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事法律關系與民法

民事法律關系與民法

發布時間: 2021-02-25 12:43:48

① 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行為區別是什麼

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行為很好區別的,字面上都能理解,一個是行為,一個是一種關系。例如甲賣汽車給乙,賣車是個行為,合法,屬於民事法律行為,甲和乙之間的關系就是買賣合同關系。

民法——民事法律關系

不摳字來眼,領會精神的話,源還是可以明白作此分類的人是什麼意思的。
所謂「強制踐行」,可理解為有強制力,即可以請求法院強制執行。這里的「民事關系」,可以寬泛的理解為民事主體間的各種關系。「民事法律關系」在這里就是指民事主體間在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啦。
第一種,比如合同之債(其他債也一樣),合同一經成立且有效,即發生強制執行力,當事人必須執行,若不執行則可起訴請求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種,比如我答應下星期請你吃飯。此關系法律不禁止,但我若不請,你也不能起訴強制我請吃飯或賠償,也就是說沒有強制力。( 有個專門的詞叫「好意施惠關系」,比如搭順風車什麼的,也可算作此類,但又不準確,因為這種關系中也可能產生這里的第一類關系,就不再扯遠了哈.)
第三種,比如合同內容違反公序良俗,法律禁止性規定等。例如我僱傭你殺個人,為此定了個「合同」。法律顯然不允許發生這樣的「僱傭」關系。此種關系不發生私法上的法律效力,但有可能當事人將受刑法行政法的懲罰。

另,樓上的朋友大概是想到「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去了吧?,關於「行為」的這對概念和「關系」的這對還是不一樣的哦~

③ 民事法律事實和民事法律關系 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一、兩者的法律定位:

民事法律事實是由法律規范將其和法律後果(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聯系起來的具體存在的本質。法律事實是反映現實生活情況的存在,具有使法律規范發生作用的杠桿的意義,是把法律規范和具體主體的權利義務聯系起來的環節。因此,法律事實伴隨法律關系的整個生命過程產生、變更、消滅。

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根據民事法律規范確立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二、兩者相互依存在法律過程中,既是相聯系的,也各自存在不同的內涵:

1、民事法律關系是基於民事法律事實,由民法規范調整而形成的法律權利與責任義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由三個因素構成,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一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權和負有的民事義務。

2、民事法律事實是指依法能夠引起民事民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民事法律事實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
法律事實出現時,產生的後果有:第一,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第二,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更。第三,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消滅,使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不再存在。
法律事實與法律關系由民事法律規范來調整。

3、民事法律規范(法律規則)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

④ 民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有何不同

您好,來它們的區別表現為:自
1、概念不同:民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這種關系受民事法律規范調整。
2、被調整不同:民事關系既受道德的調整也受法律的規范,民事法律關系受法律調整的民事關系;
3、范圍不同:民事關系包含民事法律關系也包含其他平等體之間的社會關系。

⑤ 民事法律關系和其他法律關系的區別

民事法律關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確認和保護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有廣狹二義:
廣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民法調整社會關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義的社會關系;
狹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具有以下特徵:
(一)、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
由於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按民法規范確立的法律關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同時,民事法律關系不僅符合國家的意志,更體現著當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當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願設立的。只要當事人依其意思實施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所設立的法律關系就受法律保護。
(二)、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所形成的社會關系。但主要是財產關系;
(三)、民事法律關系是基於民事法律事實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四)、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民法調整社會關系是賦予民事主體權利和義務,因此,民事法律關系也就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一經確立,當事人一方即享有民事權利,而另一方便負有相應的民事義務。
(五)、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補償性和財產性。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性和財產性也表現在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手段上,即民事責任以財產補償為主要內容,懲罰性和非財產性責任不是主要的民事責任形式。

只能說這么多 想了解跟多的可以去資訊法律,建議你可以去億蜂平台,平台聚集了行業內專業的法律服務

⑥ 民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的區別

它們的區別表現為:

