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字詞

民法典字詞

發布時間: 2021-02-16 06:40:51

Ⅰ 詞語接龍民能組什麼詞,除了民族

民法,法理,理解,解釋,釋然,然而,而且
民主,主要,要領,領頭,頭發,發絲,絲線

Ⅱ 與「民」有關的詞語

與農民有關的詞語:
農村、
農業、
農戶、
農民、
農夫、
農舍、
農歷、
蔗農、
農諺、
農學、
農具、
農庄、
煙農、
農婦、
蠶農、
農林、
農活、
農事、
老農、
蕉農、
農田、
中農、
富農、
棉農、
農人、
農忙、
農家、
農墾、
農閑、
葯農、
務農、
雇農、
農耕、
農藝、
農工、
農機、
佃農、
還農、
農功、
農畯
農黃、
甸農、
農植、
春農、
農扈、
農饁、
農稼、
農穣、
下農、
椰農、
農戰、
農帝、
本農、
農瑣、
農草、
農澤、
鴨農、
支農、
農晨、
農軒、
農桒、
農歲、
司農、
農火、
山農、
窳農、
農步、
農情、
先農、
黎農、
農禾、
農疇、
農土、
旅農、
訓農、
庄農、
農皇、
農輿、
農談、
農里
【草木愚夫】:舊時農民的謙稱。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樣愚昧無知的人。
【草木之人】:像草木一樣無用的人。舊時農民的謙稱。
【村夫野老】:舊指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和老人。
【谷賤傷農】:谷:糧食。指糧價過低,使農民受到損害。
【甿隸之人】:甿:農民。種田耕地的人。舊時也指身份低下的人。
【炙膚皸足】:皮膚曬焦,足部凍裂。形容農民耕作的辛苦。
【自留地】:在實行農業集體化以後留給農民個人經營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間。
【歲稔年豐 】:稔:莊稼成熟。指農業豐收。
【強本節用】:本:我國古代以農為本。加強農業生產,節約費用。
【精耕細作】:指農業上認真細致地耕作。
【耕耘樹藝】:耘:鋤草,樹:栽植;藝:播種。耕田、鋤草、植樹、播種。泛指各種農業生產勞動。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不稼不穡 】:稼,播種;穡,收獲穀物。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時和歲豐 :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瑞雪兆豐年】:瑞:吉利的。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
【麥秀兩歧】:亦作「麥秀兩岐」。即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
【五穀豐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穰穰滿家】: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Ⅲ 以『法』結尾的詞語

方法 國法 王法 陣法 想法 看法 作法 做法 令法 辦法
憲法
自治法
選舉法
政法
組織法
基本法

不及之法 指不適用的法規
春秋筆法 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
奉公守法 奉:奉行;公:公務。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辦事守規矩。
橫行不法 橫行:行動蠻橫。肆無忌憚,專做違法的事。
講經說法 講傳宗教經典,宣揚宗教教義。亦指引經據典地談說議論。
就地正法 在犯罪的當地執行死刑。
居官守法 舊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規。
欺公罔法 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捨身求法 捨身:舍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後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生公說法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
繩之以法 根據法律制裁。
貪贓枉法 贓:贓物;枉:歪曲,破壞。貪污受賄,違犯法紀。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條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現身說法 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出種種人相,向人說法。現指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想方設法 想種種辦法。
小廉大法 舊時指大臣盡忠,小臣盡職。
嚴刑峻法 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以身試法 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以文亂法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違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不足為法 不值得學習、效法。
大經大法 根本的原則和法規。
奉公如法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畫一之法 指全體遵行、無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井井有法 有條理、有法度。
隆刑峻法 指刑法重而嚴。
明罰敕法 罰:刑罰;敕:整飭。嚴明刑罰,整頓法度。
墨守成法 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同「墨守成規」。
目無王法 不把國家的法律放在眼裡。指人不受約束地胡作非為。
深文峻法 猶言嚴刑峻法。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貪贓壞法 貪污受賄,違犯法紀。同「貪贓枉法」。
貪臟枉法 貪污受賄,違犯法紀。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樣處以罪刑。指王法對於王子、平民是一樣的。
違條犯法 違犯法律條文。
違條舞法 違犯法律條文。同「違條犯法」。
舞文玩法 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同「舞文弄法」。
徇情枉法 徇:曲從;枉:使歪曲。曲從私情,歪曲和破壞法律,胡亂斷案。
徇私枉法 遷就私情而違反法紀。
正身明法 端正自身,嚴明法紀。
祖宗成法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為後世沿襲應用的法則。
祖宗家法 封建時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規。

