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濫伐林木的司法解釋

濫伐林木的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16 06:06:19

Ⅰ 濫伐林木罪認定

森林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財富,也是一個國家重要寶貴的資源,森林帶給人們的是數不盡的資源,森林與人們的生存息息相關。那麼,濫伐林木罪認定是什麼呢?接下來由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些有關於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區分本罪與盜伐林木罪的界限。兩者都侵犯國家保護林業資源的管理制度,在認定犯罪時應當參照有關保護森林的法規,而且兩種犯罪往往交織在一起。但是,這兩種犯罪的性質不同。過去理論上一般認為,區分濫伐和盜伐的界限,以是否經過主管部門的批准並取得採伐證為標准。濫伐是指經主管部門同意,但未按採伐證規定任意採伐的行為;盜伐是未經主管部門同意,秘密採伐的行為。但是,由於森林法施行之後,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種植的林木歸承包的集體或者個人所有。因此,不經主管部門批准而採伐本單位或者個人所有的林木的,顯然不宜再以盜伐林木罪論處。所以,以林木的歸屬為區分濫伐和盜伐界限的標准成為通說。濫伐林木罪採伐的是歸本單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所有的林木;盜伐林木罪採伐的是歸國家、集體或他人所有的林木。根據前述司法解釋,明知林木權屬不清,在爭議未解決前,擅自砍伐林木,情節嚴重的,應確定林木歸權屬,分別根據具體情況,按盜伐林木罪或濫伐林木罪追究刑事責任;林木權屬難以確定的,按濫伐林木罪懲處。
立案標准
根據《國家林業局、公安部關於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刑事案件管轄及立案標准》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立案起點為10立方米至20立方米或者幼樹500株至1000株;濫伐林木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2500株以上,為重大案件;濫伐林木10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5000株以上,為特別重大案件。
相關法律
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二款 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森林法》第三十九條: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十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
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希望可以幫您解決相關的問題。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延伸閱讀:
濫伐林木罪辯護詞
濫伐林木罪的罰金標准
濫伐林木罪判幾年

Ⅱ 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盜伐林木罪的司法解釋是否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於辦理盜伐、濫伐林木案件應用法律的幾個問題的解釋》的通知已經被廢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關於廢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制發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的決定
(2012年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60次會議、2012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檢察委員會第83次會議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 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廢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制發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的決定》已於2012年11月1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60次會議、2012年12月19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檢察委員會第8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月18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二○一三年一月四日
為適應形勢發展變化,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審判、檢察工作實際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有關部門,對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聯合制發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進行了集中清理。現決定廢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制發的44件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廢止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從本決定施行之日起不再適用,但過去依據下列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對有關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仍然有效。

