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實行犯

刑法實行犯

發布時間: 2021-02-11 20:49:58

㈠ 按照我國《刑法》總則的規定,有的教唆犯也是實行犯,這句話為什麼不對

這樣你們就是搶劫的共犯,教唆的行為已被搶劫吸收。想想,你教唆一個和你去搶劫,然後你們一起去了,這和你們一起謀劃好搶劫又去搶劫有什麼區別。

㈡ 請問什麼叫實行犯

簡單共同犯復罪和復雜共同犯罪制

這是根據共同犯罪人之間是否有分工所劃分的共同犯罪形式。

簡單共同犯罪,簡稱共同正犯(共同實行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實行刑法分則規定的某一具體規定犯罪的構成要件的行為。也即在簡單共同犯罪中,只有實行犯,而沒有教唆犯、組織犯和幫助犯。例如:甲、乙各向丙刺一刀將丙殺死。

復雜共同犯罪,簡稱復雜共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間存在著犯罪分工的共同犯罪,這種分工具體表現為:組織犯對整個犯罪活動予以組織策劃、指揮領導;教唆犯使他人產生犯罪意圖,並不實施犯罪實行行為;實行犯直接實施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幫助犯對犯罪的實施、完成和保持犯罪後的不法狀態,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

㈢ 為什麼刑法中只存在片面的幫助犯而不存在片面的教唆犯和實行犯

教唆哪得有人聽啊 ,那幫住可以我偷摸著幫你,你可以不知道啊!

㈣ 犯了刑法第61條,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被刑事拘留,會不會被判刑多久

……刑法第61條是量刑的一般原則,這怎麼犯?
請重新發一下問題吧

㈤ 刑法中吸收犯有哪些情形

先舉倆例子:
1、入室搶劫。預備行為觸犯了非法侵入住宅罪,實行行為是搶劫,由搶劫罪吸收非法侵入住宅罪。
2、教唆犯。甲先教唆乙犯罪,後又幫助乙犯罪,甲的幫助行為應為教唆行為所吸收,以教唆犯論處。

再說概念:N行為侵犯N法益,成立數罪按照一罪處罰。

其特徵:
1、具有數個獨立的符合犯罪構成的犯罪行為;
2、數個行為必須觸犯不同罪名;
3、數行為之間具有吸收關系。(一般是後行為吸收前行為)

處罰原則:不實行數罪並罰,有些情況下還有可能進一步從重處罰。

㈥ 刑法中,將非實行行為實行化有哪些罪

您好:
實行行為是刑法上的理論性的概念.實行行為是指刑法分則的行為.也就是開始實行犯罪的行為.實行行為的類型化是指的實行行為的分類.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行為以是否犯罪既遂為標准分為三類.一是結果犯,就是發生了刑法規定的危害結果才構成犯罪的行為,如過失犯罪一定是以造成了重傷以上的結果為犯罪的行為;二是行為犯;如,實施了犯罪行為即為犯罪既遂;三是危害犯,如,犯放火罪,達到了危險的程度即是犯罪既遂.

㈦ 刑法中.實行行為的著手與預備行為的區別有哪些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行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但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內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容的形態。其特點是:主觀上為了實行犯罪,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事實上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而犯罪的本質是法益的侵犯,行為產生了侵犯法益的具體狀態就是著手。

㈧ 刑法:幫助行為的階段 在實行犯著手實行以前提供幫助的,實質上是共同實行。請問是什麼意思

您好!天星培訓網路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這句話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其意思啊!意思就是給實行犯著手之前為其提供犯罪幫助的是共犯。

㈨ 什麼叫對行性犯罪書上在講到單獨實行犯和共同實行犯時說,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犯罪,除了少數聚合性犯罪、

對行行為也稱「對行犯」或「對向犯」,指的是犯罪行為的成立,以回相對人實施的另一犯答罪行為為條件。從自然意義上看,二者相對而立,相向而行,互為因果,不可分割,一行為的成立是另一方行為成立的基礎。典型的「對行行為」包括行賄和受賄——顯而易見,若無人行賄,自然也不可能有人受賄;反之亦然。在我國傳統刑法理論中,集團犯、對行犯與聚合犯被歸類於「必要的共同犯罪」這一理論范疇。與「任意共同犯罪」相對,上述行為所屬的「必要共同犯罪」只可能由多人共同完成,不可能由一個行為人單獨完成。也正是由於對行犯、集團犯和聚眾犯屬於「必要共同犯罪」,所以傳統刑法教科書才會將其視作「單獨實行犯」的對立範疇,才會出現您提到的「除了……一般是以單獨實行犯為基本形態」這一表述。