Ⅳ 民事的相關詞語

1、民事法庭:負責審理民事案件的法庭。簡稱民庭。
2、民事權利:民法上所規定權利。
3、民事訴訟:關於民事案件的訴訟。

Ⅳ 與民字相關的詞

【開頭的詞語】
民族 民間 民主 民眾 民警 民事 民營 民工 民航 民用 民意 民心 民政 民兵版 民俗 民生 民房 民宅 民法權 民國 民事訴訟 民事責任 民主黨 民族英雄 民歌 民情 民居 民辦 民族主義 民憤 民權 民樂 民主政治 民間藝術 民主黨派 民意測驗 民風 民事權利 民選 民家 民謠 民主革命 民約 民間故事 民怨 民主人士 民族自治 民防 民不聊生 民主主義 民族學 民主改革 民團 民族解放運動 民間文學 民諺 民主集中制 民氣 民智 民品 民望 民主國 民俗學 民運 民食 民庭 民船 民族資產階級 民力 民族形式 民脂民膏 民財 民族資本 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鄉 民夫 民主生活 民變 民族自決 民怨沸騰 民田 民和年豐 民安國泰 民以食為天 民膏民脂 民富國強 民不堪命 民生凋敝

Ⅵ 新廣告法出來了,有哪些詞不能用呀。。

根據廣告法,抄極限用語不得出現在商品列表頁丶商品的標題丶副標題丶主圖丶詳情頁,以及商品包裝等位置。使用極限詞語的違規商家,將被扣分,並遭到二十萬元以上丶一百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者將被直接封店;顧客投訴極限用語並維權成功後,賠付金額將由商家全部承擔。

據悉,極限用語包括如下詞彙:國家級丶世界級丶最高級丶最佳丶最大丶第一丶唯一丶首個丶首選丶最好丶最大丶精確丶頂級丶最高丶最低丶最丶最具丶最便宜丶最新丶最先進丶最大程度丶最新技術丶最先進科學丶國家級產品丶填補國內空白丶絕對丶獨家丶首家丶最新丶最先進丶第一品牌丶金牌丶名牌丶優秀丶最先丶頂級丶獨家丶全網銷量第一丶全球首發丶全國首家丶全網首發丶世界領先丶頂級工藝丶最新科學丶最新技術丶最先進加工工藝丶最時尚丶極品丶頂級丶頂尖丶終極丶最受歡迎丶王牌丶銷量冠軍丶第一(NO.1\Top1)丶極致丶永久丶王牌丶掌門人丶領袖品牌丶獨一無二丶獨家丶絕無僅有丶前無古人丶史無前例丶萬能等。

Ⅶ 民可以組哪些詞語

很多,諸如:抄
民樂、居民、民情、貧民、人民、民族、市民、農民、、移民、民諺、選民、黎民、
僑民、先民、民營、民船、民變、民風、遊民、民品、民心、民警、煙民、民間、
民命、全民、牧民、民負、擾民、漁民、村民、臣民、民憤、民庭、民政、便民、
萬民、流民、民法

