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黨化

司法黨化

發布時間: 2021-02-26 08:56:39

A.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歷史合理性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近代以來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必然結果)。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社會主義中國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體現和必然選擇。

二、根本支撐性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支撐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進程中逐步成熟成型)。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積淀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成果,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的活力,有利於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維護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實現國家統一。

三、良好成長性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隨著現代化和民族復興事業的發展而不斷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不表現為一個固定的結論,而始終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不斷豐富深化,表現出良好成長性。中國共產黨人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戰略性品格,就是「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1)司法黨化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價值:

1、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共產黨「行動指南「、共青團「核心價值「、「實體經濟」基礎指導和「無產階級」執政的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國家。科學發展、文化經濟、持續發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成的核心體系。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道路、理論和制度關系,作深刻闡述。這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成就。

B. 居正的《司法黨化問題》誰可以給我個下載地址啊

http://www.studa.net/sifa/061110/17215678.html

C. 如何加強縣委政法委工作機構規范化建設

(一)加強組織領導。黨委應賦予政法委相應的職能和手段,包括必要的管人管事的權力以及物質保障能力。一是建議按照中央意見,由省級黨委或政法委統一制定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指導意見,制定出台協管幹部的有關政策和具體辦法,使縣委政法委全方位參與對政法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推薦、考察、選任、管理和監督。重點是縣委組織部門支持政法委切實履行好協管政法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職能,對縣委政法委協助管理的政法部門領導幹部的任免調動,按照干管許可權,由縣委組織部會同上一級政法部門和同級政法委,共同考察提出任免意見。根據政法部門工作需要及幹部狀況,政法委也可直接向組織部或有關部門提出任免、調動的建議。政法部門領導班子後備幹部名單,在報縣委組織部的同時,抄報同級政法委和上一級政法部門黨組(黨委)。考核縣級政法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時,應聽取縣委政法委的意見。二是建立健全輪崗交流機制,實行政法委機關與政法部門幹部相互交叉掛職鍛煉,提高機關人員素質,使政法委機關幹部的綜合素質得到優化,切實把中央關於政法委要加強隊伍建設和班子建設、協助黨委及其組織部門考察管理政法部門領導幹部的規定落到實處,不斷樹立黨委政法委的權威。

(二)提高幹部待遇。在當前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下,政法委系統的工作人員與其他政法部門幹警一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特別是在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處理各類群體性事件及影響較大的案件中,政法委幹部都是沖在第一線,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既是宣傳者,又是實施者,而且政法委要組織管理、統籌協調全縣的政法工作、綜治平安建設工作、維護穩定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況下,工作壓力與其他政法部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說,政法委系統的幹部隊伍都是工作最忙、最累、最苦、最緊張的群體之一,所以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工資福利待遇。建議制定統一的工資、津貼、福利標准,恢復原來「比照享受公安待遇」,或者參照其他政法部門享受幹警同等待遇。

(三)加強經費保障。經費保障是政法委機關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沒有足夠的辦公業務經費,對開展工作必將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對縣委政法委的經費保障工作應引起各級高度重視。要根據政法委所擔負的職責任務和工作實際,落實經費標准,增加縣委政法委經費投入,進一步改善辦公設施、技術裝備和車輛、通訊條件,更好地適應政法工作的需要,並逐步提高經費保障水平。將綜治維穩、禁毒、防範和治理邪教問題等工作經費,納入財政年度專項經費預算,分級負擔,按時足額撥付,確保政法委機關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理順機構設置。一是大力推進政法委系統的機構改革,規范政法委機關的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統一內設機構的名稱和級別,增加人員編制數量,提高政工部門建制級別,根據當前縣委政法委擔負的維護社會穩定等各項任務日益繁重的實際情況,加強縣委政法委機關工作人員力量,配備必要數量的機關幹部,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改革政法系統黨組織,建議組建政法系統黨委,讓縣委政法委在領導、管理、監督、協調政法工作方面充分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把管人與管事的工作機制緊密結合起來。目前政法系統內各政法部門的黨組織設置既有黨委,又有黨總支、黨支部,而縣委政法委卻只設立黨支部。讓一個黨支部去領導黨委(黨組),存在邏輯上的混亂,也嚴重違背了組織原則。建立政法系統黨委,既可以實現黨對政法工作領導應承擔的職責分工,也可以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協助組織部門實施對政法部門的有效管理,又能堅持黨管司法機關的原則,強化黨內司法監督力度,彌補當前司法監督乏力的問題。

