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葉謀發
『壹』 我國刑法創制和完善的過程是如何實現犯罪化與非犯罪化的
犯罪化,一般是指將以往不是犯罪的行為,作為刑法上的犯罪,使其成為刑事制裁的對象。其中,以往不是犯罪的行為,既可能是由行政法、經濟法等法律禁止而不為刑法所禁止的一般違法行為,也可能是不被任何法律所禁止的行為。由輕罪變更為重罪的,不屬於犯罪化。例如,對於明知煤礦生產設施明顯不符合安全標准,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很大,行為人依然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導致發生安全事故造成多人傷亡的案件,現在一般認定為過失類型的責任事故犯罪。即使司法機關改變態度,將其認定為爆炸罪,也不屬於犯罪化。
與之相反,非犯罪化,一般是指將迄今為止作為犯罪處理的行為,不再以犯罪論處。其中的「不再以犯罪論處」,既可能表現為完全的合法化,也可能表現為雖不定罪量刑,但給予行政處罰或者其他法律制裁。特別法條的廢除不意味著非犯罪化。例如,日本於1995年基於平等主義的要求,刪除了有關殺害尊親屬罪、傷害尊親屬罪、遺棄尊親屬罪、監禁尊親屬罪的規定,但對於殺害、傷害、遺棄、監禁尊親屬的行為,並非不以犯罪論處,而是以普通的殺人罪、傷害罪、遺棄罪、監禁罪論處。換言之,廢除以尊親屬為被害人的犯罪,只是廢除了加重處罰的規定。再如,我國1979年舊刑法第101條(特別法條)規定了反革命殺人、傷人罪。雖然現行刑法刪除了這一規定,但並不意味著對該條規定的行為實行了非犯罪化,而是對之以普通的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論處。
犯罪化與非犯罪化的概念,給人以「大量」的犯罪化與「大量」的非犯罪化的感覺。其實,一個國家將某一個以往不作為犯罪處理的行為以犯罪論處時,就屬於犯罪化;反之,刑法將以往作為犯罪處理的一種行為不再以犯罪論處,就是非犯罪化。在此意義上說,刑事立法上的犯罪化與非犯罪化,基本上等同於刑法的增刪、修改。
刑法產生的歷史,就是犯罪化的歷史。20世紀中葉以前,基本上只有犯罪化,而沒有非犯罪化。20世紀中葉的刑事立法實踐表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僅進行犯罪化,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僅進行非犯罪化。換言之,刑事立法必然不斷地、交替地進行犯罪化與非犯罪化。但是,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化、恐怖主義活動的猖獗等原因,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際社會的刑事立法主要是在進行犯罪化。可以認為,在世界范圍內,刑事立法的趨勢已經不是非犯罪化,而是大量的犯罪化。那麼,我國司法上的犯罪化與非犯罪化將來會呈現什麼局面呢?
(一)司法上的犯罪化應是趨勢
在筆者看來,我國在今後的相當長時間,與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相比,司法上的犯罪化應是主流趨勢。換言之,司法機關應當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的前提下,積極地推行司法上的犯罪化。
第一,當今社會非正式的社會統制減弱,因而越來越依賴刑罰。由於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思考與行為樣態的浸透,導致異質價值觀得到廣泛允許,造成非正式的社會統制力減弱、行為的規制弛緩,其結局必然不可避免地產生通過刑罰的補充完善以維持社會秩序的傾向。另一方面,凶惡犯罪、重大犯罪不斷增加,國民的體感治安惡化,必然要求擴大處罰范圍。況且,以往較弱的「市民的安全或保護的要求」,現在通過媒體更直接、更強烈、更及時地反映至立法機關與司法機關;國家對市民的刑法保護,成為一項公共服務內容。
[32]所以,即使刑法文字沒有變化,司法機關也可能為了保護市民利益,而實行犯罪化
第二,當今社會犯罪的危害普遍加重,越來越需要刑法的提前介入。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科學化、高度技術化,對於個人而言,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黑匣子,不可能進行主體性的控制。人們的生活主要依賴脆弱的技術手段,與此同時,個人行為所具有的潛在危險也飛躍性地增大,人們不知瞬間會發生何種災難。這主要是因為,在當今社會,社會生活的復雜化與犯罪的高科技化,使得許多犯罪行為一旦得逞,便會造成不可估量的侵害結果;所以,不能等待造成嚴重侵害結果後再處罰,而必須對法益進行提前保護。
[33]所以,我國的司法機關有必要對於部分原本並未作為犯罪處理的預備行為,特別是對如重大犯罪的預備行為、恐怖組織的預備行為實行犯罪化(當然以具有造成法益侵害的危險為前提)。
