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清初司法

清初司法

發布時間: 2021-02-10 09:20:04

Ⅰ 清朝的司法制度

1、清朝前期司法抄制度
司法機關體系。中央三法司;地方四審級;旗人司法機構。
會審制度。三司會審;九卿會審;秋審;朝審;熱審。
監獄提牢制度。提牢廳;《提牢備考》。
2、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
司法主權的喪失。外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制度;會審公廨制度。
司法機關體系的改革。司法行政機關法部;四級三審制;審檢合署制。
訴訟審判制度的改革。確立司法獨立原則;區分民事與刑事訴訟;建立律師與辯護制度。
獄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制訂監獄律草案;改革監獄管理機構;建立新式「模範監獄」。

Ⅱ 清朝的三法司是什麼

明清時代,全國高級司法機關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合稱「三法司」。「三法司」沒有單獨的從上而下的審判組織系統,當然也沒有「獨立審判」的原則,與現代國家的司法機關不能相比。除「三法司」以外,其它的國家機關也有一定的司法之責,幾乎每一個政府機關都有一定的司法職權,這正是清代諸權合一的政治體制的特點。
三法司以刑部編制最大,達looO餘人,日常工作最繁重。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相比之下大理寺的司法事務遠不如刑部繁重,人員編制較少。正副長官稱大理寺卿、少卿。
都察院除司法事務外,還主管監察,所以編制較大理寺為大,主管官員稱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
三法司的職權是:
刑部 執掌全國「法律刑名」,管理地方上訴案件;審核地方上的重案和發生在京師答杖以上的重案;同時也審理中央官吏違法的案件;有權決定流刑案件。
大理寺 復核刑部判決的流刑案件,刑部審理不當,可以駁回更審。
都察院 監督並彈劾刑部、大理寺的司法活動和發生的嚴重錯誤。清朝的監察機關不僅監督司法機關的審判活動,而且也接受訴訟,審理有關案件。
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會審的案件,習稱「三堂會審」。
對於特別重大或疑難案件,由「三法司」和五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和大理寺卿組成「九卿會審」,是中央最高審級。但判決的執行仍須皇帝最後核准。

Ⅲ 清朝的法律是什麼

《大清律抄例》是中國封建襲社會最後一部法典。清朝的傳世基本法典《大清律例》的制定工作,開始於乾隆元年,經過順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時,命三泰為律令總裁官,重修《大清律例》,在經過高宗御覽鑒定後,正式「刊布中外,永遠遵行」,形成清朝的基本法典。

Ⅳ 有誰能給出自唐朝到清朝的司法機構,以及處理各種案件的機制

到了唐朝,發展成為三大司法機關,即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
(1)大理寺是唐朝的中央最高審判機關,審理中央百官犯罪與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和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
(2)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負責審核大理寺及州縣審判的案件。
(3)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監察機關,負責監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動,也參與某些案件的審判。逢大案,常有大理寺卿會同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叫作「三司推事」。 6.宋初除按唐制,在中央設刑部及大理寺分掌司法以外,又於建隆年間在宮中設置審刑院。規定:凡大理寺審判的案件,經刑部復核後,須送審刑院詳議,再奏請皇帝批准。可見,審刑院就是為了加強皇帝對司法權的直接控制而建立的。
7.明朝的司法機關,中央仍為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但就其職責而言,與唐、宋有所不同:大理寺不主管審判,而專掌復核,凡是刑部、都察院審判的案件,均由大理寺復核,有權駁令更審,或請旨發落;刑部主管審判,受理地方上訴案件和重案,也審理中央百官的案件;都察院為監察機關,監督刑部、大理寺的司法活動;也握有一定的審判權。
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由御史、大理寺官員和刑部官員共同審理的,謂「小三法司會審」;由都御史、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共同審理的,謂「大三法司會審」;審判後送皇帝裁決。如遇特別重大案件,則由三法司會同吏、戶、禮、兵、工各部尚書及通政使共同審理,清代叫「九卿會審」,是中央的最高審級,但判決仍須奏請皇帝核准。明朝在司法制度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廠衛干預司法。統治者為了強化封建君主專制,在常設的普通司法機關之外,又設立了廠衛特務審判機構。衛指錦衣衛,廠指東廠、西廠、內行廠,合稱廠衛,是明朝特有的特務司法審判機構。錦衣衛是由保衛皇帝人身安全的侍衛親軍組成的,是皇帝貼身的禁衛軍。東廠、西廠、內行廠,是由專門服侍皇帝及其後妃的宦官成員組成的另一特務司法審判機構。
8.從1906年開始,在中央,清政府把原來掌管審判的刑部改為法部,專門負責司法行政;把原來掌管案件復核的大理寺改為大理院,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判,同時負責解釋法律、監督各級審判;設立總檢察廳,作為最高檢察機關,獨立行使檢察權,取消都察院。
9.南京臨時政府為貫徹三權分立,實現司法獨立的資產階級法治原則,中央設「臨時中央審判所」(亦稱「裁判所」),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
10.北京政府司法機關體系龐雜,法院有普通法院、建立司法法院、特別法庭、平政院之分。11.南京國民政府最高司法機關是司法院。司法院之下設立各級法院。法院有普通法院、特別法庭之分。普通法院分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三級,行三級三審制。特別法庭是據特別法規而設置的,行法西斯審判制度。

