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機關的體系
Ⅰ 「司法機關」應包括哪些部門
「司法機關」應包括的部門有:
1、法院: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審判機關,中版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權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2、檢察院:檢察院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人民檢察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
3、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是指國家依照法律設立的,代表國家行使公安職權和履行公安職責的,具有武裝性質國家機關。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因而它又是國家的司法機關之一。公安機關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依法管理社會治安,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同時公安機關又依法偵查刑事案件,行使國家的司法權。
4、司法行政機關及其領導的律師組織、公證機關、勞動教養機關等。
Ⅱ 司法機關的體系是上下級的行政負責體系
目前我國的司法機關包括公檢法三家,公安機關跟檢察院是上級領導下級的關系,法專院則屬是上級監督下級,也就是說理論上來說每級法院都是相對獨立的,並不是上下級領導關系
1.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公正行使國家審判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地方各級法院主要指省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
2.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嚴格行使國家的檢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檢察院包含省級人民檢察院、市級人民檢察院、基層人民檢察院;
3.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在履行刑事偵查職能的時候,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則不屬於司法機關;
4.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偵查部門、軍隊保衛部門等其他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機關。
Ⅲ 司法機關的領導體制
在中國,司法機關從屬於國家權力機關而相對獨立於其他國家機關。
司法機構主要包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四大類。
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公正行使國家審判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地方各級法院主要指省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嚴格行使國家的檢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檢察院包含省級人民檢察院、市級人民檢察院、基層人民檢察院。
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因而它又是國家的司法機關之一。
司法行政機關是中國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司法體系和法制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
審判權
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法院作為審判機關履行國家審判職能的性質。
檢察權
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有權對國家公務人員履行職務進行監督,對公安機關的偵查、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工作進行監督。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檢察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檢察權的法律監督機關性質。
偵查權
公安機關依法行使偵查權,具有司法的性質。公安機關除具有司法的屬性外,歸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公安機關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特殊偵查權
國家安全機關依法行使特殊偵查權,同樣具有司法的性質。國家安全機關具有國家公安機關的性質,同樣歸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依法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在國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以及法律規定的相關職權。司法行政機關依法承擔輔助國家司法職能實施的行政管理任務,具有司法的性質。司法行政機關除具有司法的屬性外,也歸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依法行使司法方面的行政管理權。
Ⅳ 國家機構體系的司法機構
(一)人民法院的性質與任務
1.性質。我國現行憲法第12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這一規定明確了人民法院的性質。根據這一規定,在我國,審判權必須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即只有人民法院才有審判權,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進行審判活動。
2.任務。根據現行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法院的任務是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並且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事糾紛和行政糾紛,以保衛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通過全部審判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人民法院的組織體系與職權
根據現行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我國人民法院的組織體系由以下法院組成:全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包括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和森林法院等。