第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國際交往的增進,在本國實施某種行為卻侵犯外國國家與公民利益的現象,已相當普遍。進入90年代後,刑事實體法領域已逐漸形成了國際標准,要求各國完善國內立法與司法。事實表明,一些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已經對於我國刑法分則有關「數額較大」、「情節嚴重」之類的量的規定提出異議。雖然我國立法機關不可能完全按照外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的要求立即修改刑法,但是,司法機關完全可能接受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的建議,繼續降低部分犯罪「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認定標准。
第四,隨著行政管理加強,行政犯會越來越多,而且行政犯的法益侵害性也越來越明顯。例如,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所造成的法益侵害日益嚴重。司法機關必然不斷地重新考慮行政犯與行政違法的界限,對以往僅以行政違法論處的行為以行政犯論處。同樣,由於社會生活事實的變化,司法機關必然重新審視一般違法行為與傳統犯罪之間界限,對以往的部分一般違法行為實行犯罪化。例如,以往車輛較少,城市的外來人員少,盜竊窨井蓋的行為所造成的法益侵害顯得並不嚴重,所以一般沒有當犯罪處理。但隨著車輛的增加,人口的膨脹,盜竊窨井蓋行為所造成的法益侵害程度明顯加重,所以現在一般以犯罪論處。
第五,適用刑法的過程也是解釋刑法的過程。在具有罪刑法定主義觀念的前提下,如果解釋能力低下,不能發現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必然導致原本構成犯罪的行為也不能受到應有的處罰。認為成年婦女與不滿14周歲的幼男發生性交的行為不成立猥褻兒童罪的觀點與做法,便是如此。反之,在同樣具有罪刑法定主義觀念的前提下,隨著解釋能力的不斷提高,司法機關必然能夠充分挖掘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使起草者原本未曾預料的行為也能涵攝在刑法條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之中,實現合理的犯罪化。
司法上的犯罪化趨勢是否意味著刑法與法治的退步?這是必須回答的問題。筆者認為,非犯罪化的進步,並不等於刑法的進步,更不等於法治的進步。事實上,任何國家及其國民,都不會容忍嚴重的法益侵害行為,相反總是採取某種措施禁止、制裁這種行為;在法律內不能受到制裁的法益侵害行為,總會在法律外受到制裁。否則,就沒有社會秩序與國民安定可言。由司法機關根據實體刑法與法定程序實行犯罪化,便遵循了法治的要求。而將大量的值得處罰的法益侵害行為在刑事訴訟之外由非司法機關處理,則存在兩個重大問題:其一,雖然從總體來看,刑罰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但行政處罰完全可能重於較輕的刑罰。「在實際效果上遠甚於刑罰的行政制裁相當嚴重,將這種行政制裁不是交由法院,而是交由行政機關裁量的話,就會違反保障程序公正的憲法精神。」
[34]其二,相當多的法益侵害行為,也不一定由行政機關依照行政法處理,而是採取了其他一些非法律的途徑,這便更加違反了法治原則。當然,在司法上的犯罪化成為主流趨勢的時代,司法機關同時應避免重刑主義,應當積極地推進刑罰的輕緩化。換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雖然刑法的處罰范圍可能越來越寬,但刑罰的處罰程度應當越來越輕。
(二)司法上的非犯罪化應呈頹勢
與司法上的犯罪化相比,我國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空間很小,應當呈現頹勢。
[35]
如前所述,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構成的規定具有量的限制,刑事立法上已經基本上將國際社會所稱的微罪與部分輕罪排除在犯罪之外,實行了非犯罪化。在刑法規定的犯罪大抵相當於國外刑法規定的重罪的情況下,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幾乎不可能。西方國家的非犯罪化,主要表現為對無被害人犯罪、自己是被害人的犯罪等單純違反倫理的行為的非犯罪化。但是,我國現行刑法已將單純違反倫理的行為排除在犯罪之外(如我國刑法並沒有規定通姦、亂倫、吸毒等犯罪)。在刑事立法已經充分實行了非犯罪化的立法體例下,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必然沒有很大空間。換言之,在刑事立法已經嚴格限制了處罰范圍的情況下,刑事司法沒有理由進一步限制處罰范圍。正因為如此,刑法第3條前段的規定具有存在的理由;也因為如此,我國刑事司法機關不應當盲目進行刑事和解,片面追求提高不起訴率;還因為如此,在行為符合法定犯罪構成的前提下,濫用刑法第13條但書宣告無罪的現象,應當杜絕。
『貳』 求中國古代三十六酷刑
第一種:動物行刑。
這種行刑方式的歷史,可能比人類的文明史還要久遠,當人類尚在用石塊和棍棒與自然抗爭的時候,用藤條綁起一個違規的同類去讓動物糟踏,的確是比用石頭或棍棒把人砸死、打死更簡單也更間接的致死手段。
最早的西洋歷史記載中說,早在兩千五六百年前,亞述王亞蘇巴尼巴爾,就曾經把囚犯扔給巨犬做大餐。埃及人則傾向於用鱷魚。而印度人則鍾情於讓老虎作「執行官」。至於中國人,如果用大型的食肉動物來對付赤手空拳的犯人,似乎那是「恃強凌弱」的行為,應該受到鄙視並嗤之以鼻的。所以紂王懲治「不聽話」的宮女和官員,採用的是把犯罪者扔到鼠群、蛇群和螞蟻群中,讓他們去體驗「不聽話」的後果,是強肉也能夠弱食!
