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的特點
㈠ 法律的三大基本特徵是什麼
一、法律三大基本特徵:
(一)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二)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
(三)法的社會性
二、法的特徵
(一)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二)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這是法律來源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所謂國家制定和認可是指法律產生的兩種方式。國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國家認可形成的通常是習慣法。
(三)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權利和義務,它是由國家確認或認可和保障的一種關系,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徵。
(四)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由於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五)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因為社會是指以物質生產為基礎而結成的人們的總體,法律的調整是指向人們的行為,是對人們行為所設立的標准,即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
(六)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1、普遍的有效性,在一國主權內法具有普遍效力。
2、普遍的一致性,法律不可以強人所難。
㈡ 美國侵權法的特點是什麼 外國民商法
您好!
侵權法是美國法律制度的基礎,這種基礎性的地位源於美國法律中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其特點如下:
第一,憲法權利為基礎。美國人身權訴訟自不待言,憲法修正案第4條,第5條,第14條等。著名的侵權訴訟多為涉及憲法權利的訴訟。
第二,強烈的競爭性。法院案件審理中除了法律的分析外,常常會採用一些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例如漢德公式、風險與收益分析等,這些方式的採用,是為保證侵權法不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競爭帶來不正當的束縛。
第三,在強調社會保障的同時,強調個人的自我保護和風險承擔義務。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地方,侵權中一方對另一方的賠償對社會而方是損失,關鍵在於這種損失能否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所促進。在美國法院的判決中,正當防衛、自助以及各種特免權無可構成有效的免遭。在早期的訴訟中,法院堅持的嚴格責任原則,即一人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有損失應有賠償。十九世紀中,法院採用過錯責任原則,通過過錯的分析,平衡社會利益。二十世紀,嚴格責任又有抬頭,如產品責任中的瑕疵責任。無論任何年代,法院對於侵權中受損害一方是一味的支持。
第四,程序與實體並重。在侵權訴訟中,可以強烈地感覺到美國法院審理侵權案件中,對於程序的尊崇。法院在侵權法演進過程中,通過對舉證責任的分配,對訴訟雙方利益實施微調,如美國法中的prima facie和res ipsa loquitur等制度。
第五,高額的賠償數額。高賠償,對律師而言,就是高收益,美國做侵權訴訟的律師非常多,侵權案件的類型也非常多,數量也非常多。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㈢ 民商事法律關系的特點
問題是「建設民商事法律關系」的特點。民商法有調整人身關系,但不代表任何一種民商事法律關系都有調整人身關系。所謂「建設民商事法律關系」應該是指工程建設合同的法律關系吧。建設合同中主要就是財產關系,沒有人身關系。所以答案沒有問題
㈣ 民商法具有哪些特點
被調整主體的平等性。授權性、任意性。
㈤ 民法學 民事法律關系的特點
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規回范所確認和保護答的社會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的特徵:
(1)民事法律關系是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關系。
(2)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
(3)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補償性和財產性
民事法律事實,足法律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
民法學可以說是政法幹警的重難點,需要考生在申論和行測投入精力之餘鑽研民法學,壓力不可謂不大。但正因為如此,只要考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民法學知識,就能夠在民法學的考試上取得突破,提高自身的成績。
㈥ 與其他部門法相比較,民商法有哪些特點,為什麼
民法主要包括物權法、債權法、人身權法、侵權行為法、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法、、繼專承法等;商法(包括屬商主體法和商行為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業法、保險法、票據法、破產法、海商法等。
特點包括:被調整主體的平等性、授權性、任意性。
㈦ 學法學哪個大學好,麻煩介紹一下法學各個專業的特點,國際法,法理,民商法……
別把法學想的那麼好學 司法考試是中華第一考 只有過了司法考試才有律師資格 你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過這個考試吧
㈧ 什麼叫民商法
民商法部門由民法和商法兩部分構成。
民商法是指民法與商法。關於民版法和商法的關系,有兩種體權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謂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並指導和統帥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別法。如瑞士、義大利等國;所謂民商分立,是指民法與商法屬兩個並存的獨立的部門法,通常在民法典以外還制定了商法典,如法國、德國等國。
(8)民商法的特點擴展閱讀:
民法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在古羅馬時期,商品交換十分頻繁。從事交易的人們漸漸需要一個共同遵守的交易規則來維護交易秩序,保障商品流通。於是,商品交換的習慣產生。進而,習慣發展為法。這就是民法的起源,民法既然以保護交易利益為主要內容,因而必須適應商品交換的要求。即人格之獨立,能以自身的意志從事交易,所有權之確定性和、定立契約的自由。
㈨ 近代民法的特點有哪些
1、社會本位論
中國的民法典從清末開始即有追求社會化的傾向,迨至民國時期,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尤其是新三民主義更是為民法的社會化價值追求奠定了理論基礎。
2、西方民法理念與中國傳統民事習慣的進一步磨合
《大清民律草案》常被人指責盲目抄襲別國民法的痕跡過重,相比之下,《中華民國民法》在總結清末變法修律經驗的基礎上對中國法律傳統的取捨更理性一些。北洋政府時期繼承清末傳統,在政局動盪的情形下,仍繼續進行地方民商事調查。
就立法層面而言,近代中國民法主要是移植西方的民法,但任何移植的法律都要經過本土化的過程,每一種制度都需與所依附的文化社會背景逐漸融合;就民法的現代化而言,它不可能是西方民法原則與中國傳統習慣在立法層面的簡單糅合,而必須要經過一個長期的整合過程方能真正實現。
(9)民商法的特點擴展閱讀:
社會本位精神在近代民法典的體現
1、維護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
「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第72條);「民事所適用之習慣以不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為限」(第2條);「法人之目的或其行為有違反法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法院得因主管官署、檢察官或利害關系人之請求、宣告解散」(第36條)。
2、為防止財產所有人因濫用所有權而造成他人或社會利益的損害對所有權進行限制。
所有權必須「於法令限制范圍內」行使(第765條);對於土地所有權,「除法令有限制外,於其行使有利益之范圍內及於土地之上下。如他人之干涉無礙其所有權之行使者,不得排除之」(第773條);第774條至第800條關於相鄰權或其他之規定,目的也在於限制絕對所有權的行使。
3、對契約自由進行限制。
「法律行為系乘他人之急迫、輕率或無經驗使其為財產上之給付,或為給付之約定,依當時情形顯失公平者,法院得因利害關系人之申請,撤銷其法律行為或減輕其給付」(第7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