我國現行憲法第127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這表明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的關系不是領導關系,而是監督關系。憲法這一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各級人民法院能夠依法獨立進行審判。根據這一規定,上級人民法院不能直接指揮命令下級人民法院如何進行審判,只能對下級人民法院在審判活動中是否正確適用法律進行審查監督。這種監督主要體現在上級人民法院按照上訴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及死刑復核程序對下級人民法院具體案件的監督,糾正錯誤的判決和裁定。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審判機關,其主要職權包括:(1)一審管轄權,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或者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理的第一審案件(主要是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2)上訴管轄權,審判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3)審判監督權,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生效判決、裁定;(4)司法解釋權,對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司法解釋;(5)死刑核准權,核准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和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之外的死刑案件。
2.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其中:
(1)基層人民法院,包括縣人民法院和不設區的市人民法院、自治縣人民法院、市轄區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的職權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一審管轄權,審判除法律規定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外的所有一審案件;②庭外處理權,處理不需要開庭審判的案件;③調解指導權,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2)中級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設區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的職權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一審管轄權,審判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在刑事案件方面,包括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方面;包括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在行政案件方面,包括確認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基層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②上訴管轄權,審判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③審判監督權,監督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判省級人民檢察院分院、省轄市及自治州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或指令基層人民法院再審基層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生效判決、裁定。
(3)高級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級人民法院、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其職權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一審管轄權,審判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主要是在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下級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②上訴管轄權,審判對下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對海事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③審判監督權,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判省級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下級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生效判決、裁定;④死刑核准權,核准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和依最高人民法院授權由其核準的死刑案件(即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
3.專門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是人民法院組織體系中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它們是設在特定部門或者針對特定案件而設立,受理與設立部門相關的專業性案件的法院。根據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目前我國設有軍事法院、海事法院、森林法院和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軍事法院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軍內的最高級)、大軍區及軍兵種軍事法院(相當於中級層次)、軍級軍事法院(基層級)三級,軍事法院負責審判軍事人員犯罪的刑事案件。
海事法院只設一級,設立在廣州、上海、武漢、天津、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海口和北海等港口城市,其建制相當於地方的中級人民法院。海事法院管轄民事主體之間的第一審海事案件和海商案件。對海事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由海事法院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鐵路運輸法院是設在鐵路沿線的專門人民法院,分為二級:一是在鐵路管理分局所在地設立鐵路運輸基層法院,二是在鐵路管理局所在地設立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鐵路運輸法院負責審判由鐵路公安機關偵破、鐵路檢察院起訴的發生在鐵路沿線的刑事犯罪案件和與鐵路運輸有關的經濟糾紛。