幾乎所有類型的猛獸都曾經用來執行過這種死刑:獅、虎、豹、熊,偶爾也有狼、狗之類。動物們事先都被餓得發狂。場地是特地設計建造的,不會傷害到別人。觀眾也都是觀賞的行家,不會出任何規則和進退上的錯誤。一般說來,老虎吃人比較受觀眾歡迎,它能「狼吞虎咽」地把犯人吃個精光。而熊的吃人風格就差得多了:它先把犯人一掌快速擊倒,吃的時候卻慢條斯理,細嚼慢咽,十分從容。
除了把人直接讓猛獸吃掉的方法之外,還有一種間接的方法,就是借用動物的力量來施刑。蒙古人最愛用的把人拴在馬後拖拽,就屬於這一類。
第二種:斬首。
這是中國古代的「五刑之首」,官稱叫「大辟」,俗話叫做「砍頭」或「砍腦袋」,是死刑中最常見也最痛快的一種,一刀下去,身首分離,痛苦與否,不過片刻間事。西方的「斷頭台」和包公與公孫策共同發明的「龍、虎、狗頭鍘」,方法雖異,效果則一,如果不另列一種,似乎也可以納入這一類中。
砍頭,其實並不是舉起大刀來猛砍。那樣的殺人,是在戰場上,不是在刑場上。砍不了三四個人,刀刃兒就卷了缺了。科班出身的劊子手殺人,用的是長一尺五、寬一寸半極薄的刀。行刑的時候,站在犯人的身後,右手執刀,刀尖兒朝後,左手一按犯人的腦袋,使犯人的腦袋稍往左偏,這時候用腕力把刀在犯人的右頸上一按一推,像「庖丁解牛」一般,刀從頸骨之間過去,砍不著骨頭。接著飛起一腳,把屍體踢倒,不讓鮮血濺到行刑劊子手身上。一個鍛煉有素的劊子手,殺十個八個人,不但刀口不卷不缺,身上還不能有一個血點子。
斬首一類,還有一個變種,叫做「滿門抄斬」,就是一個人犯了罪,全家人不論男女老少都要殺頭。比「滿門抄斬」更重的,叫做「滅門九族」,就是一個人犯了罪,不但全家人都要砍頭,連所有的親屬都要砍頭。不過對於什麼叫「九族」,歷朝歷代有不同的解釋。漢法最重,「九族」指的是本身之外上數四代、下數四代,共九代人的所有親屬,其中也包括妻室的親屬。實際上沒有一個犯人是同時有上四代下四代的親屬的。就算這個犯人的年齡是三十歲,他可能有兒子,但不一定有孫子,所以只能下數一代;他三十歲,就算他父親五十歲、祖父七十歲、曾祖父九十歲,最多也不過上數三代。所以真正執行起來,也不過五六代人而已。漢以後的「滅九族」,指的是「父黨」、「母黨」、「妻黨」,其實不過是「三族」。歷史上最厲害的是「滅十族」: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因為太子朱標早夭,傳位給孫子朱允汶,這就是建文皇帝。朱元璋的另一個兒子朱棣,被封燕王,擁兵坐鎮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他見侄兒建文皇帝軟弱可欺,就起兵造反,終於把建文皇帝逼死了,他篡位當了皇帝,這就是永樂皇帝。朱棣當了皇帝以後,想找個天下最有名望的文人來把登位詔書寫得既好看也好聽,蒙蒙老百姓。當時天下最有名望的文人是方孝儒,朱棣就把方先生找來,逼他寫詔書。可是方先生認為他這個皇帝來路不正,不肯寫。朱棣就發怒了,問他:「你到底寫不寫?你不怕我殺你九族嗎?」哪知方孝儒是個極其倔強的人,頂嘴說:「你就是殺我十族我也不寫。」朱棣聽了大怒,果真下令滅了他十族。哪兒來的第十族呢?原來朱棣把他的學生也拉來當作一族殺掉了。那一回,一共殺了八百四十七個人。
第三種:絞刑。
基本定義就是用繩子勒住頭頸,使人窒息而死。這是在各種死刑中比較「優待」的一種,因為它能夠保留死者的全屍,算是「從輕發落」,一般只對不是「十惡不赦」的婦女或官員施行。
絞刑的施行,在中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繩索結一個活套,套在死刑犯的脖子上,兩頭用人力拉緊,讓受刑者窒息而亡。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勒死」,而且一般只對「弱女子」施行。另一種方法,是在地上栽一根木樁,把犯人的雙手背捆在木樁的後面,然後用一根繩子連脖子帶木樁繞一圈兒,打一個結,勒住了犯人的脖子,再用一根木棒插進這個繩套里,在木樁的背後作單方向擰絞,使繩套越來越緊,最終使犯人窒息而亡。--這才是正宗的「絞刑」,一般是用來對付男性犯人的。
在西方,所謂的「絞刑」,實際上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弔死。所用的「絞刑架」,是三根木桿搭的一個門字形架子,一根繩子從橫木上掛下來,一端做一個活套,套在死囚的脖子上,行刑的時候,只要拉緊繩子的另一端,讓死囚的雙腳懸空;或者把原來墊在死囚腳下的凳子拿走,繩套就會被死囚本身的重量拉緊,把死囚勒死。
絞刑也有一個變種:扼殺,也就是勒死。它和絞刑一樣,也是勒緊死囚頭頸使人窒息而死的刑罰,區別只在於被施絞刑的死囚是直立的,而被扼殺的死囚則是橫躺的。扼殺一般都是用繩子,也有用細鐵絲的;最簡單的是用雙手。
扼殺刑曾被亞洲和歐洲的許多民族所採用。中國人的扼殺刑,似乎是一種「優待死刑」,專用於上流人士,因為死後可以留有「全屍」。
第四種:槍斃。
在洋槍傳入中國之前,這是外國軍隊中處死違紀軍人最通常的做法。一般是用排槍,也就是好幾個人同時開槍打死一個人或幾個人。
第五種:立枷。
這是本朝人發明的一種特殊形式的刑罰,專門用來處死罪大惡極的下等人。方法是:先綁起犯人的手,將其脖子套進兩塊木板合成的圓孔--也就是「枷」里,然後把這個木枷放置在一個柵籠的頂端。這樣,犯人就被懸吊起來,腳尖離地大約半尺。通常需一兩天的時間,犯人才會斷氣。如果想要讓犯人快點兒死,就往腳上綁磚塊。
立枷發明之初,只用來「枷示」輕刑犯人,目的是為了起一個「警示」作用。但是後來發現用這個方法可以使被枷示的犯人慢慢兒死去,於是立枷的作用,就由「警示」而逐漸變為「不用呈報上憲」即能執行的死刑了。
目前流行的站籠,就是立枷的改進或曰變種。
第六種:上吊。
上吊本來是一種自殺的方法,但是也用於皇帝對後妃或親近官宦的「賜死」。唐明皇對楊貴妃,嘉慶皇帝對和珅,用的都是這種方法。
第七種:服毒。
服毒本來只是自殺或謀殺的手段,從很早的年代開始,服毒致死就是執行死刑的一種方法。後來也成為皇帝「賜死」的方式之一。至於所用的毒品,在古希臘,大多是用從毒芹中提取出來的毒芹鹼做毒葯。在中國,則大多用從動物、昆蟲、礦物、植物中提取的毒物,最常見的如蛇毒、蠍子毒、孔雀膽、鶴頂紅、砒霜等等,比起西方來,毒死人的葯物似乎要多得多。
第八種:自刎。
自刎指用刀劍一類的利器切斷自己脖子上的大血管,本來這是自殺的方法之一。但在古代皇帝的「賜死」中,往往也有叫太監送去一把刀劍,「令其自裁」的。其目的,是為了該死的人「死得稍微體面一些」,避免在鬧市區行刑,露屍街頭。
第九種:杖斃。
俗話就叫「亂棍打死」。在中國的歷史上,無可奈何的地方官經常用「亂棍」把「刁民」打死。這實際上是一種「非正途」的處死方法。因為被處死者往往是一些罪行並不太大而行為卻十分惡劣,按正常程序逐級上報審批,又往往不會被判處死刑的人,因此地方官就下令「往死里打」,打死了,報一個犯人在獄中「暴病而亡」,就遮掩過去了。
