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司法中原
1. 司法部副部長陳順秋同志的簡歷
陳訓復秋,男,1955年10月出生,漢族,湖南制沅江人。在職研究生、碩士。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2月至1978年4月,任蒲圻縣洪山公社黨委組織幹事。1978年4月至1981年1月在武漢師院咸寧分院學習。1981年1月起先後任共青團咸寧地委幹部、宣傳部副部長、副書記,共青團湖北省委青農部部長。1985年9月起先後任共青團湖北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1992年3月任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黨組書記。1993年7月起任省體委主任、黨組書記。1996年8月任鄂州市委書記。1998年先後任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成員,省委政法委書記,省公安廳廳長、黨組書記。2002年10月起先後任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2002年11月當選為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2005年5月任省委副書記(分管常務)。2006年4月任司法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2. 大中原麵粉老闆自殺了,公安機關立案了嗎
自殺不需要立案。
通過現場勘查、死者情況調查、司法鑒定等情況是否屬於自殺,公安機關有權確定是否「自殺」,如有異議,可以提出證據證明是他殺
3. 華東,華北,華中,中原野戰軍的最高領導分別是誰
華東: 張鼎丞任司令員,鄧子恢任政治委員,粟裕、張愛萍任副司令員,譚震林內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容任,鍾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轄蘇中、淮南兩個軍區及四個軍分區,全部兵力約13.5萬餘人。 華北沒有實際野戰軍編制: 楊得志任第二兵團司令員,羅瑞卿兼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轄華北軍區第二兵團轄4個縱隊:第2、第3、第4、第6縱隊。 華中: 陳毅任司令員,黎玉任政治委員,留在華中解放區的新四軍組成華中野戰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 中原: 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
4. 中原經歷梁朝陳朝隋朝,亂成一鍋粥,為何那時嶺南反而平定安寧
因為那時的嶺南有冼夫人。冼婦人為保佑嶺南百姓,付出了很多,可謂是巾幗女英雄。
在南梁朝亂世年代,到處都是戰亂,冼夫人為了保佑嶺南百姓,率部落征戰,可以說是逢戰必勝,在當地百姓中有很大的威望,但是冼夫人的兄長仗著自己是南梁刺史,到處欺壓百姓使得方圓附近的百姓苦不堪言。冼夫人見此經常對他教誨,以德說服他,使得他誠心改悔,慢慢的各州縣的族人都開始歸附於他。
冼夫人為人仗義,雖是女人卻俠膽義肝,以忠孝護衛國家,使得嶺南地區常年平穩,保護了部落百姓的安全。
5. 陳姓起源於什麼地方
陳姓起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
陳姓是大姓,七千萬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潁川衍派約5000萬;在海外,五千萬的華人中,又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陳姓是全球華人、韓國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 江蘇省、香港、澳門以及台灣、新加坡 馬來西亞都是第一大姓。
中國姓氏密度圖冊中,陳姓分布與閩海民系的分布范圍極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廣東沿海皆極高密度,呈極深紅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長三角呈次深紅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間,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區極少分布。
南方地區陳姓位居第一大姓,則在北方地區位居第七大姓,超過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5)陳司法中原擴展閱讀:
陳姓歷史名人:
陳完,春秋時齊國大夫。即田敬仲。陳厲公之子。前672年,陳宣公殺其太子禦寇,他與寇相友善,恐禍及身,出奔至齊。齊桓公使為工正,列為大夫。自入齊後,由陳改姓田氏。死後謚敬仲,為田齊始祖。
陳勝(?-前208),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涉,陽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與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
陳平(?-前178),西漢臣。陽武(今河南原陽)人。漢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呂時任丞相,以呂氏專權,不治事。呂後死,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劉恆,是為文帝,為丞相。卒謚獻。
陳湯,西漢將領。字子公。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人。元帝時,為西域副校尉。匈奴郅支單於奴役康居人民,攻掠烏孫、大宛等,威脅西域。他和西域都護甘延壽發兵至康居,擊殺郅支單於,以功封關內侯。
陳遵(?-約24),西漢臣。字孟公,杜陵(陝西西安)人。少孤,初為京兆史,放縱不拘。補郁夷令。王莽時,遷校尉。因鎮壓趙朋、霍鴻等起義封嘉威侯。豪傑多附之。遷河南太守、河內都尉等。更始立,為大司馬護軍,出使匈奴,在朔方被殺。
陳寵(?-106),東漢司法官。字昭公。沛國洨(今安徽靈壁)人。曾任州郡吏、尚書、太山太守、廣漢太守、大司農、廷尉、司空等職。任尚書時,奏請廢除前朝「煩苛之法」,主張「賞不僭,刑不濫」;「寧僭不濫」。曾撰《辭訟比》7卷,《決事都目》8卷,當時均頒布施行,現已失傳。
陳蕃(?-168),東漢臣。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人。字仲舉。桓帝(劉志)時任太尉,與李膺等反對宦官專權,為太學生所敬重,被稱為「不畏強御陳仲舉」。靈帝立,他被任為太傅,與外戚竇武謀誅宦官,事泄,率官屬及太學生八十餘人沖入宮門,事敗,被殺。
6. 抗戰時中原軍區有哪些將領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的一級軍區之一,是中原地區最高軍事領導機關。
中原軍區是由以新四軍第5師、八路軍南下支隊、河南軍區部隊與冀魯豫軍區部隊一部組成中原軍區,李先念任司令員,鄭位三任政治委員,王樹聲任副司令員,王震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轄河南、江漢、鄂東軍區和2個縱隊,主要活動於桐柏山、大洪山、大悟山地區。翌年6月下旬,國民黨調集30萬人的兵力圍攻中原軍區部隊。中原軍區領導機關率主力部隊向西突圍,陸續轉到晉冀魯豫、陝甘寧解放區,並分別納入晉冀魯豫軍區和晉綏軍區建制;另一部向東突圍,進入蘇皖解放區,列入華中野戰軍序列。中原軍區建制實際不再存在。