Ⅷ 意思表示解釋在民法通則的相關內容

意思表示為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為是司法自治的實踐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義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為。意思表示由客觀要件與主觀要件構成。客觀要件是指在客觀上可認識其在表示某種法律效果意思。主觀要件,是指內心的意思,更可分為行為意思、表示意思與效果意思。 意思存於內心,是不能發生法律效果的。當事人要使自己的內心意思產生法律效果,就必須將意思表現於外部,即將意思發表。發表則須藉助語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體語匯。意思表示所發表的意思,是體現為司法效果的意思,亦即關於權利義務取得、喪失及變更的意思。
法律效果

拘束力
意思表示的拘束力,亦即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意思表示一旦成立,表意人須受其約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者變更的法律效力。意思表示作成後,將要影響表意人、相對人或第三人的利益。如表意人作成訂立合同的要約,相對人即產生承諾權,表意人拋棄某物的所有權,他人佔有該物即不構成非法佔有或者不當得利行為。再則,對於已作成的意思表示,表意人可否撤回或者撤銷,也事關表意人本身以及相對人和第三人的利益。

拘束力的發生
意思表示拘束力自何時發生,事關表意人對於撤銷權的行使期間(即該期間始期與終期的確定),以及相對人的信賴利益,同時關涉非對話意思表示傳達途中遺失或者遲到風險的負擔。民法通則第57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而合同法第16、23條等就合同意思表示成立的時間做了進一步規定。

意思表示的生效
意思表示何時生效,應視意思表示有無相對人;在有相對人的情形,尚應區分對話意思表示與非對話意思表示。分述如下:

無相對人之意思表示
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何時生效,民法未設明文規定,解釋上應認與意思表示成立之時同時生效。例如所有權的拋棄,在其拋棄行為完成時,即發生效力。

有相對人之意思表示
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通過經過四個階段,A意思表示的作成,B意思表示的發出,C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D意思表示的意思為相對人所了解。應采何者作為意思表示發生效力的時間點,涉及當事人的利益甚巨。為合理分配危險,民法就對話的意思表示采「了解主義」,就非相對人的意思表示采「到達主義」。分述如下:
1、對話意思表示:了解原則
對話人為意思表示的,其意思表示,以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
對話,指意思表示可直接溝通而言,例如對面相談,打電話。雖近咫尺,但以紙條相傳時,不能直接表達意思表示,因此不屬於對話意思表示,仍應適用非對話意思表示的規定。所謂「了解」,指依通常的情形,客觀上可能了解而言,故對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以中文為解僱的意思表示,不生效力。
2、非對話的意思表示:到達原則
(1)到達及撤回。非對話而為意思表示的,其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但撤回之通知,同時或先於到達者,不在此限。分二點言之:
A到達,指意思表示已進入相對人的支配范圍,置於相對人可了解的狀態而言。例如解除契約的信函已於通常時間到達相對人的信箱時,即為到達。即使相對人沒有閱讀,也應發生效力。
B意思表示的撤回性。例如甲某日致函於乙表示解除買賣合同,其後改變心意,即發另一一函表示不欲解約。若郵差將兩函一同放入相對人的信箱,即使相對人先閱讀第一封,第二封亦然生效,將第一封的解約意思撤回。
(2)意思表示發出通知後表意人死亡、喪失行為能力,或其行為能力受限制。此時,表意人的意思表示,不因之失其效力。所謂發出,拽表意人已作成使其內心意思表示於外部的行為。所謂通知,指使意思表示進入得預期其到達受領人的過程,如書信投稿郵筒,將電報交付於電信局。所謂喪失行為能力,指受禁治產宣告而言。[8]

意思表示瑕疵
民事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核心要素,若意思表示有瑕疵,將要影響到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使當事人的意思無法達成預定的目的。意思表示瑕疵究竟如何影響民事法律行為的效果,民法通則的規定與合同法的規定有不同。

