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毒罪司法解釋
⑴ 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司法解釋
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年第一款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五十六條對於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11.27法釋[2000]37號)
第七條使用爆炸、投毒、設置電網等危險方法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構成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或者非法狩獵罪,同時構成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或者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投毒罪既遂與未遂的界限。刑法第114條增加了投毒這種行為方式。對投毒行為直接適用第114條之規定。故只要行為人實施的投毒行為危害了公共安全,即便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也構成投毒罪的既遂。如果已經造成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的重大損失的嚴重後果,則應依照刑法第115條規定處罰。
(二)投毒罪與以投毒為手段的行為的區別。不論在何種場合投毒,投毒行為的具體指向如何,只要行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為會引起不特定多人或者不特定多禽畜中毒傷亡,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就應以投毒罪論處。如果投毒行為只是指向特定的個人、特定個人家庭飼養的禽畜、承包的魚塘等,並有意識地將損害結果限制在這個局部范圍內,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應定投毒罪。應根據實際情況,構成什麼罪就定什麼罪,如故意殺人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破壞生產經營罪等。
(三)投毒罪與危險物品肇事罪的界限。如果行為人違反毒害性物品管理規定,也可能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但這種罪是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中發生的重大事故,且只能由過失構成;而投毒罪則不受這個范圍的限制,在主觀上表現為故意。
(四)投毒罪與環境污染行為的界限。環境污染,是指工廠、企業、事業和科研單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任意排放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民健康,破壞自然資源,在規定的期限內能治理而不治理的行為。這種行為的危害後果,有時雖與投毒罪相似,但行為產生的原因和表現形式,與投毒罪是不同的。 概述
從辦理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情況看,該類案件存在著一些方面的共同特徵:
復雜性
案發的原因具有復雜性。實踐中,或為婚姻、戀愛、姦情,或為鄰里糾紛,也可能心理變態。犯罪嫌疑人往往仇恨在心,圖謀已久,犯罪意志堅定。但引發投毒犯罪的直接因素卻有偶然性,甚至於不可思議,從而產生對投毒作案動機的所謂合理懷疑,延緩破案時間。因此,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動機要客觀,而不能從正常倫理上去判斷。
隱蔽性
案件的發生具有隱蔽性。犯罪分子往往選擇沒有他人的場所投放危險物質,行為的過程不易被發現。而且,危險物品低劑量就可以使人斃命,所以攜帶過程也難以被人發現。辦案機關獲取犯罪的直接證據也就相對困難。
來源復雜
危險物質來源復雜。在此類案件中,利用毒鼠強投毒較為突出。中國的中毒控制中心分別於1997年、2001年在全國11個省市的集貿市場進行調查,在抽到的116份滅鼠劑標本中,毒鼠強比例佔25%;個別市場甚至佔90%。利用毒鼠強案件占所有投毒案件的95%以上。所以,行為人獲取有毒物質較為容易。加上投毒案件中使用毒物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毒物的毒理作用又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毒物,因其比配分量不一致,也會導致不同的症狀反映,因此,對於毒物來源,主要品種成分等的調查比較困難。
影響惡劣
案件的社會影響惡劣。投毒案件的直接後果是致受害人受傷或死亡,直接影響家庭。因其作案對象具有不確定性,波及面廣,還影響社會穩定,社會危害性嚴重。司法機關對此調研分析不夠,應對乏力。具體表現為,審查案件不細,對存在的問題與漏洞沒有看出來,沒有及時補證,審查證據不夠全面。提起公訴缺乏底氣與信心。也因為這類案件是人命關天,社會影響大,而檢察院又處在中間環節,訴有困難,退又不能,有時會將「帶病」的案件,通過各途徑訴至法院,一旦形成二審,則審查認定和出庭難度會繼續加大。因此,在審查起訴階段,要充實、完善和全面客觀地分析證據的證明力。 標准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的規定,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應當立案。
法律規定