(五)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合實際和行之有效的能夠規范縣級政法工作的運行機制,從組織領導、責任權力、監督約束、機構設置、經費保障等方面,制定公正合理、操作性強的政法委工作制度規范。從制度建設入手,強化內部管理機制創新,嚴格規范各部門、崗位責任,明確工作程序和紀律,提高機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水平。認真落實政法委員會會議制度、重大事項議決制度等工作制度,根據縣委的決策部署,充分運用政法委員會會議制度這一集體領導有效載體,統一政法部門的思想和行動,切實做到組織不越位,支持不幹預,指導不包辦,監督不手軟。

(六)強化執法監督。促進司法機關依法辦案,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預防和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確保司法公正是縣委政法委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充分發揮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的職能作用,配齊配強縣委政法委執法監督機構,並賦予相應的調查權、建議權、處分權,加強對政法各部門的執法監督。研究制定加強縣委政法委執法監督工作的辦法和措施,明確執法監督的內容和重點;在目前編制難落實的情況下,抽調具有較高法律知識水平和司法、執法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充實到政法委執法監督部門,強化業務培訓,切實提高執法監督工作人員法律實務能力和執法監督的水平,通過對執法行為和影響較大的案件的監督,確保司法機關公正執法,從源頭上防範錯案的發生,並通過強化監督,規范和制約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杜絕執法犯法、徇私舞弊的現象。同時把執法監督與紀檢監察工作結合起來,把執法監督職能與幹部管理職能結合起來,把執法監督與隊伍建設結合起來,把執法監督工作與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考核結合起來,嚴格獎懲。

D. 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3000字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專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屬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這是我們黨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黨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3000字