森林法院的任務是保護森林,審理破壞森林資源案件、嚴重責任事故案件及涉外案件。基層森林法院一般設置在某些特定林區的一些林業局(包括木材水運局)的所在地;在地區(盟)林業管理局所在地或國有森林集中連片地區設立森林中級法院。 (一)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地位與任務
1.性質。我國現行憲法第12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這一規定明確了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從當前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實踐來看,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主要是對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否違反刑法實行監督,以及對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和監獄等機關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並包括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和行政審判活動的事後監督。
2.任務。根據憲法和1979年制定、1983年修改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的任務是:通過行使檢察權,打擊一切叛國的、分裂國家的犯罪活動,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保衛國家的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行,並通過檢察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積極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二)人民檢察院的組織體系與領導體制
1.組織體系。根據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我國人民檢察院的組織體系由下列檢察機關組成:全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分院,自治州和設區的市人民檢察院;縣、不設區的市、自治縣和市轄區人民檢察院。專門人民檢察院包括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等。
省一級人民檢察院和縣一級人民檢察院,根據工作需要,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可以在工礦區、農墾區、林區等區域設置人民檢察院,作為派出機構。
2.領導體制。根據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人民檢察院實行雙重從屬制,既要對同級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又要對上級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
國家權力機關對人民檢察院的領導,主要表現在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罷免或者任免人民檢察院主要組成人員,審議工作報告,進行各種形式的監督等。
檢察系統實行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的領導體制。下級人民檢察院必須接受上級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對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這種垂直領導體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人事任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須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自治州、設區的市、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須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大常委會批准。(2)業務領導。對於下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有權復核改變;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下級人民檢察院必須執行。當下級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中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上級人民檢察院應及時給予支持和指示,必要時可派人協助工作,也可以將案件調上來由自己辦理。
在人民檢察院內部實行檢察長統一領導與檢察委員會集體領導相結合的領導體制。檢察長對檢察機關的工作享有組織領導權、決定權、任免權、提請任免權、代表權等負有全面的領導責任。檢察委員會在檢察長的主持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要問題。如果檢察長在重大問題上不同意多數人的意見,可以報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
(三)人民檢察院的職權
根據我國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各級人民檢察院主要行使下列職權:
1.立案偵查。即對違反刑法的犯罪案件特別是重大刑事案件的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權。人民檢察院對於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重破壞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對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等案件,進行立案偵查。
2.批准逮捕。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時,應當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人民檢察院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3.提起公訴。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和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終結的案件,均由人民檢察院審查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人民檢察院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並派員出席法庭支持公訴。
