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搶劫罪法條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1條搶劫罪
第六十一條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⑵ 刑法法條 搶劫罪
搶劫罪是侵犯財產罪中最為嚴重的犯罪,在通常情況下,搶劫罪既侵犯了被害人的財產,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危害到被害人的人身安全。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財物的行為。
構成特徵
犯罪客體:即不僅僅侵犯了財產所有權,同時也危害他人的人身權利。即本罪不同於其他侵犯財產罪的重要特徵。由於行為人的目的在於劫取財物,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只是行為人實現這一目的所採取的手段。所以,立法者將其歸入侵犯財產罪一章。
客觀方面:行為人對公私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護人或者持有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期立即交出財物或者立即將財物搶走的行為。
所謂暴力,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的身體實行打擊或者強制。較為常見的是有毆打、捆綁、禁閉。傷害,直至殺害。暴力通常針對財物所有人、保管人看護人或者持有人實施,有時也可能針對在場的上述人的親友,暴力的強度並不要求必須達到危及他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程度,只要達到被害人身體受到簽字,處於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狀態即可,暴力是用來排除被害人的反抗從而劫取財物的手段。
這里的脅迫,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以立即實施暴力相威脅,實行精神強制,使被害人恐懼而不敢反抗,被迫當場交出財物或任財物被劫走。脅迫一般是針對財物所有人、保管人、看護人或者持有人,有時也可能針對在場的上述人的親友實施。脅迫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動作。脅迫的內容是以立即實施暴力相威脅,如果被害人不從,脅迫隨即轉為暴力行為。
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為人實施暴力、脅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例如,用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術或用毒葯毒昏等,致使被害人處於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狀態。如果行為人利用被害人熟睡、酣醉、昏迷等狀態而秘密竊取其財物的,因行為人並未實施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手段行為,不屬於以其他方法實施的搶劫罪。如果是採取秘密竊取的方法,竊取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竊取,則構成盜竊罪。不管是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都必須是在非法佔有財物時的當場使用,才能構成搶劫罪。如果行為人當場並未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便順利地獲取了財物,不能以搶劫罪論處。
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年滿14周歲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構成搶劫罪的主體。
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所謂非法佔有公私財物,是指行為人意圖永遠地非法排除公私財物所有權。
[編輯本段]搶劫罪的認定
1.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1)要劃清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搶劫行為與搶劫罪的界限。由於搶劫罪是一種侵犯財產的嚴重犯罪,所以法律上對搶劫財物的數額、情節沒有作出限定。但這不意味著在認定搶劫罪時不需要考慮搶劫的數額、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實踐中,對於強索少量財物、搶吃少量食品等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根據《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就不應以搶劫罪論處。(2)要劃清民事糾紛中強拿或者扣留對方財物與搶劫罪的界限。在借貸等民事糾紛中,強行拿走或者扣留對方財物,用以抵債抵物,或者藉以償還債務的,雖然其行為手段具有不正當性,但因無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不構成搶劫罪。
2.劃清搶劫罪與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罪的界限。(1)在搶劫過程中,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致人重傷、死亡的,不以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論處,也不以搶劫罪和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數罪並罰,應以搶劫罪定罪處刑。(2)如果出於復仇或者其他個人目的而傷害或者殺死被害人後,乘機將其財物拿走的,不以搶劫罪論處。因為行為人所實施的傷害或者殺人不是作為取得財物的直接手段,而是為了復仇或者出於其他個人目的,非法佔有財物的意圖是在傷害或者殺人之後才產生的,所以構成兩個獨立的犯罪,即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和盜竊罪,實行數罪並罰。(3)在搶劫行為完成之後,行為人出於滅口或者其他目的而殺死被害人的,應定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實行數罪並罰。
3.劃清搶劫罪與綁架罪的界限。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1)犯罪客體不盡相同。搶劫罪是復雜客體,同時侵犯了公私財產所有權和公民人身權利,主要侵犯的客體為財產所有權,因而歸入侵犯財產罪;綁架罪侵犯的客體是單一客體即人身權利,但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架罪也同時侵犯了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其與搶劫罪的不同之處在於,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架罪主要侵犯的客體為公民的人身權利,因而綁架罪歸入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2)客觀行為方式有不同。搶劫罪是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施加於被害人,當場強行劫取財物的行為;綁架罪是將人擄走限制其自由後,以殺害、重傷或長期禁閉被害人,威脅被害人家屬或有關人員,迫使其在一定限期內交出索取的財物或提出非法要求。(3)犯罪目的不完全相同。搶劫罪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為目的,而綁架罪則以勒索財物或者劫持他人作人質為目的。