與杖斃近似的,是明代皇帝專門用來打「廷臣」的「廷杖」。這種「廷杖」十分厲害:「杖」中灌有水銀,看起來不粗,份量卻很重。一方面是行刑者看主管太監的顏色,一方面還要看受刑者與主管太監是否有交情、是否肯行賄。如果沒有人情,不出二十杖,就能把人打死。
與「杖斃」近似的,是鞭刑和棒刑。
鞭刑幾乎存在於歷史上的各個地方、各個時期。鞭可以用各種柔軟而有韌性的材料製成,舉凡皮革、植物纖維、包著橡膠的鋼絲……都是製造鞭子的上好材料。鞭子一般只用來打人,並不致死。但是也有一種專門用來致人死命的鞭子,上面帶有一些特殊的東西,如尖釘、鉤刺、石塊、金屬球之類。一鞭下去,就會血肉橫飛,用不著幾十鞭,被打的犯人就會變成一塊「人形的爛布」。 行刑用的棒,一般用木頭或竹片做成,要致人死命的棒,就是用鐵或銅等材料製成的了。要致人死命,用棒刑比用鞭刑乾脆,但是犯人的痛苦程度遠不如鞭刑。鞭刑打到一定程度,可以把受刑者浸到鹽水裡、酸水裡、鹼水裡……還可以在爛皮肉上塗抹各種「佐料」。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披麻戴孝」,方法是把被鞭打者血肉模糊的身子用白麻布纏上,過了一兩天以後,等血痂和布條結在一起了,再一條條地把麻布從犯人身上連皮帶肉地撕下來。
第十種:悶斃。
這是一種中國宮廷里專用並由太監施行的死刑,一般只用於對太監、宮女、嬪妃或近親大臣的秘密處死。方法是:把人仰面朝天捆綁在一張特製的「刑床」上,使他手腳身體腦袋都不能轉動,然後用高麗紙--是一種用來糊窗戶的韌性紙,因原產高麗而得名--沾水或雞蛋清一層層糊在犯人的口鼻上,使其無法呼吸而窒息致死。
第十一種:凌遲。
文雅的說法叫「寸磔」,俗話就叫「千刀萬剮」,是死刑中的「極刑」。亞洲和中東的民族都有此刑,但究竟要剮多少刀,各個國家民族有不同的規定。
第十二種:磔刑。
施刑的方法,是用各種外力把犯人的四肢同時拉扯折斷。
關於此刑的最早記載,可以在古希臘人的書里找到。他們執行磔刑的方法,是將犯人的四肢綁在被人為彎曲的四棵樹幹上,然後一聲令下,同時放開使樹干彎曲的繩子,利用樹乾的彈性拉裂人體。
第十三種:腰斬。
就是把死囚攔腰砍斷。人維持生命,主要在於腦袋、心臟、肺臟;砍頭、戳心、勒住氣管,都能使人結束生命。也就是說,要害部位,都在人的腰部以上。如果把人攔腰砍斷,雖然也是致命傷,不可能再活命了,但是鮮血流盡之前,一時半會兒的卻死不了。腰斬的目的,就是要死囚延長死亡的時間,多受一些痛苦。
腰斬似乎是中國的特產,起於何時固然已經無可考證,至少史書上還有秦相李斯被腰斬於咸陽市上的記載;但是腰斬被禁止的起因,卻有一個頗為可悲的故事。
雍正年間,福建學政俞鴻圖,本是個清正廉潔、嚴於律己的好官,每到科舉考試的時候,都要對身邊的人嚴加管教,不得收受賄賂,作姦犯科。但是他身邊的人為了協助行賄的考生舞弊,就由外面的僕役把傳遞的槍替文章貼在俞鴻圖的背後,再由裡面的僕役偷偷兒揭下來,傳遞給考生,代人「公開夾帶」的俞鴻圖卻一點兒也不知道。後來事情敗露,俞鴻圖因此被判處極刑。而監斬官卻正是俞鴻圖的親家、侍講學士鄒升恆。鄒升恆怕牽連到自己,不敢把皇上的密詔告訴俞鴻圖,所以俞鴻圖在被送上刑場之前,一直被蒙在鼓裡,因此事先家人也沒有給劊子手送「紅包」。於是,劊子手們不高興了。他們在一個「斬」字上做了文章,給俞鴻圖來了個腰斬。被腰斬的俞鴻圖沒有立即死去,在地上邊滾邊爬,還用手指頭蘸著自己的血,一連寫了七個「慘」字,在刑場上看熱鬧的人都目不忍睹。後來鄒升恆向雍正匯報了當時的慘狀,連這個鐵石心腸的雍正爺爺居然都心生惻隱,下令從此廢除了腰斬之刑。
第十四種:烹刑。
就是把活人扔進開水鍋里煮或油鍋里炸。中國古代所謂的「斧鋸鼎鑊」,其中「鼎鑊」的意思,就是油炸或水煮。岳飛的兒子岳雲,就是在風波亭被「投入鼎鑊」烹死的。還有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也特別喜歡把不聽話的嬪妃綁起來跪在大鐵鍋里煮,一直煮到皮肉脫骨,行刑才算結束。洪秀全的惡毒之處,是只烹嬪妃的下半身,讓她一時半會兒的死不了,以此來懲戒別的嬪妃。
第十五種:鋸刑。
這是一種特別的分解刑,刑具是鋸。古今中外都曾經用過。中國古代所謂的「斧鋸鼎鑊」,其中的「鋸」,就是鋸刑。
在道觀牆上的「地獄圖」中,經常可以看見牛頭馬面用鋸鋸人的畫面。道教的地獄之說,來自佛教。而佛教的地獄中諸般酷刑,其實都是各種人間酷刑的翻版。因此很可能在古代的印度及其周邊小國,都曾經盛行過鋸刑。
鋸刑可以分橫鋸和直鋸兩種。橫鋸實際上相當於腰斬,只不過一個用刀斧,一個用鋸而已。
第十六種:活埋。
可以分小批量和大批量兩種。小批量活埋,是在地上挖一個坑,讓犯人站在坑底,然後在他四周填土並踩實。當土填到胸口的時候,犯人就會喘不過氣兒來,臉皮憋得通紅;等填到肩膀,犯人的眼睛都會努出來,七孔流血,甚至嚼爛了自己的舌頭,直到窒息而死。活埋用於大批量屠殺,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中國的戰國時期,秦將白起一次就活埋了趙國降卒四十萬,比起秦始皇的「坑儒」行動來,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不過後人對於這「四十萬」的數字,往往不相信,認為是被擴大了的「虛假數」。
第十七種:活剝皮。
活剝皮就是在人還活著的時候把皮揭下來,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部。
剝皮作為刑罰,始於何年,無法考證了。作為"國法"寫進刑律的,至少在明代。朱元璋痛恨貪官,刑律明文規定:貪贓六十兩銀子的,就要殺頭;超過一百兩的,殺頭之後,還要把皮剝下來,揎上稻草,就放在該員任所的衙門口甚至大堂上,讓下一任官員以此為鑒。還有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剝皮揎草"。從此剝皮技術逐漸高明起來,不但能夠從死屍身上剝皮,還能夠在活人身上剝皮而不讓那人立刻死掉。到了天啟年間,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往往假借皇帝的名義,對忠心進諫的大臣施行活剝皮的酷刑,而且就在午門外執行。當時的行刑劊子手技術十分高超,能夠做到把人皮整張地剝下來,裡面揎上稻草,儼然又是一個人,再舉起來給被剝皮的官員看。
第十八種:火刑。
也就是把人放在火上活活燒死。用火燒人是最原始蠻荒的做法,古代的東方和西方都有使用火刑的文字記載。
在中國施行火刑,大都是立一根木樁,把人綁在木樁上,然後四周堆放木柴點火焚燒。
在西方,高盧人的火刑是把犯人裝進一個巨大而結實的柳條筐里,然後在外面點火焚燒。日本人也使用過類似的方法。據說這種方法"極富觀賞性":犯人在筐里又喊又叫又跳,可怎麼也爬不出來。而有的地方則把犯人用鐵絲綁在一輛堆滿了乾柴的牛車上,一旦火起,受驚的牛就會拉著"火車"穿過整座城市,不但很"壯觀",而且很具警誡效果。--當然,因此而失火的事端,也不是沒有。
