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頒布與實施的重要意義

民法典頒布與實施的重要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15 18:41:02

民法典的頒布有何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意義重大!

⑵ 民法典的頒布有何歷史意義拿破崙的《民法

  1. 《拿破崙法典》(Napoleonic Code) 又稱《法國民法典》或《民法典》(Civil Code)。大革命前的法國,沒有統一的民法,南部地區實行的是成文法,北部地區奉行的是習慣法。拿破崙法典,廣義指拿破崙統治時期制定的五個法典,以羅馬法為主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狹義僅指其中的民法典。法學著作中常使用狹義概念,即1804年之《法國民法典》。

  2. 《拿破崙法典》的內容除總則外,共3編2281條。第一編是人法,是關於個人和親屬法的規定,實際上是關於民事權利主體的規定;第2編是物法,規定了各種財產和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第3編是關於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這一編規定了繼承、贈與、遺囑和夫妻財產制,還規定了債法。這部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隨著法國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化,法典也進行了一百多次修改。

  3. 法典的影響該法典在不少資產階級國家裡有頗大的影響。

    (1)在1804年原屬法國因而自該法典施行之日起即屬於它的效力范圍的一些國家中適用,比利時和盧森堡仍然把它作為自己的法典。該法典在法國的某些前殖民地中也仍在施行。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現行的民法典,部分以該法典為基礎,部分以《巴黎習慣法》為基礎。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自1825年起採用了該法典,不過作了若干修改和補充。

    (2)有些國家以該法典為藍本制定本國的民法典。例如,1838年的《丹麥民法典》是依據該法典制定的,1940年的《希臘民法典》也是以該法典為範本的 。最後,還有很多國家的民法典在編纂時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該法典的影響,如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1855年的《智利民法典》、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

    (3)《拿破崙法典》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原則鮮明,編排合理,邏輯嚴謹,語言簡潔,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4. 紀念《民法典》頒行200周年(法國2004年郵票)

  5. 這部誕生於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的。而且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則也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隨著拿破崙在歐洲的軍事擴張,《拿破崙法典》也被應用到法軍所到之處。由於該法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因而對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從而具有了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

⑶ 民法典的頒布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重大意義

我國第一部民法典是目前最全的民法大全,是解決我們生活中民事糾紛的法律准則,對於約束人們的生活和交往方式有很重要意義。當然以後還要不斷補充和修訂。

⑷ 民法典的意義和作用

《民法典》在來中國法治建自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它不僅僅是權利的宣言,更是國家治理遵循的基本法律制度。

《民法典》建立了一個前後一致、邏輯圓融、層次分明的有機法律體系。民法典將適用於不同民事領域的海量規則,按照特定的法學邏輯和原理,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全的規則體系。

(4)民法典頒布與實施的重要意義擴展閱讀:

《民法典》發揮「半部憲法」的功能,更深刻地形塑社會並影響社會的運行體制和機制。民法典與憲法同樣有控制權力和保護權利的雙重功能,編纂民法典成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民法典》凝聚中國人的道德共識,展現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實踐理性。民法典的全部內容無外乎社會生活的記載和總結,其中最關鍵的內容無疑是道德共識、價值理念和文化象徵等精神層面的因素。

