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有償的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有償的

發布時間: 2021-02-14 19:49:30

民法調整對象的財產關系

其中財產關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一般具有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的性質。民法調整對象隨民法的發展而變化,在與公法分離而成為獨立法律部門之初,民法所調整的是旨在實現私人利益的社會關系,包括民事主體人格、婚姻家庭、物權、財產繼承、債權、民事侵權(即「私犯」,包括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等關系。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努斯即稱:「規定羅馬國家事務的是公法,規定私人利益的是私法。」在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民法則調整國家權力不直接介入的各種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與羅馬私法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將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關系分出由公法調整。同時,在民商分立的大陸法系國家,商法相對獨立,民法一般不直接調整因投資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商事關系。在社會主義國家,蘇俄於十月革命後分別編纂了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民法典,土地法典和勞動法典等,法學界則按社會關系的性質決定法律部門的劃分及其調整對象的理論,於30年代末確認民法部門的調整對象不再包括婚姻家庭關系、土地關系和勞動關系。由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承擔了對社會經濟進行計劃和組織協調的職能,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學界則摒棄了公私法劃分的做法和民法是私法的傳統觀念,因此在前蘇聯於50年代中期准備更新民法和中國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准備編纂民法時,兩國的民法學界都開展了關於民法調整對象的討論。前蘇聯的討論結果是,蘇維埃民法的調整對象是以所有制形式為依據、並與價值規律和按勞分配規律的作用有關的社會主義財產關系以及某些人身非財產關系,其中財產關系的平等性是由這種關系受價值規律制約所決定的。50年代後期,前蘇聯現代經濟法學派興起,該學派提出,社會主義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具有計劃組織因素與價值因素融為一體的特點,因而應由獨立的經濟法部門調整,民法只應調整公民之間和公民與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但該觀點未被立法者所接受。

Ⅱ 民法要調整哪些財產關系

核心內容: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包括靜態的財產關系和動態的財產關系,靜態的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流轉關系,主要是債權關系,動態的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支配關系,主要包括物權關系。下面由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介紹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
根據《民法通則》第二條的規定,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工貿結合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第一,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既包括財產關系,又包括人身關系。第二,我國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主體既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第三,我國民法挑戰書的是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確立了我國民法的私法屬性。
《民法通則》第2條關於民法的規定,指明了民法的調整對象,即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這里,平等主體、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即成為
民法調整對象
的三個要素。
【財產關系】
(一)財產關系是以財產為媒介發生的社會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社會關系,屬於物質的社會關系。
(二)民法並不調整全部的財產關系,而只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橫向財產關系,包括財產所有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即發生在平等主體之間因財產的歸屬和財產的移轉所產生的經濟關系。
(三)財產關系的特徵是:
1、這種財產關系主要是商品經濟關系、市場經濟關系。
2、這種財產關系的主體處於平等地位。
3、這種財產關系是等價有償的。
其中財產關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一般具有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的性質。民法調整對象隨民法的發展而變化,在與公法分離而成為獨立法律部門之初,民法所調整的是旨在實現私人利益的社會關系,包括民事主體人格、婚姻家庭、物權、財產繼承、債權、民事侵權(即私犯,包括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等關系。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努斯即稱:規定羅馬國家事務的是公法,規定私人利益的是私法。
在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民法則調整國家權力不直接介入的各種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與羅馬私法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將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關系分出由公法調整。同時,在民商分立的大陸法系國家,商法相對獨立,民法一般不直接調整因投資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商事關系。在社會主義國家,蘇俄於十月革命後分別編纂了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民法典,土地法典和勞動法典等,法學界則按社會關系的性質決定法律部門的劃分及其調整對象的理論,於30年代末確認民法部門的調整對象不再包括婚姻家庭關系、土地關系和勞動關系。由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承擔了對社會經濟進行計劃和組織協調的職能,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學界則摒棄了公私法劃分的做法和民法是私法的傳統觀念,因此在前蘇聯於50年代中期准備更新民法和中國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准備編纂民法時,兩國的民法學界都開展了關於民法調整對象的討論。前蘇聯的討論結果是,蘇維埃民法的調整對象是以所有制形式為依據、並與價值規律和按勞分配規律的作用有關的社會主義財產關系以及某些人身非財產關系,其中財產關系的平等性是由這種關系受價值規律制約所決定的。50年代後期,前蘇聯現代經濟法學派興起,該學派提出,社會主義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具有計劃組織因素與價值因素融為一體的特點,因而應由獨立的經濟法部門調整,民法只應調整公民之間和公民與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但該觀點未被立法者所接受

