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❶ 第一課 違法就是犯罪嗎 —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之一教案
犯罪是違法,違法不一定是犯罪。中國的法律很多,只有違法刑法的才是犯罪,違法其他法律的不是犯罪。
❷ 想學習中國刑法,選擇哪些書籍閱讀
張明楷的刑法書教科書
還有周光權的
❸ 學習刑法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作為一個刑法來學研究自生,我對你提如下建議。 1、區分刑法學和刑法,這個是學好刑法的前提!刑法就是注釋性的,可以說就是法律,但是刑法學博大精深,外國的理論很多,這些可以加深你對刑法的理解,如共同犯罪、生活共同體理論等等。很多人說書本沒有什麼用,其實我在實踐中,發現理論真的挺有用,特別是在大案子中! 2、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刑法的知識面很廣,一下子很難接手!不像民法那樣只要抓住公平正義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刑法需要的是邏輯演繹。很多事情看起來危害很大,但是就是不能定為犯罪;有些事情情有可原,但是就是犯罪,沒有辦法,這就是刑法。這個需要我們實踐中去掌握。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修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修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修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修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修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修正。]
目錄
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 犯罪
第一節 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二節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三節 共同犯罪
第四節 單位犯罪
第三章 刑罰
第一節 刑罰的種類
第二節 管制
第三節 拘役
第四節 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第五節 死刑
第六節 罰金
第七節 剝奪政治權利
第八節 沒收財產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一節 量刑
第二節 累犯
第三節 自首和立功
第四節 數罪並罰
第五節 緩刑
第六節 減刑
第七節 假釋
第八節 時效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二編 分則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 妨害司法罪
第三節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 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六節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九節 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發郵箱給我,我給你發全文,字數有限制在這發不上去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34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專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屬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5)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擴展閱讀:
故意傷害罪的形態
故意輕傷害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或造成輕微傷結果的,不以犯罪論處。傷害意圖非常明顯(比如致人重傷、死亡),且已經著手實行傷害行為,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傷害(未遂)論處。
符合犯罪主體要件的行為人,在傷害故意支配下實施了傷害行為,造成他人身體傷害,達到輕傷程度的,即可認定為故意傷害罪的既遂。
故意傷害造成重傷的,包含兩種情況:
1、行為人明顯只具有輕傷的故意,但過失造成重傷;
2、行為人明顯具有重傷的故意,客觀上也造成了重傷。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結果加重犯。
故意傷害沒有致人死亡的,不得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的未遂犯,如果主觀上有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故意,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危害國家安全罪學習筆記
一、定義
危害國家安全罪編輯
危害國家安全罪是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危害國家安全罪是一個概括性罪名,是對各種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共同特徵的概括。各種具體罪名則各有其具體構成要件和特徵,分別規定在刑法分則第一章中的12個條文里。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是中國刑法中規定的危害性最大的一類犯罪,因此,刑法分則在第一章就對危害國家安全罪進行了規定。最高法院要求,各級法院要依法嚴懲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嚴懲殺人、搶劫、爆炸、黑社會性質組織等嚴重刑事犯罪,嚴懲編造散布虛假恐怖信息、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等犯罪,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二、犯罪客體
犯罪侵犯的客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是指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政治基礎和物質基礎的安全。具體是指國家的獨立、國家的團結統一、國家的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政權、基本制度及國家的其他根本利益的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是指中國的主權獨立、團結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穩固及其他國家根本利益的安全的總和。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
犯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指使、資助他人實施的,或者境內組織、機構、個人或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來說就是《刑法》第102條至113條所規定的各種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四、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自然人犯罪主體,且多為一般犯罪主體。對於大多數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來說,不論是中國公民、外國公民或無國籍人,只要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且年滿16周歲,都可以成為犯罪主體。但某些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其主體范圍有著嚴格的限制。如背叛國家罪、資敵罪的主體只限於中國公民;叛逃罪的主體只限於中國公民中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危害國家安全這一類犯罪,實際承擔刑事責任而被刑罰處罰的只能是自然人。
五、犯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在主觀方面只能由故意構成,具有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故意,即行為人必須具有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國家安全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一)特徵
