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1058

商法1058

發布時間: 2021-03-04 09:53:04

A. 包青天包拯一生的事跡

1、早年至孝:包拯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於宋仁宗天聖五年考中進士 ,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知縣。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直到景祐四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知縣。

2、權知開封: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擔保推薦官員失誤獲罪,貶官兵部員外郎、知池州(今安徽池州)。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復職刑部郎中、知江寧府。[29]同年十二月,被召任權知開封府,遷升右司郎中。

3、巧答典客:包拯出使遼朝時,遼朝命館伴對包拯說:「你們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縣)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包拯說:「你們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

4、清正廉明:包拯彈劾陳州京西路轉運司,揭露其盤剝災民的罪行的事跡,民間渲染加工成開封府尹、欽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賑,劇中涉及國舅們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演繹了一個青天大老爺為民除害、不畏強權且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5、嘉祐四真:宋仁宗嘉祐年間,富弼為相,歐陽修任翰林學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學為侍講,集天下之望。當時士大夫相傳道:「富公真宰相,歐陽永叔真翰林學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1)商法1058擴展閱讀: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B. 宋朝歷史問題,北宋時期包拯經歷朝代歷史!

網路上的
【個人檔案】
姓名:包拯
字:希仁
外號:包青天;包家;黃河清;包公;包龍圖;包黑炭。
籍貫:安徽合肥
特徵:額頭上有個月形記號,而且臉比較黑。(此特徵為小說杜撰,並非真實)
生年: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屬相:豬
生日:夏歷三月二十三日(公元4月11日)
卒年:嘉佑七年(1062)
享年:64歲
謚號:孝肅包青天
父親:包令儀,追贈刑部尚書
母親:張氏
配偶:張氏(原配,早亡);董氏(續娶);孫氏(媵)
子孫:
·包繶(長子)、崔氏(長兒媳)
·包綬(少子)、文氏(少兒媳)
·包文輔(長孫,夭折)、包永年
中舉:天聖五年(1027)29歲
出仕:景佑四年(1037),39歲
初仕:天長縣知縣
官至:三司使;樞密副使;
名言: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吾孫也。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漢族。出身於官僚家庭。生於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佑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謚號「孝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則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在民間信仰中,包公是陰間的審判官之一。
[編輯本段]【生平事跡】
包拯包拯,生於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在《鍘包勉》和《包公賠情》等 戲曲里,說包拯從小受父母遺棄,由包拯大嫂帶養成人,這不符合歷史實際。事實上,包拯的幼少年時代,深受父母寵愛和教養。
官場生涯
包拯長大後,也極為孝順父母。與包拯同時代的歐陽修,曾經彈 劾包拯「素少學問」。這里的「學問」,主要不是指讀書和文化水平,而是指不懂人情世故。歐陽修其實不是貶低包拯,而是認為包拯「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應該給他以 更合適、恰當的官職。 包拯的青少年時代,也曾刻苦讀書,所以在他二十九歲時,終於考中了進士甲科。按照宋朝規定,考取進士之後,便可以做官。包拯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任職。但包拯認為父母親年事已高,應該盡孝奉養雙親,因而請求回到安徽,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是,父母親希望兒子在自己身邊,包拯便決定辭職回家,在家孝敬父母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仍不想離開故土。當時,這種封建孝道,受到家鄉人的稱道。近年,安徽合肥發現了一塊包拯為父親包令儀立的神道碑。碑上陰刻篆書「宋故贈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貴文物,又是他力盡孝道的見證。
由於家鄉父老的勸告,包拯才離開家鄉,離開父母靈地,到天長縣(今安徽天長)任知縣。這時,包拯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又出知端州(今廣東肇慶)。端州出產一種有名的硯台,叫端硯。端硯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由於當地官吏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剋扣,端硯的產量雖多,卻變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包拯下令豪強官吏,不得貪污,只能按規定數量,向朝廷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想要一方端硯。
