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預期收益

刑法預期收益

發布時間: 2021-03-03 20:03:02

『壹』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1 構成違約,根據《民法通則》六十條的規定,當事人應該按照約定全面的履行自己的專義務。甲公司逾期屬不能償還債務,視為違約!

2 可以,根據七十四條的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務,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要求法院予以撤銷。

3 可以 根據七十三條規定,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務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法院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

對於第二個案例,我個人認為商場的行為屬於要約行為,但同時它又在受約人發出承諾的同時予以撤銷的,所以是合法有效的,故周某的預期收益受損商場有理由不予賠償!

同時還要告訴你,這兩個都是民法中的糾紛兒不是刑法!還不明白的可以給我發消息!

『貳』 刑法193合同法203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貸款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條,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2)刑法預期收益擴展閱讀

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條是關於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責任的規定。

借款用途是借款人使用借款的目的。雖然從表面上看,貸款人借款的最終目的是收取利息和本金,借款人的使用借款的用途似乎和貸款人的利益並無直接的關系,但是,借款用途一直作為借款合同當事人需要約定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金融機構作為貸款人的情況下,借款用途更是合同中不可缺少的條款。

借款用途之所以是借款合同的主要內容,是因為借款用途與借款人能否按期償還借款有著很直接的關系。借款人擅自改變借款用途,就會使原先當事人共同預期的收益變得不確定,增加了貸款人的借款風險,最終導致借款難以收回。

金融機構作為貸款人的,有些借款還是依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國家的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發放的,其借款用途和國家的經濟政策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不按借款用途使用借款,還會造成資金的使用不符合國家政策的情況。

我國法律、行政法規中一直將借款用途作為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的主要內容作出規定。商業銀行法規定,貸款人貸款應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借款合同中應當對借款用途做出約定。借款合同條例規定,借款人必須按照借款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使用借款進行違法活動,必須按期還本付息。

借款人不按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貸款人有權收回部分或全部貸款,對違約使用的部分,按銀行規定的利率加收罰息。情節嚴重的,在一定時期內,銀行可以停止發放新貸款。貸款通則規定,對於不按借款合同規定用途使用貸款的,貸款人可以對其部分或者全部貸款加收利息;情節嚴重的,由貸款人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貸款,並提前收回部分或者全部貸款。

本條再次明確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同時規定了借款人的違約責任。借款人違反了合同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首先可以停止發放未放發部分的借款,同時可以提前收回借款,此外,貸款人還有權解除合同。

自然人之間借款的,對借款用途作出規定的,借款人也應當按照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因改變借款用途對貸款人造成損害的,貸款人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權利。