1、概念不同。

2、被調整不同,民事關系既受道德的調整也受法律的規范,民事
法律關系受法律調整的民事關系。

3、范圍不同,民事關系包含民事法律關系也包含其他平等體之間
的社會關系。

民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這種關系受民事法律規范調整。

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法律上的表現。民事法律規范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也就是規定出現某種法律事實即發生某種法律後果,該法律後果即是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民事法律關系。

(6)民事法律關系與民法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關系具有以下特徵:

1、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由於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按民法規范確立的法律關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

同時,民事法律關系不僅符合國家的意志,更體現著當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當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願設立的。只要當事人依其意思實施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所設立的法律關系就受法律保護。

2、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所形成的社會關系。但主要是財產關系。

3、民事法律關系是基於民事法律事實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4、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民法調整社會關系是賦予民事主體權利和義務,因此,民事法律關系也就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關系一經確立,當事人一方即享有民事權利,而另一方便負有相應的民事義務。

5、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補償性和財產性。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性和財產性也表現在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手段上,即民事責任以財產補償為主要內容,懲罰性和非財產性責任不是主要的民事責任形式。

⑦ 請問一下,民法與法律的關系是怎樣的

民事法律關系來,指 基於民事自法律事實並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形成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
民事法律關系有廣狹二義:
廣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民法調整社會關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義的社會關系;
狹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⑧ 民事法律關系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是指構成民事法律關系的必要因素或條件。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為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因為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成立民事法律關系,其中任何一個發生變化,民事法律關系也就發生變化。

1、主體;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簡稱為民事主體,是指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人。凡法律規定可成為民事主體的,不論其為自然人還是組織,都屬於民法上的「人」。因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都為民事主體。國家也可以成為民事主體,例如,國家是國家財產的所有人,是國債的債務人。

2、內容;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的權利和負擔的義務,亦即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包括權利和義務兩個方面,權利和義務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權利的內容是通過相應的義務來表現的,義務的內容是由相應的權利來限定的。

3、客體;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8)民事法律關系與民法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主體之間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對象( 客體) 而發生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現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而不是人和物的關系。盡管在財產關系中其標的常常是物,但法律關系的內容一權利和義務,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不是發生在人與物之間。經民法確認的民事法律關系分為財產法律關系和人身法律關系。

⑨ 民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的比較

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按照民法規范確立的社會關系,因而是一種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通常是自願設立的由於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按民法規范確立的法律關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

民事關系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是不平等的,法律程序要求比較嚴格。行政行為作用於法律關系的形態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行政行為在決定行政法律關系的同時,對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也有重大影響。

(9)民事法律關系與民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明確當事人訴訟請求的含義。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出現意思含混不清或有歧義時,應通過發問釋明的方式予以明確,如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損失多少元時,應向當事人明確是什麼損失,包括哪些項目,每個項目的具體數額等。

2、當事人如有明顯荒廖、不合理或錯誤的訴訟請求,應要求當事人剔除或更正。

3、當事人明顯遺漏訴訟請求的應提示加以補正。如原告請求的是解除合同或撤銷合同,如其希望同時處理合同解除或者撤銷後的返還財產或賠償損失問題,就應當提示其提出後面的訴訟請求,否則原告將不能向法院申請執行。

4、對當事人在多種請求之間捉摸不定的,應通過行使釋明權促使其作出恰當的選擇,當事人拒絕作出選擇的,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

5、針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全面檢索支持其訴訟請求的法律基礎規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事法律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行政法律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事

熱點內容
法學課推薦 發布:2025-09-15 09:27:42 瀏覽:630
鞏義公證處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15 09:25:56 瀏覽:533
玉米加工廠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5 09:20:44 瀏覽:415
電針刺激療法治療馬尾神經 發布:2025-09-15 09:20:13 瀏覽:483
微信群主要負啥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9:19:26 瀏覽:51
北京張剛律師 發布:2025-09-15 09:16:38 瀏覽:433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改判 發布:2025-09-15 09:14:54 瀏覽:742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郵編 發布:2025-09-15 09:14:15 瀏覽:228
違反勞動法44條怎麼辦 發布:2025-09-15 08:55:44 瀏覽:3
張家口法律援助熱線電話 發布:2025-09-15 08:54:55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