或許由於包拯這種鐵面無私的性格,被大臣們賞識,所以朝廷於慶歷三年(1043年)將包拯調到首都開封。這是自從進京考試之後,包拯第二次來到京城。包拯被任命為監察御史。當時,監察御史雖然沒有多大實權,但對包拯來講,卻十分重要。這是因為,從此包拯可以直接參與朝政,並且可以對於朝廷各個方面,尤其是用人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議。實際上,包拯在任監察御史期間,確實對北宋的內政外交,提出過許多批評和改進辦法,並且還曾出使契丹(遼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慶歷六年(1046年)夏,包拯調任為三司戶部判官。當時的三司是中央財政機構,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兩稅等,戶部判官協助三司使的工作。不久,包拯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轉運使負責一路(相當於省)的財政、監察等行政事務。在地方,包拯十分重視體察民情,要求朝廷讓百姓休養生息而安居樂業.兩年之後,包拯被召回開封,提升為戶部副使。在此期間,他曾前往河北解決軍糧問題,又曾到陝西解決運城(今屬山西)鹽業問題。在河北,他奏請用作養馬的田地,還給地方和農民。在運城,他改革鹽稅法令,以便利於商販經營鹽業。
出色的工作,利國利民的成效,使包拯在皇祜二年(1050年)被擢升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天章閣是存放朝廷圖書文獻的地方,待制之銜,有名而無權。包拯又叫包待制,不過是對他的尊稱。然而,知諫院即兼任諫官之職,卻十分重要。諫官的任務是向皇帝進諫朝政的弊端,它可以涉及朝政的所有方面.在包拯兼任諫官期間,不但對橫行不法的權臣屢次抨擊,而且對時政的許多方面,提出了革新建議。可惜的是,兩年之後,包拯改命為龍圖閣直學士,這也是個虛銜(從此人們又稱他為包龍圖),並且又一次離開京城,到河北、廬州、池州(今安徽貴池),江寧(今江蘇江寧)等地任地方官。直到至和三年(1056年)才回到京城,任開封府尹。嘉祜四年(1059年),包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等官職,上升為當時重臣。第二年升任三司使和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之職。但是,年過六旬的包拯,這時已經夕陽西下。嘉祜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五日,包拯病死在開封。仁宗皇帝到包拯家中向包拯最後一別,追認他為禮部尚書,賜謚「孝肅」,所以包拯死後又叫包孝肅。 他晚年在家裡立了一塊石碑,上刻《戒廉家訓》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非吾子若孫也。"他的事跡長期流傳民間,過去小說、戲曲多取為題材。元雜劇已有《陳州糶米》等作品。以後流傳日廣,形成豐富的傳說。遺著有《包孝肅奏議》。
主張改革
包拯所處的仁宗時代,已經不象宋初那樣生氣勃勃,冗官、冗兵和冗費成為當時的三大災害,老百姓的負擔加重,各地出現了士兵暴動和農民起義。面對這樣的形勢,包拯從憂國憂民出發,主張對時政進行整頓和改革。應當說,包拯的改革主張,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但從客觀效果上看,卻有利於當時的下層人民.包拯之所以為天下百姓所愛戴,原因就在這里。
北宋龐大的官僚機構,冗官成災,包拯認為必須加以整頓和革新。他不但主張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姦邪的小人,而且建議提拔「奮不顧身,孜孜於國」的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他不但七次彈劾「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而且不畏風險,力主將皇帝的親戚,「凡庸之人」張堯佐免去要職。在包拯看來,「在政府無所建明」的平庸之輩,不論其官職有多大,都必須下台。他曾建議改革選人、用人制度。他主張官員年到七十歲必須離職。他揭露不願離職的官僚,是不知廉恥,「貪冒相尚,但顧子孫之計」。他主張不能任意封官許願,即使是恩賜即由父親的功勞而錄用的子孫,也要通過考試。這些,都是為了解決冗官問題。包拯其實並不反對范仲淹主持的慶歷新政。新政失敗,許多官員受到處分,包拯全力為這些敢作敢為的官員鳴不平,主張起用他們。
在經濟方面,包拯一方面主張壓縮開支,另一方面又主張不能苛剝平民。當時有一種政策,由政府向城鎮百姓強行購買國家需要的物資,價格比市場價格低。這就成了剝削民眾的一種手段。包拯堅決反對這種害民政策。他列舉陝西強購軍用物資的危害,「前後人戶破藹家產不少」,因而要求廢除這種辦法。包拯建議,國家急需物資應該「置場收買」,以公平的價格,自由收購。這一建議,無論對減輕百姓負擔,還是對商品流通和商品生產,都是有利的。前面提到的運城解鹽問題,也是由於包拯極力支持改革,使解鹽的生產與銷售,由原來官方壟斷,改革為允許商人買賣。這一改革,不僅解除了百姓為政府搬運官鹽之苦,而且同樣有利於食鹽的流通.沈括稱贊這種「通商法」,「行之幾十年,至今以為利,」此外,包拯還曾主張方田均稅,即丈量地主豪強的土地,防止他們漏稅逃役。他還曾鼓勵民間采礦煉鐵等等。可見,包拯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改革,目的在於「寬國利民」。