1、這類犯罪所危害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的安全
國家安全包括國家的主權以及現行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領土完整。就具體內容而言,國家安全是指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不受顛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不受破壞;國家的經濟發展、科學進步、文化繁榮不受侵害;對外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平等互利的交往和交流不受干涉和阻礙;國家秘密不被竊取;國家機構不被滲透;國家工作人員不被策反等等。總之,國家安全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這些方面的侵害,都將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犯罪。
2、這類犯罪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法律所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的各種行為
對行為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法律懲罰的是其實施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只有危害國家安全的思想活動,沒有實施具體行為,不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不一定都要求有危害結果的發生,有的只要是已著手實施了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就構成犯罪既遂。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具體表現為背叛國家、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武裝叛亂、暴亂、顛覆或者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投敵叛變、叛逃、充當間諜、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戰時資敵等行為。
3、這類犯罪的主體通常是中國公民或者外國籍人、無國籍人,也可以是境內外機構、組織
勾結外國或者勾結境外機構、組織、個人背叛國家罪、投敵叛變罪、叛逃罪等的犯罪主體只能是中國公民。
4、這類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
由於危害國家安全罪是最嚴重的刑事犯罪,因此,刑法分則第一章對具體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規定了嚴厲的刑罰,危害國家安全罪在刑法分則第一章中,共有12條,涉及12個罪名,根據刑法的規定,除煽動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和叛逃罪外,對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其行為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的,最高刑都可以判處死刑。對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刑罰還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以及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
(二)懲罰
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所指的「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的,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下列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
一、陰謀顛覆政府、分裂國家、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
二、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的;
三、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的;
四、策動、勾引、收買國家工作人員叛變的;
五、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其他破壞活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沒有規定對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具體處罰,刑法第一百零六條對此作出如下具體規定:「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本章(刑法分則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各條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之罪具體是指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武裝叛亂罪、武裝暴亂罪、策動武裝叛亂罪、顛覆國家政權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刑法規定犯上述各罪的,依照第一百零三條、一百零四條、一百零五條的規定從重處罰,即在各條規定的法定刑的上限范圍內處罰。
(三)分類
1、背叛國家罪
2、分裂國家罪
3、煽動分裂國家罪
4、武裝叛亂、暴亂罪
5、顛覆國家政權罪
6、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7、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
8、投敵叛變罪
9、叛逃罪
10、間諜罪
11、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12、資敵罪
上述12個罪名可分為3類:
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罪。包括前7個罪名。
叛變、叛逃罪。包括投敵叛變罪、叛逃罪2個罪名。
間諜、資敵罪。包括最後3個罪名。
(四)法律條文
1979年刑法:反革命罪,1997年刑法修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罪。修改的原因如下:
1、反革命是一個政治概念,不宜作為法律概念使用;
2、反革命罪需要具有反革命目的,而反革命目的在實踐中不易認定;
3、反革命罪作為一個罪名與一國兩制不相符合;
4、反革命罪這一名稱不利於國際間的刑事司法協助,也不利於對犯罪分子進行懲處;
5、反革命罪與刑法分則體系不協調。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零二條 勾結外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一百零三條 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剝奪政治權利。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四條 組織、策劃、實施武裝叛亂或者武裝暴亂的。策動、脅迫、勾引、收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武裝部隊人員、人民警察、民兵進行武裝叛亂或者武裝暴亂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一百零五條 組織、策劃、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以造謠、誹謗或者其他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
第一百零六條 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本章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各該條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一百零七條 境內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資助境內組織或者個人實施本章第一百零二條、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之罪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八條 投敵叛變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或者帶領武裝部隊人員、人民警察、民兵投敵叛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第一百零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一百一十條 有下列間諜行為之一,危害國家安全的:
(一)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的;(二)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的。
第一百一十一條 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一百一十二條 戰時供給敵人武器裝備、軍用物資資敵的。
第一百一十三條 本章上述危害國家安全罪行中,除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外,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的,可以判處死刑。犯本章之罪的,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五)其他
(一)為適應國內政治形勢和階級關系變化的需要。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建立更為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二)為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不宜以「敵國」、「敵人」的概念來評判相互之間的矛盾。
(三)打擊外逃犯罪人的需要。反革命罪被視為政治犯罪,根據國際慣例,政治犯不引渡;而危害國家安全罪並不當然都是政治犯。
(四)為貫徹「一國兩制」的需要。承認港、澳、台同胞在只承認「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政治見者可以不同,「革命」與否只能作為共產黨對其成員的政治評價標准,不能適用於所有人,否則,違背「一國兩制」精神。
(五)為完善刑法科學體系的需要。以是否具備「反革命目的」作為一類犯罪,不僅分類標准不統一,而且,因為「目的」是主觀的東西,在實踐中也難以操作。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讀後感300字
如果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那麼刑法就是法律的底線;如果說其他法律還有告訴才處理或者不告訴才處理的餘地,那麼除了虐待罪以外,刑法幾乎完全沒有這樣的餘地,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告訴,司法機關一樣有權力處理。
刑法就是這樣的法律,定罪尤其需要謹慎,量刑尤其需要慎重,執行尤其需要嚴格的法律。它以對犯罪人人身自由乃至生命權利進行痛苦性的剝奪為手段,它以一副冰冷決絕的面容而出現,它以對社會危害性行為的嚴厲懲處為方法,它以惡魔的身姿來把天使的願望實現!這就是刑法,自始至終銘刻著「底線」兩個字的刑法。
刑法是寬容的,罪行法定原則明確指出: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不構成犯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明確規定:不構成犯罪的,不得適用刑罰。能放且放,得放且放的刑法,在自己殘忍甚至是血淋淋的手段面前,退縮著,忍讓著,因為它太知道一旦觸及自己這道高壓線,隨之而來的決不是當事人僥幸逃脫的意外結局,而只能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被繩之以法的因果報應。這一天對犯罪人來說總是來得太早,對被害人來說總是來得太遲,對刑法來說總是遲早要來!刑法是嚴厲的,我國刑法追訴時效規定: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也就是說要麼是自己主動喪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樂生活,藏匿起足夠法定刑的時間自我懲罰,要麼是自己被動喪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樂生活,被司法機關執行懲罰,二者本質上沒有區別。
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喜歡刑法,因為它下達底線的寬容;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贊賞刑法,因為它義無返顧的決絕;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敬佩刑法,因為它為捍衛蒼生之太平不惜忤逆心願捨身舉屠刀;在這一點上,和我們的軍人多麼相象啊,離家正是為了保家,武力捍衛正是為了守和平。
❽ 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有什麼感想
呵呵,希望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為刑事訴訟立法建言獻策,為推動中國法制進步作貢獻啊!
制度立法層面,個人感覺有不健全之外,但這是與當前公民法治理念與社會各層矛盾關系,即中國特色因素造成,需逐步完善。但更重要的應是實踐中嚴格落實現在法律規定的問題,其實現實中很多不良執法或社會不公很大程度上是以權代法、不嚴格依法辦事造成的,解決這一問題,也許一方面要喚醒民眾法治理念,一方面要加速現代科學立法步伐。
刑事訴訟法中程序正義的意義和價值
正義的實現有兩種途徑,即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前者通過配置權利、義務的內容,而後者則通過設計獲得正當性結果的步驟與方式。實體正義是一種結果的正義,其正義是由事物的因果關系決定的;而程序正義是一種過程的正義,其正義是由程序建立或保證的。
刑事訴訟法中之所以需要重視程序正義,是因為:首先,程序正義是以保護人權為追求目標,凡是被懷疑實施犯罪行為的人都有權要求偵查、公訴、審判機關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行使職權,以避免有權機關濫用職權,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其次,刑法作為實體法,因社會情況變化等,自身存在著導致結果不確定性的主觀和客觀因素,而通過刑事訴訟中程序正義的實現,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判決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再有,程序正義也有助於增強法律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從而最終實現司法正義和社會正義的價值目標。
但是當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發生沖突時,應該以程序正義為先。正義的程序並不必然產生正義的結果,其只能保證裁判結果的權威性和推定出實體結果的正義。因此,在追求刑事訴訟價值時,難免要發生沖突,由於程序正義要求的是法律真實,而不是客觀真實,因此在個案中,對程序正義的要求有時是以實體正義的喪失為代價的。我們必須認識到,一般情況下,正義的程序比不正義的程序能夠產生更加正義的結果,因為如果放棄程序正義而追求實體正義的話,沒有了程序對人權的保障,可能就會使無辜的人受到不應有的處罰,而使真正的罪犯逍遙法外,這樣就會使受到懲罰的無辜者和知情的民眾必然會對法律的正義產生質疑,法律的權威也受到挑戰,這對於人們樹立法律信仰是極其不利的。而如果優先追求程序正義,有可能放縱了犯罪分子,但偵查機關仍可繼續追查,一旦有新的證據發現,仍然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但如果錯誤地追究了無辜者的刑事責任,一旦發現錯誤,將會出現兩難選擇:糾正錯誤,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影響到法律的權威和人們對法律的信仰;不糾正錯誤,來掩蓋當時的錯誤追究,這樣也許能夠維護部分人<對冤假錯案有責任的人)心目中的所謂的「法律權威」。我們應該牢記法律權威是建立在神聖的正義基礎上的,這種知錯不改的行為,只會褻瀆法律正義和權威,一旦為公眾所知,後果不堪設想。
❾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現來行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是源2011年施行的。
根據2009年8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修正,根據2011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於2011年4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9次會議通過,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