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的物格

民法中的物格

發布時間: 2021-02-12 03:43:55

民法上物的概念

民法上物的概念物來包括金源錢和有價證券。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1、須存在於人身之外;

2、須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3、須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4、須為獨成一體的有體物。

(1)民法中的物格擴展閱讀:

關於標的與物的區分:

標的或訴訟標的是一種法律關系,沒有實體存在,而物有實體存在。訴訟標的有時可能會涉及標的物,也可能不涉及任何標的物。每一個訴都有訴訟標的,但不是每一個訴都有訴訟標的物。舉例說明,因為房屋租賃產生了爭議,訴訟標的是當事人之間的房屋租賃關系,標的物是所租賃的房屋。

⑵ 民法上物的分類

法學者、專家們對民法上的「物」尚未作一個系統的、有層次的分類。粗糙的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層,以客觀實在性為標准,分「實在物」和「虛在物」。具有的,為實在物;不具有的,為虛在物. (廢棄「有體物」和「無體物」的劃分。)
第二層,「實在物」下,以權利的取得和變更是否需要登記為標准(摒棄傳統的以能否移動為標准),分「動產」和「不動產」;「虛在物」下,分「知識產」(即常說的知識產權之客體)、「網路產」(比如網路財產,IP地址,QQ號等)、收益產(比如常說的特許經營權、收費權等體現的利益)。

這樣分類至少有幾個好處:
一、避開電、熱、水、氣等「能」到底是有體物還是無體物的疑惑。
二、承認智力成果仍然是「物」之一種。這樣,知識產權法可以歸入物權法中。
三、及時適應現實需要,將與網路有關的「網財」吸收進民法理論中,使民法理論切實能適應現實、指導現實。
四、既然物權法草案已將諸如收費權之類的寫進去,我們憑什麼不承認其客體作為「物」之一種?
附:物的分類——周枏先生《羅馬法原論》三編一章二節(供參考)
一、非財產物或不可有物與財產物或可有物
二、有體物與無體物
三、要式移轉物與略式移轉物
四、動產與不動產
五、消費物與不消費物
六、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七、特定物與不特定物
八、可分物與不可物
九、單一物、合成物與聚合物
十、主物與從物
十一、原物與孳息
十二、費用與損害
十三、有主物與無主物
十四、現在物與未來物

⑶ 民法中物的構成要件

你好,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二條規定: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回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答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物必須是能夠被人控制的,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的,客觀存在的。

⑷ 什麼是民法上的物

民法上復的物,是指自然人身制體之外,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物質需要或精神需要),並且能夠被人力所控制、支配的物質實體。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最主要、最普遍的客體,涉及一切財產關系,具有以下特性:
(一)存在於人的身體之外;
(二)佔有一定空間並具有一定形體;
(三)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
(四)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產或生活的某種需要。

⑸ 民法中物的概念

你所說的是民法法律中的物格制度:
一、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這是以物能否流通、在何種范圍流通為標准而進行的劃分。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許在民事主體之間自由流通的物。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對流通范圍和程度有一定限制的物,如外幣、黃金、公民收藏的文物和運動槍支等。禁止流通物是指法律明令禁止流通的物,如土地、礦藏、淫穢書刊等。

公民和法人違反有關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規定從事有關的民事行為的,民事行為無效。情節嚴重的,要承擔行政的或刑事的責任。

二、動產與不動產

以物能否移動並且是否因移動而損害其價值為標准,可以將物分為動產與不動產。

動產是能夠移動並且不致損害價值的物,如桌子、電視機等。不動產是指性質上不能移動或雖可移動但移動則會損害價值的物,如土地、房屋。《民通意見》第186條規定,土地、附著於土地的建築物及其他定著物、建築物的固定附屬設備為不動產。

注意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分標准主要是物理性的,法律上對車輛等不動產規定了登記手續,又被稱為「准不動產」,但並沒有改變它們作為不動產的屬性。

區分動產和不動產意這義在於:(1) 流通性質和范圍有區別。不動產中除土地、公路、鐵路等相當種類的物為禁止流通物外,其他一些物多為限制流通物。流通物種類很少,但動產中大多數的物都是流通物或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比例比較小。(2)物權變動的法定要件不同。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以向國家行政主管機關登記為要件,否則不受法律保護。動產物權的變動,一般以物的交付為要件。(3)管轄不同。因不動產發生的糾紛,一律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管轄。動產糾紛的管轄就比較靈活。

三、特定物與種類物

這是根據物是否有獨立特徵或是否被權利人指定而特定化所作的分類。

特定物是指具有獨立特徵或被權利人指定,不能以它物替代的物。包括獨一無二的物和從一類物中指定而特定化的物。前者如一件古董、名人的一幅字跡等;後者如從一批機器設備中挑選出來的某一輛等。

種類物是指以品種、質量、規格或度量衡確定,不需具體指定的物。如級別、價格相同的大米等。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1) 有些法律關系只能以特定物為客體,如所有權法律關系,租賃法律關系等;而有些法律關系既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種類物,如買賣法律關系等。(2)物意外滅失時的法律後果不同。特定物在交付前意外滅失的,可以免除義務人的交付義務,而只能請求賠償損失。種類物如在交付前意外滅失的,由於其具有可替代性,故不能免其交付義務,義務人仍應交付同類物。