意思表示不一致
一、單獨虛偽表示
單獨虛偽表示,是指表意人單獨不願受到其意思表示的拘束,而為意思表示。但該單獨虛偽表示,因相對人明知與否,效果不同。原則上,該意思表示有效,但例外的若相對方明知的則意思表示無效。例如甲開畫展,乙再三贊賞,甲表示願意贈A畫,原本期待乙的拒絕,但不料乙竟為允諾接受。因在公開場合,甲於展覽後不得不將A畫贈於乙時,其意思表示有效,乙取得該畫的的所有權。假設乙明知甲無欲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只是一種謙讓,其債權及物權的意思表示均為無效,乙不能取得該畫的所有權。
二、通謀虛偽表示
通謀虛偽表示,是指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而虛假的意思表示,相對人不僅須知表意人非真實意思,並須表意人非真意這表示與而與其為非真意的合意。若僅一方無欲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而表示與真實符意思者,尚不能指為通謀虛偽表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無效,但不得以其無效對抗善意第三人。通謀虛偽表示包括合同,及有相對人的單獨行為等,無論其財產上還是身份上行為,皆有適用餘地。實務上最常見的是,為詐害債權人而通謀虛偽為不動產的買賣或設定抵押權。虛偽意思表示,隱藏他項法律行為的,應當適用該他項法律行為的法律規定。例如甲乙本欲為贈與合同,但是不想為他人所知,故作成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則是被隱藏的法律行為,因此買賣合同無效,但是贈與合同並不因此無效。[9]

三、重大誤解
重大誤解行為是基於重大錯誤認識而實施的意思表示。所謂重大誤解,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1條的解釋是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概括法律的規定,重大誤解行為的要件可以分解為:
(1)須有錯誤認識。所謂錯誤認識,既包括表意人方面的錯誤,也包括受意人的誤解。前者是發動型錯誤,後者則是受動型錯誤。錯誤的形態很多,有把想要設定的法律關系性質搞錯,如把租賃當成借用;有把標的搞錯的,如把18K金當成赤金;有把價格搞錯的,如把100元1市斤當成100元1公斤;有把履行時間、地點或甚至把當事人搞錯的,等等。
(2)須當事人不了解其錯誤。即當事人屬無意中犯了錯誤。如果是故意搞錯,那就屬於欺詐或虛偽行為,而不再是誤解行為。
(3)須錯誤性質嚴重。判斷錯誤是否嚴重,應從一般人處於表意人的地位,如果有此誤解,會不會實施該行為的標准來把握,如果不會實施,則屬性質嚴重。