Ⅲ 重慶市有關濫伐林木罪的解釋

羅洪順、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一案

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刑事判決書

(2007)渝四中法刑終字第41號

原公訴機關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羅洪順,男,1964年3月31日出生於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石柱縣),土家族,高中文化,待業,住(略)。因涉嫌犯濫伐林木罪於2006年9月8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14日被逮捕,同月16日被取保候審,2007年2月12日被逮捕。現羈押於石柱縣看守所。
辯護人劉育剛、冉啟碧,重慶經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人馬培華,男,1957年5月26日出生於石柱縣,土家族,初中文化,農民,住(略)。因涉嫌犯濫伐林木罪於2006年9月27日被取保候審。
石柱縣人民法院審理石柱縣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一案,於二○○七年二月十二日作出(2006)石刑初字第179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羅洪順不服,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指派檢察員張紹瓊出庭履行職務,原審被告人馬培華、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劉育剛、冉啟碧均出庭參加訴訟。
原審判決認定,2006年7月底至8月初,被告人馬培華、羅洪順夥同餘紹江(另案處理)購買了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山丘河壩扁(小地名)曾洪平家及背灣(小地名)曾茂茲家自留山上的榿木共84株,三人未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就擅自進行了砍伐,並將砍伐的林木銷售給石柱縣南賓鎮紅衛木材加工廠。同年9月6日,被告人馬培華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並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經鑒定,被砍伐的林木計立木材積為41.89M3。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證人曾洪平、曾茂茲等人的證言;現場勘查筆錄、指認現場筆錄等書證;林木材積鑒定結論以及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的供述與辯解等證據。石柱縣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結伙違反國家對林木資源的管理,購買私人自留山上的林木後未辦理採伐許可證即擅自進行採伐,採伐林木數量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濫伐林木罪。鑒於被告人馬培華自動投案並如實交待其犯罪事實,系自首,可以從輕處罰,對被告人馬培華適用緩刑將不致再危害社會,可適用緩刑。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二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二、三款和第六十四條的規定,判決:一、被告人羅洪順犯濫伐林木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被告人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被告人在緩刑考驗期內在濫伐地種植幼樹2000株。二、作案工具電鋸一把、電線一圈予以沒收。
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提出,羅洪順有自首情節;羅洪順系從犯;羅洪順有立功情節;羅洪順的認罪態度好,家庭有困難,請求改判緩刑。
原審被告人馬培華對原審判決無異議。
經審理查明,2006年7月底至8月初,上訴人羅洪順、原審被告人馬培華夥同餘紹江(另案處理)購買了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小地名山丘河壩扁處曾洪平家以及小地名背灣處曾茂茲家自留山上的榿木共計84株,三人在未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的情況下,就擅自進行了砍伐,並將砍伐的林木銷售給石柱縣南賓鎮紅衛木材加工廠等處。同年9月6日,馬培華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並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經鑒定,被砍伐的林木計立木材積為41.89M3。
上述事實,有經一、二審當庭舉證、質證,本院予以確認的下列證據證實:
1、按受刑事案件登記表。證明2006年9月6日,馬培華到派出所報案稱,同年7月底,他和羅洪順、余紹江將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曾洪平、曾茂茲家中的榿木80多株進行了砍伐,被砍林木運往石柱縣城銷售。
2、證人曾洪平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中旬的一天,馬培華找他買木料,他就帶馬培華找曾茂茲、廖輝瓊講好買樹的事。7月下旬的一天,馬培華帶羅洪順、余紹江、向增學來砍樹。鋸樹的工具是兩把電鋸,主要是馬培華、余紹江、向增學在鋸樹,羅洪順負責指揮,有時拉一下繩子。先砍的是廖輝瓊家的樹,然後砍的曾茂茲背灣處的榿樹,接著砍的他家自留山上的七根榿樹,最後是羅洪順請曾茂茲和他砍陳正祥家的10多棵樹。後來,羅洪順僱人將這些樹拉走了。沒看見馬培華、羅洪順有林木採伐證,當時說好一切手續由買方負責。
3、證人曾茂茲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馬培華找他買樹,他和馬談了價格並約定一切手續由買方負責,當時未說定。7月底,羅洪順、馬培華、余紹江來砍樹,他和羅洪順講的價,講成150元一個立方米,手續由羅洪順負責。馬培華、余紹江就用電鋸去砍他家自留山上的榿樹,鋸了三四天才鋸完,量成20多立方米。他不清楚羅洪順砍樹時辦沒辦林木採伐證。
4、證人譚本恆、謝幫春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底,他們幫羅洪順搬過木料,木料是從曾洪平和曾茂茲家山林中砍下來的木料。
5、證人廖輝瓊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底,馬培華找他買了三根麻柳樹、兩根榿木樹,後來馬培華拿電鋸來鋸。當時賣了一千元錢,錢是羅老闆給的。
6、證人彭六雲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份的一天,馬培華找他買了2棵泡桐樹,2棵楊槐樹,後來馬培華拿電鋸來將樹砍走了。
7、證人陳正祥的證言。證明2006年8月左右,羅洪順找他買了10多株樹,這些樹是其房前屋後的零星樹木。
8、證人馬培權的證言。證明2006年8月左右,羅洪順一共拉了四車木料約二十多立方米木料賣給他們紅衛加工廠,他給了羅八千多元錢。
9、證人馬勤華的證言。證明2006年7月,羅洪順找他去龍沙鎮拖了六車樹到石柱縣城的紅衛加工廠。
10、石柱縣龍沙鎮政府的證明材料。證明曾洪平系曾茂林之子。
11、石柱縣政府林權證存根。證明曾茂林家在山丘河壩扁處有一自留山。曾茂茲家在背灣處有一自留山。
12、石柱縣龍沙鎮政府的證明材料。證明2006年8月左右,馬培華找彭六雲、廖輝瓊、陳正祥買的樹是房前屋後的雜樹。
13、公安機關關於馬培華投案自首的說明。證明原審被告人馬培華於2006年9月6日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並如實供述了犯罪事實。
14、現場指認筆錄。證明原審被告人馬培華指認出濫伐林木現場位於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背灣和山丘河壩扁處。
15、現勘筆錄、示意圖和照片。證明濫伐林木的地點位於石柱縣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背灣和山丘河壩扁處,現場共有84根木樁。
16、扣押物品清單。證明從曾洪平處扣押電鋸一把,電線100米。