在宋朝的國防和對外政策方面,包拯同樣主張民富國強,改善邊防措施,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他在出使遼國時,遼國刁難他,他義正詞嚴地據理力爭,不卑不亢。回國後,他立即將在遼國的所見所聞,報告朝廷。他說,遼國在山西北部集結兵馬,聚集糧草,其意圖不可不防。他建議,一定要加強山西宋遼邊境的 代州(代縣)、應州(應縣)、雁門關一帶的戰備,以前,遼國蠶食 邊境領土,是由於邊防之臣膽小怕事,不敢對抗,如今應該下令邊臣,讓其嚴加防守,不能丟失一寸土地.另外,原來這里的守將,在軍事上是外行,現在必須派懂得軍事的人去領導指揮。朝廷採納了包拯的意見,加強河北,山西的防衛.更重要的是,包拯對宋代的冗兵之害,提出了裁減「老病冗弱」的主張,以利於訓練及加強戰鬥力。同時,他還提出加強邊境民間義勇的訓練。宋朝將士經常調動,以防武將專權,但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弊病。包拯認為要改變這種政策,使將官有職有權,不要輕易調動。可貴的是,包拯建議加強國防與軍事力量,以不增加百姓 負擔為前提。當時中原地區,尤其是河北、山西的農民,苦於運送軍糧,包拯曾提出,在豐收之年,可以購買當地農民糧食,儲備起來,作今後軍糧,減少運輸困難。 包拯之主張改革朝政以利國利民,是有其思想基礎的。他始終認為,普通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好過了,不受 貪官酷吏欺壓了,國家才能富強和太平無事。如果過分榨取,使天下蒼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麼,不但國家不能富強,而且會造成官逼民反,動搖封建統治.他之所以主張改革,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其思想淵源就在於此.盡管包拯的出發點和動機,是為了宋朝天下的長治久安,而不是全然為了天下百姓,但比起對被剝削者盡情欺壓的「貪官」來,無論對社會,還是對人民,總要好得多.那種認為清官比貪官更狡猾,對老百姓更有害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剛正不阿
一個人的功過歷史,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譜寫。一旦自己的行為被實踐證明對社會、對人民有功有利,那麼,人民終究會給他以恰當的評價.這評價,恐怕不會以一些暫時的貶斥而消失。名垂青史的包青天為人民所歌頌與懷念,正是由於包拯一生的實踐,有利於社會與人民。這實踐,不僅是由於他為當時的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於他個人的道德品質,確實有不少同時代人,甚至後來人難以企及之處。
首先,他為人剛直,既不兩面三刀,更不會搞陰謀.他從不趨炎附勢,看顏色行事,更不說大話,假話。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諱,不怕冒犯皇帝.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諫,公開對皇帝說,我已經老了,而且沒有兒子,如果認為我說得不對,也不要緊,反正不是為了自己想陞官發財.幸而宋仁宗倒也過得去,沒有處理包拯,反而說,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說,宮內的親信宦官,權力太大,待遇太多,應該精簡人員和開支.這當然要得罪皇帝的親信左右,招來不測之禍。還好,皇帝說,「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整有所益也,設或無益,亦無所害又何必拒而責之。」包拯總算碰上了一位比較開明的宋仁宗。 否則,早已人頭落地了。這種剛正不阿的大無畏氣概,使當時的 老百姓和一些有正義感的臣僚,對包拯都很欽佩。歐陽修就欽佩 包拯「天姿峭直」。是的,忠直的包拯,有時甚至不顧有關規定和 禮節,當面斥問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們下不來台。歐陽修不贊成包拯這種作法,認為包拯剛直有餘,「思慮不熟」。其實,因循守舊、無所視事的宋仁宗時代,倒是十分需要象包拯這樣的人。這對於糾正時弊,總有好處。至於方式方法,是次要的了。可惜宋仁宗終究認為包拯不夠理想,沒有提拔他當參知政事(即副宰相)的要職。 包拯剛直,卻並不主觀武斷.他既善於調查研究,又樂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他的臉上很少有笑容,但當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時,卻能虛心接受。所以司馬光稱道他「剛而不愎,此人所難也」。
其次,他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他一生儉朴,即使是當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習慣,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 曾經寫過一則家訓,刻在家中壁上.家訓的全文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就是說,包拯嚴厲要求後代不貪不好,不要欺負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麼,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之後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這一著名的家訓,體現了包拯不謀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 這種情操,並不是包拯故意做出來,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動准則.早在廬州家鄉做官時,包拯就以無私而遠近聞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親戚鄉里都很高興,認為從此有了靠山.然而,鐵面無私的包拯秉公辦事,即使是自己的親戚犯了法,他也是執法如山.這樣,包青天的名聲大震,包拯死後,其威名傳播四方,有一個官員,是少數民族,歸顧了宋朝。這個官員對宋神宗說,他聽說包拯是忠臣,我沒有別的要求,請准許我改姓包.宋神宗同意了,將他改姓名為包順,傳說邊境士兵搶了一位婦女。那位婦女急了,說自己是包拯的孫女。那婦女病了,有一個巫女聽說之後,裝模作樣地折騰一番,便大罵是誰欺侮了我的孫女,並且要限十天之內將那婦女放了。人們認為那巫女真的是包拯的化身,叩頭跪拜之後,立即將那婦女放了。
維護法制