Ⅲ 民法要調整哪些財產關系法律快車民法

您好,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包括靜態的財產關系和動態的財產關系,靜態的財產關系回也稱為財產流答轉關系,主要是債權關系,動態的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支配關系,主要包括物權關系。
《民法總則》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這一規定可以看出:第一,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既包括財產關系,又包括人身關系。第二,我國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主體既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第三,我國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的特點是什麼

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具有平等性質,其一般特點是:

(1)當事人在法律回上地位平等。在民事交答往中,當事人之間不存在任何身份的差別(如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訂立合同時,雙方的地位毫無差別)。對於財產的支配,不同的當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權利,也就是說,不論財產本身的性質如何,民事主體對財產所享有的利益都同等地受法律保護。例如,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和公民個人的財產,在法律上都應獲得同等的保護。

(2)當事人支配財產的意志獨立、意志自由。任何民事主體對於自己的財產都享有獨立的支配權,不受包括國家權力在內的任何他人的非法干擾和侵犯。在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當事人有權自由地交換財產、使用財產和處分財產。

Ⅳ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的具體范圍

1.靜態財產關系抄,又稱財產支配關系,是指財產在特定主體支配下形成的與社會一般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其具體表現是財產支配者直接享有財產的現實經濟利益,以滿足生產和消費需要。它包括:物之財產佔有關系;智慧財產專有關系。
2.動態財產關系,即財產流轉關系,是指財產在民事主體之間移轉時在財產轉讓者與受讓者之間形成的財產關系。包括商品交換關系、投資與盈利分配關系、勞動工資關系及勞動保險關系、遺產繼承關系、撫養關系。

Ⅵ 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在什麼情況下是有償的,什麼情況下是無償的

買賣是有償的 贈與是無償的

Ⅶ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有償的嗎

不能一概而論,有有償的,比如買賣合同、租賃合同等,有無償的,如贈與、繼承、轉讓等(無償轉讓)。一般來說當事人雙方都會約定的

Ⅷ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包括哪些

包括靜態的財產關系和動態的財產關系。
靜態的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流轉關系,主要是債權關系,比如贈與、買賣等。
動態的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支配關系,主要包括物權關系、知識產權關系、股權關系等。

Ⅸ 民法調整的關系


  1. 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包括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和兼有財產、人身二重性質的知識產權關系。

  2. (1)人身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屬性、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的、不是以經濟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2)財產關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一般具有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的性質。




Ⅹ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有

應該是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象ABC都是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信了吧,我是法院的。

熱點內容
2018年修改後婚姻法 發布:2025-09-17 02:39:00 瀏覽:853
行政法的本級 發布:2025-09-17 02:25:37 瀏覽:952
學習准則及條例課件 發布:2025-09-17 02:25:27 瀏覽:785
立法座談提綱 發布:2025-09-17 02:24:47 瀏覽:107
上海勞動合同法培訓內訓 發布:2025-09-17 02:15:56 瀏覽:9
法規建成區 發布:2025-09-17 02:05:47 瀏覽:286
最早的法官 發布:2025-09-17 01:54:26 瀏覽:390
婚姻法律援助熱線12348 發布:2025-09-17 01:52:59 瀏覽:9
行政法的內容包括行政組織法 發布:2025-09-17 01:52:52 瀏覽:126
微信里誰是卧底沒法官 發布:2025-09-17 01:51:23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