17、被砍樹木的立木材積鑒定書。證明被砍樹木的立木材積為41.89M3。
18、原審被告人馬培華的供述。證明2006年7月中旬,他找曾洪平、曾茂茲和廖輝瓊買樹,並談好了價錢,因為沒有錢,所以一直沒有去砍。7月下旬,羅洪順打電話問他最近在做什麼,他說買了一些樹,沒有本錢,沒有動工砍。羅洪順提出和他合夥做,賺錢大家平分,於是羅洪順、余紹江、向增學就到他家,他們四人約定合夥去買他講的那些樹,具體分工是:由馬培華提供電鋸並和余紹江負責砍樹,向增學負責找人扛木料(後向增學退出),羅洪順負責其他一切事務。他們到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帶了兩把電鋸和300米線,砍了曾茂茲家的七八十根榿木,在砍曾茂茲家的樹時,他催羅洪順先去把手續辦了再砍,羅洪順就叫曾茂茲寫了一份申請,村組蓋章後,拿到鄉政府辦手續,羅洪順回來說辦了70立方米,他沒看到手續,不知道具體情況。最後砍的是曾洪平那六根榿木。羅洪順把這些樹賣到了縣城的紅衛加工廠。
19、上訴人羅洪順的供述。證明2006年7月底的一天,他打電話給馬培華,問馬最近在干什麼,馬培華說買了一些樹,因沒有本錢,沒有敢動工砍。他提出找余紹江合夥做,一起賺錢,大家平分。他就和余紹江、向增學一起到馬培華家。他們進行了分工:羅洪順負責運輸、銷售和其他一切事務,馬培華和余紹江負責砍樹,向增學負責找人杠木料(向增學後來退出)。他們到了龍沙鎮永豐村石門組,先找廖輝瓊買了10根樹,馬培華和余紹江負責砍,他負責剃樹枝,運到石柱縣層板廠銷售。其次又找曾洪平和曾茂茲家買了幾十根水青杠,由馬培華和余紹江負責用電鋸砍伐,他負責拉繩子。另外還砍了陳正祥的幾根樹。這些樹由他請的馬大華全部運到層板廠(彭大久的加工廠)和紅衛加工廠,共賣了萬多元。結果他們每人倒虧了500元。當時只寫了一個申請到龍沙鎮政府蓋了章,沒有辦林木採伐手續。他拿申請去辦的運輸手續。
另查明,2006年9月8日上午,公安機關通知上訴人羅洪順到石柱縣公安局七躍山森林派出所處理其當日運輸木料一事。當日下午,羅洪順自動到石柱縣公安局七躍山森林派出所,在公安人員訊問其知道公安機關為何通知其接受調查時,羅洪順便如實供述了其濫伐林木的事實。羅洪順歸案後,向公安機關檢舉了三起他人濫伐林木的犯罪線索,經公安機關調查,一條線索經查證,被檢舉人濫伐林木的事實存在,但達不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標准,只屬於一般違法行為;另一條線索經查證,被檢舉人濫伐林木的情況已達到了刑事案件偵查的標准,公安機關對該線索尚需進一步調查。
上述事實,有經一、二審庭審舉證、質證,本院予以確認的下列證據證實:
1、證人李賢寬的證言。證明2006年9月8日上午,他開車幫羅洪順拉木材,羅洪順、譚寧祥在車上。羅洪順給林場派出所的陳金權打電話。後在冷水溪便遇見了派出所的警車,羅洪順拿著手續給派出所的人看,並到了警車上去。他便開車跟到警車走。在六塘街上時,羅洪順又上了他的車,他們就到了石柱縣城。到了石柱縣城後,羅洪順說有事要辦,就走了。等到了6點多鍾,羅洪順被警車送過來,羅將拉木材的手續給他,叫他把木料拉走,羅說他(羅洪順)暫時不能走了。
2、證人陳金權(七躍山派出所幹警)的證言。證明2006年9月6日,馬培華投案後,他們就掌握了羅洪順、馬培華、余紹江濫伐林木的情況。2006年9月8日上午,因為其他的事情,他們所里的幹警在六塘鄉設卡准備抓捕余紹江,羅洪順打電話說他拖了一車木料,有手續,並說他在六塘上面的地方。隨即他們開車上去攔住了羅洪順的車,他們扣了羅洪順的運輸手續,要求其下午到派出所就所運木材接受調查,然後將羅洪順和拉木材的車放走。他們通知羅洪順去派出所的真實目的除了要調查木料來源以外,還想調查羅洪順與馬培華等人濫伐林木的事情。因為在9月8日上午,對羅洪順濫伐林木的事情並不清楚,故在攔羅洪順車時沒有對羅採取強制措施,是在了解具體案情後才決定對羅洪順採取強制措施的。當日下午,羅洪順便自動到了七躍山森林派出所,並交待了濫伐林木的犯罪事實。
3、上訴人羅洪順的第一次供述(2006年9月8日)。證明公安人員在訊問羅洪順知道為何事找他時,羅洪順回答知道是因為砍樹的事,並如實供述了其與馬培華、余紹江濫伐林木的事實。證明羅洪順明白公安人員找他的原因是他和馬培華等人濫伐林木的事情。
4、石柱縣公安局七躍山森林派出所關於羅洪順檢舉有人濫伐林木的回復。證明羅洪順歸案後,向公安機關檢舉了三起他人濫伐林木的犯罪線索,經公安機關調查,其中一條線索查證不實;另一條線索經查證,被檢舉人濫伐林木的事實存在,但被伐林木數量達不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標准;還有一條線索經查證,被檢舉人濫伐林木的數量已達到了刑事案件偵查的標准,但由於所伐樹木是修公路所砍,公安機關對該線索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之中。
本院認為,上訴人羅洪順和原審被告人馬培華在明知沒有林木採伐許可證的情況下,違反國家對林木資源管理的相關規定,濫伐林木,數量較大,其行為構成濫伐林木罪,應依法處罰。原審被告人馬培華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並如實供述了犯罪事實,屬於自首,可予以從輕處罰。上訴人羅洪順在接到公安人員要其到派出所調查其運輸木材一事的通知後,其明知可能因濫伐林木被查處,而能自動到派出所接受調查,並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屬於自首,予以從輕處罰,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提出羅洪順有自首情節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成立,予以採納。原審法院判決原審被告人馬培華在緩刑考驗期內在濫伐地種植幼樹2000株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予以改判。
關於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提出羅洪順系從犯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經查,羅洪順和馬培華等人在明知無採伐許可證的情況下,按照分工對合夥購買的樹木進行砍伐,羅洪順、馬培華在本案中的作用相當,原審判決未劃分主從並無不當,故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不能成立,不予採納。
關於上訴人羅洪順及其辯護人提出羅洪順有立功情節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經查,因羅洪順所檢舉的線索尚在進一步偵查中,目前還不能完全確認其檢舉他人犯罪的線索屬實,故不能認定其有立功情節,但羅洪順檢舉他人違法行為成立,可作為量刑情節,酌情予以考慮。故該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不能成立,不予採納。
綜上,鑒於上訴人羅洪順犯罪後能投案自首且有檢舉他人違法行為的情節,確有悔改表現,對其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可對其適用緩刑。原判認定事實清楚,審理程序合法,但根據二審中新的事實和證據,本院對上訴人羅洪順和原審被告人馬培華的刑罰部分予以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項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二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二、三款、第六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2006)石刑初字第179號刑事判決第一項對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的定罪部分即「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和第二項即「作案工具電鋸一把、電線一圈予以沒收」。
二、撤銷(2006)石刑初字第179號刑事判決第一項對被告人羅洪順、馬培華的量刑部分,即「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和「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被告人在緩刑期內在濫伐地種植幼樹2000株」。
三、被告人羅洪順犯濫伐林木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
被告人馬培華犯濫伐林木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 萍
代理審判員 蒲開明
代理審判員 侯 迅