4.偵查監督。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包括國家安全機關、走私犯罪偵查機關等)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人民檢察院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時,有權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5.審判監督。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在刑事訴訟中,人民檢察院如發現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如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有權按照上訴程序提出抗訴;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也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6.執行監督。又稱之為「監所監督」,是指人民檢察院對監獄和其他刑罰執行機關執行刑事判決、裁定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法情況,有權通過執行機關予以糾正。這種監督還包括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執行死刑,裁定減刑和假釋等活動的監督等。
Ⅳ 司法體系的機關構成
從主體上來看,目前我國有人主張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這四家機關內都是司法機關,也有人容主張司法機關只有法院一家。我國司法機關在司法實踐中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一個是審判系統(即法院),一個是檢察系統(即檢察院)。公安機關,本身同時存在著行政執機關和刑事偵查機關的身份,在部分的司法活動中並非必要的存在。司法行政機關(指司法局及其上級機關),其主要作用於法制普及與推廣,同時具有部分刑罰和行政處罰的執行職能,不直接參與一般的司法活動。一般稱這兩個是政法機關,同時稱這兩個機關也是司法機關比較少見。不過同時又有說法,將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稱為政法系統內的四大機構;也有說法稱檢察、法院、司法行政為司法系統內三大機構。
Ⅵ 中國國家機構體系的司法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
Ⅶ 中國的司法系統由哪幾大部分組成
從廣義上,中國的司法系統由公、檢、法、司四大機關,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司法體系。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指法院系統和檢察院系統。這兩個系統在憲法的約束下本著正確、合法、及時、獨立、公正、平等的原則完成國家的司法活動,使國家的正常法律生活得以正常進行。
一、檢察院體系
我國的檢察院系統分為四級,分別是:基層檢察院、中級檢察院、高級檢察院、最高檢察院。這四級檢察院分別是按國家行政區劃設置的,分別設在區或縣級行政區(基層)、地區級行政區(中級)、省級行政區(高級)和國家(最高)。在我國,檢察機關的職權主要有三項,分別是檢察權、偵查權和監督權。檢察權主要是負責對刑事案件的批捕、審查與提起公訴、支持公訴;偵查權主要是對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犯罪和貪污、受賄等犯罪進行偵察;監督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監督,一是對法院審判民事案件的監督,如果檢察院認為法院對民事案件的審理不公正,可以依職權提起抗訴。另一個監督是對法院審判刑事案件的監督,也是以抗訴的形式對法院的審判進行監督。第三個監督是對國家司法、執法人員的監督。
二、法院體系
我國的法院系統同樣也分為四級,分別是基層法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和最高法院,其設置和檢察院一樣是按我國行政區劃設置的。我國法院的職權主要有三種,一是審判權,包括對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的審判權。我國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四級兩審制,四級就是前面提到的法院的四個級別設置,兩審是指一個案件可以經過初審和上訴審程序。對於初審判決不服的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上訴。第二項權力是執行權,包括對本院審理的案件的執行,也包括對外地法院委託案件的執行,還包括對行政執法機關委託申請的執行以及對仲裁裁決的執行,另外對於刑事案件的判決一般交由其他機構具體執行。三,審判監督,指各級法院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依法提起並對案件進行重新審判的程序。
Ⅷ 司法體系的機關分級
司法實踐中,一般指法院(審判系統)和檢察院(檢察系統)。
檢察院體系
我國的檢察院系統分為四級,分別是:基層檢察院、中級檢察院、高級檢察院、最高檢察院。這四級檢察院分別是按國家行政區劃設置的,分別設在區或縣級行政區(基層)、地區級行政區(中級)、省級行政區(高級)和國家(最高)。在我國,檢察機關的職權主要有三項,分別是檢察權、偵查權和監督權。檢察權主要是負責對刑事案件的批捕、審查與提起公訴、支持公訴;偵查權主要是對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犯罪和貪污、受賄等犯罪進行偵察;監督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監督,一是對法院審判民事案件的監督,如果檢察院認為法院對民事案件的審理不公正,可以依職權提起抗訴。另一個監督是對法院審判刑事案件的監督,也是以抗訴的形式對法院的審判進行監督。第三個監督是對國家司法、執法人員的監督。
法院體系
我國的法院系統同樣也分為四級,分別是基層法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和最高法院,其設置和檢察院一樣是按我國行政區劃設置的。我國法院的職權主要有三種,一是審判權,包括對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的審判權。我國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四級兩審制,四級就是前面提到的法院的四個級別設置,兩審是指一個案件可以經過初審和上訴審程序。對於初審判決不服的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上訴。第二項權力是執行權,包括對本院審理的案件的執行,也包括對外地法院委託案件的執行,還包括對行政執法機關委託申請的執行以及對仲裁裁決的執行,另外對於刑事案件的判決一般交由其他機構具體執行。三,審判監督,指各級法院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依法提起並對案件進行重新審判的程序。
Ⅸ 唐代的司法機關體系