至於西方專門特設的"火刑柱",則是將人高高地綁在火刑柱的上方,在腳下堆柴燒火。法國的聖女貞德,就是這樣被處死的。--當時人認為火刑有凈化的作用,所以火刑總是用來消滅"異端邪惡"的。
第十九種:點天燈。
這是中國特有的宗教和宗族的刑罰,也見於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刑律中。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把人頭沖下綁在石樁上,用棉花破布纏住雙腳,澆上油點燃;一種是敲開頭蓋骨,在腦顱中注油點燃。
第二十種:沉潭。
這也是中國族法的一種。方法比較簡單:把石頭綁在人身上,扔進深水潭中。
第二十一種:騎木驢。
這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刑法,未見於國外。
嚴格地說,騎木驢本身不是一種死刑,而只是死刑執行過程中的一種附加刑法,但往往沒有等到執行死刑,受刑人就因為無法承受酷刑而斃命了。
騎木驢只限於對女犯施行,而且只限於對謀殺親夫的女犯,目的是給敢於謀殺親夫者做榜樣。
顧名思義,木驢是木頭製品,樣子像驢,有頭有身子,還有四條腿,但是有腿而不能走,不過底下有四個輪子,可以由人推著前進。四個輪子連著木驢肚子里的一個偏心輪,偏心輪上連著一根一尺多長的圓木棍兒,樣子像驢毬,卻從驢背上伸出來。木驢往前推,這根驢毬形木棍兒能上下伸縮。謀殺親夫的女犯被判處死刑後,立刻被扒光了衣褲,反背雙手,被強制騎到木驢的背上,關鍵的一筆,是一定要把驢背上的驢毬插進女犯的陰戶里,然後衙役們推著木驢遊街。由於偏心輪的作用,木驢向前推,驢毬在女犯的肚子里上下伸縮,直搗內臟。女犯體質弱,一般到不了刑場,大都死在半路上了。
第二十二種:烤刑、炙刑和炮烙。
"烤"和"灸"這兩種刑罰與火刑的區別,在於火刑是用"猛烈的大火"將犯人燒死,而"烤刑"和"灸刑",則是對犯人用"小火"來烘烤:將火力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其目的在於讓犯人在清醒的狀態下慢慢兒地斃命。
至於炙刑,方法是把犯人全身塗上蜂蜜,用冒煙的柴火熏烤。有些人在行刑過程中尚未"熏熟",就被火煙嗆死了。
炮烙之刑,據說是紂王發明的。方法是製作一個空心的大銅柱,把犯人的雙手張開綁在銅柱上,然後在銅柱底端生火,使銅柱漸漸加熱,犯人也漸漸被烤熟烤焦。實際上犯人抱著的是一個銅制的大煙囪,因此此刑又名"抱銅柱"。--不過據後人考證,紂王時代的青銅非常名貴,一般只用來鑄造王家的烹飪飲宴用具和祭具。使用大量的青銅來鑄造刑具,恐怕還不可能,因此這個著名的刑具實際上是後來的聰明人想出來並誣陷紂王這個"末代君王"的。
與炮烙之刑類似的,是亞洲某些地區的劊子手更殘忍的發明:他們把鐵球燒紅,一個人用鉗子夾起,一個人在犯人的頭顱上開出一個口子,把燒紅的鐵球放進去。這樣,犯人的腦漿立即沸騰,從口子里溢出來。
古印度人也有類似的用刑記載:他們把鐵棍在火中燒紅,然後從犯人的嘴裡或肛門里插進去。
第二十三種:箭刑。
箭刑就是用箭把人射死。在古代,幾乎各個民族都使用過弓箭,所以這是一種全世界普遍應用過的死刑,只不過用箭先射身體的哪一個部位,在處理手法上有些差異而已。中國古代好像熱衷於"萬箭穿心",就是把死囚綁在高竿上,由許多弓箭手同時射箭,把死囚射成一個刺蝟。
第二十四種:貫穿刑。
專指用尖利物穿透肌肉的一種死刑刑罰,一般是用長釘把人釘死。中國古代把俘虜的敵方戰將活活釘在城門上以震懾敵方,就是典型事例之一。但是作為一種法定的行刑方式,行刑者總要不斷地翻新創意,於是就有了不少種貫穿刑的手法。用長釘把好多人成排地釘在城牆上面示眾,是歐洲各諸侯們很愛用的刑罰,犯人往往要掙紮好幾天才死去。
第二十五種:吊刑。
用繩索做一個活套,套在犯人的頭頸上,然後利用滑輪把人懸空吊起,使其窒息而死。其原理和上吊是一樣的,不過一個是主動"投環",一個是被動上吊。在西方,一般都叫"絞刑"。所以用吊刑處死犯人的木架子叫做"絞刑架"。但是為了區別中國式的"絞刑",叫做"吊刑"似乎更加貼切。
第二十六種:墜刑。
近似吊刑而有別於吊刑。方法是將犯人雙手反剪,再用繩子捆住手腕,吊升到樹杈或行刑架的頂端,然後驟然松開繩子使其下落。繩子的長短是事先經過丈量設定的,所以降落的犯人會停頓在高於地面僅僅一尺的地方。由於突然降落又突然停止,在所產生的沖力作用下,犯人的雙臂會被拉脫臼。
第二十七種:剖腹刑。
俗話就叫"開膛破肚"。這種死刑,古今中外都有,是用利刃刺入犯人的肚腹並拉開一個大口子,讓心肝肚肺腸等等內臟都流出來或掏出來而致死。不過中國和希臘、羅馬等國家,僅僅是整死人就罷手了,而在古波斯國,規定割開犯人的肚腹之後,還要從肚子里揪出一兩丈長的腸子來,纏繞在絞車上。
第二十八種:木樁刑。
行刑的方法,是把一段木樁插入犯人身體,最常見的是插入肛門,使其慢慢兒死去。
在中國,行刑所使用的木樁要由堅硬的檀香木製成,因此木樁刑也被稱為"檀香刑"。
第二十九種:餓刑。
就是不給犯人吃喝,讓他活活餓死。
被稱為"天才的發明"的,是一種叫做"恐怖梨"的玩意兒,鐵制,呈梨狀,把它塞進犯人的嘴裡,犯人既無法喊叫,也無法進食。有些"恐怖梨"的外表還帶有尖刺,可以將臉皮刺破甚至戳穿。在中國,把死囚押赴刑場之前,為避免死囚叫喊,也有把這樣的"鐵梨"塞進死囚的嘴裡的。
第三十種:釘十字架。
作為刑具的十字架,通常由兩到三根木樁構成,形狀各異。有的是"丁"字形,有的是"十"字型,還有"丫"字型的。丁字型十字架主要用來處罰暴亂者,有的時候要把犯人倒過來,頭沖下,腳朝天。早在犯人和劊子手到達行刑地之前,十字架的直樁就已經栽進地里了。書中描繪的"基督背負著十字架走向行刑地"的場面,據後人考證,是違背事實的。在行刑地,劊子手用繩子把犯人綁在十字架上,不過更經常的是直接用釘子釘。先釘手,再釘腳,釘子從來都不會像"耶穌蒙難像"那樣釘在手掌上。因為手掌承受不住身體的重量會撕裂。有經驗的劊子手,會把長長的釘子釘進兩手小臂腕骨間的一條狹窄空隙里。--這些劊子手們都知道:人的小臂,有兩根骨頭。
第三十一種:車輪刑。
這是一種將人綁在車輪上活活打死的刑罰。方法是:劊子手手執鐵棒,按照行刑程序,必須先打斷犯人的四肢,一共打八下,將四肢打斷成十六節,最後朝胸口上重重地來兩下,結束犯人的生命。這致命的最後一擊,被稱為"慈悲的一擊"。第三十二種:肢解。
中國人的玩兒法,是截去四肢後用金創葯止血,用布包住傷口,再塞進一隻裝滿酸醋的大瓮中,放在廁所里,犯人要痛苦很久才會死去。《史記·呂後本紀》中說:漢高祖死後,呂後弄權,把漢高祖的寵姬戚夫人斷手足,去眼,熏耳,飲啞葯,放在廁所里,稱為"人彘"或"人豕",就是這種刑罰的變種。
第三十三種:碎身刑。
把犯人赤裸著身體固定在一隻大輪盤上,搖動手柄,輪盤就可以繞軸旋轉。輪盤每轉一圈,固定在地面上的鐵鉤就會剮下一條肉來,轉個十來圈,犯人基本上就被扯碎了。
第三十四種:割喉刑。
一些原始部落中,在舉行祭禮的時候,也用割喉刑處死獻祭的活人犧牲。
在歐洲,英王亨利四世曾經制定法典,規定弔死犯人之前,必須先割喉,通過割口把犯人的舌頭拽出來,然後再高高吊起。