二○○七年五月一十四日

書 記 員 洪 平

Ⅳ 濫伐林木罪的認定

濫伐林木罪是指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並核發采版伐許可證,或者權雖持有採伐許可證,但違背採伐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行為。

Ⅳ 我想知道濫伐林木罪是如何定義的

根據刑法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27
〔釋義〕
本罪是指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行為。
[刑法條文]
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二款 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五條第四款 盜伐、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四十六條 單位犯本節第三百三十八條至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相關法律]
《森林法》第三十九條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賠償損 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十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
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五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 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11.22 法釋〔2000〕36號)
第五條 違反森林法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數量較大的, 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濫伐林木罪定罪處罰:
(一)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法律規定的其他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雖持有林木採伐許可證,但違反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時間、數量、樹種或者方式,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者 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二)超過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數量採伐他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林木權屬爭議一方在林木權屬確權之前,擅自砍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以濫伐林木罪論處。
第六條 濫伐林木「數量較大」,以十至二十立方米或者幼樹五百至一千株為起點;濫伐林木「數量巨大」,以五十至一百立方米或者幼樹二千五百至五千株為起點。
第七條 對於一年內多次盜伐、濫伐少量林木未經處罰的,累計其盜伐、濫伐林木的數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條 盜伐、濫伐珍貴樹木,同時觸犯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七條 本解釋規定的林木數量以立木蓄積計算,計算方法為:原木材積除以該樹種的出材率。
本解釋所稱「幼樹」,是指胸徑五厘米以下的樹木。
濫伐林木的數量,應在伐區調查設計允許的誤差額以上計算。
第十八條 盜伐、濫伐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的定罪量刑問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參照上述規定的精神,規定本地區的具體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十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本解釋第四條、第六條規定的數量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量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盜伐、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從重處罰。(《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四款)
〔說明〕
一、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林木資源的管理制度。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保護森林法規,不按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採伐所指定的採伐區域和採伐要求,任意亂砍濫伐森林或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行為。未經林政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擅自採伐自己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成片林木,數量較大的,也以本罪論處。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過失不能構成本罪。主體包括個人和單位。