四、主物與從物

根據兩個獨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觀存在的主從關系,把物分為主物與從物。同屬一人所有的兩個獨立存在的物,結合起來才能發揮經濟效益的,才構成主物和從物關系。主物是指獨立存在,與其他獨立物結合使用,並在其中發揮主要效用的物。在兩個獨立物結合使用中處於附屬地位、起輔助和配合作用的是從物。例如杯子和杯蓋。其中杯子是主物,杯蓋是從物。在法律或合同沒有相反規定時,主物所有權轉移時,從物所有權也隨之移轉。特別要注意的是,雖是從物,一定是一個獨立的物,故房屋牆上的門、窗非從物。

五、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物依其能否分割的特點,分為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指可以分割並且不因分割而損害其效益或改變其性質的物,如油、米、布等。不可分物是指按照物的性質不能分割,否則會改變其效益或性質的物。如一輛汽車、一部機床、一匹馬等。按照財產共有人的協議或權利的性質,在一定時間內不得分割的物,也屬於不可分物。

區分可分物與不可分物的價值在於有利於確定共有財產的分割。共有財產是可分物的,共有人可分割實物,各得其所;共有財產為不可分物的,不得分割實物,只能是有人得實物,其他人從得實物人處取得合理的折價補償。

六、原物與孳息

根據兩物之間存在的原有物產生新物的關系,物可分為原物和孳息。原物是指依其自然屬性或法律規定產生新物的物,如產生幼畜的母畜、帶來利息的存款等。孳息是指物或者權益而產生的收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原物根據自然規律產生的物,如幼畜。法定孳息是原物根據法律規定帶來的物,如存款利息、股利、租金等。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規定外,孳息歸原物所有人所有,轉讓原物時,孳息收取權一並轉移。在轉讓時孳息所有權的移轉時間,根據《合同法》第163條的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

中國法學會的楊立新先生對此有專注《民法物格制度研究》,是目前對此研究較為深入的專著,可供同道學習。

⑹ 法律上的物是怎麼規定的人是物嗎動物是物嗎

目前我國法律規來物的規定時源欠缺的,《民法總則》第115條規定:「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有點狹隘,個人觀點認為人和動物也屬於民法上的物。
下述理論可以參考一下:
民法物格制度將民法上的物分為三個物格:第一格是倫理物格,是具有生命倫理價值的物的民法物格。第二格是特殊物格,是具有特殊法律屬性並應建立特殊法律制度的物,但不包括倫理物格的物。第三格是一般物格,用來涵蓋上述兩個物格之外的其他物,也就是一般物。
倫理物格,是民法物格中的最高格,是地位最高、民事主體對其支配力受到的限制最多,民法對其保護最強的,具有生命或者人格利益的物的資格。在這個物格中所概括的,是那些與人的身體有關的,具有生命活性,或者具有人格利益因素的人體變異物,具有生命的動植物,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尤其是寵物、野生動物和珍稀植物。

⑺ 什麼叫物格制度

「民法法律物格制度」,是在物權法不斷發展和物權客體范圍不斷擴大的大背回景下,楊立新教授答近年來提出的對物進行類型化研究的一種新思路。考慮到部分特殊物具有的生命倫理價值和部分特殊物的特殊存在、支配和保護,我們考慮在物制度內部建立一般物與特殊物的理論框架,以便確定對不同類型的物進行不同的法律規制,因此提出建立法律物格制度:把物分為不同的法律物格,明確對不同物格的物確定不同的支配規則,明確民事主體對它們的不同支配力,對它們進行不同的保護。提出物格制度的基本目的,就是區分不同的物的類型,確定不同物格的物在民法中的不同地位,明確人的不同支配力,以及進行支配的具體規則。

⑻ 民法上的物名詞解釋

物:是指民事主體能夠實際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物質資料

⑼ 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是什麼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中的一種,是一切財產關系最基本的要素。

⑽ 民法中的物人格化舉個例子

物的人格化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使用的術語。是指物上面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系。比如價值,就是產品經交易而具有的人格化。

熱點內容
日本刑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5-09-17 19:25:55 瀏覽:778
弱者道德 發布:2025-09-17 19:25:09 瀏覽:709
依法治教年 發布:2025-09-17 19:25:01 瀏覽:581
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方案 發布:2025-09-17 19:22:29 瀏覽:997
法律顧問起訴是什麼身份 發布:2025-09-17 19:02:14 瀏覽:970
勞動合同法的論點 發布:2025-09-17 18:57:06 瀏覽:575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4年戶口登記條例 發布:2025-09-17 18:53:41 瀏覽:323
傳統法學研究 發布:2025-09-17 18:52:55 瀏覽:919
法律碩士報考上海公務員考試 發布:2025-09-17 18:46:09 瀏覽:526
代檢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18:28:42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