Ⅳ 清朝法律內容是怎樣的

清朝是以滿族為主體建立的王朝,也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高度發展的時期,它所建立的法律制度,不僅因襲明制,維護封建法律制度體系,而且突出了其民族統治的特色?清朝法律在「參漢酌金」的立法思想指導下,在前朝法律的基礎上,根據滿足自身的特點及現代社會的現實,制定出的法律內容和司法體系?既體現了儒家傳統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又保障了滿族貴族的統治地位,從而維護了清朝統治者進行封建統治的需要?

清朝仍沿用隋唐以來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具體適用往往有一些改變?笞杖刑可折為板責,每10下折責4板,再除去不足5板的零數?徒刑1至3年共5等,分別附加杖60至100,每等遞增10杖?流刑2000里至3000里共3等,每等附加杖100?死刑仍為絞?斬兩等,分為立決和監候兩種執行方式?立決即立即執行?監候適用於罪行相對較輕的死刑犯,一般是留待秋後,經秋審或朝審最終裁決?

《大清律例》對適用立決或監候的罪名都有明確解釋,對「雜犯死罪」也有一些變通處理,因過失殺人?誤殺人及某些職務犯罪被判處死刑者,往往減等執行徒刑5年?

除以上法定五刑外,清朝還增加了一些法外酷刑,主要有充軍?發遣?遷徙?枷號?刺字等?充軍創立於明朝,重於流刑,是將罪犯發配戍邊,分為2000里?2500里?3000里?4000里?4500里等?

發遣為清朝新增,又重於充軍,是將罪犯發配到邊疆地區,充當駐防官兵的奴隸?遷徙是將罪犯強制遷往千里之外安置?充軍?發遣及遷徙等罪犯可以帶家屬前往服刑,不遇恩赦准許,終生不能返回原籍?枷號和刺字均是一種侮辱體罰性質的附加刑?

Ⅵ 現法院,法官在清朝分別叫什麼

清王朝建立後,抄中央司法審判機關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者號稱「三法司」。
刑部執掌全國刑獄政令,審定法律,設滿、漢尚書各1人,滿、漢左右侍郎各一人,堂主事滿五人、漢軍1人,滿、漢司務2人,繕本筆帖式40人。並置省區清吏司、督輔司、秋審處、減等處、律例館、提審廳、贓罰庫、贖罪處、飯銀處及清檔房、漢檔房、司務廳、督催所、當月處等單位,定員總數為407人,實際上官吏人數大大超過編制一倍或幾倍。光緒三年(1877)達到653人,另外還有444書吏皂隸等。主管陝西省的清吏司稱為陝西司。
大理寺為中國古代傳統司法機關。廷尉、大理等的衍屬,至唐代為「三法司」中的審判機關,明代改為司法行政機關。清大理寺的人員編制較少,大理寺卿、少卿為正副長官,其下設左、右寺,有寺丞、評事管官。
都察院是中央法紀監察機關,素稱「風憲衙門」。都察院不僅負責司法事務,還主管監察。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主管官員,分設十五道和六科,合稱「科道」。十五道各設御史若幹人分管相應的各省和中央部院寺監事務。六科分吏、戶、禮、兵、刑、工各科,各設給事中若幹人,稽案相應方面的事務。