4、《武德律》--唐高祖武德年間制定。共45篇,500條,在內2容上q大x多採用隋朝開i皇時期的法律。 1、《貞觀律》--唐太l宗李世民命長8孫無f忌等人r在《武德律》基礎上m修定而成,仍7為446篇、600條,以1隋開n皇律令為3藍本作了g較大p改動,奠定了b唐律的基本風6貌。 3、《永徽律疏》--唐高宗永徽年間,以1《貞觀律》為3基礎編纂出《永徽律》,此後又s對000條律文6逐條逐句進行注釋,並附在律文8之f後,稱作疏議。律與k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d,合稱《永徽律疏》,是唐代法典的代表作。後人c又u稱之m為1《唐律疏議》。 3、《唐六1典》--唐玄宗開a元f年間制定,內3容涉及t國家機關職掌和活動的各個w方2面,是中6國封建時代最早的一j部綜合性行政法典。 6、《大m中3刑律統類》--唐宣宗時張葵編定。即:將同一r性質的律、令、格、式混合編在一j起的法典形式。 三m、唐朝的法律形式 5、律--是刑事法規,相當於g近代的刑法典。 1、令--是關於n國家體制和基本制度的法規。 6、格--是國家機關各部門k在日1常工q作中3據以2辦1事的行政法規。 5、式--是國家機關的公6文4程式。 四、唐律的刑法原則 劃分7公4罪和私罪;自首減免刑罰;共犯區p分2首從0;二y罪以4上d俱發,以3重者論;累犯加重;同居相隱;比0況類推;老小j廢疾減免刑罰;涉外案件的處理原則;同罪異罰;區a分4故意和過失。 五s、唐律十i二f篇的內5容 8、第一m篇名例:71條,是關於b刑罰種類及d其適用的一m般原則的規定,為3《唐律疏議》的總綱,相當於g現代刑法的總則。 五p刑--即笞、杖、徒、流、死。 十o惡--謀反7、謀叛、謀大n逆、惡逆、不x道、大d不f敬、不a孝、不i睦、不i義h、內8亂。 八p議、請、減、贖、官當、免--各級官僚的法律特權。 刑法原則--劃分0公4罪和私罪;自首減免刑罰;共犯區a分5首從7;二m罪以7上o俱發,以0重者論;累犯加重;同居相隱;比0況類推;老小u廢疾減免刑罰;涉外案件的處理原則;同罪異罰;區u分2故意和過失。 7、第二p篇衛b禁:55條,主要是警衛p宮廷和守衛m關津要塞方6面的規定。 7、第三i篇職制:51條,主要是懲治官吏違法失職的規定。 8、第四篇戶3婚:25條,主要是戶1籍、田宅、賦役和婚姻家庭方0面的規定。 嚴格保護封建國有土o地和私有土d地的所有權 嚴禁脫戶3漏口y、逃避賦役 維護封建的婚姻家庭關系--離婚以8七u出、義c絕為2條件;財產繼承採用諸子l平分3制,貴族身份的繼承權只屬於t嫡長4子i孫。 1、第五d篇廄庫:37條,是關於h牲畜、庫藏管理方1面的規定。 3、第六3篇擅興:82條,主要是關於z兵士p徵集、軍隊3調動及b興造方5面的規定。 6、第七h篇賊盜:54條,是關於x保護封建政權、地主階級的政治利益及j生命、財產不h受侵犯的規定。 以5謀反3、謀大d逆、謀叛罪嚴懲危害封建政權及i皇帝特權的行為0。 嚴懲危害生命安全的犯罪。 對盜罪作了h明確規定--竊盜、強盜、監守盜 嚴禁買賣人x口n 2、第八n篇斗3訟:50條,是關於h斗3毆傷人z和控告、申訴等方2面的規定。 1、第九w篇詐偽:30條,是關於d欺詐和偽造方0面的規定。 50、第十p篇雜律:38條,不j便編入e其它各篇的犯罪,皆歸入d此篇,包括買賣、借貸、市場管理以0及w姦情方2面的犯罪。 03、第十j一x篇捕亡q:03條,是關於x追捕逃犯、捕捉罪人i和逃丁a的規定。 37、第十r二k篇斷獄:14條,是關於j司法審判和監獄管理方2面的規定。 六6、唐律的主要特點與q歷y史地位 2、唐律的主要特點 (4)規范詳備、科條簡要 (7)中2典治國、用刑持平 (6)諸法合體、以8刑為1主 (3)依禮制刑、禮法合一l 5、唐律的歷z史地位 (5)唐律是一f部完備的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在漫長5的封建法制發展史中1,處於r承先啟後的重要歷c史地位。 (0)唐律對亞洲許多國家的封建立法也l有重要的示3范作用。 八k、唐律關於b物權和債權的規定 0、關於m物權--唐律嚴格保護所有人a對物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7之q權,嚴格禁止5他人f侵犯;規定物權取得的條件。 3、關於u債權--唐律規定了q買賣、借貸、賃庸、寄託等債的關系;規定債務擔保制度。 九k、唐朝的司法制度 6、司法機關 (4)中4央司法機關--大o理寺、刑部、御史台。 (4)三u司推事--重大b案件,由大l理寺、刑部、御史台長3官共同審理的制度。 (0)地方0司法機關--行政長7官兼理司法。 6、訴訟制度 (8)管轄--根據犯罪發生區t域、罪行輕重、被告身份,劃分7了c各級審判機關的管轄權。 (5)起訴--舉劾、告發、告訴 (5)審判--以4原告訴狀為0准;採取五i聽的審判方3式,同時也x以2眾證定罪;"罪從1供定",但禁止5任意刑訊;規定迴避制度;司法官判決須"具引8律、令、格、式";"服辯";司法官對於y應該"言上u"或"待報"的案件不p得擅自判決。 (4)執行--徒流刑應送配所,死刑的執行須奏報皇帝批准。 1、監察機關對司法活動的監督 御史台的主要任務是監督國家各級官吏是否遵守法律。其下m設台院、殿院、察院。台院和殿院的御史主要糾察中6央及w京城的各級官吏;察院御史則巡察州縣,糾察地方4官吏的違法失職行為6。 ●歷s史人r物 [唐太d宗](310-080)唐高祖李淵的次子a,李世民。祖籍隴西狄道(今3甘肅臨洮縣)人c。隋末2與g其父5親李淵一e起發兵反6隋。唐建立後,被封為7秦王o,任尚書8令。武德九l年(413)發動"玄武門y之r變",取得太x子c地位,次年繼帝位,建元d貞觀。在位期間推行一b系列政策和措施,造就了o"貞觀之o治"。在法律思想方4面,推崇儒學,吸收法、道兩家的思想,牢固地確立了s中3國古代儒法結合的思想路線。 具體表現為8:(4)以8德禮為0治,注重教化8。認6為8自古以8仁5義l治天e下k,國家則長7治久s安;而專q以7法治,救弊除害於j一e時,國家則會很快敗亡t。(3)加強立法,力f求寬簡。即位不f久m,便命大x臣修訂7法典。武德七a年頒布《武德律》,貞觀十e一q年頒行《貞觀律》。修律過程中6,刪繁就簡,去重從3輕。(4)明正賞罰,不z殊貴賤。他認7為7賞罰之w得失,關系國家的安危,必須做到"一c斷於k律",賞不o遺親遠,罰不f阿親貴。李世民特別注意剋制自己r的感情,帶頭守法,避免用自己y的主觀意志來取代法律。(7)加強復核,控制死刑。貞觀元r年,實行中4央機關對死刑判決的合議,首創封建法律史上u"九s卿議刑"制度。 [長7孫無n忌](?-585)唐初大d臣。河南洛陽人n。曾隨李世民征討,功績卓著。公3元f468年,參與h謀劃、發動"玄武門j之l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曾奉命與c房玄齡等修訂4《唐律》,並對《唐律》進行逐條解釋,著成《唐律疏議》,成為1我國流傳至今8的一i部完整的封建法典。後因反7對武則天s為4皇後,被誣陷謀反4罪,流放黔州,迫令自縊身死。 在法律思想方8面,堅持封建正統儒家法律思想,是集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至隋以5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之b大n成,構建以1儒家為6核心4兼采法、道封建法律理論體系的主要代表人s物之p一v。 主要觀點有:(7)主張儒法合流。他以6儒家經典為6依據,以8儒家封建綱常思想為0指導,對唐律條文3進行疏議,完成了f封建法典的儒家化5過程。(7)主張維護封建等級特權制度。對唐律中1規定的特權保護制度進行解釋。。(6)主張罰當其罪。主張官吏嚴格依法斷案,做到罰當其罪。(7)主張整肅吏治。在法律疏議中8強調官吏要"導德齊禮,移風3易俗"。對一h切3貪贓枉法行為2都要追究刑事責任,論罪處罰;而對負有監督責任的官吏在職務內4犯罪,要加重處罰。 di≮i≮hzn〓唯ァe┲ㄠg≮g≮c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