民法典應將這些精神要素澆築到具體的制度和規則中,妥當平衡各方主體的利益,賦予權利和利益,分配風險和義務。

⑸ 民法典制定的現實意義

民法典五大現實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中國正系統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並且試圖通過法律編纂方式,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法治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有民事立法的全面總結,是對我國立法經驗系統梳理,同時也是對我國民事司法工作全面檢驗。可以這樣說,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在民事立法方面已經走出了探索階段,正准備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系統性法律規范。
過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國務院頒布的許多涉及民事方面的司法解釋和民事政策有可能會成為歷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各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規章制度都必須比照民法典進行徹底的清理,凡是與民法典不一致的地方,都必須立即廢除。中國民事法律規范第一次實現了法典化。
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標志著中國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導向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即將進入小康社會,絕對貧困不復存在,現代化的康莊大道就在眼前。總結過去民事立法成果,通過民事立法開辟新的未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肩負的神聖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個象徵,它象徵著中國已經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正大踏步地向現代化闊步前進。
民法典是中國的分水嶺,它標志著中國從此告別貧困,走向現代化的美好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保留了傳統社會的組織結構和法律體系框架,同時又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建立了新的法律制度體系,突出了人格保護的內容,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
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解決了中國社會發展中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的,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如何建立和諧社會,這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必先按勞分配,實現勞動平等。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經濟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資本的力量無處不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如何解決市民社會基本的社會矛盾,這是我國民法典最重要的課題。
民法從本質上來說,應當體現互助精神,強調守望相助,互幫互助。因此,全國人大討論民法典(草案)的時候,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將我國控制重大疫情的有益經驗,納入民法典,全國人大主席團根據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及時修改民法典草案中的有關內容,並且付諸表決。這充分說明,中國民法典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是體現中華民族守望相助精神的具體法律規范。民法典所確立的各項原則,有助於弘揚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有助於實現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但是,必須充分意識到,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強調的是守望相助,而市場經濟的本質則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如何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這是中國民法典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19世紀法國拿破崙制定法國民法典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把民法這個充分體現互助精神的法典和商法這個充分體現營利精神的法典區分開來,民法解決的是民事關系問題,而商法則著重解決商人之間的關系問題。
由於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商人,已經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規則,因此,法國立法機構只需要把商人的規則加以認可,即可成為國家的法律。
這種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遵循的原則與民事交往遵循原則的矛盾之處。換句話說,西方社會存在著商業化社會和非商業化社會,非商業化社會又可以分為傳統的家庭為核心的家庭倫理社會和社會組織為核心的道德倫理社會。
在保護個人利益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身份的區別,但同時也要考慮到行為的差異。法國民法典著重解決商業行為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完全採用「外觀主義」,強調商人的信用價值。德國則採用雙重標准,側重於關注商人的行為,建立了一套非常獨特的商業倫理價值體系。
可以這樣說,這種分別立法模式,旨在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經濟價值觀念擴張所產生的問題。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之所以採用分別立法的模式,就是要防止市場經濟的交易規則進入到民事領域,從而破壞守望相助和諧的家庭或者鄰里關系。
20世紀商業活動日趨發展,許多國家特別是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在立法過程中,一方面保留傳統的價值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單獨立法的方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商業法律規則體系。我國在合同法中規定了許多商業合同,這是我國民法典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由於我國民法典採用的是一種民事活動統攬全局的立法模式,因此,如果不了解民法特別法,那麼,實施民法典過程中,有可能會顧此失彼,出現錯誤判斷。
可以這樣說,我國民法典旨在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落實問題,但是,由於在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代市場經濟基本道德倫理體系關系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精雕細刻,因此,民法典能否達到「定分止爭」的目的,還需要持續觀察。
第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堅決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中國抗擊重大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全國人大即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一個帶有隱喻性質的立法重大事件。它標志著中國的立法機關在如何保護公民權利方面,有了更加真切的認識。
中國民法典呼應了人民的呼聲,對那些看起來並不重要的民事主體,給予了必要的關注,並且制定了法律規范。譬如,對於我國長期存在並且在改革開放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個體工商戶,除了民法通則作出詳細規定之外,在後來民事立法中往往一筆帶過,這一方面反映出我國民事立法機關認為,隨著現代化工業時代的到來,傳統民事主體譬如個體工商戶即將失去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作為主要市場主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民法典專注於「宏大敘事」,對於關系國計民生的小商小販,缺乏應有的關注。
重大疫情所帶來的失業問題以及城市中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困難問題,已經納入中央決策體系之中。「中央文明辦」明確規定,佔道經營、馬路市場和流動商販今後不再列入文明城市考評的內容。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在追求現代化過程中,人們終於意識到,在中國社會仍然存在中低收入階層,他們收入來源於佔道經營,來源於馬路市場,如果不尊重小商小販,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那麼,中國民事法律規范將會失去應有的價值。
正因為如此,民法典適應我國現存社會發展狀況,對於過去那些被忽視的民事主體,給予必要的關注,並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專門的法律規范,為他們保駕護航。
不僅如此,為了總結我國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的經驗,立法機關在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基礎之上,衍生出了土地集體流轉和經營權制度。這些制度對於促進我國農村土地的集約經營,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信隨著我國民法典的實施,我國城市和農村的面貌將會發生一些變化,那些過去不被重視的市場主體,有可能會挺起腰桿,生存得更加有尊嚴。農村土地所有權人,會更加充分尊重承包權人的利益,允許他們將承包的土地轉讓經營,從而使農民過上沒有退休金,但是,可以依靠土地出租獲取固定收入的幸福生活。
第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解決了我國民事審判統一化的問題。如何把解決具體現實問題的法律規范編纂成為現代化的法典,形成完整統一的法律制度體系,解決我國司法統一化的問題,這是現代法治社會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不少學者反映,由於我國民事立法零打碎敲,以至於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不得不上窮碧落下黃泉,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法律依據,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並在此基礎之上,考察各個法律規范之間的關系,作出司法判斷。我國民法典頒布之後,所有這一切都將成為歷史。民法典就是法官審理民事案件的行為指南,法官再也不需要從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會議紀要中尋章摘句,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必須依照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法律規范作出判決,如果民法典中沒有具體的行為規范,那麼,所有判決都必須符合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代法律規范之間的關系問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體現的是中國主流價值觀,也是國家價值觀。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到我國民法典中,這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全國人大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我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盡可能地融入到每一個法律規范,從而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許多爭議的案件。譬如,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如何證明是否構成侵權,「南京撞人」案件是否還會出現?如果再出現類似的案件,法院是否會自由裁量,不同地區法院是否會作出不同的裁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充分吸取我國司法經驗,並在此基礎之上,把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具體的行為規范之中,從而使每一個法官在處理案件的時候,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中國正處在多元化社會轉型時期,將國家價值觀法律化,面臨巨大挑戰。立法機關充分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並在此基礎之上,試圖使用法律的語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規范,便於普遍實施。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每個人價值觀念不同,因此,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法官價值觀至關重要。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法學教育中,恰恰忽視了價值觀教育。雖然法學教育和其他專業教育一樣,都增加了有關意識形態的內容,但是從整體來看,法官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官的意識形態教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法官拒絕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足夠的尊重,那麼,在適用法律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新的分歧和矛盾。我國當前民事審判中的許多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法官意識形態出現了問題。由於一些法官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尊重,適用法律的過程中,先入為主,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結果導致民事審判出現了許多不應有的偏差。我國關於合同、公司、婚姻的司法解釋中,有許多規范之所以引起廣泛爭論,根本原因就在於,在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因此,民法典頒布實施之後,首要任務是,加強對法律企業共同體的價值觀教育,讓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成員充分意識到,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環境,那麼,盡管法律條文爛熟於心,在司法實踐中仍然會出現不應有的爭議。解決我國司法審判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從條文到條文,而應該加強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教育。