二、本罪是1979年《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罪名。新刑法增加規定了單位犯罪。本罪原歸屬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新刑法將本罪歸入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二、濫伐林木罪的構成要件
(一)、濫伐林木罪的客體特徵
濫伐林木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林木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制度,即主要侵犯的是林木採伐的管理制度。根據《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凡採伐林木的都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採伐,但採伐竹子和不是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以及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房前屋後自有的零星林木除外;國營林業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和其他國營企業事業單位採伐林木,由所在地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鐵路、公路的護路林和城鎮林木的更新採伐,由有關主管部門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採伐林木,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山和個人承包集體的林木,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採伐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同樣適用上述審核程序。在未履行上述審核程序的情況下實施的濫伐行為,就是對林業資源管理制度的侵犯。
本罪的犯罪對象是森林和其他林木,而且應限定為本單位所有的或管理的,或者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森林或林木的所有權屬於國家或其他單位或非本人所有的,以及個人種植的零星林木也不屬於本罪的對象。作為本罪對象的森林或者林木資源的權屬問題,是決定採伐行為性質的關鍵所在。修訂後的《森林法》規定:森林資源性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性於集體所有的除外。國家所有的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其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國有企事單位、機關、團體、部隊營造的林木,由營造單位經營並按照國家規定支配林木收益;集林所有制單位營造的林木,歸該單位所有;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後、自留地、自留山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城鎮居民和職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集體或者是個人承包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成包後種植的林木規成包的集體或個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規定的,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執行。又根據《解釋》的規定:明知林木權屬不清,在爭議未解決前,擅自砍伐林木,情節嚴重的,應確定林木權屬,分別具體情況,按盜伐林木罪或濫伐林木罪追究刑事責任;林木權屬難以 確定的,按濫伐林木罪處罰。
(二)、濫伐林木罪的客觀特徵
濫伐林木罪在客觀上表現為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林木的行為。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1)違法要件。構成本罪必須以行為具有違法性為前提條件,即違反森林法及其他森林保護法規的有關禁止性規定,具體是指導違反採伐林木應經有關部門批准,在批準的范圍進行採伐的法律規定。我國現有保護森林的法規均規定。任何林木,不論屬於國家、集體所有,還是屬於個人所有,都不能任意採伐,而應由有關部門根據森林和其他林木生長狀況,決定是否可以採伐以及如何採伐。(2)行為要件。本罪客觀上的具體表現方式為:濫伐林木的行為,即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或者雖持有採伐許可證,但違背採伐許可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行為。主要包括兩種形式:
一是「無證濫伐」的行為。主要是指導「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而任意採伐的行為」,即所謂沒有經有關林業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其它有權批准採伐的主管部門(比如鐵路部門對護路林有批准權)的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而擅自砍伐單位和本人所有或所管理的林木。二是「有證濫代」的行為。是指「雖持有採伐許可證,但違背採伐許可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採伐本單位或本人所有或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為」,即所謂雖有有關部門批准採伐並核發的採伐許可證,但違背了許可證上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和方式等進行的採伐行為。需要明確的是,違背採伐許可證上規定的四項內容,一般來說,並不要求違背上述四項的全部,只要違背上述其中一項,即可視為濫伐林木的行為。《森林法》規定,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中的國防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只准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成熟的用材林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取擇伐、皆伐和漸伐的方式;特種用途林的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嚴禁採伐。凡違背採伐許可證上規定的方式採伐,即屬濫伐林木的行為。在林木所有權難 以確定的情況下,實施的擅自砍伐林木,情節嚴重的行為;為收購木材、木製品以及其他目的,唆使他人濫伐林木構成犯罪的行為;濫伐自然保護和城市園林部門管理的樹木的行為等,亦屬濫伐林木的行為,僅把濫伐林木的行為視為「雖經主管部門同意,但未按採伐規定任意採伐的行為」,是不全面的。因為,濫伐也可以是不經主管部門批准任意採伐的行為。
(3)數量要件。行為人濫伐林木達到「數量較大」的標准,方可構成本罪,此為構成本罪的必備條件。所謂「數量較大」,根據司法實踐的經驗和有關避開法解釋的規定,「數量較大」的起點是。在林區濫伐林木的一般掌握在10立方米—20立方米或幼樹500—1200株;在非林區盜伐一般掌握在5立方米—10立方米或幼樹250—600侏,或者相當於上述損失。林木的數量,一般以立木材積計算,立木材積即立木蓄積,其計算方法是原木材積除以該樹種的出材率,幼樹是指導生長在幼齡階段的樹木。在森林資源調查中,樹木胸徑大5cm以下的視為幼樹,以「株」為單位進行統計。超計劃採伐而構成濫伐的林木數量,應根據伐區調查設計允許的差額以上計算。至於「相當於上述損失」的問題,刑法和《解釋》都未作出具體的說明,但是《解釋》中規定,將數量接近上述標准,又具備一定情節的行為,應視為達到數量較大,並應視為犯罪的行為。這些行為主要指:為首組織、策劃、煽動濫伐林木,或者破壞植被面積較大,致使森林資源遭受損失的;濫伐防護林、經濟林、特種用途林的;一貫濫伐屢教不改的;濫伐林木不聽勸阻,或威脅護林人員的;其他盜伐情節嚴重的行為。這些行為皆屬於「相當於上述損失」的內容。關於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城市園林管理其他林木的行為。由於自然保護區森林和城市園林管理的其他林木所處的特定地域,決定了這一地區森林資源和林木保護的特殊價值及其所有權的專屬性,如果濫伐這一特定地區的林木,其社會危害性遠比在一般的林區或非林區濫伐要重。因此,根據《解釋》第7條規定的濫伐自然保護區和城市園林部門管理的樹木,不僅不受砍伐林木數量的限制,還要從嚴懲處。對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為應以本罪論,而不必局限於濫伐的數量要求。
(三)、濫伐林木罪的主體特徵
濫伐林木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自然人包括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的一般公民、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單位濫伐林木罪的直接責任人員,單位既可以是林業部門本身或者其所屬的單位,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所有權性質的或合夥的對森林或者林木資源具有所有權的單位。
(四)、濫伐林木罪的主觀特徵
濫伐林木罪的主觀上表現為故意。故意的形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直接故意的內容表現為,明知濫伐行為會侵害國家的林業管理活動,卻故意實施這種行為,以追求其行為對法律所保護的客體受到侵害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的內容,主要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濫伐行為是違反《森林法》的有關規定。並發生破壞森林資源的結果,而對這種結果採取放任的態度。也就是說,行為人雖然不希望造成森林損害結果的發生,但是,又不設法防止,而採取聽之任之,莫不關心的態度。但是,無論濫伐林木罪是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都不包含非法佔有林木的目的,不包含非法佔有林木的內容。如果由於過失違章錯伐不應砍伐的林木,則不能構成本罪。出於過失的錯伐;主要是指濫伐林木的直接實施人,或者不懂得林業管理制度;或者主管人員沒有交代採伐的要求,因而出現沒有按照採伐許可證上批準的採伐區域、方式、樹種等要求進行採伐,而導致亂砍濫伐的情況。對於這種過失心理支配下的錯誤行為,應由林業部門進行批評教育,或按森林法等有關森林保護的法律規定給予民事的或行政的處罰,一般不以濫伐林木處罰。如果情節比較惡劣,造成的後果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則應視為構成玩忽職守罪,而不構成本罪。至於行為人或者單位濫伐林木的目的是為了私人佔有、營利圖財,報復護林人,還是單位集體受益等,均不是本罪構成的因素。
三、 濫伐林木罪的認定
本罪與盜伐林木罪相同,都是以數量的大小作為衡量是否構成犯罪的主要示准,至於數量較大的標准,目前應以《解釋》第2條規定為根據,即在林區濫伐林木的一般掌握在10立方米—20立方米或幼樹500—1200株、在非林區濫伐林木的一般掌握在5立方米—10立方米或幼樹250—600株、或者相當於上述損失的。由於我國各地區發展的差異,各地方可以參考上述所規定的數額標准,確定本地區濫伐林木罪的數量標准。《解釋》第5條來規定,濫伐林林接近上述數量,且具有以下情節之一的,也應視不達到上述數量標准,並按照犯罪對待。這些情節是:為首組織、策劃、煽動濫伐林木,或者破壞植被面積較大,致使森林資源遭受損失的;濫伐防護林,經濟林、特種用途林的;一貫濫伐屢教不改的;濫伐林木不聽勸阻,或威脅護林人員的;其他濫伐情節嚴重的行為。如果不僅達到規定的數量標准,還具備以上情節的,則應按照濫伐林木的罪從重處罰。也就是說,本罪原則上應以數量的大小為衡量是否構成犯罪的標准,但如果濫伐林木行為具備了數量標准以外的其他濫伐情節,即使其濫伐林木的數量不足以構成犯罪,也應以濫伐林木罪論處。反之,濫伐林木的數量既沒有達到法律規定的數量標准,濫伐林木的行為又不具備上述濫伐林木情節的,不應以濫伐林木罪論處。