在小說、戲曲中,黑包公是法律與正義的典型形象。這是由歷史上的包拯演化、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不過,歷史上的包拯 確實愛民如子,開封府衙鍘刀不畏權貴,執法嚴明,因而博得當時和後代人民 的頌揚,把他作為受苦受難的救世主。包拯嚴明法紀,當然是為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維持封建秩序。他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群眾的領袖,反抗封建統治的先鋒。但是,在封建社會里,統治階級中有遠見的官僚士大夫,都能認識到,對於人民群眾,應該愛護,不要對他們橫征暴虐,更不能不依王法辦事,對百姓任意欺壓。否則,其結果必然反過來動搖甚至摧毀封建王朝的統治,因而從根本上來說,暴政顯然不如仁政.包拯就是這樣的人.他 之所以為人們千古傳頌,也由於他的法律思想和執法行動,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與願望.比起貪贓枉法來,兩袖清風,依法辦事 總要好一些,對廣大人民有利些。
盡管宋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是,一個被欺壓的普通百姓,要想告狀還是難於上青天。不但手續很多,而且根本見不到官員的面.這樣,官吏豪強狼狽為奸,既可以敲詐勒索,又可以將法律作兒戲。
包拯在開封府任職時,作出了新的規定:大開正門,凡是告狀的,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直接面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無論從有助於百姓申冤上講,還是從有助於審理案件上講,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改革。這改革,在我國法律史上,既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又有進步意義。 包拯辦案,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怕權勢,二是為民申冤。兩者結合起來,便是包公。 不怕權勢,敢於頂風辦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錯綜復雜的關系,早巳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權的繩索,把官僚、貴族、豪紳、惡霸們聯系在一起。要沖破這個已經編織好的、保護地主貴族利益的網路,談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難而上,以不怕身敗名裂的勇氣,使得「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這里舉一個突出的例子。
開封城裡有一條惠民河,河的兩岸,既有平民住著,也有達官貴人的住宅。包拯任開封府尹時,天下大雨,河水泛濫,淹沒街道,使許多平民無家可歸.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泛濫成災呢?包拯經過調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在於大官僚和貴族們在河上築起了堤壩,將壩內的水面據為已有,種花養魚,並且同自己的住宅連在了一塊,成了水上花園.因此,要為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只有將這些堤壩挖掉,挖掉堤壩,沖走水上花園,貴族們能答應嗎?包拯畫了地圖,拿 了有關證據,下令將所有堤壩與花園拆毀。有人自恃權大位顯,告到宋仁宗那裡。包拯拿出證據,證明他們非法建造水上花園。這樣,惠民河疏通了。宋仁宗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能為皇親貴戚們說話了。 包拯不畏權勢,反對以權代法,客觀上維護了人民的利益.也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社會上的一批無賴,偷盜者,這些人雖無權勢,卻同樣危害人民。包拯對他們也毫不留情。
有一次,開封的一條小街上發生火災。有些無賴竟然戲弄起包拯來。他們追到包拯面前,問包拯:救火是到甜水巷取水,還是到苦水巷取水?包拯一看是些地痞流氓,現在要來破壞救火工作,下令把他們統統殺了。
早在天長縣時,包拯就處理過一件偷牛案.有一個無賴,將農家的牛舌割掉了.農民告到官府,包拯對那農民說,你回家把牛宰殺吃了。那農民真的回家把牛殺了。宋代法律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個無賴到縣里,控告那農民殺牛。包拯大怒,立即審問那無賴,你為什麼把人家的牛舌割了。無賴只得招供,並且暗自吃驚:你包拯怎麼會知道是我作案的?其實,包 拯是依推理法作出的判斷:既然有人要害別人,那麼別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機告狀,所以包拯叫農人乾脆把牛殺了,以引誘割牛舌者來告狀。
打擊權貴與罪犯,維護平民利益,直接替民做主,減輕農民負擔。包拯任監察御史時,曾出現過一件怪事;轉運使王逵,向皇帝告狀,告的是陳州(今屬河南省)地方官任中師苛剝農民,多收錢糧。在當時人心目中,任中師廉潔,王逵貪卑,這是否是惡人先告狀?所以要派人去調查。許多人都畏懼王逵的權勢,不願前往。包拯為弄清真相,為民除害,毅然來到陳州,經過調查,並且掌握了證據,包拯回到首都,向皇帝報告,向農民任意搜括,引起農民不滿與無法生活的,正是王逵。包拯要求將王逵撤職,將多收錢糧還給農民。戲曲《陳州放糧》,就是依據包拯這一事跡,加以渲染、虛構而成的。 包拯辦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當時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首都的群眾更把包公傳為救世主。他們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關節就是打通關節,如果你找不到打通關節的路,也不要著急,因為有包拯替我們做主。 不過,包拯是人而不是神。盡管他辦案注重調查研究,重證據,但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在開封府時,有一個囚犯買通了執法吏人。吏人欺騙了包拯,讓囚犯從輕發落了。這說明包拯也可能犯錯誤,並且勇於改正錯誤。
歷史上的包拯,不愧為值得肯定與歌頌的政治家、改革家與律專家。他為民請命的一生,將永遠使人懷念。