E. 如何處理黨的領導和審判獨立的關系

司法權來源於國家權力,是國家權力機關根據人民主權原則授予司法機關的一種專屬權力.司法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司法權專指審判權,本文所討論的司法權僅僅限定在狹義的范疇.論及司法權,必須界定其性質.司法權的性質可以從多角度來分析,諸如司法權的獨立性、中立性、受動性、程序性、公正性、統一性、終極性,等等.我認為,獨立性乃是司法權的本質特性.司法權的獨立性有其憲法依據.我國憲法規定: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司法獨立,首先要獨立於行政機關.我國行政機關擔負著80% 的法律、90% 的行政法規、100% 的部門規章的執行責任,是最大的執法主體,也可能成為最大的違法主體.如果行政機關可以干預司法,公民的合法權益一旦受到行政機關的不法侵害,就失去了權利救濟的最終渠道.因此,如果說司法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那麼這道防線首先要阻隔的就是行政權的僭越.司法獨立,還要獨立於任何社會團體.社會團體都是一定的社會群體以一定的利益訴求和社會關系為紐帶所結成的社會共同體,代表著社會中部分人群的利益和主張.
在一個利益多元的社會中,如果允許社會團體干預司法,司法就可能成為這部分利益群體實現自己私利的工具.司法獨立,還必須排除任何個人的干預.在一個法治國家裡,不允許任何公民有超越憲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權.關於司法權的獨立性的上述觀點,幾乎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在建設社會主義司法文明的過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理論和實踐難題是: 如何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和司法獨立的關系.我的看法是:
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須加強對立法、執法和司法的領導.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首先是黨對司法工作的政治領導,這種政治領導,應當通過黨領導立法的方式來實現,只要黨把好了立法關,確保黨的執政理念、執政政策、執政意圖、執政目標,轉化為國家的法律,並且確保黨領導制定的法律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從而就可以為黨領導司法確立法制保障.第二,黨領導司法,絕不意味著黨直接行使司法權,也不意味著黨可以對司法工作 "像過去那樣進行過分頻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對工作細節的干涉"( 列寧語) ,也不意味著黨可以干預司法個案.第三,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還表現在黨通過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通過黨對司法官的遴選、任免權,建設一支忠於、遵守、維護、運用憲法法律的高素質的司法官隊伍.第四,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應當而且完全可以通過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來實現.在法治中國建設中,全黨必須明白這樣的道理,要實施好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必須改善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方式,而黨領導司法的最佳方式就是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第五,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必須遵循司法工作的規律,按照司法文明發展的基本規律領導司法.由於司法文明的發展有其自身獨特的規律,它在絕對地依賴於社會存在的同時,又有著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它遵循著司法的普遍規律而發展,反映著人類追求公平正義的普遍訴求.因此,世界司法文明發展在呈現出多元化和異質性的同時,各國司法文明在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中又呈現出相互滲透、相互借鑒和相互融合的趨同化態勢.這就要求黨在領導司法的過程中,既要立足中國國情,把握和遵循中國司法文明發展的特殊性,也要把握和遵循世界司法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性.做到了這一點,也就實現了黨科學執政、科學領導司法的基本要求.第六,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必須做到依法領導.從憲法意義上講,共產黨的領導就是執政,它應當在國家政體內運行而不是在體制外實施,應當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而不是超越於憲法之外,凌駕於法律之上.這就是說,黨不是作為游離於國家制度外的領導力量,而應當作為國家制度內的領導力量,作為執政黨來運作國家制度,領導國家活動、司法工作.建立這種憲政架構中的黨與司法關系,不僅有利於保障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而且更有利於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
為了保證司法機關切實有效地執行反映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與利益的法律,同時防止司法權的濫用,因此,我們強調司法獨立,絕不意味著司法權不受監督.任何權力都必須接受監督,必須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否則就有濫用和腐敗的可能.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科學高效有力的司法權力監督體系.
首先,司法機關必須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監督.要充分發揮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對黨員司法官的監督.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依據黨章黨紀對司法人員進行黨法黨規的監督,特別是監督人民法院和司法官是否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 監督他們在審判活動中是否只服從法律,獨立裁判,公開公正司法; 監督他們不得徇私枉法,杜絕司法腐敗; 監督他們自覺維護司法的獨立與權威.
其次,司法機關還要接受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監督.全國人大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具有憲法賦予的監督憲法實施、罷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職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具有解釋法律、監督司法機關工作的職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這表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依據憲法監督司法權的行使,有權任免司法官,通過這些權力的行使,實現對司法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必須服從.
第三,司法審判機關應當接受檢察機關的監督.憲法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具有督促法院公正司法的職權.檢察機關應當嚴格履行職責,一要對法院的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法律監督.這種監督應當是對法院的審理程序與實體裁判是否合法進行法律上的評價,防止司法錯案和司法不公現象的發生.因此,這種監督活動不能流於形式,否則,即失去了國家設立檢察機關的意義.二要督促法院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國家權力本身即具有不可放棄性,法院的權力更是事關人權保障和社會秩序和諧有序的權力建置.因此,法院必須切實履行懲治犯罪、保障人權、確保社會秩序穩定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職責.如果法院放棄應當履行的法定職責,檢察機關就必須履行對法院的監督責任,通過具體的檢察活動來對法院的活動進行監督.
第四,充分發揮公眾對司法的社會監督.司法活動並非一種封閉性的適用法律的活動,它必須吸納社會民眾對司法活動、司法判決及其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判.因此,司法機關除了要接受黨的監督、人大監督、檢察院監督之外,還必須接受社會監督.對司法的社會監督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人民群眾的監督; 二是輿論監督.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對包括法官在內的國家公職人員的監督,是保證司法權責統一、防止司法錯誤和司法腐敗的重要舉措.人民享有對包括法官在內的國家公職人員的監督權利.人民的監督權至上,是社會主義司法監督制度的重要特徵.當然,輿論監督司法必須在合法、理性、有序的限度內進行,否則就有可能導致用輿論審判代替司法審判,就會干擾正常的司法活動,出現 "輿論牽著司法的鼻子走"、影響司法公正的現象發生.
總之,黨的領導不應該成為司法權獨立行使的障礙,司法權獨立行使並不能成為拒斥黨的領導的理由,加強黨的領導和司法權獨立應當形成正效應的關系.司法獨立與對司法權的監督有機統一,是當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升司法公正、司法能力、司法質量的關鍵,也是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關鍵.