㈩ 法碩考試刑法身份犯共同犯罪

您好,
在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時,無身份者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在對有身份者與無身份者共同犯罪進行定性時,應當採取部分犯罪共同說,並區分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在單獨犯罪中,是否具有某種身份無論在定罪還是量刑方面,一般地說相對簡單,實踐中也易於操作。但是,如果身份與共同犯罪相聯系,其認定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單獨犯的情況。因而,從犯罪構成的意義上說,身份問題在共同犯罪中顯現的更為密切。無身份者不可能單獨構成某種身份犯,這是不言而喻的。而無身份者能否構成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的問題,在理論上是已經得到肯定的,那麼,與有身份者一起構成身份犯的共同犯罪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罰?目前,我國刑法理論對此的研究,可謂見仁見智,眾說紛紜。
對於有身份者和無身份者在共同犯罪中的認定,我國刑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盡管有所涉及但是僅僅就具體犯罪而言,尚未形成關於此問題的一般性規范。結合各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審判實踐,筆者以為,無身份者亦能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時,應當採用部分犯罪共同說的觀點進行定罪處罰。
一、無身份者亦能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之共同實行犯
就身份犯罪而言,兩人以上都具有作為身份犯罪構成要件要素的特定身份,可以成立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對於無身份者能否構成有身份者實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
(一)肯定說。此說認為無身份者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在日本刑法學界該說已成為通說,在我國台灣地區多數學者也持肯定意見。如韓忠謨教授認為:無身份之人與有身份之人共同實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者,例如普通人與公務員分受賄賂之類,按犯罪以一定身份為成立要件者,無身份之人在理論上原不得成立該項犯罪行為,然事實上無身份之人與有身份之人共同實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亦屬常見,又不得不與其它正犯同其處罰,故刑法上對於無身份之共同正犯,殊有特設規定之必要,有學者稱此為擬制的規定。 在我國刑法理論界,也有學者明確指出無身份者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真正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
(二)否定說。該說認為無身份者不能與有身份者構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實行犯。有學者指出,真正身份犯或者說特殊主體的犯罪,畢竟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特殊主體實行犯罪才可能構成,無身份者是不可能實施真正身份犯的實行行為的。……因而除法律特別規定無身份者和有身份者可以構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實行犯外,實際上是不可能構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實行犯的。 陳興良教授也支持否定說,他認為,無身份者不能成為強奸罪的實行犯,因為沒有特定的身份,就不可能完成該罪的實行行為……無特定身份者盡管不可能成為這些犯罪的實行犯,但是可以成為這些犯罪的教唆犯或者幫助犯。 他認為,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與沒有特定身份的人之所以不能構成法律要求犯罪主體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共同實行犯,就在於沒有特定身份的人不可能實施泛濫要求犯罪主體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實行行為。因為身份是犯罪主體的構成要素之一,身份決定著犯罪主體的性質,身份總是和犯罪主體的權利與義務相聯系的,尤其是法定身份,其身份是由法律賦予而具備的,法律在賦予其一定身份的同時,必然加諸一定的權利與義務。……並且認為我國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明確否定無特定身份的人可以和有特定身份的人構成共同實行犯。
(三)折中說。該說認為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對此問題區別對待。如我國刑法學家馬克昌先生指出:「在實際上,某些真正身份犯,無身份者並非不可能實施部分實行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否認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構成共同實行犯的可能性,似與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不合。因而我們主張……凡無身份者能夠參與真正身份犯的部分實行行為的,可以與有身份者構成共同實行犯;凡無身份者根本不能參與真正身份犯的實行行為的,即不能與有身份者構成共同實行犯。」

熱點內容
日本刑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5-09-17 19:25:55 瀏覽:778
弱者道德 發布:2025-09-17 19:25:09 瀏覽:709
依法治教年 發布:2025-09-17 19:25:01 瀏覽:581
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方案 發布:2025-09-17 19:22:29 瀏覽:997
法律顧問起訴是什麼身份 發布:2025-09-17 19:02:14 瀏覽:970
勞動合同法的論點 發布:2025-09-17 18:57:06 瀏覽:575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4年戶口登記條例 發布:2025-09-17 18:53:41 瀏覽:323
傳統法學研究 發布:2025-09-17 18:52:55 瀏覽:919
法律碩士報考上海公務員考試 發布:2025-09-17 18:46:09 瀏覽:526
代檢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18:28:42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