Ⅵ 濫伐林木罪的相關說明

濫伐林木罪是指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內許可證,或者雖持容有採伐許可證,但違背採伐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行為。

Ⅶ 亂伐林木罪的濫伐林木罪定罪處罰

(一)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法律規定的其他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雖持有林木採伐許可證,但違反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時間、數量、樹種或者方式,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者 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二)超過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數量採伐他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林木權屬爭議一方在林木權屬確權之前,擅自砍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以濫伐林木罪論處。
第六條 濫伐林木「數量較大」,以十至二十立方米或者幼樹五百至一千株為起點;濫伐林木「數量巨大」,以五十至一百立方米或者幼樹二千五百至五千株為起點。
第七條 對於一年內多次盜伐、濫伐少量林木未經處罰的,累計其盜伐、濫伐林木的數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條 盜伐、濫伐珍貴樹木,同時觸犯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七條 本解釋規定的林木數量以立木蓄積計算,計算方法為:原木材積除以該樹種的出材率。
本解釋所稱「幼樹」,是指胸徑五厘米以下的樹木。
濫伐林木的數量,應在伐區調查設計允許的誤差額以上計算。
第十八條 盜伐、濫伐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的定罪量刑問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參照上述規定的精神,規定本地區的具體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十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本解釋第四條、第六條規定的數量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量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盜伐、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從重處罰。(《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四款)
〔說明〕
一、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林木資源的管理制度。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保護森林法規,不按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採伐所指定的採伐區域和採伐要求,任意亂砍濫伐森林或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行為。未經林政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擅自採伐自己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成片林木,數量較大的,也以本罪論處。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過失不能構成本罪。主體包括個人和單位。
二、本罪是1979年《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罪名。新刑法增加規定了單位犯罪。本罪原歸屬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新刑法將本罪歸入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二、濫伐林木罪的構成要件
(一)、濫伐林木罪的客體特徵
濫伐林木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林木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制度,即主要侵犯的是林木採伐的管理制度。根據《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凡採伐林木的都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採伐,但採伐竹子和不是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以及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房前屋後自有的零星林木除外;國營林業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和其他國營企業事業單位採伐林木,由所在地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鐵路、公路的護路林和城鎮林木的更新採伐,由有關主管部門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採伐林木,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山和個人承包集體的林木,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採伐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同樣適用上述審核程序。在未履行上述審核程序的情況下實施的濫伐行為,就是對林業資源管理制度的侵犯。
本罪的犯罪對象是森林和其他林木,而且應限定為本單位所有的或管理的,或者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森林或林木的所有權屬於國家或其他單位或非本人所有的,以及個人種植的零星林木也不屬於本罪的對象。作為本罪對象的森林或者林木資源的權屬問題,是決定採伐行為性質的關鍵所在。修訂後的《森林法》規定:森林資源性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性於集體所有的除外。國家所有的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其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國有企事單位、機關、團體、部隊營造的林木,由營造單位經營並按照國家規定支配林木收益;集林所有制單位營造的林木,歸該單位所有;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後、自留地、自留山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城鎮居民和職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集體或者是個人承包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成包後種植的林木規成包的集體或個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規定的,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執行。又根據《解釋》的規定:明知林木權屬不清,在爭議未解決前,擅自砍伐林木,情節嚴重的,應確定林木權屬,分別具體情況,按盜伐林木罪或濫伐林木罪追究刑事責任;林木權屬難以 確定的,按濫伐林木罪處罰。
(二)、濫伐林木罪的客觀特徵
