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二十年
㈠ 《民法通則》里的二十年權利保護期限是什麼意思
民法的這個來規則是這樣自的:要是二十年的話,公安都破不了這個案子,或者說犯罪嫌疑人可以成功的躲避20年的話,這個就不能在追究了。只是說民法這方面的。比如,你殺了人,20年之後可以刑法判刑,但是民法這方面的賠償就不能在要了。
㈡ 關於民法總則20年時效
法律是由人制定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法律也會在重新修訂的過程中出現不一致的地方和錯誤。民法總則就出現過實效不一致的問題。
一、新舊民法時效性的不一致
1、民法總則不具有溯及力,2017年10月1日之前,已經過二年訴訟時效的案件適用二年的訴訟時效,尚未經過二年的訴訟時效案件適用三年的訴訟時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2、新的行政訴訟法將老行政訴訟法中部分三個月的訴訟時效的規定修改為了六個月,為了達到新法舊法的銜接問題,採取了上述處理方式。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為了達到新法舊法銜接的良好效果,亦應採取此種方法為宜。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和第二條分別規定如下:「第一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第二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對於未結案件的解釋雖然不是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但是其處理原則是一致的,即新法實施前已經達到穩定狀態的,繼續適用舊法保持穩定,不進行過多的干涉;新法實施前依然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適用新法。
二、如何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和第二條分別規定如下:「第一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第二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對於未結案件的解釋雖然不是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但是其處理原則是一致的,即新法實施前已經達到穩定狀態的,繼續適用舊法保持穩定,不進行過多的干涉;新法實施前依然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適用新法。
綜上所述,新舊民法時效不一致的問題,經全國人大的修改已經得到了實質性的解決。民法總則施行,民法通則暫不廢止。
㈢ 《民法通則》中的「20年訴訟時效期間」
C,可以抄延長。
《民法通則》規定的最長訴訟時效為除斥期間,不能中斷、中止,但依法可以延長。
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㈣ 民法中是最長時效是20年,那特殊情況有指什麼,什麼樣的情況算特殊,可以延長時效,有請專業人士回答,高
<<民法通則>>里關於最長訴訟時效的闡述:
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我國《民法通則》內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容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這些沒問題?你都理解吧。
根據你的提問我覺得的你再問時效的延長問題,民通137第二款: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其實這在立法時有一點典故,也是歷史問題,所以法律規定了延長情形。這個例外就是立法者在當時考慮到台灣回歸大陸後可能會有些財產的爭議問題,因為政治因素,很多人不是不想訴訟而是無法訴訟,如果人民法院以20年最長時效不受理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立法時規定了這一例外情形。
希望我的回答是你想問的。祝好~
當然不能只認為只適用台灣的情況,我只是告訴你這部分你發條的由來,立法上說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至於是哪些情形還要聽立法者怎麼規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啟動最長時效的延長是很難的問題,要有立法背景才會出現這種情形。如果你是一般學法的學生,沒必要深究,考試也不是重點
㈤ 請問民事訴訟法的最長訴訟時效是20年,最後還有說到有特殊情況的可以延長 ,這里說的特殊情況是指哪些
1、《民法通則》第三137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回但是,從權利被答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2、《民通意見》第175條第2款,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適用民法通則有關延長的規定,不適用中止、中斷的規定。
3、《行訴解釋》第4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規定,證券公司保管客戶資料義務,20年。
㈥ 哪些民事行為的訴訟時效為二年,哪些民事行為的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一般的為兩年,即除了特殊的:(1)人身侵權(2)延付或拒付租金(版3)由於沒有告知而造成的權消費人身損害侵權(4)寄存物品丟失或毀損,以上四種的訴訟時效為一年外,其他的是以受害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之日起兩年。
所有的民事行為的最長保護期限為20年,但是它的起點需要與短期保護的期限起點相區別:20年的起點為,權利實際受到侵害之日起,而不是受害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即前者的時間會比後者的起點早。
㈦ 民事訴訟有限期限是10年還是20年
第七章 訴訟時效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專效期間為二屬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 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 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第一百三十八條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一百四十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律對訴訟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哈哈,自己看吧!
㈧ 民事訴訟時效期限除了兩年和二十年還有沒有其他的
除了一年的訴訟時效:(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二)出售質量不合版格的商品未聲明權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還有國際貿易中的四年訴訟時效,
環境污染的損害賠償的三年訴訟時效。
㈨ 什麼是二十年訴訟時效
中華人民共和來國民事訴訟法第一源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也就是說你在知道或應當知道你的合法權益被侵害後,必須在從知道起2年內提起訴訟,如果在兩年內你沒有提起訴訟,那麼你將失去法院支持你訴訟請求的訴訟權利,也就是法院不會受理你的訴訟,但是你的實體權利還是有的,也就是說如果對方自願履行,可以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在兩年的訴訟時效內,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也就是你又擁有了兩年的訴訟時效。
如果你一直不知道你的合法權益被侵害,那麼法院保護你訴訟權利的時間也是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還要補充一下,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面幾種情況訴訟時效只有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㈩ 《民法通則》確定的二十年最長時效是否是不定期借貸最長期限
不是不定期借來貸的最長自期限,不定期借貸應該沒有最長期限的限制,應該依然按照主張最後一次主張清償之日起兩年計算訴訟時效。
要是不理解,建議登陸 律師吧 這種咨詢平台:http://tieba..com/f?kw=%C2%C9%CA%A6&fr=index不如直接性的 問下律師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