意思表示不自由
一、欺詐
所謂欺詐,是故意欺騙他人,使之陷於錯誤的行為。受欺詐而實施的行為,則是由於他人的欺詐行為陷於錯誤,進而作出的意思表示。欺詐行為的法律要件是:
在欺詐人方面
(1)須有欺騙他人的行為。欺詐行為是故意把不真實的情況表示給別人,無論虛構事實、歪曲事實或者隱匿事實均屬之。欺詐往往呈現為積極行為,而消極行為,尤其是沉默,則必須是法律、合同或者商業習慣上有告知事實的義務,而未告知時才能構成欺詐。
(2)須有欺詐故意。欺詐故意,是指具有欺騙他人的故意,這種故意的含義包括兩層:第一是使相對人陷於錯誤的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所表示的情事不真實,並且明知相對人有陷入錯誤的可能;第二是有使相對人陷於錯誤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這兩種故意從根本上妨礙了被欺詐人意思形成的自由。
在被欺詐人方面
(1)須被欺詐人因受欺詐而陷於錯誤。被欺詐人陷於錯誤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須有因果關系。如果被欺詐人並不陷於錯誤,或者雖然陷於錯誤,但該錯誤不是受欺詐而產生,則欺詐行為不能成立。
(2)須被欺詐人因錯誤而作出意思表示,即錯誤與意思表示之間須有因果聯系。如果被欺詐人雖然陷於錯誤,但是並沒有因之而作出意思表示;或者雖有意思表示,卻不是因錯誤所致,欺詐行為也不能成立。
二、脅迫
脅迫是因他人的威脅或者強迫,陷於恐懼而作出的不真實意思表示。威脅是指以預告未來的損害使相對人精神感到恐懼。強迫是指以對相對人或其親屬的身體強制或傷害。當事人因受脅迫而作出的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即是脅迫行為。脅迫的法律要件是:
在脅迫人方面
(1)須有脅迫行為存在。脅迫是不正當地預告危害,以使他人陷於恐怖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69條規定: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脅迫行為。
(2)須有脅迫的故意。脅迫人的故意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須有脅迫相對人使之產生恐懼的故意;第二,須有使相對人因恐懼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即脅迫的目的在於使相對人作出迎合性意思表示。
(3)須預告危害屬於不正當。所謂不正當,即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道德准則。違法當然屬於不正當,但不正當卻不一定都違法。例如,某甲對某乙說:「如果不簽訂合同,則告發你私拿回扣的事」,是很難說這預告是違法的,卻肯定屬不正當,因為它干涉了相對人的意思自由。
在被脅迫人方面
(1)須因受到脅迫而產生恐懼。如果脅迫人縱然施加脅迫,但被脅迫人並不因此恐懼,或雖有恐懼,但恐懼並不是因脅迫而生,就不能構成受脅迫而實施的瑕疵意思表示或瑕疵法律行為。
(2)須因恐懼作出意思表示。即脅迫人的意思表示與其恐懼須有因果聯系。而且,其意思表示,又須迎合脅迫人的意思作出。這兩個方面必須同時存在,如果被脅迫人並不因脅迫而恐懼,就不能構成受脅迫而實施的行為。進一步看,即使被脅迫人產生恐懼,但是所實施的行為卻不迎合脅迫人的意思,也還是不能構成受脅迫而實施的行為。因為,受脅迫而實施的行為,其實質在於行為人的意思形成和表示均受到不正當干涉。
三、乘人之危
因危難處境被他人不正當利用,不得已而作出對自己嚴重不利的意思表示,是乘人之危而實施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危難人的意思形成和表示,都受到了乘危人的不正當干涉,違背了意思自由原則,因而不能被認為是健全的意思表示。乘人之危的行為,須具備以下要件:
在乘危人方面
(1)須乘人之危。即對他人的危難處境加以利用。危難處境一般指經濟上的窘迫,以及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自由等方面面臨或者陷於危險或困難。
(2)須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即須有使危難人按照自己意思進行意思表示的故意。
在危難人方面
(1)須危難人被迫進行意思表示。即乘人之危與危難人的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聯系。危難人進行意思表示是不得已而為之,是乘危人不正當利用的結果。如果危難人臨危不懼,不為利誘所動,當然談不上危難為人所用而實施的行為。
(2)須危難人迎合乘危人的意思進行意思表示。即危難人無奈而使自己的意思表示迎合乘危人的意思。如果危難人並不迎合乘危人的意思,那麼他所實施的行為也就不構成危難為人所用而實施的行為。
(3)須後果對危難人嚴重不利,違反了公平原則。

Ⅸ 則組詞語有哪些成語

否則、實則、守則、細則、鐵則、准則、規則、法則、通則、總則、附則、罰則、簡則、原則、然則、雖則、則例、也則、則微、於則、纔則、天則、模則、物則、順則、一則、則故、憲則、真則、喚則、百則、遺則、干則、則子、則天、平則、升則、議則、本則、是則等。

一、釋義

1、規范;榜樣。

2、規則。

3、效法。

4、連詞。表示承接關系;表示轉折關系

5、是;乃是。

6、與「作」義相近,宋、元、明小說戲曲里常用。

7、量詞。用於成文的條數。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則,等畫物也。從刀,從貝。貝,古之物貨也。

白話版《說文解字》:則:均等劃分財物。字形採用「刀、貝」會義。貝,是古代表示財物的符號。

三、字形演變(如圖)

四、造字本義

動詞,古人將法律條文及其他重要記錄刻鑄在青銅鍾鼎上,以便久存流傳。

(9)民法典字詞擴展閱讀

組詞:

一、否則[fǒu zé]

如果不是這樣:首先必須把場地清理好,否則無法施工。看問題必須全面,否則的話,就難免以偏概全。

二、實則[shí zé]