『叄』 關於涉及民法,刑法,婚姻法的800字論文

摘要:我國民法體系中存在三大責任,第一是侵權責任,第二是違約責任,第三就是本文所討論的締約過失責任了。所謂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所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這三大責任的承擔方式各不相同,如,侵權責任可以通過賠償損失、返還財產、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等方式來進行救濟。特別是人身侵權方面的,有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方式是其它兩個責任所不具有的特殊方式。對於違約責任來說,可以通過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來彌補。那麼與其相適應的,三者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大小又有著明顯的不同。簡單地說,侵權責任在於賠償受害人實際受到的損失,有時可以擴大到可以預期的損失,精神方面也有相應的規定支持一定的賠償。違約責任在於使守約方利益達到合同得到適當履行的狀態。而締約過失責任僅僅只是是損失恢復到未訂立合同之前的狀態。我覺得這樣的規定並不能完全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應該結合具體的情況,擴大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范圍。
關鍵詞:締約過失 責任承擔 賠償范圍
一、締約過失責任的內容以及法律規定
締約過失責任是由德國著名的法學家耶林在1861年提出的理論,主要思想中心在於保護合同簽訂人的信賴利益。用耶林的原話說,就是指:「從事契約締結的人,是從契約外的消極義務范疇,進入到契約上的積極義務范疇,其因此要承擔的首要義務,系於締約時善盡必要之注意。法律保護的並非僅僅是一個業已存在之契約關系,正在發展中的契約關系也應該包含在內,否則契約交易將暴露在外,不受到保護,締約一方當事人不免成為他方疏忽或者不注意的犧牲品。契約之締結產生一種履行義務,如果這種效力因為法律上的障礙被排除,就會產生一種損害賠償義務。因此所謂契約無效者,僅僅指的是不發生法律效力,不是說不發生任何法律效力。簡單地說,當事人因為自己的過失致使契約不成立或者無效者,對信其契約為有效的相對人,應賠償因此項信賴利益所生之損害。」
也就是說,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背其依據的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義務,而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的損失,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由此,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到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又根據第五十八條的相關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合同取得的財產應該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按照自己的責任大小承擔相應的責任。
以上兩個法條雖然沒有直接對締約過失這個概念進行明確的定義與解釋,但是由此可見,我國民法是對因為一方違背誠實信用原則造成合同不能成立或者合同雖然已經成立了,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例如欺詐脅迫、違背社會公益、國家利益等不能生效所造成的一系列損失的責任承擔作出了規定的。即由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人承擔,如果雙方都有過錯,則在各自的責任范圍內承擔。但是這個范圍到底是多大,涉及哪些損失,這方面的規定就存在缺陷了。
正如摘要中提到的,締約過失責任損失賠償的目的旨在使得受害人的利益恢復到締約之前的狀態。例如某甲與某乙締結合同,後來因為某乙的過失導致合同不能成立,那麼根據我國目前的相關法律規定,某甲所能主張的損失只在於為了訂立合同所支出的交通費、誤工費等損失。倘若某甲因為此合同的不能訂立蒙受了重大的經濟利益損失,那他僅僅只能受到交通費、誤工費等賠償,那其餘的損失將要由他自己來負擔,因為別人的過錯,責任要自己來承擔,我覺得這是不盡合理的。
二、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情形
1、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2、假借訂立合同,進行惡意磋商
我覺得這一種情形與第一種情形具有很類似的地方,想像一下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一方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來做出這樣的行為,是純粹出自好玩?我想不會的,大多數還是為了謀取利益,就像某些皮包公司,或者是來套取流動資金以供公司周轉,從而拆東牆,補西牆的。
3、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商業秘密
這一點是需要展開說明的,此種情況下存在締約過失責任與侵犯商業秘密競合,根據《合同法》、《反不當競爭法》、《專利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規定,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損害賠償額參照侵犯專利權損害賠償額的方法進行確定,權利人收益的減少、調查和制止侵權的合理費用包括律師費均構成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商業秘密損失的組成部分。
4、有其他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三、締約過失責任的立法基點