Ⅶ 清朝中央到地方各級行政、司法、軍事衙門及長官名稱

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分為正、從兩級。同時也有一些本朝自己的特色。一般來講,清代的官制體系分為兩大類,一是地域體系,分為京官和地方官兩大系統。二是職能體系,分為文官和武官兩大系統。兩大類相互交錯。其中,京官系統中以文職官員為主,地方官系統中則文武兼有。

京官

首先,清代的主要中央樞要機關是內閣及其變種,主要官員為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學士,大學士地位和權力最高,相當於前代的宰相,後來的軍機處設軍機大臣,與此類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清代的官員品級隨時代不同經常變動,特別在清初時變動十分頻繁,本文中只列出最後確定的情況。雍正八年,內閣大學士均兼任各部尚書,滿、漢品級均定為正一品,是清朝最高官員;協辦大學士是大學士的副職,於乾隆四年最終確立為常設職務,品級為從一品;內閣學士均兼任部侍郎銜,作為大學士的工作助手,品級為從二品。乾隆五十八年以後,內閣官員所兼的各部職銜一律裁汰。

雍正時設立軍機處,逐漸替代了內閣的職能。軍機大臣無一定品級規定,但其地位和職權甚至高於大學士。分掌國政的各部院衙門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是主要部門,每部設尚書滿、漢各一人,雍正八年其品級確定為從一品;左右侍郎滿、漢各一人,品級為正二品。都察院為監察機關,堂官設左都御史滿、漢各一人,從一品。大理寺為平反刑獄的機關,堂官設正卿滿、漢各一人,康熙九年確定為正三品;其下有少卿滿、漢各一人,正四品。大理寺與都察院、刑部合稱為「三法司」。

理藩院是管理蒙、回、藏事務的機關,其主官為尚書,其下為侍郎,品級與六部同。

翰林院是掌管論撰文史的機關,主官為掌院學士,滿、漢各一人,雍正八年定品級為從二品。

詹事府是輔導東宮太子的機關,康熙以後照例不立太子,其職責改為「文學侍從」或掌「經史文章之事」。主官為滿、漢詹事各一人,康熙14年以後定為正三品,其下設滿、漢少詹事各一人,正四品。

太醫院掌管醫葯衛生事務,設院使一人,正五品,左右院判各一人,正六品。

宗人府掌管皇族屬籍,設宗令一人,由親王或郡王內選充,左右宗正各一人,由親王、郡王和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內選充。內務府管理宮廷及皇家事務,下轄七司、三院等不同職能機關,

地方官
清沿明制,以京師及附近州縣為順天府,作為「京府」,入關後順天府為北京,改盛京及其附近州縣為奉天府,主官為府尹,自順治元年即定為正三品。地位猶如各省巡撫,可直接向皇帝奏事。

地方官員中級別最高的是總督,系「總督軍務」的簡稱,為正二品官,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掌統轄一省或幾省地區的文武、軍民,總理戎政,保衛邊疆。文職道府以下、武職副將以下官員均由總督奏請升調免黜,總督並有對外交涉之權。全國共設總督八人。其中,管轄河北省及內蒙一部分地區的直隸總督為北方最有權勢的地方大員。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為南方最有權勢的地方大員。各省總督,例有兼銜,光緒三十年最終確定,各地總督都兼尚書銜和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並有直屬軍隊,名為「督標」。

巡撫是總管一省地方政務的長官,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般為從二品,但巡撫多數兼兵部侍郎銜,加銜後為正二品。其職權略遜於總督。巡撫也有直屬軍隊,名為「撫標」。

每一省巡撫之下有布政使,全稱為「承宣布政使司」,,一般稱「藩司」、藩台或方伯。掌一省之行政,司全省財富之出納,從二品。
各省有按察使,全稱為「提刑按察使司」,俗稱「臬司」,掌管一省司法事務,正三品。