傳說中的包拯家世清貧,命運偃蹇,生下來就是個「黑漆漆、亮油油」的小兒,被父母遺棄。幸蒙兄嫂憐愛,將其撫養成人,並聘請恩師,教悔他一舉成名。這也不符合實際。事實上,包拯的幼年、少年時代,深受父母恩愛和教養。包拯長大後也極為孝順父母,所以史書上說他「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正因為他孝順父母,故在他29歲中進士後,竟辭官歸里,頤養雙親,以終天年。直到先後給父母送終,並且守制滿期後,包拯才出去做官。先任天長縣知縣,後又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端州出產一種名硯——端硯,作為向朝廷進貢的貢品。由於過粗官吏大量貪污,每年進貢端硯數不斷增加,人民不堪負擔。包拯上任後,下令只按規定數進貢,任何官員不得加碼、貪污,一掃往日貪風,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而包拯自己後來在離任時,連一方端硯也沒有帶走。
包拯的廉潔無私、受到人們的贊賞。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包拯被調往京城任監察御史,這雖沒有多大實權,但包拯能夠盡職盡責,對宋朝的內政外交提出許多批評和建議。三年後,包拯調任三司戶部判官,協助三司使掌管全國戶口和稅務。他曾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負責一路(相當於後來的省)的財政、監察事務,工作幹得很出色,故兩年後又升為戶部副使。
確實見於歷史記載的、有關包拯的斷案只有一件,就是他在天長縣任知縣時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個無賴,將一個農民告到縣衙,包拯對那農民說:「你回家把牛殺了,自己留一點吃,其餘拿到市場上去賣。」按當時宋朝的法律規定,民間私殺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縣老爺的許可,那位農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殺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殺牛的農民,反而將這告狀的人扣押起來,怒問道:「你為什麼把人家牛的舌頭割了?」那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追問弄得驚慌失措,只得如實招供。這個無賴再也沒有想到,這是包拯使了個「引蛇出洞」之計。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報案後,馬上意識到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這個農民。
如果讓那個農民把牛殺了,就觸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會進一步告發。所以包拯叫那農民回家把牛殺了,藉以引誘割牛舌者前來告狀。此計果然很靈。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機智。
仕履表 天聖五年(1027年):大理評事,知建昌縣(不赴),監和州稅(不赴)。 包拯生平簡介
景佑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長縣。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慶歷三年(1043年):監察御史里行,勾當東排案司。
慶歷四年(1044年):監察御史,權度支判官,三司戶部判官。
慶歷六年(1046年):京東轉運使。
慶歷七年(1047年):直集賢院,工部員外郎,陝西轉運使。
慶歷八年(1048年):刑部員外郎,河北轉運使(未及上任),三司戶部副使。
皇佑二年(1050年):天章閣待制,兵部員外郎,知諫院。
皇佑四年(1052年):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高陽關路都部署安撫使。
皇佑五年(1053年):知揚州(後知廬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員外郎,知池州。
嘉佑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寧府(後權開封府)。
嘉佑三年(1058年):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兼理檢使,領轉運使、提點刑獄、考課院。
嘉佑四年(1059年):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
嘉佑六年(1061年):給事中,禮部郎中(後禮部侍郎),三司使,樞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禮部尚書(五月卒贈)。
[歷史上記載的包公是怎麼死的
從相關記載可知,包拯從發病到亡故僅有13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還服用了「上遣使賜良葯」。由於包拯生前敢於諫諍,不畏權貴,執法不徇私情,受到貪官污吏的仇視,又這樣突發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和關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還是服葯後被毒死的?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眾所周知,古代的毒葯主要有砒霜(砷)、硃砂(汞)等,它們都具有「劇毒」的性質,包拯遺骨中砷含量較現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時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葯物的可能性,至於包拯遺骨中汞含量較現代人高,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古人為保存屍體(防腐),在棺木中放入硃砂,由於硃砂對骨頭的侵蝕和污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種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劑量含汞葯和食品。同步輻射的研究結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葯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劑量含汞葯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結果支持包拯屬正常死亡的結論。