我國對於締約過失責任的立法原意在於保護合同相對人的信賴利益,我覺得之所以會產生以上的問題,原因就在於這個所謂的「信賴利益」到底指的是什麼。從表面來看,此處的「信賴利益」僅僅只是一方當事人相信合同能夠訂立,能夠生效。所以當這個合同不能成立,不能生效時,我們的法律僅僅保護了為了訂立合同的支出,把這部分損失作為了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但是立法者忽略的還有訂立合同背後的利益,那就是合同的期待利益。每一個合同訂立都有著自身的目的,換句話說,絕大多數合同的目的都在與盈利,沒有利益可圖,合同訂立就失去了意義,哪怕是贈與合同,也有著其特殊的利益。在此不詳細討論。那麼這個合同的目的實現,就是期待利益。人們是為了期待利益才簽訂合同的,合同不能訂立,不能生效,真正的損失就在於期待利益的損失了。法律所要正真保護的,其實是期待利益。只是有些當事人並不會因為合同的不能訂立,不能生效而蒙受除了交通費、運輸費、誤工費等之外的損失,他可以通過轉換合同締約人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我們所要保護的也就限於信賴利益即可。只是某些合同對於時間、機會有著重大的要求,錯過了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機會,會造成重大損失,例如,房價即將上漲,甲某明明知道自己的房屋已經出賣給了第三人,卻主動要求和想要買房的某乙就同一套房子進行的磋商,並且表示有意願與某乙訂立合同。乙相信他的話而沒有及時購房,最後又沒能和甲達成協議。不得不以高價與他人訂立房屋買賣合同,從而遭受損害。這個案例就是屬於締約過失責任的范疇,要是法院認定某甲只是損害了某乙的信賴利益,只支持某乙對於為了訂立合同支出費用的賠償請求,而不支持其它請求。由某乙獨自承擔高價購房的額外支出。對某乙是不是不公平。不管甲某是出於什麼心態,做出這個惡俗的玩笑,只承擔一些無關痛癢的費用根本不能起到對甲的懲戒作用,也許他並不會因此吸取教訓,在今後的日子裡,繼續對他人實施類似的行為。這樣下去,勢必不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使得合同訂立人缺乏信任感、安全感。這是要不得的。另外再舉一個例子,甲公司和乙公司訂立一個買賣合同,約定由甲公司在三天後交付100件精密零件給乙公司,甲公司向社會發出要約邀請,尋找公司訂立承攬合同,丙公司聲稱自己願意做這個工作,甲公司就放棄了與其它公司訂立合同,轉而與丙公司協商,丙公司因為某些原因沒能和甲公司就合同達成一致,卻因此延誤了期限,致使甲公司沒能在約定的時間內交付100件精密零件,致使乙公司蒙受重大損失,乙公司就以違約為由將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因此受到的損失,如果說此時由甲公司獨自承擔這個責任,丙公司只承擔對甲公司的締約過失責任,這也是很不公平的。同樣會導致公司在今後訂立合同時候畏首畏尾,錯失良機,要知道在商品經濟發達的當今社會,時間就是金錢,資本流通速度就是效益,我可以想像這樣的結果是多麼糟糕。舉著兩個例子不是說我國法律沒有對訂立合同進行保護,只是保護力度不夠。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在立法上做文章。
四、對締約過失責任承擔范圍擴大的相關建議
法律是對於現實生活的反映,解決的是特定的社會問題,就好比是醫生給人看病,講究一個對症下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我覺得現在立法的最大缺陷在於,法條的規定有點一概而論,也就是不管你這個締約過失責任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責任人主觀心態是什麼,其過錯程度有多大,到底是過失,還是故意,因為合同不成立或者不生效,造成了多大的損失,這個損失與合同不能訂立或者生效又有多大關系。排斥了這些考量,一味的說,要恢復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以為這樣就可以保護合同相對人的利益了,我們可以通過本文所舉出來的一些例子看出,如果只是這樣的話極大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不公正問題。話說回來,我們的立法者也並不是不懂這個道理,只是局限於當前的國情,而且國外也有大量的立法是與此相一致的,比如德國就對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作出了明確的限制。就我的看法,我們可以從合同的性質著手,結合以上幾大因素進行分析。如果無過錯的一方並沒有因為合同的未成立或者未生效蒙受除了信賴利益之外的損失,那麼就按照當前的立法,相關責任人只被要求賠償訂立合同支出的費用。倘若相對人遭受的其它損失很大,恰恰是因為責任人的行為無法使訂立合同的預期利益等到實現造成的,那麼責任人也應該承擔與他過錯相適應的責任。換句話說,類似於侵權責任、違約責任的規定,相對人有過失的可以適當減輕責任人的責任。責任人基於過失造成的損失也應該較主觀惡意造成的損失來得輕些。
參考書目:《民法原論》、《合同法研究》


『肆』 企業風險的風險應對

1、對觸發事件的通知作出反應。得到授權的個人必須對觸發事件作出反應。適當的反回應包括回顧答當前現實以及更新行動時間框架,並分派風險行動計劃。

2、執行風險行動計劃。應對風險應該按照書面的風險行動計劃進行。

3、對照計劃,報告進展。確定和交流對照原計劃所取得的進展。定期報告風險狀態,加強小組內部交流。小組必須定期回顧風險狀態。

4、校正偏離計劃的情況。有時結果不能令人滿意,就必須換用其他途徑。將校正的相關內容記錄下來。

(4)刑法預期收益擴展閱讀

企業風險特點

1、它帶有主觀意識。

因為它取決於在一定時期內公司預測未來現金流動量的能力,而公司預測這種能力是千差萬別的。

2、它不包括預測的匯率變動。

因為公司管理當局或廣大投資者在評價預期收益或市場價值時,已把預期匯率變動考慮進去了。

3、其風險影響比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大。

『伍』 民法典是什麼東西

民法典來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自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5)刑法預期收益擴展閱讀: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