F. 什麼是司法的獨立性

司法獨立(judicial independence)是西方國家司法制度的第一大特點,主張司法權必須同行政權和立法權分立,非經司法機關,非經正當司法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 「司法獨立」源於資產階級的分權學說,從歷史上看,它的提出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它是新興資產階級為對抗封建帝王的專制統治,特別是反對專制君主控制司法機關,隨意逮捕、審訊甚至處死臣民而進行的一種抗爭,是資產階級反對王權專橫暴戾統治的一面大旗。

基本要求
各國的司法獨立的內容存在很大差異,不過,作為共同的司法原則,它還是存在基本的要求,否則就不是司法獨立。司法獨立是衡量社會制度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司法不獨立的社會其制度化程度必然低,因為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礎——程式化的運行容易被任意所打亂。
兩個層面
司法機關
司法獨立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觀念層面,二是制度層面。就觀念層面而言,司法機關應當形成自己的職業化的觀念,即形成司法職業所共有的某些理念,這些理念保證法官在類似的案件中有可能作出類似的客觀的而非純個人的判斷。制度層面的內容要求司法人員能按自己的觀念和規則辦事。兩者缺一不可,相互促進。
就制度層面而言,司法獨立要求做到:
(1)司法權由司法機關(法院)統一行使,不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干預,公民個人或非國家機關的社會團體更不能幹預。當然,立法機關可以對司法機關予以監督,但主要是通過立法手段及對法官的彈劾權進行監督,不得干預個案的審判。
(2)司法系統內部的互相獨立,即一個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不受另一個司法機關的干預。法院上下級關系只是審級關系,上級法院除依上訴程序、調卷令等有關程序對下級法院的審判行為予以監督外,不得干預下級法院的審判。
(3)法官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這是指一個法院內部不存在上下級服從關系。法院是法官辦案的地方,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法院里法官最大,用德沃金的話來說就是:法官是法律帝國的王侯,除了法律以外法官不服從任何別的權威。
(4)法官保障制度。這是從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方面保障法官無所顧及的捍衛法律。法官的地位及待遇來自法律,不是他的上級。這就包括由法律規定法官的職權,不可削減的待遇及其職位保障。對職位通常採用兩種辦法:一是終身制(英美法的主要做法);二是文官制度的保障。法官的高薪制也是法官保障制度的內容之一。
法官獨立
法官獨立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但是難以達到的目標就是法官的非政治化、非政黨化。法官非政治化是法官進行司法審查特別是針對高官的司法審查的重要制度基礎。因為如果不獨立於一定的政治集團,法官在碰到與政治相關的案件的時候,就會產生「自己人審自己人的問題」或者反過來產生「自己人審判外人」的情況。第一種情況使司法失去社會信任,使社會產生「審判是演戲」的感覺。第二種情況使法官失去當事人的信任,因為當事人確信法官有政治偏見(法官與他不屬一個政黨)。這兩種情況都有違法官中立的原則,它會將中立的審判變成「政治的審判」。這一點在西方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才得以糾正。美國經典的憲法案件——1803年「午夜派職案」的起因就是因為當時的美國司法不獨立於政治,兩大政黨都要利用司法達到政治目的。當時的聯邦黨人對付民主黨人的辦法之一是判處民主黨人以「叛國罪」。因為他們同情法國革命,而當時法國是美國的敵人。正是因為司法可以為政黨的政治目的所用,才有聯邦黨人和總統亞當斯在下台前一天夜裡還在忙於任命自己的黨員做法官,因而引發了這場有關憲法危機的訟案。

熱點內容
電瓶車頭盔立法 發布:2025-09-15 05:33:43 瀏覽:151
北京地名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15 05:33:38 瀏覽:243
黃島區立法 發布:2025-09-15 05:29:51 瀏覽:282
烏魯木齊法律援助機關 發布:2025-09-15 05:29:14 瀏覽:895
長三角律師 發布:2025-09-15 05:18:34 瀏覽:320
2013年中級經濟法 發布:2025-09-15 05:08:44 瀏覽:883
武大經濟法考試 發布:2025-09-15 05:08:04 瀏覽:734
惠山法院王臻 發布:2025-09-15 05:02:59 瀏覽:205
四川省司法鑒定收費 發布:2025-09-15 04:45:28 瀏覽:389
服飾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5 04:45:19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