實際上;其實:他表面上贊成,實則是敷衍大家。

三、細則[xì zé]

有關規章、制度、措施、辦法等的詳細的規則:工作細則。管理細則。

四、規則[ guī zé ]

1、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交通規則。書刊借閱規則。飯店管理規則。

2、規律;法則:自然規則。造字規則。

3、(在形狀、結構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齊:規則四邊形。這條河流的水道原來很不規則。

五、通則[tōng zé]

適合於一般情況的規章或法則:民法通則。

Ⅹ 求 法律英語詞彙的書籍或詞典

那就選擇國外影印系列公司法之類的書

五、 國外影印教材系列
1、 法律出版社,美國法精要系列
2、 武漢大學出版社,影印版法學基礎系列
3、 武漢大學出版社,最新不列顛法律袖珍讀本
4、 中信出版社,伊曼紐爾法律精要系列
5、 中信出版社,案例與解析影印系列
6、 中信出版社,案例教程影印系列
7、 中國方正出版社,美國法學院經典教材ASPEN釋例系列
8、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民商法摘要影印注釋本系列
9、 法律出版社,朗文培生法學基礎系列

六、 國內教材系列

七、 7分以下的其他書籍
1、
2、
3、
4、
5、
6、《英文合同協議快易通》簡新亞7分
7、《英文合同》葛亞軍6分
8、《國際貿易英文合同文體與翻譯研究》宋德文5分

前言 如何學好法律英語

一、 詞典類
1、Black』s Law Dictionary (8th) 9.5分
2、《元照英美法詞典》9分
3、《牛津現代法律用語辭典》 9.5分
4、《牛津法律詞典》9分
5、《朗文法律詞典》
6、《韋氏法律詞典》8分

二、詞語類
1、《英漢漢英法律用語辯證詞典》陳忠誠 9分
2、《法律英語核心術語:實務基礎》9分
3、《法律英語核心術語:實務高階》9分
4、《法律英語同義近義術語辨析和翻譯指南》 宋雷 8分
5、《悅讀法律英語》陳忠誠 7分
6、《法窗譯話》陳忠誠 7分
7、說下我的法律英語詞彙書——《法律英語詞彙——以美國法律為基礎》

三、翻譯類
1、《英漢法律翻譯教程》孫萬彪9分
2、《漢英法律翻譯教程》孫萬彪
3、
4、
5、《民法通則》AAA譯本評析 陳忠誠 9分
6、
7、《新編英漢法律翻譯教程》王道庚 8分
8、《法律文本與法律翻譯》李克興 張新紅7分
9、《英文合同閱讀與分析技巧》範文祥7分

四、寫作類
1、《最新法律專業英語——讀寫全程點撥》何主宇8分
2、《涉外法律函電英文寫作範例》何主宇7.5分
《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製作》 陶博
《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中的句法歧義》 陶博
Legal Writing 哈格德
《平易英文法律寫作教程-課文與練習》 (美)迦納
《法律英文寫作的第一本書》 德沃斯基
《法律推理與法律文書寫作(結構策略風格)(第4版) 小理查德

熱點內容
東莞勞動法夜班工資標准 發布:2025-09-16 22:36:05 瀏覽:566
黃平法學院 發布:2025-09-16 22:30:16 瀏覽:247
美國同性婚姻法什麼社會問題 發布:2025-09-16 22:16:09 瀏覽:366
qq飛車官方條例 發布:2025-09-16 22:12:52 瀏覽:454
招募法律服務志願者 發布:2025-09-16 22:08:03 瀏覽:195
做實思想道德 發布:2025-09-16 21:59:41 瀏覽:704
上海律師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16 21:29:15 瀏覽:888
民訴訟法200 發布:2025-09-16 21:23:12 瀏覽:916
合同法249條 發布:2025-09-16 21:20:51 瀏覽:760
法官官職大嗎 發布:2025-09-16 21:19:55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