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是如何關注民法典的
⑴ 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主要內容
民法典相當於處理民事法律關系的一本網路全書,其中包含了各種各類回的民事糾紛處理答的法律依據。民法典的作用在其修改了關於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等法律的部分法律條文,使其更符合當代中國的民情,使法官在判決時有法可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1)人民群眾是如何關注民法典的擴展閱讀:
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⑵ 對於中國人民共和國人民法典的認識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認識。他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
⑶ 我國民法典的編纂是如何體現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關於編纂民法典的決定,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重大舉措。民法作用於社會經濟生活的深度和廣度為諸法之最,近現代以來,民法典編纂歷來是成文法國家法治建設的基本工程,成為有關國家立法活動中的重大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已於2016年6月27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初審,這標志著民法典編纂正式進入立法程序。目前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在順利推進,立法機關作出的關於民法典編纂工作分兩步走的工作方案,切合我國目前民法體系法律制度建設的實際狀況,也符合民法典編纂的基本規律。
(3)人民群眾是如何關注民法典的擴展閱讀:
在新中國民法典起草制定過程中,奠定我國現行民法體系基礎的是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這一次立法雖然最終沒有完成民法典的起草,但制定出了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繼承法等重要民事法律。立法機關此後的很多商事立法、知識產權立法也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剛剛開始,社會生活尚處在變動之中,不具備制定一部體系完整的民法典的現實條件。因此,立法機關在民事立法方面採取了「宜粗不宜細」、「改批發為零售」的立法方針,即首先制定一批社會生活亟需的民事單行法,待時機成熟,再考慮制定民法典。
⑷ 民法典怎麼寫
今年的全國兩會有一場「重頭戲」,那就是審議經過數十年醞釀、5年編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既然民法典姓「民」,那就意味著它是以民為本,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訴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利益,這也是民法典之所以受到如此大關注的原因所在。
民法典體現「人民性」。 這部法律,被人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現了「人民性」,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的編撰理念。這裡面,涵蓋了公民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婚姻家庭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追求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認同,眾多的條款都凸顯了對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化保障。可以說,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正是民法典最大的亮點之一。
民法典體現「法治性」。 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戰略之一。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依靠法治的力量,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從現實來看,法治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規范公權與保障私權。此次民法典草案的立法過程,歷經10次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從中,我們看到,立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匯聚民智的依法治國的最好例證。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民法典對以往的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以及公司法等多部民商法律,在從立法體繫上進行了梳理、整合,不但在指導思想上、而且在具體制度上和民法通則等方面進行了融合,將更好地體現「法治性」,具有更強的現實針對性。
民法典體現「公平性」。 法律就是要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不論男女老少,還是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等等方面,人們都需要在公平正義當中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令人欣喜的是,這次民法典聚焦的都是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應享有的公平正義。比如,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隱私」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此次民法典就在人格權編中將「隱私」定義為「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擴大了隱私權保護范圍,把將「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都納入個人信息范圍,使得個人信息保護將更加全面和細微。窺一斑而知全豹,民法典的出台,定能更好地發揮確權、維權、護權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在公平正義上的獲得感。
「奉法者強則國強」。我們相信,在依法治國的路上,隨著這部為人民而書寫的民法典的出台,必將讓法典確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我們國家新的治理效能和發展勝勢,為人類法治文明的進步發展進作出新的中國貢獻。
(來源:中國江西網)
5
⑸ 《民法典》的頒布有什麼意義
民法典的頒布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將編纂民法回典作為重答大立法任務。作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五次民法典起草工作,這一任務順應新時代發展,關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矛盾變化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訴求,立足民生發展領域的新問題、新挑戰,加強民事重點領域立法,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5)人民群眾是如何關注民法典的擴展閱讀
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保障私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只有充分保護私權,才能全面保障和維護公民的切身利益,並有利於規范公權。民法典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匯編,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新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
反映出一個民族對生存發展民生關鍵問題的基本立場。縱觀世界法制發展史,那些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法典,通常都是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形成的,凝聚起這一時期社會發展要求的廣泛共識。
⑹ 如何理解新時代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人民的法典
因為新時代民法典是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而制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
⑺ 我國《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創新點是什麼
1、主要內容: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
2、主要創新點: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在編纂民法典的過程中,合理借鑒世界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外國的民法條文,更不照抄書本上的民法理論,而是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偉大實踐的最新成果。例如,總則編創新法人制度,增設特別法人;物權編落實中央關於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的要求,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規定作了完善。民法典是民事法治實踐的最新成果。
編纂民法典,通過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民法典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需求。例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人格獨立、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尊重和維護人格權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精神的民法典。民法典編纂工作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民法典編纂工作相關匯報。正是因為在編纂工作中貫徹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才確保了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成功。民法典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7)人民群眾是如何關注民法典的擴展閱讀:
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