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強拆流程

司法強拆流程

發布時間: 2021-02-22 12:13:00

Ⅰ 行政強拆的司法程序

民法院不是房屋徵收的當事人,立場相對地來說中立、超脫,申請人內民法院執行容程序也更嚴格些。有專家分析,取消行政強拆,客觀上會使政府盡量減少申請強制拆遷,努力與被徵收人達成補償協議。
23日,多次參與新拆遷條例討論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薛剛凌教授說,新版草案大體上傾向於去掉行政強拆,要用強拆時走司法程序。此前,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曾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書的沈巋教授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證實,新版草案拿掉了行政強拆。
不過對於新拆遷條例何時能出台,接受采訪的北大法學院教授王錫鋅、姜明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薛剛凌均稱不知情。
沈巋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新拆遷條例可能再次徵求意見,也可能直接公布。就一個條例,如果兩次徵求意見,那將是史無前例的。如果直接公布,那一定要充分說明理由,解惑釋疑,公開立法意見取捨原因。總之,新拆遷條例應盡快出台,並公開說明理由。」
王錫鋅說,新拆遷條例拖得時間太長,後期的信息開放不足。在長期的等待中,會產生焦慮。最終,很可能出現新條例與民眾期待有較大落差的結果,這是一個挑戰。

Ⅱ 近幾年的拆遷法;強制拆遷的法律程序是什麼

所謂的強制拆遷,是指房屋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經協商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經一方當事人向被拆遷房屋所在地的區、縣房地局申請行政裁決後,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沒有在行政裁決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搬遷的,依法強行拆遷房屋的行為。
強遷有兩種方式:
1)行政強遷,經區、縣房地局申請,由區、縣人民政府責成區、縣房地局和公安機關等有關機關部門實施的強遷;根據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2)司法強遷,由區、縣房地局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人民法院實施的強遷。
實施強遷的同時,拆遷人對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的補償安置同時實施。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第十七條:
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二十二條:
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
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Ⅲ 司法強拆最新消息:司法強拆現在要最高院審核嗎

1、《最高院關於來辦理申請人民法自院強制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明確規定了: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徵收補償決定案件,由房屋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決定管轄法院。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堅決防止土地徵收、房屋拆遷強制執行引發惡性事件的緊急通知》凡涉及征地拆遷的強制執行案件,相關法院在執行前必須報上一級法院審查同意後方可實施。

Ⅳ 根據2011年最新的拆遷政策,司法強拆即由法院進行強拆的流程是什麼周期是多久!求詳細解答,謝謝

一、拆遷人提出申請並提交資料:

1、申請強制拆遷申請書;

2、房屋拆遷糾紛行政裁決書;

3、擔保資金證明;

4、安置和過渡用房基本情況的證明;

二、辦理時限:無明確規定。

三、辦理流程:

Ⅳ 拆遷的司法程序如何走

拆遷有如下司法程序:

1、暫停公示

由建設主管部門頒發一個文件,要求在拆遷范圍內暫停戶口遷移、房屋改建、加建、擴建的工程,這就是暫停公示,需要在有關的場合進行公告,公示期不能超過一年。

2、入戶調查評估

在確定拆遷范圍之後,拆遷人要辦一些有關的手續、文件,一般來說需要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或者《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這兩個規劃文件,那麼在法律上具備了拆遷的前提和依據。

3、內業計算

評估公司進行內業輸機和數據測算,根據外業調查的資料數據進行初步測算,算出一個大致的初步評估價格。

4、制定拆遷實施方案、申請拆遷許可證

拆遷人拿著拆遷實施方案、規劃文件等,去建委(房管局)申請《拆遷許可證》。

5、發布拆遷公告

聲明此次拆遷行為即將開始。一般發布拆遷公告的同時,要把《拆遷許可證》公開張貼出來,以說明拆遷行為的合法性和時間安排。

6、行政裁決

如果拆遷雙方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行政裁決。

7、行政訴訟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拆遷人依照本條例規定已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拆遷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8、強制執行

對已生效的裁決或判決,當事人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



(5)司法強拆流程擴展閱讀:

拆遷補償方式:

1、貨幣補償

貨幣補償是通過不同的法定依據由專業的評估機構對被拆遷房屋進行專業的估價,生成有據可循的多元組成的補償金額。

2、產權置換

產權置換也被稱作產權調換,根據評估方法不同,有兩種置換方式。價值標准產權置換指的是依照法定程序,通過對被拆遷人房屋的產權價值進行評估,之後再以新建房屋的產權予以價值的等價置換。