在安南,他們的割喉刑比較特殊:用尖利的棕櫚葉慢慢地割開犯人的喉管,再在頸動脈附近的位置來回不停地割,拉出一個很細的口子,然後盡力橫向一拉。血當即四處噴濺,射得很遠。
第三十五種:投擲刑。
就是把犯人從高處扔下來。在古代,這樣的刑罰到處都有,區別只在於犯人最後落在什麼地方:羅馬人把犯人扔進石林;希臘人則在落點上布置一些稜角尖利的大石頭;波斯人喜愛選擇石板平平的街道;墨西哥人則在水中豎起鐵鉤,再把人扔上去;最講排場的當數歐洲的宗教戰爭時代,當時崇尚讓士兵排起方陣,手執矛戟,然後把犯人帶到塔樓、城牆或教堂的頂上,喊著"一、二、三"扔下去,讓犯人被下面的矛戟穿透。當時被認為這是"最具戲劇效果的刑罰,非常戲謔"。
第三十六種:碾壓刑。
碾壓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用一種固定的重物壓死;二是將犯人放在地上,壓上木板,兩邊同時用力並逐漸加碼;三是用帶有利刃鉤刺的東西軋碎或扯爛。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求高手,刑法學案例!!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意外事件
很簡單。具體來看:
故意殺人的判定,就是有沒有故意。甲肯定沒有殺死專乙的故意。
過失致人屬死亡,要看甲應不應當預見乙的死亡,乙作為路人,行走在路上,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走路難以撞電線桿而死。所以,甲不應當預見乙的死亡。
所以,這就是一個意外事件,甲不負刑事責任而需負民事責任。
『肆』 法律咨詢: 禁毒法與刑法中的相關條款
根據刑法第條、第356條和第357條的規定,對本罪的處罰分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根據刑法第347條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標准有關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犯本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5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1)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其中,「其他毒品數量大」是指: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100克以上;大麻油5000克、大麻脂10000克、大麻葉及大麻煙150000克以上;可卡因50克以上;嗎啡100克以上;度冷丁(杜冷丁)250克以上(針劑100μγ/支規格的2500支以上,50μγ/支規格的5000支以上;片劑25μγ/片規格的l萬片以上,50μγ/片規格的5000片以上);鹽酸二氫埃托啡10毫克以上(針劑或者片劑20μγ/支、片規格的500支、片以上);咖啡因200000克以上;罌粟殼200000克以上;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大的。(2)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3)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4)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5)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其二,根據刑法第347條第3款之規定,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200克以上不滿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滿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其中,「其他毒品數量較大」是指下列情形之一: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20克以上不滿百克;大麻油1000克以上不滿5000克,大麻脂2000克以上不滿10000克,大麻葉及大麻煙30000克以上不滿150000克;可卡因10克以上不滿50克;嗎啡20克以上不滿100克;度冷丁(杜冷丁)50克以上不滿250克(針劑100μγ/支規格的500支以上不滿2500支,50μγ/支規格的1000支以上不滿5000支;片劑25μγ/片規格的2000片以上不滿1萬片,50μγ/片規格的1000片以上不滿5000片);鹽酸二氫埃托啡2毫克以上不滿10毫克(針劑或者片劑20μγ/支、片規格的100支、片以上不滿500支、片);咖啡因50000克以上不滿200000克;罌粟殼50000克以上不滿200000克;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 其三,根據刑法第347條第4款的規定,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不滿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是指下列情形之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140克以上不滿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7克以上不滿10克或者其他數量相當毒品的;國家工作人員走私、製造、運輸、販賣毒品;在戒毒監管場所販賣毒品的,向多人販毒或者多次販毒的;其他情節嚴重的行為。 其四,根據刑法第347條第5款的規定,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規定處罰。 其五,根據刑法第347條第6款之規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 其六,根據刑法第349條第2款的規定,緝毒人員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掩護、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且事先通謀的,依照本罪從重處罰。 其七,根據刑法第350條第2款的規定,明知他人製造毒品而為其提供製毒物品的,以製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單位亦同。 其八,根據刑法第356條的規定,因犯本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伍』 新刑法中對正當防衛進行司法解釋的文獻有哪些