濫伐林木罪在客觀上表現為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林木的行為。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1)違法要件。構成本罪必須以行為具有違法性為前提條件,即違反森林法及其他森林保護法規的有關禁止性規定,具體是指導違反採伐林木應經有關部門批准,在批準的范圍進行採伐的法律規定。我國現有保護森林的法規均規定。任何林木,不論屬於國家、集體所有,還是屬於個人所有,都不能任意採伐,而應由有關部門根據森林和其他林木生長狀況,決定是否可以採伐以及如何採伐。(2)行為要件。本罪客觀上的具體表現方式為:濫伐林木的行為,即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或者雖持有採伐許可證,但違背採伐許可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行為。主要包括兩種形式:
一是「無證濫伐」的行為。主要是指導「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而任意採伐的行為」,即所謂沒有經有關林業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其它有權批准採伐的主管部門(比如鐵路部門對護路林有批准權)的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而擅自砍伐單位和本人所有或所管理的林木。二是「有證濫代」的行為。是指「雖持有採伐許可證,但違背採伐許可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採伐本單位或本人所有或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為」,即所謂雖有有關部門批准採伐並核發的採伐許可證,但違背了許可證上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和方式等進行的採伐行為。需要明確的是,違背採伐許可證上規定的四項內容,一般來說,並不要求違背上述四項的全部,只要違背上述其中一項,即可視為濫伐林木的行為。《森林法》規定,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中的國防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只准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成熟的用材林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取擇伐、皆伐和漸伐的方式;特種用途林的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嚴禁採伐。凡違背採伐許可證上規定的方式採伐,即屬濫伐林木的行為。在林木所有權難 以確定的情況下,實施的擅自砍伐林木,情節嚴重的行為;為收購木材、木製品以及其他目的,唆使他人濫伐林木構成犯罪的行為;濫伐自然保護和城市園林部門管理的樹木的行為等,亦屬濫伐林木的行為,僅把濫伐林木的行為視為「雖經主管部門同意,但未按採伐規定任意採伐的行為」,是不全面的。因為,濫伐也可以是不經主管部門批准任意採伐的行為。
(3)數量要件。行為人濫伐林木達到「數量較大」的標准,方可構成本罪,此為構成本罪的必備條件。所謂「數量較大」,根據司法實踐的經驗和有關避開法解釋的規定,「數量較大」的起點是。在林區濫伐林木的一般掌握在10立方米—20立方米或幼樹500—1200株;在非林區盜伐一般掌握在5立方米—10立方米或幼樹250—600侏,或者相當於上述損失。林木的數量,一般以立木材積計算,立木材積即立木蓄積,其計算方法是原木材積除以該樹種的出材率,幼樹是指導生長在幼齡階段的樹木。在森林資源調查中,樹木胸徑大5cm以下的視為幼樹,以「株」為單位進行統計。超計劃採伐而構成濫伐的林木數量,應根據伐區調查設計允許的差額以上計算。至於「相當於上述損失」的問題,刑法和《解釋》都未作出具體的說明,但是《解釋》中規定,將數量接近上述標准,又具備一定情節的行為,應視為達到數量較大,並應視為犯罪的行為。這些行為主要指:為首組織、策劃、煽動濫伐林木,或者破壞植被面積較大,致使森林資源遭受損失的;濫伐防護林、經濟林、特種用途林的;一貫濫伐屢教不改的;濫伐林木不聽勸阻,或威脅護林人員的;其他盜伐情節嚴重的行為。這些行為皆屬於「相當於上述損失」的內容。關於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城市園林管理其他林木的行為。由於自然保護區森林和城市園林管理的其他林木所處的特定地域,決定了這一地區森林資源和林木保護的特殊價值及其所有權的專屬性,如果濫伐這一特定地區的林木,其社會危害性遠比在一般的林區或非林區濫伐要重。因此,根據《解釋》第7條規定的濫伐自然保護區和城市園林部門管理的樹木,不僅不受砍伐林木數量的限制,還要從嚴懲處。對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為應以本罪論,而不必局限於濫伐的數量要求。
(三)、濫伐林木罪的主體特徵
濫伐林木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自然人包括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的一般公民、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單位濫伐林木罪的直接責任人員,單位既可以是林業部門本身或者其所屬的單位,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所有權性質的或合夥的對森林或者林木資源具有所有權的單位。
(四)、濫伐林木罪的主觀特徵
濫伐林木罪的主觀上表現為故意。故意的形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直接故意的內容表現為,明知濫伐行為會侵害國家的林業管理活動,卻故意實施這種行為,以追求其行為對法律所保護的客體受到侵害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的內容,主要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濫伐行為是違反《森林法》的有關規定。並發生破壞森林資源的結果,而對這種結果採取放任的態度。也就是說,行為人雖然不希望造成森林損害結果的發生,但是,又不設法防止,而採取聽之任之,漠不關心的態度。但是,無論濫伐林木罪是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都不包含非法佔有林木的目的,不包含非法佔有林木的內容。如果由於過失違章錯伐不應砍伐的林木,則不能構成本罪。出於過失的錯伐;主要是指濫伐林木的直接實施人,或者不懂得林業管理制度;或者主管人員沒有交代採伐的要求,因而出現沒有按照採伐許可證上批準的採伐區域、方式、樹種等要求進行採伐,而導致亂砍濫伐的情況。對於這種過失心理支配下的錯誤行為,應由林業部門進行批評教育,或按森林法等有關森林保護的法律規定給予民事的或行政的處罰,一般不以濫伐林木處罰。如果情節比較惡劣,造成的後果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則應視為構成玩忽職守罪,而不構成本罪。至於行為人或者單位濫伐林木的目的是為了私人佔有、營利圖財,報復護林人,還是單位集體受益等,均不是本罪構成的因素。
三、 濫伐林木罪的認定
本罪與盜伐林木罪相同,都是以數量的大小作為衡量是否構成犯罪的主要示准,至於數量較大的標准,目前應以《解釋》第2條規定為根據,即在林區濫伐林木的一般掌握在10立方米—20立方米或幼樹500—1200株、在非林區濫伐林木的一般掌握在5立方米—10立方米或幼樹250—600株、或者相當於上述損失的。由於我國各地區發展的差異,各地方可以參考上述所規定的數額標准,確定本地區濫伐林木罪的數量標准。《解釋》第5條來規定,濫伐林林接近上述數量,且具有以下情節之一的,也應視不達到上述數量標准,並按照犯罪對待。這些情節是:為首組織、策劃、煽動濫伐林木,或者破壞植被面積較大,致使森林資源遭受損失的;濫伐防護林,經濟林、特種用途林的;一貫濫伐屢教不改的;濫伐林木不聽勸阻,或威脅護林人員的;其他濫伐情節嚴重的行為。如果不僅達到規定的數量標准,還具備以上情節的,則應按照濫伐林木的罪從重處罰。也就是說,本罪原則上應以數量的大小為衡量是否構成犯罪的標准,但如果濫伐林木行為具備了數量標准以外的其他濫伐情節,即使其濫伐林木的數量不足以構成犯罪,也應以濫伐林木罪論處。反之,濫伐林木的數量既沒有達到法律規定的數量標准,濫伐林木的行為又不具備上述濫伐林木情節的,不應以濫伐林木罪論處。