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陸』 急找律師!法律咨詢

唉,老兄真是仗義啊
第一,各地律師收費不一樣,偵查階段大多數僅僅是會見,一般版2000元至5000元就可以了權,不用支付太多。
第二,如果到了檢察院,仍然是上述收費。
第三,到了法院,這是關鍵環節,律師工作很多,收費要多一些,一般要看案情復雜程度,大多數5000以上。
建議你們先2000元委託一個律師辦理偵查階段,如果律師負責任,以後在委託他辦理其他階段。這種案件不會定罪太重。
提醒你,目前最重要的是委託律師辦理取保候審,如果能夠成功,以後相當有利。
祝順利。
報價這些事情只有律師能夠回答得到你。不要指望這里能夠得到詳細的答復。
建議找羈留當地的律所(因為考慮到關系)。
最壞的後果就是被判刑,我記得窩藏贓物的量刑不高,3年以下。情節嚴重才會達到10年以下。看看贓物價值多少判定吧。

『柒』 刑法問題!

,B,ABCD,BC,ACD,ABCD,BCD
29,窩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

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本罪為選擇性罪名,具體包括

窩藏罪和包庇罪。
30,這個是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那一章里。顯然是B。
31,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依法應

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
32,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

刑期之後,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

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
33,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

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

的,或者挪用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
34,本罪是指為謀取非法利益,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

,進行詐騙,損害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的行為。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

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的界限。兩者都表現為欺騙行為,而且招搖撞騙

罪也可以如詐騙罪那樣騙取財物,因而容易混淆。兩者的區別主要表

現在: (1)侵害的客體不同。招搖撞騙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國家機關的

威信及其正常活動;而詐騙罪侵犯的客體僅限於公私財產權利。(2)行

為手段不同。招搖撞騙罪的手段只限於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

或職稱進行詐騙;詐騙罪的手段並無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虛構事

實、隱瞞真相的手段和方式進行。(3)犯罪的主觀目的不同。詐騙罪

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佔有公私財物;而招搖撞騙罪的犯罪目的,

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內容較詐騙罪的目的廣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

佔有公私財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佔有;(4)構成犯罪有無數

額限制的不同。只有詐騙數額較大以上的公私財物的,才可構成詐騙

罪;而法律對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罪的構成並無數額較大

的要求,這是因為,這種犯罪未必一定表現為詐騙財物,而有可能是

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現為由特

定的犯罪手段所決定的對國家機關的威信和正常活動的破壞。盡管招

搖撞騙罪與詐騙罪有上述區別,但在行為人冒充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

或職稱去騙取財物的情況下,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兩個罪名,屬於想

象競合犯。處理想像競合犯的案件應當按照從一重罪處的原則。
35,這題就是指行為犯。多少的危害國家犯罪,都是行為犯。A.盜竊罪
我需要解釋的是,
C.偽證罪與E.騙取出口退稅罪。
偽證罪,雖然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

能以偽證罪淪處。但是通過偽證罪的定義來看,是指在刑事訴訟中,

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

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因此前者不認為是犯罪,而後者只要實行就構成犯罪。所以是結果犯

騙稅罪既遂形態認定
目前實踐中對騙稅罪既遂形態的認定有行為犯與結果犯兩種觀點。

持行為犯觀點的學者認為,在騙稅中只要犯罪行為人實施了騙稅行為

都構成既遂,而不要求物質性或有形的危害結果的發生,也即不必要

取得出口退稅款;但行為並非一著手即告完成,必須有一個實行過程

。[1]持結果犯觀點的學者認為,(2)該罪的既遂不僅要實施符合犯罪構

成具體要件的騙稅行為,還必須發生法定的危害結果。在贊成結果犯

為既遂形態的觀點中,又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當以外貿企業是否取

得出口退稅款為法定危害結果;另一派則主張以行為人是否取得非法

利益為依據。
我們贊同應認定結果犯為騙取出口退稅罪的既遂形態,且認為應當

以行為人是否取得非法利益為法定危害結果的判斷依據。理由如下:
首先,一些外貿企業雖然在出口退稅犯罪環節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