C. 包拯的簡介

包拯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3],被授任為大回理評事,出任建昌縣(今答江西永修)知縣。

因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

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

(3)商法1058擴展閱讀

包拯秉公執法,清正廉潔,不畏權貴,廉己恤民,剛正不阿,事必躬親,勤於政事的官員,他們所到之處惠及一方,在民眾中極富聲威,深受民眾愛戴,在民間素有「青天」之譽。

包拯到了開封首都後的傳奇故事就此開始便有了後面的傳奇斷案,著名的斷案故事。

民間相傳包拯的斷案故事有:

《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烏盆案》、《鍘包勉》、《鍘判官》 等等。


D.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稅務專業入學考試科目及書籍

http://yjsb.znufe.e.cn/news.asp?id=1080這是2010年的,我們學校的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0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初試參考書目

241 二外法語
1、《大學法語簡明教程》,薛建成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242 二外日語
1、 中日交流《標准日本語》初級(上、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43 二外德語
1、《大學德語》(修訂本)1、2冊,張書良總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01 政治學原理
1、《政治學基礎》,王浦劬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60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訂版。
60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肖前、黃楠森、陳晏清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二版。
2、《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第五版,李秀林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04 社會學原理
1、《普通社會學理論新編》,龐樹奇等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西方社會思想史》,於海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605 法學基礎
1、《法學通論》(法學理論、憲法學部分),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或以後各版本)。
606 基礎英語
1、新世紀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生系列教材《綜合教程》 (1、2、3、4),何兆熊主編,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2、《高級英語》(修訂本1、2),張漢熙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607 新聞學基礎
1、《新聞學導論》,李良榮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童兵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08 公共管理基礎綜合
1、《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四版),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四版。(或以後各版本)
2、《公共管理學》,徐雙敏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801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訂版。
802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訂版。
803 西方哲學史(不含現當代)
1、《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美)梯利著,商務印書館 ,1995年版。
2、《西方哲學簡史》,趙敦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804 社會學研究方法
1、《社會學研究方法》,風笑天著,中國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05 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佔40%;微觀經濟學佔60%)
1、《政治經濟學》,朱巧玲、梅金平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8月版;或《高級政治經濟學》(第二版),張宇、王捷、盧荻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微觀經濟學》,盧現祥、陳銀娥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或《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二版),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806 經濟學(宏、微觀)
1、《西方經濟學》第四版(宏觀、微觀)全兩冊,高鴻業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2、《經濟學原理》中文第4版(宏觀、微觀)全兩冊,曼昆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版。
807 管理學
1、《管理學通論》(第二版),張中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808 法理學
1、《法理學》,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809 中外法制史
1、《中國法制史》,范忠信、陳景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二次印刷。
2、《外國法制史》,鄭祝君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810 憲法與行政法
1、《中國憲法導論》,劉茂林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國憲法》,胡錦光、韓大元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方世榮、石佑啟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論行政相對人》,方世榮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5、《論公共行政與行政法學範式轉換》,石佑啟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次印刷。
811 民法
1、《民法學》,魏振瀛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印刷。 (或以後各版本)
2、《物權法》,梁慧星、陳華彬主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參閱近三年來法學核心期刊上的民商法論文。
812 訴訟法
1、《民事訴訟法學》,常怡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訴訟法學》,蔡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刑事訴訟法學》,姚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訴訟法》,陳光中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參閱近三年核心期刊發表的有關訴訟法學的論文。
813 經濟法
1、《經濟法學》,劉大洪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經濟法學研究生教材,經濟法方向導師組集體撰寫)。
2、《法經濟學視野中的經濟法研究》(第二版),劉大洪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學》,覃有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或以後各版本)
4、《商法學教程》(第二版),雷興虎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814 環境資源法學
1、《環境資源法學》,呂忠梅、高利紅、余耀軍編,科學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環境法案例辨析》,呂忠梅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參閱近三年核心期刊發表的有關環境資源與保護法學的論文。

815 國際法
1、《國際法》,王獻樞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
816 刑法
1、《刑法學》,齊文遠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刑法》,馬克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刑法學》(第三版),張明楷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817 偵查學
1、《偵查學》,楊宗輝、王均平著,群眾出版社,2002年版。
2、《偵查學總論》,楊宗輝主編,檢察出版社,2009年版。
818 治安學
1、《治安管理學概論》,熊一新、李健和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近三年來法學核心刊物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上刊載的治安學論文。
819 語言學、文學與翻譯
1、《語言學教程》(第三版), 胡壯麟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新編漢英翻譯教程》,陳宏薇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新編英漢翻譯教程》,孫致禮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吳偉仁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7月版。
5、《美國文學史及選讀》,吳偉仁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7月版。
820 綜合知識
1、《大學語文》,胡德才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版。
2、《法學通論》,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或以後各版本)。
3、《經濟學通論》,趙凌雲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821 管理學
1、《管理學》(第7版),斯蒂芬•p•羅賓斯等著 ,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版(或以後各版本)。
822 農林經濟管理綜合
1、《現代農業經濟學》,雷海章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版。
2、《現代林業企業管理學》,耿玉德主編,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
823 土地經濟學
1、《土地經濟學》,畢寶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五版。
824 會計與財務
1、《會計學原理》(修訂版),唐國平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中級財務會計》,夏成才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版。
3、《財務管理》,張志宏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版 。
825 人口學
1、《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楊雲彥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
826 公共行政學
1、《行政管理學》,徐雙敏主編,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2、《西方行政學理論概要》,丁煌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827 衛生經濟學
1、《現代衛生經濟學》,邱鴻鍾、表傑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8月版。
828 教育經濟學
1、《教育經濟學》,范先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29 社會保障與財政
1、《社會保障》,趙曼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2、《財政學》,張馨主編,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0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復試參考書目

003 經濟學院
020101 政治經濟學
1016 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
1、《政治經濟學》,朱巧玲、梅金平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8月版。
020102 經濟思想史
1017 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
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相關著作(任意一版)。
020103 經濟史
1018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1、《中國近代經濟史》,趙德馨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020104 西方經濟學
1019 宏觀經濟學
1、《宏觀經濟學》,盧現祥、陳銀娥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或《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二版,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020105 世界經濟
1020 世界經濟
1、《國別地區經濟》,成協祥、佘群芝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7月版。
020106 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
1021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1、《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楊雲彥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第3次印刷),1999年版。
★020120 法經濟學
1022 法和經濟學
1、《政治經濟學》,朱巧玲、梅金平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法經濟學視野中的經濟法研究》,劉大洪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020101 國民經濟學
(政府經濟管理方向)
1023 國民經濟管理學
1、《國民經濟管理學》,李華、劉瑞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04 財政稅務學院
020203 財政學
1024 財政學
1、《財政學原理》,陳志勇、劉京煥、李景友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5年版。
2、《稅收原理與中國稅制》,龐鳳喜等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6年版。
3、《財政研究》,2007年以來各期。
4、《稅務研究》,2007年以來各期。