Ⅷ 濫伐林木的行為違反了什麼法律

達到一定數額的 構成盜伐、濫伐林木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伐、濫伐林木案件應用法律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一、關於如何認定盜伐、濫伐森林及其他林木罪(簡稱盜伐、濫伐林木罪)的問題
(一)盜伐林木罪是指違反森林法及其他保護森林法規,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擅自砍伐國家、集體所有(包括他人依法承包經營管理國家或集體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擅自砍伐他人自留山上的成片林木,情節嚴重的行為。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擅自砍伐本人承包經營管理的國家或集體所有的森林或其他林木,情節嚴重的,也構成盜伐林木罪。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違反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法律規定的其他主管部門核發的採伐許可證的規定,採伐國家、集體及他人自留山上的或他人經營管理的森林或其他林木,情節嚴重的,亦應定為盜伐林木罪。
(二)濫伐林木罪是指違反森林法及其他保護森林法規,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法律規定的其他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或者雖持有採伐許可證,但違背採伐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節嚴重的行為。
明知林木權屬不清,在爭議未解決前,擅自砍伐林木,情節嚴重的,應確定林木權屬,分別根據具體情況,按盜伐林木罪或濫伐林木罪追究刑事責任;林木權屬難以確定的,按濫伐林木罪懲處。
為收購木材、木製品以及其他目的,唆使他人盜伐、濫伐林木構成犯罪的,按教唆犯追究刑事責任。

Ⅸ 濫伐林木罪可以判緩刑嗎,相關的法律對濫伐定

濫伐林木罪不限制緩刑,只要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且內符合其他緩刑條件的,容就有希望獲得緩刑。
《刑法》對濫伐林木罪的處罰:
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二款:【濫伐林木罪】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刑法》規定的緩刑條件:
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Ⅹ 濫伐林木罪 如何定罪量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內釋》
第五條規定容:違反森林法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數量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濫伐林木罪定罪處罰:
(一)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法律規定的其他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雖持有林木採伐許可證,但違反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時間、數量、樹種或者方式,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二)超過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數量採伐他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林木權屬爭議一方在林木權屬確權之前,擅自砍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以濫伐林木罪論處。
第六條規定:濫伐林木「數量較大」,以十至二十立方米或者幼樹五百至一千株為起點;濫伐林木「數量巨大」,以五十至一百立方米或者幼樹二千五百至五千株為起點。
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 【盜伐林木罪;濫伐林木罪;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罪】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量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熱點內容
東莞勞動法夜班工資標准 發布:2025-09-16 22:36:05 瀏覽:566
黃平法學院 發布:2025-09-16 22:30:16 瀏覽:247
美國同性婚姻法什麼社會問題 發布:2025-09-16 22:16:09 瀏覽:366
qq飛車官方條例 發布:2025-09-16 22:12:52 瀏覽:454
招募法律服務志願者 發布:2025-09-16 22:08:03 瀏覽:195
做實思想道德 發布:2025-09-16 21:59:41 瀏覽:704
上海律師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16 21:29:15 瀏覽:888
民訴訟法200 發布:2025-09-16 21:23:12 瀏覽:916
合同法249條 發布:2025-09-16 21:20:51 瀏覽:760
法官官職大嗎 發布:2025-09-16 21:19:55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