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作風
1. 刑法上的一個行為的含意
行為就是人們在一定目的、目的、慾望、意識、意志支配下所做出的外部舉動版。
在我權國刑法立法中,行為的含義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層次:(1)最廣義的行為。這種「行為」是在一般意義上使用的,泛指人的一切行為,不論是否為犯罪行為。例如,在我國刑法典第1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2)廣義的行為。這種「行為」同犯罪行為含義相同,,意指犯罪這種行為。例如我國刑法典第13條關於犯罪定義的規定中使用的「行為」一詞,就是包括主觀要件(故意、過失)和客觀要件在內,有機統一而構成了犯罪的行為。(3)俠義的行為。這種「行為」專指作為犯罪客觀方面的要件的行為,即危害行為。例如,我國刑法典第15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這里的「行為」就是指作為客觀要件而不包括犯罪主觀方面的內在的危害行為。
這里要區別「行為」與「動作」的含義,A砍了B N刀,這是N個動作,僅僅是一個殺人行為。
2. 如何理解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刑法面前人抄人平等原則,是我襲國刑法明文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該原則的含義是:任何人犯罪,不論犯罪的人的家庭出身、社會地位、職業性質、財產狀況、政治面貌、才能業績如何,都應平等的適用刑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允許任何人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要求:(1)在定罪時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身份、財產等不同而有的定輕罪,有的定重罪;(2)在量刑時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的地位不同而有的判重刑,有的判輕刑;(3)在刑罰執行時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待遇。
3. 嚴酷的刑法不能降低犯罪率
你在問題補充中所要的民間俗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吧?
這句話並不是「地域黑」,也內不是諷刺。其容中有一定的道理。這也是嚴刑不是降低犯罪率的根本措施的原因。
經濟條件嚴重匱乏往往可能會喪失人的意志,脾氣、性格、作風會有所曲變,一旦頭腦中的思想意識同時產生畸變,就可能導致犯罪。這種原因導致的犯罪,是無法用「嚴刑」來遏制的。
所以,為官者應該以「民意為天」,主動作為、積極作為,要把權力用在正道上,我民辦實事、為民解難題,以「正能量」的姿態行使權力、改善民生,從而構建和諧社會環境。
4. 刑法學中的罪過是什麼意思
故意和過失
故意有直接故意(直接對人開槍)和間接故意(打獵為了打中某動物,而對可能會打到旁邊的人的結果無所謂)
過失有疏忽大意(應該遇見到,而沒預見到)和過於自信(遇見到了,但輕信能夠避免)
5.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怎麼規定的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強奸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回年以下有期徒答刑。
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二)強奸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
(四)二人以上輪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5)刑法作風擴展閱讀
刑法的任務,是指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法。具體說,有以下四個方面:
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法。
保護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法。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法。
維護社會秩序法。
6. 人民警察生活作風問題哪些法律管
《人民警察法》、《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內這是容比較基本的。各種條例條令還有很多呢,例如《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人民警察警銜條例》、《公安機關督察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等等。 如果你說經常用到的,那就是《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法百五十四條的解釋
刑法解釋:第二百五十四條【報復陷害罪定義、量刑】
第二百五十四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釋】本條是關於報復陷害罪的處刑規定。
依照本條規定,報復陷害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行為。本罪的犯罪主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報復行為的,不構成本罪,應按其報復陷害的行為及後果等作其他處理。這里所規定的「濫用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背職責的規定而行使職權。「假公濟私」,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工作為名,為徇私情或者實現個人的目的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報復陷害」,主要是指利用手中的權力,以種種借口進行政治上或者經濟上的迫害,如降職、降級、調離崗位、經濟處罰、開除公職、捏造事實誣陷其經濟、生活作風上有問題等。報復陷害的行為,必須是採取濫用職權或者假公濟私的方法。如果行為人進行報復陷害與濫用職權、假公濟私沒有聯系,則不構成本罪。根據本條規定,報復陷害的對象只能是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和舉報人。這里所規定的「控告人」,是指由於受到侵害而向司法機關或者其他機關、團體、單位告發他人違法犯罪或者違紀違章活動的人。「申訴人」,是指對司法機關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決定不服,對國家行政機關處罰的決定不服或者對其他紀律處分的決定不服而提出申訴意見的人。「批評人」,是指對他人包括國家機關的錯誤做法提出批評意見的人。「舉報人」,是指向司法機關檢舉、揭發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線索的行為。構成本罪必須是報復陷害情節嚴重的行為。這里所說的「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或者對多人進行報復陷害;報復陷害手段惡劣;報復陷害造成嚴重後果的等等。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控告權、申訴權、批評建議權以及舉報權是公民的重要民主權利。因此,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進行報復陷害,就是對公民民主權利的嚴重侵害,應當依法予以懲處。依照本條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實踐中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採取捏造犯罪事實的方法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無論其是否濫用職權、假公濟私,都應以誣告陷害罪論處,而不以本罪論處。
8. 什麼樣的話語在法律上成為誹謗說我作風不正
沒有作風不正一說,只有誹謗罪。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回故意捏造並散答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幾個要點:故意捏造
散布
足以
情節嚴重
9. 古代刑具木驢怎麼懲罰人,這樣的刑具是用來懲罰什麼樣的犯人的
古代刑具木驢是專門懲罰犯了通姦罪的女子的一種刑具。
縣衙是衙門文化以及古代刑法的研究中心。在對它們進行重點研究的時候,許多刑罰措施都有詳盡記錄,刑具也都有詳細羅列和使用方法,特別是對女犯人的懲罰,非常詳細。當時有單獨的女牢,唐宋明清以來,有很多針對女犯人的嚴酷的刑罰,合稱「五刑」——刑舂、拶刑、杖刑、賜死、宮刑。還有一種刑具叫做木驢,又叫霹靂車。是用來對那些通姦外男的女子施刑的刑具。
對於婦女不貞而犯罪的情況,歷朝歷代的懲罰都很嚴重,其中最令人咋舌的刑具莫過於一種名叫「木驢」的刑具了,這種刑具多用於對女性犯人實施「裸刑」,而且會被遊街示眾,對受刑者來說是精神和生理的雙重打擊,幾乎沒有生還者。
10. 受賄屬於作風問題嗎
這個問題數額小屬於違法
數額達到犯罪,就是犯罪
不是作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