⑹ 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七個方面

具體有以下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2、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3、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4、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5、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6、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7、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6)民法典頒布與實施的重要意義擴展閱讀: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將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與依法治國理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社會根基,只有築牢這一根基,才能協調推進「三個一體建設」。民法典系調整人民群眾、各行各業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的基本法,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其頒布施行應成為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契機。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充分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

⑺ 《民法典》的頒布有什麼意義

民法典的頒布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將編纂民法回典作為重答大立法任務。作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五次民法典起草工作,這一任務順應新時代發展,關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矛盾變化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訴求,立足民生發展領域的新問題、新挑戰,加強民事重點領域立法,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7)民法典頒布與實施的重要意義擴展閱讀

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保障私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只有充分保護私權,才能全面保障和維護公民的切身利益,並有利於規范公權。民法典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匯編,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新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

反映出一個民族對生存發展民生關鍵問題的基本立場。縱觀世界法制發展史,那些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法典,通常都是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形成的,凝聚起這一時期社會發展要求的廣泛共識。

⑻ 民法典頒布的重大意義有哪些

民法典的頒布和實施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會給我國的立法、行政、司法帶來重大革新,也更加規范市場競爭,此外也更加貼近和保障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2020年5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了我國「民法典時代」的正式到來。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等等方面的民事法律規范的全面系統的編纂和修訂。它將會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都為我國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民法典的通過為我國的立法領域帶來了新的活力,將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在經濟方面也會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有活力,更加健康有序高質量的發展。

對整個社會來說,民法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民事生活是社會生活的根本。民法典的通過為家庭成員的交往和社會成員之間的交往提供了基本准則。它將有利於促進社會的穩定,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有序的運行。

(8)民法典頒布與實施的重要意義擴展閱讀: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1979年第三次啟動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下進行的,當時領導法制委員會工作的彭真、習仲勛同志經過深入研究後,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

修改了婚姻法,相繼出台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等。2001年第四次啟動,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熱點內容
法律和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9-17 00:44:26 瀏覽:992
侵犯隱私權應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00:36:24 瀏覽:320
行政法2017和2018的區別 發布:2025-09-17 00:35:46 瀏覽:319
公司承擔民事責任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7 00:20:39 瀏覽:912
按勞動法被辭退補償 發布:2025-09-17 00:19:06 瀏覽:625
新任領導幹部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9-17 00:13:26 瀏覽:800
對刑事訴訟法46條的理解 發布:2025-09-17 00:07:05 瀏覽:662
日常交通法規小常識 發布:2025-09-17 00:04:01 瀏覽:17
有關經濟法專利版權糾紛的案件 發布:2025-09-16 23:47:28 瀏覽:527
違反經濟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23:46:04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