1947年8、9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與陳(賡)謝(富治)集團和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分別向大別山、豫西、豫皖蘇進軍,在江淮河漢間開辟了廣大的新解放區。1948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重建中原軍區,由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陳毅、李先念任副司令員,鄧子恢任副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下轄鄂豫、皖西、豫皖蘇、豫西、桐柏、江漢、陝南等7個軍區和7個縱隊。1949年5月,中原軍區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撤銷,軍區機關與第四野戰軍領導機關合並,組成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領導機關。
7. 姓陳的祖籍在哪裡
一、姓氏源流
陳姓來源有五:
1、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於陳,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2、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實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3、出自白永貴之後。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其後裔也多改陳姓 ,是為萬年(今陝西西安市)之陳氏。
4、劉矯的後裔也有改陳姓的。
5、南北朝時,鮮卑族一支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姓為陳,稱陳氏。是為河南洛陽陳氏。
二、遷徙分布
陳姓的真正發祥地應該是在今河南禹縣。陳姓的繁衍大體上分為兩大時期,秦漢之際,主要集中於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魏晉南北朝之時,陳姓便開始大舉向南推進。自陳國內亂後,陳氏有幾次外遷,分別為陳留、陽武戶牘鄉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陳氏有兩次南遷福建。一是唐高宗總章二年,朝廷派陳政鎮壓福建的嘯亂,陳政卒後,其子陳元光代父領兵,平定局勢後,設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後人稱為"開漳聖王"。二是穎川陳實後裔陳忠之子陳邕 ,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福建同安,其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陳氏入台,始於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為陳氏入台始祖。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共傳8世13王,歷時175年。經過一千多年的繁衍,如今陳姓成為越南十大姓氏之首。
三、歷史名人
陳 平:西漢丞相,河南原陽人,曾六齣奇計,佐劉邦定天下。
陳 琳:漢末著名文學家,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陳 群:三國魏時尚書,河南許昌人。曾建議選任官吏,實行九品中正制。這一制度,後來演變成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
陳 壽:西晉著名史學家,四川南充人。著有《三國志》65卷。書以三國並列,亦屬首創。
陳子昂:唐代著名詩人,四川人,其文學理論對當世影響很大。
陳 摶:宋初著名道士,河南鹿邑縣人。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著有《無極圖》、《指玄篇》等。
陳天華: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他的著作《警世鍾》、《猛回頭》,宣傳革命思想,影響甚大。
陳姓的來源
陳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內外分布極廣,按人口統計為中國第五大姓。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武王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為陳(在河南淮陽)侯,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媯滿死後,謚號陳胡公,陳氏就是他的後代,歷代視為正宗。
陳姓另有兩支:一支是北魏時候莫陳氏改姓陳,另一支是古代安南(今越南)國王姓陳,他的後代亦稱陳氏。陳姓望族居穎川郡(今河南長葛縣老城西)。春秋時陳國有陳亢(孔子弟子),秦末有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西漢有丞相陳平,晉代有史學家陳壽,南朝時陳霸先代梁為帝,建立陳朝,在南方稱帝33年。唐代有詩人陳子昂,宋代有思想家、文學家陳亮,明代有受國詩人陳子龍。近代有受國華僑陳家庚。
8. 廣東省司法廳的領導簡介
現任領導簡介:
廳黨委書記、廳長:陳偉雄
廳黨委副內書記、巡容視員:何銘清
廳黨委副書記、巡視員:王承魁
巡視員:黃武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馬軍港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楊日華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李慶雄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劉芳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梁 震 。
9. 陳中原的簡介
陳中原來,1953年生,我校終身自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曾兩次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2003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曾主持並獲得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項目10多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1995年獲國家教委跨世紀人才基金,1996 年入選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等。現任國際Geomorphology學報編委、國際ESPL學報Editorial Advisory編委、國際EMECS-封閉性海灣環境管理和決策委員會委員、國際地貌學會大河流域工作組副主任、國際地貌學會環境考古組副主任、我國沉積學報編委、地理科學學報編委、第四紀研究學報編委以及我國第四紀委員會理事和上海地質學會理事等。 走進陳中原教授的辦公室,很容易會被牆上的照片和小掛件吸引;照片記錄著陳教授野外科研的足跡,小掛件則成為陳教授與同行之間友誼的見證。於是,一次又一次原本單調、枯燥、辛勞而艱苦的科學調查,在嚴謹的數據和邏輯的分析之外,增添了幾分生活的積累和別致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