本罪原為投毒罪,為了適應沖擊恐怖活動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對本罪作了修正,修正後的法條不僅包括原投毒罪的行為,並且內容更加廣泛。本罪是危險犯,只要行為人實人實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並且足以威脅不特定的多數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不要求造成嚴重後果,就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⑵ 什麼是投毒罪
投放危險物質罪,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投毒罪。
舊刑法中叫投毒罪。版新刑法(通過司法解釋)權把投毒罪改為投放危險物品罪了。現在已經沒有投毒罪了,一律叫投放危險物品罪,那些沒改過來的書就是太老了,那些沒改過來的人就是太久不看書了。
當然改投放危險物品罪外延有所擴大。如挽弓射虎所言。
⑶ 刑法上投毒和投放危險物質有區別嗎
我國現行刑法中已經取消了投毒罪。2001年12月29日公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三)和200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將投毒罪修改為投放危險物質罪,取消了投毒罪罪名。對投毒行為直接適用第114條之規定。故只要行為人實施的投毒行為危害了公共安全,即便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也構成投毒罪的既遂。如果已經造成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的重大損失的嚴重後果,則應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處罰。具體規定如下 :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⑷ 投毒犯法嚴重嗎
非常嚴重。是不可饒恕的八大罪之一。
「八大重罪」具體是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專害罪(必須達到屬重傷或者死亡)、強奸罪、搶劫罪、放火罪、販賣毒品罪、投放危險物質罪和爆炸罪。
(《刑法》17條規定)
1、「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不是獨立的罪名,是構成故意傷害罪時要求達到的結果。
2、投放危險物質罪,是2002年時最高法院和檢察院出的司法解釋把「投毒罪」改成了「投放危險物質罪」
3、強奸罪還包括了以前的「姦淫幼女罪」,同樣是2002司法解釋規定的結果。
4、「無限防衛」和通常說的「八大重罪」沒有直接關系,根據《刑法》20條第3款的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⑸ 故意投毒,沒有造成嚴重傷害,需要判刑幾年呢
以公安機關的司法鑒定為准,這里沒有法醫,就算有法律依據也沒有用...... 2,如果構成輕傷,就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不構成輕傷根據治安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3,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行為的界限 故意傷害罪與非罪的界限,重點應把握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行為的界限.故意傷害,是指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一種是對人體器官機能的損害.而一般的毆打行為,通常只造成人體暫時性的疼痛或神經輕微刺激,並不傷及人體的健康.當然,毆打行為不傷及人體的健康並非絕對,而只能是相對而言的. 例如,朝人鼻子打一拳,有可能造成鼻青臉腫的後果;用手撕一下,也可能造成表皮損傷.但這種行為都不屬於犯罪,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而只能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行政處罰. 需要指出,有時毆打行為與傷害行為在外表形式及後果方面沒有什麼區別.例如拳打腳踢,有時只造成輕微疼痛或一點表皮損傷、皮下出血,有時則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死亡.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甄別行為人的行為的性質呢? 不能僅以後果為標准,則不能簡單地認為,造成傷害他人身體甚至死亡結果的就是故意傷害罪,而沒有造成傷害的就是一般毆打行為.而應符合全案情況,考察主觀客觀各方面的因素,看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傷害他人,還是只出於一般毆打的意圖而意外致人傷害或死亡.司法實踐中尤其應當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腳造成後果的行為都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2、輕傷害與輕微傷害的區分標准 區分故意傷害罪中罪與非罪的界限、還應注意輕傷害與輕微傷害的界限.故意傷害罪的構成,除未遂形態外,都必須以造成被害人傷害為前提.本條對故意傷害罪的規定,只在第2款明確規定了「重傷」的一種情形,第1款實際上指的是故意傷害造成輕傷的情形,有些人認為,損傷程度凡是未達到本法第95條規定的重傷標準的就是輕傷;有傷害沒有造成重傷的,就是造成輕傷的故意傷害罪,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對人體的損傷除了重傷害外,還包括輕傷和輕微傷害兩種情況.