005 新華金融保險學院
020201 國民經濟學(投資經濟方向)
1025 投資經濟
1、《投資學》,張中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版。
020204 金融學
1026 金融學
1、《貨幣金融學》,朱新蓉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2、《貨幣金融學》(第七版),(美)米什金著,鄭艷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匯率與資本市場》,周駿、張中華、朱新蓉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020205 產業經濟學(建設經濟方向)
1027 工程造價與項目評估
1、《工程造價》,許煥興編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項目評估》,吳大軍、王立國主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020220 投資學
1028 投資學
1、《投資學》,張中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2006年3月第1次印刷)。
★020221 保險學
1029 保險學
1、《保險學》,魏華林、林寶清主編,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2、《保險經濟學》,王國軍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020222 金融工程
1030 金融工程
1、《期權、期貨和其他衍生產品》(第3版),(美)約翰•赫爾著,張陶偉譯,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2004年7月第3次印刷。
2、《貨幣金融學》,朱新蓉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020223 房地產經濟學
1031 房地產經濟
1、《房地產金融》,陳柏東、張東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出版(2003年第2次印刷)。
2、《土地經濟學》(第五版),畢寶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20100 管理科學與工程(項目管理方向)
1032 項目評價與估價
1、《項目評估》,吳大軍、王立國主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工程估價》(第二版),鄭君君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006 法學院
030101 法學理論
1033 法理學、西方法律思想史(近現代部分)
1、《法理學》,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西方法律思想史》,嚴存生主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004年以後版均可)。
030102 法律史
1034 中國法律史(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
1、《中國法制史》,范忠信、陳景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國法律思想史》,俞榮根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或《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張國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035 外國法律史(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
1、《外國法制史》,鄭祝君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西方法律思想史》,嚴存生主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004年以後版均可)。
030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1036 憲政綜合(比較憲法學50分、外國行政法100分)
1、《比較憲法學》,王廣輝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四國行政法》,應松年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030105 民商法學
1037 財產法
1、《合同法學》,陳小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30106 訴訟法學
1038 民事訴訟法學、1039 刑事訴訟法學
1、《民事訴訟法學》,常怡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訴訟法學》,蔡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刑事訴訟法學》,姚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訴訟法》,陳光中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參閱近三年核心期刊發表的有關訴訟法學的論文。
030107 經濟法
1040 經濟法(含商法)
1、《經濟法學》,劉大洪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經濟法學研究生教材,經濟法方向導師組集體撰寫)。
2、《法經濟學視野中的經濟法研究》(第二版),劉大洪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學》,覃有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商法學教程》(第二版),雷興虎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5、近三年核心期刊發表的有關經濟法、商法、社會法的論文。
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1041 國際環境法
1、《國際環境法》,王曦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030109 國際法(國際公法方向)
1042 國際公法
1、《國際法》,王獻樞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
030109 國際法 (國際私法方向)
1043 國際私法
1、《國際私法》,劉仁山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
030109 國際法(國際經濟法方向)
1044 國際經濟法
1、《國際經濟法》,吳志忠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007 刑事司法學院
030104 刑法學
1045 外國刑法學
1、《外國刑法綱要》(第二版),張明楷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030121偵查學
1046 偵查學
1、《偵查學》,楊宗輝、王均平著,群眾出版社,2002年版。
2、《偵查方法論》,楊宗輝著,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3、《偵查學總論》,楊宗輝主編,檢察出版社,2009年版。
★030122 治安學
1047 治安學
1、《治安管理基礎教程》,謝川豫著,中國商業出版社,2007年版(修訂版)。
2、《治安管理學概論》,熊一新、李健和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008 外國語學院
050211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1048 外國語言學綜合(含聽力及專業基礎理論)
1、《語言學教程》(第三版), 胡壯麟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新編漢英翻譯教程》,陳宏薇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新編英漢翻譯教程》,孫致禮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英國文學簡史》(新修訂本,第三版),劉炳善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美國文學簡史》(第三版),常耀信著,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009 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
050301 新聞學
1049 新聞學綜合(含新聞史論、新聞實務、影視文化)
1、《中國新聞傳播史》,方漢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陳力丹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年版。
3、《當代新聞寫作》,周勝林、尹德剛、梅懿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新聞采訪》,羅以澄、 吳玉蘭著,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新聞評論教程》,丁法章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6、《新聞編輯學》,吳飛著,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7、《影像的傳播》,賈磊磊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010 工商管理學院
020205 產業經濟學(工業經濟方向)
1050 產業經濟學
1、《產業經濟學》,鄔義鈞、胡立君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020205 產業經濟學(貿易經濟方向)
1051 貿易經濟學
1、《貿易經濟學》,柳思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版。
020206 國際貿易學
1052 國際貿易學
1、《國際貿易學》,張相文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國際貿易實務》,張相文、曹亮主編,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國對外貿易》,黃漢民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20202 企業管理(公司管理方向)
1053 企業管理
1、《管理學通論》(第二版)(下篇), 張中華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2月版。
120202 企業管理(物流管理方向)
1054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1、《物流管理通論》,劉仁軍等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20203 旅遊管理
1055 旅遊學基礎(含旅遊經濟學與旅遊市場營銷學)
1、《基礎旅遊學》,謝彥君著,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年版。
120204 技術經濟及管理
1056 企業管理
1、《管理學通論》(第二版)(下篇),張中華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2月版。
★120220 市場營銷
1057 營銷管理
1、《營銷管理》,菲利蒲•科特勒著,梅清豪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11版。
★120225 電子商務
1058 電子商務綜合
1、《電子商務》(原書第7版),加里 P.施奈德著,成棟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7月版。
2、《網路營銷》(第二版),黃敏學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20226 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方向)
1059 人力資源管理
1、《人力資源管理》,於桂蘭、魏海燕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
2、《人力資源管理》,馮忠銓、趙琛徽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20301 農業經濟管理
1060 農業經濟與管理
1、《現代農業經濟學》,雷海章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版。
2、《農業政策學》,鍾甫林等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20302 林業經濟管理
1061 林業經濟與管理
1、《林業經濟學》,邱俊齊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2、《現代林業企業管理學》,耿玉德主編,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
120405 土地資源管理
1062 土地管理總論
1、《土地管理總論》,陸紅生著,中國農業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2007年版。

