保證合同,當事人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至民法典施行之日不滿二年,當事人主張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二年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當事人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至民法典施行之日不滿六個月,當事人主張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5)民法典第三條擴展閱讀:

一般規定

第一條

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除外。

第三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或者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的除外。

第四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僅有原則性規定而民法典有具體規定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可以依據民法典具體規定進行裁判說理。

第五條

民法典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㈥ 民法典包括哪些內容

民法典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別是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和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二、公民民事權利內容

1、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2、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

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抗辯權,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

3、根據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民事權利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

絕對權,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都為絕對權。

相對權,又稱對人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相對權。

4、根據兩項相互關聯的權利之間的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

主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

從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5、根據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

原權利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救濟權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6、根據權利有無移轉性,民事權利可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

專屬權,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人身權就屬於專屬權。

非專屬權,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財產權多為非專屬權。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競賽試題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9-18 12:09:38 瀏覽:434
河南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9-18 12:08:04 瀏覽:241
刑法九受賄起刑點 發布:2025-09-18 12:08:03 瀏覽:549
熱點事件的行政法分析 發布:2025-09-18 12:07:23 瀏覽:32
法律援助案件有多少勝率 發布:2025-09-18 12:03:54 瀏覽:677
民事訴訟法表格 發布:2025-09-18 12:03:51 瀏覽:895
擔保法與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343
法律顧問和法律咨詢制度的通知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926
磐安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8 11:31:53 瀏覽:555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txt下載郭捷 發布:2025-09-18 11:06:46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