藩、臬兩司的輔佐官為道員,其職責、設定較為繁復,不能一一贅述,為正四品官。

司道之下的地方行政衙門有府、廳、州、縣各級,府的長官為知府,初為正四品,乾隆十八年改為從四品。府下有廳,由同知、通判管理,同知為正五品,通判為正六品。府下還設有州,分為指數布政使的直隸州和由府管轄的散州,長官為知州,前者為正五品,後者為從五品。最下的一級地方長官為知縣,正七品。

各省還設有掌管學政、漕運、鹽務、河道、稅關等衙門。學政為每省一人。管理一省文教事業,由進士出身的侍郎、京堂(各寺堂官)、翰林、科道及部屬等官簡充,三年一任,各按原官品級。

全國設漕運總督一人,正二品,兼尚書者從一品,有直轄軍隊「漕標」。

各省設鹽政,由督撫兼任。

全國設河道總督一人,正二品,有直轄軍隊「河標」。

武職

清朝軍隊分為八旗兵和綠營兵兩大類。綠營兵就是漢兵。八旗官兵分駐各省,每一省旗兵最高長官為「將軍」,從一品;其他管轄旗兵的職官為都統,從一品;副都統,正二品;地方有城守尉,,正三品;防守尉,正四品。

各省綠營兵最高長官為提督,從一品;提督之下有總兵,正二品;副將,從二品;參將,正三品;游擊,從三品;都司,正四品;守備,正五品;千總,正六品;把總,正七品;外委千總,正八品;外委把總,正九品。武職官員品級前均應加「武職」二字。其任免升黜均由兵部武選司負責,而文職官員則由吏部文選司負責。

其他各級官員品級紛繁復雜,不及多述。只將主要者列出,以供參考。

Ⅷ 清朝司法制度是怎樣的 打個比方,現在社會,警察要抓人,需要檢察院批捕,判刑需要檢察院向法院起訴,

清朝時的公檢法是一體的,縣令即是公安局長也是法院院長,更是檢察院長。

Ⅸ 9,清朝前期司法機關體系不包括哪些

1、清朝復前期司法制度
司法機關體制系。中央三法司;地方四審級;旗人司法機構。
會審制度。三司會審;九卿會審;秋審;朝審;熱審。
監獄提牢制度。提牢廳;《提牢備考》。
2、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
司法主權的喪失。外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制度;會審公廨制度。
司法機關體系的改革。司法行政機關法部;四級三審制;審檢合署制。
訴訟審判制度的改革。確立司法獨立原則;區分民事與刑事訴訟;建立律師與辯護制度。
獄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制訂監獄律草案;改革監獄管理機構;建立新式「模範監獄」。

Ⅹ 清朝有法院嗎

晚清有的

英國的殖民地
在一系列的失敗以後在第一鴉片戰爭(1839-1842 期間) 由查爾斯·版艾略特上尉皇家海軍權和安東尼·Blaxland Stransham 皇家海軍陸戰隊員, 香港海島上尉由英國佔領了在1841 年1月20 日。外表權威為佔有被說服了在州長之間上尉艾略特和Kwangtung 省。Chuenpeh 的大會結束了但由清朝法院未認可在北京。

熱點內容
2016年勞動法產檢規定 發布:2025-09-18 03:43:42 瀏覽:631
國網公司規章制度以什麼為主 發布:2025-09-18 03:31:02 瀏覽:359
論民法基本原則論文 發布:2025-09-18 03:31:01 瀏覽:313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共 發布:2025-09-18 03:27:23 瀏覽:847
法學宣在線 發布:2025-09-18 03:27:15 瀏覽:463
腦控刑法 發布:2025-09-18 03:24:13 瀏覽:99
刑法分論框架 發布:2025-09-18 03:22:07 瀏覽:608
刑事訴訟法82條第一項尋釁滋事 發布:2025-09-18 03:13:21 瀏覽:690
廣西整治法官 發布:2025-09-18 02:57:08 瀏覽:198
勞動法規定培訓時間規定 發布:2025-09-18 02:47:12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