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
A. 如何理解民法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抄本原則包括:
一、平等原則 二、私法自治原則 三、公平原則 四、誠實信用原則 五、公序良俗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即觀察、處理民法問題的准繩。首先,它是民事立法的准則,貫穿了整個民事立法,確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法規范,設計具體民法制度的基礎。其次,它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民事主體所進行的各項民事活動,不僅要遵循具體的民法規范,還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再有,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裁判者對民事法律、法規進行解釋的基本依據。裁判者在裁斷民事案件時,須對所應適用的法律條文進行解釋,必須以基本原則作為依據。最後,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學者討論價值判斷問題時,應當權衡的主要因素。
B. 民法基本原則的作用是什麼
民法基抄本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襲,是民法及其經濟基礎的本質和特徵的集中體現,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為規范和價值判斷准則。中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
C. 談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認識
首先要知道民法基本原則了有哪些:
1、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即使國家參與某一民事關系,其與對方當事人在民法上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2、等價有償原則:
等價有償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移轉財產等民事活動中,要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進行等價交換,實現各自的利益。要注意的是,在雙方當事人自願且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財產移轉也可以是不等價的或無償的。
3、自願和公平原則:
自願原則,也就是傳統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可以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但是,民事主體的意志自由不是絕對的,其不得違背法律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本著公平觀念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兼顧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當誠實信用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實現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雙方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平衡。
5、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原則:
民法是以權利為核心的法,當然要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基本原則。
6、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民事活動首先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及習慣,行政權利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再結合一些個人觀點即可,望採納
D. 論述題.闡述你對民法一個基本原則的理解
作為論述題答案多了些,你適當挑些內容就行
民法學界對誠信原則存在多種解釋,但概括而言,,民法誠信原則主要包含以下三項基本內容:
(一)善意真誠
善意真誠是誠信原則對從事法律活動的當事人提出的首要要求。首先,善意真誠要求行為主體在從事法律交往時要動機善良,善待他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時要盡量顧及相對人的權益,於謀求自身利益時不得侵害其他當事人的利益;其次,善意真誠要求行為主體以真誠的心態和誠實的行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不虛構事實,不行欺詐,不得以陷他人於錯誤的方式謀取個人私利。
概括起來,民法學中的以下制度體現著誠信原則的善意真誠要求:
1、權利濫用禁止。權利濫用的本質是行為人以一種惡意的方式來理解和執行法律,從而嚴重違背了誠信原則的善意真誠要求。該類行為具體表現為:以故意損害他人為目的行使權利;從事對自己無利卻對他人有害的行為;在有多種方式行使權利的情況下,故意選擇對他人有害的方式等
2、先契約義務。先契約義務是指當事人在締結民事契約過程中,相互之間建立起一種特殊信賴關系,基於此種關系而產生的法律義務,稱為先契約義務,包括協力、通知、照管等附隨義務。
3、禁止詐欺行為。狹義的詐欺行為是指通過一定方式使對方陷入錯誤從而與自己發生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如通過自己的作為使對方陷入錯誤(積極詐欺),通過不履行自己的告知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消極詐欺)。
(二)恪守信用
恪守信用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要求行為主體在從事法律交往過程中,於自己先前所作承諾要積極予以兌現,不得作出背信行為損害相對人的權益;二是當事人因行為人的一貫行為而產生正當信賴時,後者在改變上述行為時要注意保護前者的信賴利益。
民法中的以下制度及相關判例體現了恪守信用的誠信要求:
1、允諾禁反言。允諾禁反言是英美合同法為確立合同責任而發展起來的概念,是對傳統的對價理論中恩惠性允諾不發生約束力的一種修正,又稱允諾後不得翻供或不得自食其言。它是指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允諾人所作贈與的允諾或無償的允諾具有拘束力,須加以執行.
2、權利失效。權利失效是指民事債權人於長時間未行使其權利的行為足以使義務人正當信任其不再要求履行義務時,基於誠信原則,債權人不得再提出其權利主張。
(三)公平合理
公平合理是要求在具體法律關系中,當事人之間的利益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要保持平衡,避免出現利益分配嚴重不均的情況。
在民法理論中,較能體現誠信原則公平合理內容的制度是情事變更原則。該原則是對恪守信用這一誠信要求的一種修正。在司法實務方面,體現誠信原則公平合理要求的判例已有很多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