正當防衛的司法解釋:
中國現行刑法規定:「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侵害人本人防衛。由於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針對其本身進行防衛,才能保護合法權益。
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況下,也只能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而不能對其沒有實行侵害行為的同夥進行防衛。如針對第三人進行防衛,則有可能構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衛亦或是緊急避險。
(5)刑法葉謀發擴展閱讀:
為引導公民面對不法侵害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省高級人民法院1月4日發布5個指導性案例,專門闡釋正當防衛的界限和把握標准,涉及的倪某正當防衛案、葉某天正當防衛案、葉某故意傷害(防衛過當)案、劉某故意傷害案、李某仔故意傷害案均為正當防衛或防衛過當案件。
倪某正當防衛案屬未成年人對校園欺凌行為實施正當防衛。被告人倪某在面對校園欺凌時,割傷對方手臂。葉某天正當防衛案所涉及的是婚姻家庭矛盾激化引發的正當防衛行為,染有賭博惡習的丈夫因不願離婚,多次揚言要與妻子葉某天同歸於盡。
在丈夫打開摩托車油箱蓋,拿出打火機的緊迫情形下,葉某天用鐵管將其打傷。省高院相關人士表示,兩案裁判結果均為「正當防衛」,其要旨在於「在被人毆打、人身權利受到不法侵害的情況下,防衛行為雖然造成了重大損害的客觀後果,但防衛措施並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依法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是每個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省高院在發布的案例中提示,我國刑法設定正當防衛制度,其目的就是鼓勵和支持一切公民勇於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及時有效制止各種不法侵害,以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合法利益。
『陸』 請問:對葉某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依據《刑法》關於受賄的規定,本案件應屬於受賄犯罪行為!
縱橫法律網 王建峰律師
『柒』 我國刑法第幾條規定毒品的定義
毒品的定義是根據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條來確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條本法所稱的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毒品的數量以查證屬實的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數量計算,不以純度折算。
(7)刑法葉謀發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三)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
(五)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捌』 刑法題,求答案
本案中葉某的行為屬於緊急避險。緊急避險是採用損害一種合法權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種合法權益的行為。緊急避險的構成要件是:
(1)必須針對正在發生的緊急危險。(如果人的行為構成緊急危險,必須是違法行為。)
(2)所採取的行為應當是避免危險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須是法律所保護的權利。
(4)不可超過必要的限度,就是說,所損害的利益應當小於所保全的利益。
緊急避險不負法律責任。
在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不得在發生與其特定責任有關的危險時實行緊急避險。
本案(1)葉某針對的是正在發生的緊急危險。如果不採取與上行車相撞的措施,就有翻車於深谷的危險。(2)正當下坡,突然汽車制動器失靈,汽車剎不住,急速下行,如果不與上行車相撞,就無法制止危險的發生。(3)張某所保全的生命(自己本人)和財產(磷肥)都是法律所保護的權利。(4)張某採取的措施,未超過必要限度。所造成的59000餘元損失,遠比大卡車的車毀人亡的損失要輕得多。因此,葉某的行為完全符合緊急避險的要件,可以不負法律責任。
由於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失,受益人應當給予受損害一方適當的補償。本案的受益人為運輸公司,因為葉某為運輸公司工作,如果發生車毀人亡的事故,運輸公司不但要賠償磷肥、損失車輛、還要賠償工傷費用。而現在得益於這些損失的避免,應當對受損害方予以適當補償。如果運輸公司車輛已經投保,那麼保險公司也是受益人,應參與對受損害方的補償。
『玖』 我國刑法規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三)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
(五)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
對多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未經處理的,毒品數量累計計算。
2、非法持有毒品罪
第三百四十八條非法持有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並處罰金;非法持有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