用,但參與實施騙稅犯罪的主體中,除了外貿企業還包括一些自然人

或其他單位犯罪者,他們在出口退稅犯罪中的作用、危害性也很大,

是騙稅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僅以外貿企業取得退稅款作為既遂依據

,難免以偏概全,忽視了騙稅犯罪主體結構的復雜性。因此,不能以

此為依據。
其次,判斷犯罪既遂還是未遂應當以法定結果的發生(在騙稅罪中就

是行為人非法利益的取得)為依據。這主要看犯罪行為人實施犯罪的預

期收益是否得以實現:如果犯罪行為人的行為實現了其預期收益或部

分地實現了其預期收益,應認定為結果犯既遂;反之,應為犯罪未遂


綜上所述,將騙稅罪的既遂形態認定為結果犯既遂是合理的。

『捌』 如何計算侵權損失

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條規定,單位犯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1、以商業秘密權利人因侵權行為遭受的經濟損失為損失額。該損失既包括現實利益,也包括可得利益,即可預期的合理收益。
主要考慮以下因素:商業秘密研製開發的成本、商業秘密的成熟程度、商業秘密的利用周期長短及其是否可以重復利用、商業秘密的使用和轉讓、市場的供求狀況等。
2、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根據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計算經營者的損失。
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主要包括:侵權人利用該商業秘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直接經濟收益;利用商業秘密作為無形資本與其他企業簽訂有關合同,履行合同的受益;侵權人把商業秘密轉讓或許可他人使用獲得的轉讓費和許可使用費等。

『玖』 關於法律的問題

1、「現在聽說要關兩年半,這合法嗎? 」:這樣「聽說」,是符合法律的一般規定的;但具體如何判刑,還要看具體情況。

2、「請提供相關的法律條文」: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一項: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交通肇事罪的處刑;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根據以上司法解釋:你親戚是否要負刑事責任,還要看交警的事故責任認定書中對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1)如果認定你親戚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的:你親戚就涉嫌構成交通肇事罪,可能要負刑事責任、同時還要負民事賠償責任。
(2)如果交警認定你親戚負事故次要責任、或者不負責任(被撞都全責時):你親戚就不構成交通肇事罪、沒有刑事責任,不會坐牢的了。只有民事賠償責任(按責任比例賠償,你親戚責任的,可能賠償10%——40%),對方全責時你親戚賠償10%就行了(對方是行人時。如果對方也是機動車:對方全責時你親戚不用賠償了)。

4、如果是你親戚負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你親戚涉嫌構成交通肇事罪時: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你親戚有自首、積極救人、積極賠償、認罪態度較好等情節的,如果被害人諒解請求從輕處罰的,有可能判緩刑;不用「關」了。

另:樓上朋友COPY都是些什麼東東?連俺這局外人都看暈了,不讓樓主煩呀?人家有急事呢。

『拾』 刑法中 違法所得和銷售金額 區別

違法所得就是在采購,生產,銷售過程中,違法違規所取得可直接經濟收益和預期利益
銷售金額就是在銷售過程中,銷售的總額(包括資本,資金,利潤等等)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

熱點內容
從法律效力等級的角度 發布:2025-09-14 03:58:40 瀏覽:280
地區立法機關 發布:2025-09-14 03:49:20 瀏覽:935
2002年2013年司法考試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9-14 03:39:05 瀏覽:111
法律顧問進出口公司 發布:2025-09-14 03:37:41 瀏覽:961
行政訴訟法撤銷房產證 發布:2025-09-14 03:28:25 瀏覽:906
行政主體必須是行政法主體 發布:2025-09-14 03:28:25 瀏覽:319
禁毒禁賭條例全文 發布:2025-09-14 03:12:42 瀏覽:187
國際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9-14 02:48:01 瀏覽:183
立法現狀分析 發布:2025-09-14 02:39:17 瀏覽:681
小區監控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02:38:01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