4.正確理解《刑法》第269條關於盜竊、詐騙、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規定。《刑法》第269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搶劫罪定罪處罰。理論上也稱這一規定為准搶劫罪的規定。適用這一規定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行為人必須實施了盜竊、詐騙、搶奪任何一種犯罪行為,這是適用本條的前提。實施的上列行為雖未達到數額較大,但是,如果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情節嚴重的,仍可以按照搶劫罪論處。(2)行為人的目的是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窩藏贓物,是指為防護已到手的贓物不被追回;抗拒抓捕,是指抗拒公安機關或者任何公民,特別是失主的抓捕、扭送;毀滅罪證,是指毀滅作案現場上遺留的痕跡、物品等以免被採取成為罪證。如果出於其他目的,不能構成搶劫罪。(3)行為人必須是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所謂當場,是指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現場,或者剛一離現場就被人發覺追捕的過程。如果在盜竊、詐騙、搶奪犯罪完成以後隔了一段時間,在其他地方被發現,當對其抓捕時,犯罪分子行凶抗拒,不適用本條。其暴力行為構成犯罪的,應實行數罪並罰。所謂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是指犯罪分子對抓捕他的人實施毆打、傷害等足以危及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為,或者以立即實施這種行為相威脅。如果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情節不嚴重、危害不大或者沒有傷害意圖,只是為了掙脫抓捕而沖撞他人的,可以不認為是使用暴力的情況,而仍然以原來的犯罪論處。
我國《刑法》第263條規定,犯搶劫罪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1)入戶搶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3)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4)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5)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6)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7)持槍搶劫的;(8)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1條搶劫罪
第六十一條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⑷ 刑法中對搶劫的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專私財物的,處屬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4)刑法搶劫罪法條擴展閱讀
根據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單問題的意見》第八條規定。行為人實施傷害、強奸等犯罪行為,被害人未失去知覺,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處境,臨時起意截取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與搶劫罪實行數罪並罰;
被害人失去知覺或者沒有發覺的情況下,以及實施故意殺人想犯罪行為後,臨時起意拿走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實施的具體犯罪與盜竊罪實行數罪並罰。
⑸ 刑法關於搶劫罪的規定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 搶劫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
所謂暴力,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的身體實行打擊或者強制。搶劫罪的暴力,是指對被害人的身體施以打擊或強制,藉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從而劫取他人財物的行為。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為人實施暴力、脅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滿14周歲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構成搶劫罪的主體。
第二百六十三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六十九條 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攜帶凶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八十九條 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依的規定定罪處罰。
(2)加重處罰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搶劫巨額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⑹ 搶劫罪的法律法規
搶劫罪(刑法第263條),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所謂暴力,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的身體實行打擊或者強制。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十一年:
1、入戶搶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3、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4、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5、搶劫致人重傷的;
6、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7、持槍搶劫的;
8、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多次搶劫並且數額巨大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十二年。
(6)刑法搶劫罪法條擴展閱讀
案例:德保一男子為索要50元錢,竟用事先准備好的帶針頭的注射器威脅被害人,迫使其交出50元。近日,德保縣人民法院以搶劫罪判處被告人韋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罰金1000元。
2016年1月17日20時許,韋某某在德保縣河堤路附近閑逛時,發現被害人韋某一人走在路上,便迎面走過去,故意用身體與被害人發生碰撞,碰撞的時候韋某某將事先准備好的一瓶葯水扔在地上摔碎,後其聲稱該葯水是其用來治病的,叫被害人賠50元錢。
韋某某邊說邊用自身攜帶的一支帶有針頭的注射器在被害人面前搖晃,並指向被害人,作出要扎被害人的動作。
被害人因害怕被針頭扎到,便從口袋掏出50元錢給了韋某某。此時,德保縣公安局巡邏的民警剛好經過,便將韋某某及被害人帶回派出所接受調查。經審訊,韋某某如實供述了其實施搶劫的犯罪事實。
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搶劫罪)處罰
(1)處罰:第二百六十三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3年以上內10年以下容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六十九條 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攜帶凶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八十九條 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依的規定定罪處罰。
(2)加重處罰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搶劫巨額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