故意傷害罪中的傷害,並不包括輕微傷害在內,在一般情說下,對被害人造成的損傷是輕傷還是輕微傷,決定了對人應否追究刑事責任,應否認定為故意傷害罪.因此,區分輕傷害與輕微傷害的界限是有十分重要意義的.區分輕傷害和輕微傷害主要應根據以下原則來進行:凡是損傷伴有輕度器官功能障礙,受傷當時或治療過程中對生命均無危險,或治療後只使勞動能力有輕度下降的,都屬於輕傷;凡是損傷僅僅引起機體暫時和輕微的反應,基本不影響器官功能,一般均能自行修復的,就屬於輕微傷害(表皮擦傷、剝脫、小范圍的皮下血腫以及一些極輕微的骨折等),輕傷害與輕微傷害區別的主要標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由行修復.一般說來,輕微傷害不需要專門的手術治療,人體通過自身的代償功能便能使其復原,或者僅採取簡單的醫療手段和護理就能使傷勢很快痊癒.而輕傷害在通常情況下都必須進行專門的治療,有時還需要特殊護理.否則傷勢就有可能惡化、感染或引起其他嚴重的並發症和後遺症. 4,處罰 1、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4、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這里是指實施其他故意犯罪,而其行為又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具體說來,即在本法條文標有「致人重傷」、「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等字樣的犯罪,應當按照本法各該條的規定,定罪量刑,不再適用本條的規定. 例如,放火、決水、爆炸、投毒致人重傷的,按本法第115條定罪量刑;強奸婦女或者姦淫幼女致使被害人重傷的,按本法第236條定罪量刑;非法拘禁致人重傷的,按本法第238條定罪量刑;搶劫致人重傷的,按本法第263條定罪量刑. 5,法條及司法解釋 [刑法條文]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七條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
⑹ 怎麼判斷是不是投毒罪
我認為一樓二樓的說法均有錯誤。投放危險物質罪是危險犯,而且是抽象的危險犯,抽象的危險犯是指只要行為人實施了一定的行為,就認為犯罪既遂。抽象的危險犯它的著手時點和既遂時點是一致的,具體到投放危險物質罪來說,行為人只要實施了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就構成本罪的既遂,而本罪的行為就是投放行為,也就是說,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實行行為是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著手是區別預備與未遂、既遂的時間標准,著手之後即經過了預備階段。所以,在行為人投放危險物質的那一刻算起,在此之前的購買、奔赴目的地的行為都是預備行為,投放的行為是實行行為,並且已經實施即告既遂(危險犯有無未遂是可以探討的問題)。
一樓的錯誤是:忽略了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危險犯,不需要真的有人中毒為判斷標准,而且,在刑法領域判斷犯罪的預備、中止、未遂、既遂沒有採用刑事立案這個標准。
二樓的錯誤是:未理解何為著手、何為實行行為。著手是實行行為的開始,也是能夠對法益產生現實危險的開始,二樓的觀點認為在途中也算是實行行為,那我不禁要問,距離是不是判斷的標准呢?行為人慾前往西藏投毒,在北京登上火車,這時候算不算呢?到了青海算不算呢?到了西藏剛下車算不算呢?如果都算,則大大縮短了行為人放棄犯罪成立中止的機會,不利於犯罪的控制。相同的案例還有司法考試中的經典案例,行為人甲欲殺北京的乙,於是郵寄了一盒有毒的月餅給乙,問甲著手的時點是什麼?答案是乙吃月餅的時候。
樓主可以參考相關書籍。《危險犯研究》舒洪水著
⑺ 如何理解投毒手段與故意殺人的區別
1、投放危險物品罪(原名投毒罪),本罪行為人務必實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專體等物質危害公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該罪侵害的是社會公共安全。
2、而以投毒手段殺人,針對特定的人,危害的是少數或特定人的生命安全。也是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⑻ 故意 投毒 犯法嗎
這個是肯定犯法的,投放危險物質罪,是2002年時最高法院和檢察院出的司法解釋把「投毒罪」改成了「投放危險物質罪」
⑼ 刑法中的八大類犯罪是指哪八類
八類重大刑事犯罪是:
八個罪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人,也要負刑事責任。回
具體包括:
1.故意殺人;
2.故意傷害答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3.強奸;
4.搶劫;
5.販賣毒品;
6.放火;
7.爆炸;
8.投毒罪。
⑽ 魚塘投毒該判什麼罪
投毒罪於2004年4月改名為投放危險物質罪。 司法解釋:不論在何種場合投毒,投毒行版為的具體指向權如何,只要行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為會引起不特定多人或者不特定多禽畜中毒傷亡,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就應以投毒罪論處。
根據《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犯投毒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本法第115條規定,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