面積標准產權置換指的是以房屋建築面積為基礎,在應安置面積內不結算差價的異地產權房屋調換。

3、結合型補償

這種補償方式就是指既給貨幣補償又給產權置換。由於我國城市化進程與其他諸多客觀因素,導致房價和地價的虛高。

因此造成了諸多不能夠單單用貨幣補償或者產權置換解決的問題,所以就出現了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相結合的補償方式。

Ⅵ 拆除違建需要哪些合法程序

第一步,立案

立案就是執法部門對於發現或接到投訴、舉報等事實或者材料後,認為有違法事實發生或存在並需要追究法律責任時,決定把它作為行政案件進行查處的一種活動。這個程序中要注意哪些行政機關有權立案查處違章建築:

第二步,調查程序

第三步,決定程序

第一、告知,聽取陳述、申辯

這個主要是保證被處罰人的知情權、陳述權、申辯權。執法人員在作出處罰決定前,一般會書面告知被處罰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被處罰人有權陳述、申辯,如果執法人員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第二,聽證

聽證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在作出決定前,由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聽取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與法律依據,並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舉證、質證和申辯及意見的程序活動。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第四步,處罰決定書的送達和執行

執法機關如果決定要進行處罰,會作出並向被處罰人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

(6)司法強拆流程擴展閱讀:

關於這個程序,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簽收。很多人認為自己不簽收,這個處罰決定書對自己就不發生法律效力,這是錯誤的,現行法律規定,如果你拒絕接收處法律文書,執法人員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

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法律文書留在你的住所即視為送達;也可以把法律文書留在受你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看到沒有,沒有簽收照樣可以對你發生法律效力。

二是積極應對處罰決定書。如果你錯過了聽證程序,也不要緊。對違章建築的處罰決定書,按照法律規定,自送達之日的第二日起,你可以在2個月內提起行政復議,或者三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三是建議聘請律師維權。因為這是一個法律程序,非專業人士駕馭不了。在此,我再次提醒各位拆遷戶兩點:第一,隔行如隔山。法律不是你在網上或者書店中看到的法律條文,也不是某個權威學者對法律的解讀,更不是法律課堂上的理論講解。

四是只有在處罰決定書發生法律效力時,才可以依法拆除違章建築。處罰決定書發生法律效力有兩種情形:一種就是你不進行行政復議也不進行行政訴訟,過了三個月,處罰決定書就發生法律效力了;

另一種是你在兩個月內提起行政復議,接著又提起了行政訴訟經過一審二審後就發生法律效力了。只有在這兩種發生法律效力的情形下才可以拆除違章建築,言下之意就是說發現了沒有經過審批或者無證的房屋後,不是說拆就拆的,而是要經過嚴格的法律程序後才可以拆除。

Ⅶ 強行拆遷的法律程序

1)行政強遷抄,經襲區、縣房地局申請,由區、縣人民政府責成區、縣房地局和公安機關等有關機關部門實施的強遷;根據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2)司法強遷,由區、縣房地局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人民法院實施的強遷。
實施強遷的同時,拆遷人對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的補償安置同時實施。
強制拆遷的程序:
一、工作程序:
房屋行政強制拆遷申請 → 審查 → 組織聽證 → 報批 → 證據保全 → 實施
二、強制拆遷條件:
1、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作出裁決並送達拆遷當事人;
2、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超過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未搬遷;
3、拆遷人已對被拆遷人作了補償安置或提供周轉用房的;
4、拆遷人依法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的;
5、有要求必須實施行政強制拆遷理由的。

Ⅷ 什麼情況下會法院進入強拆程序

您好,《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相關規定如下:
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所以,即使在補償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沒有簽訂任何協議,也可能被強拆,但是只要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就可以暫時避免司法強拆。具體操作涉及諸多法律問題,建議提供詳細材料咨詢專業律師,以避免經濟損失。

Ⅸ 強制拆遷需要哪些手續

現在強制拆遷只有司法強制拆遷,必須要有法院判決書。

熱點內容
2016中山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9-15 21:56:54 瀏覽:923
社會救助法學 發布:2025-09-15 21:39:20 瀏覽:475
會計師行政法律風險防控 發布:2025-09-15 21:23:09 瀏覽:137
合同法及司法解釋pdf 發布:2025-09-15 21:15:18 瀏覽:339
民事訴訟法的舉證條款 發布:2025-09-15 21:06:09 瀏覽:625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