第三百四十九條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為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緝毒人員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掩護、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犯前兩款罪,事先通謀的,以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
4、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走私制毒物品罪
第三百五十條違反國家規定,非法運輸、攜帶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於製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劑進出境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在境內非法買賣上述物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數量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明知他人製造毒品而為其提供前款規定的物品的,以製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5、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第三百五十一條非法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強制鏟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一)種植罌粟五百株以上不滿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數量較大的;
(二)經公安機關處理後又種植的;
(三)抗拒鏟除的。
非法種植罌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數量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非法種植罌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獲前自動鏟除的,可以免除處罰。
6、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
第三百五十二條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未經滅活的罌粟等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7、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
第三百五十三條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強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引誘、教唆、欺騙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從重處罰。
8、容留他人吸毒罪
第三百五十四條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9、非法提供麻醉 葯品、精神葯品罪
第三百五十五條依法從事生產、運輸、管理、使用國家管制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向走私、販賣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9)刑法葉謀發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在實施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犯罪的過程中,攜帶槍支、彈葯或者爆炸物用於掩護的。
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的「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槍支、彈葯、爆炸物種類的認定,依照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執行。
在實施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犯罪的過程中,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造成執法人員死亡、重傷、多人輕傷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二款第四項規定的「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
第四條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四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向多人販賣毒品或者多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二)在戒毒場所、監管場所販賣毒品的;
(三)向在校學生販賣毒品的;
(四)組織、利用殘疾人、嚴重疾病患者、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五)國家工作人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六)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五條非法持有毒品達到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或者本解釋第二條規定的「數量較大」標准,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在戒毒場所、監管場所非法持有毒品的;
(二)利用、教唆未成年人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國家工作人員非法持有毒品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