011 會計學院(會計碩士教育中心)
120201 會計學、★120222 財務管理、★120224 審計學
1063 專業綜合課(高級財務會計40%,成本會計30%,審計30%)
1、《高級財務會計》,羅飛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或《高級財務會計》,湯湘希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成本會計》,羅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成本會計》,王雄元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審計》,2009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530100 會計碩士
1064 專業綜合課(財務管理60%,成本會計40%)
1、《財務管理》,張志宏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2、《成本會計》,王雄元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012 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碩士教育中心)
020201 國民經濟學(宏觀調控與社會發展方向)
1065 國民經濟學
1、《國民經濟學》,錢伯海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
020202 區域經濟學
1066 區域經濟學
1、《區域經濟學》,楊雲彥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
2、《區域經濟理論》,陳秀雲、張可雲著,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020207 勞動經濟學
1067 勞動經濟學
1、《勞動經濟學》(第二版),楊河清、王守志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030302 人口學
1068 西方經濟學
1、《西方經濟學》(微觀、宏觀),高鴻業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20226 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方向)
1069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1、《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第二版),趙曼、陳全明主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120401 行政管理
1070 政治學
1、《政治學》,趙麗江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20402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1071 經濟學
1、《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厲以寧主編,章錚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20403 教育經濟與管理
1072 教育學
1、《教育學》,王道俊、王漢瀾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0404 社會保障
1071 經濟學
1、《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厲以寧主編,章錚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90100 公共管理碩士
1073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1、《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趙曼主編,陳全明副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

013 信息學院
020208 統計學
1074 數理統計學
1、《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4版),盛驟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020209 數量經濟學
1075 計量經濟學
1、《計量經濟學》(第1-6、8、11、12章),龐皓主編,科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
1076 資料庫原理
1、《資料庫系統概論》,薩師暄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20100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系統工程方向)
1077 運籌學
1、《運籌學模型與方法教程》,程理民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運籌學》,刁在筠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0100 管理科學與工程 (信息經濟與IT管理方向)
1078 管理信息系統
1、《管理信息系統》,黃梯雲、李一軍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劉騰紅著,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120202 企業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方向)
1078 管理信息系統
1、《管理信息系統》,黃梯雲、李一軍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劉騰紅著,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或2008年版。
★120227 信息安全管理
1079 計算機基礎
1、《大學計算機基礎》,劉騰紅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014 安全科學與管理學院
120100 管理科學與工程(安全管理方向)
1080 安全學原理
1、《安全學原理》,林柏泉主編,煤炭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

015 知識產權學院
★030120 知識產權
1081 民法學及知識產權法學
1、《民法》(第二版),魏振瀛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知識產權法》,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20202 企業管理(知識產權管理方向)
1082 知識產權法與管理學
1、《知識產權法》,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知識產權年刊》(近三期),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3、《管理學通論》(第二版), 張中華等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2月版。

017 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410100 法律碩士(非法學)
1084 法律碩士綜合知識
1、《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大綱及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00 法律碩士(法學)
1085 法律碩士綜合知識
1、《法學通論》,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或以後各版本)。

830 知識產權法學
1、《知識產權法》,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近三期《知識產權年刊》,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3、參閱近三年來法學核心刊物上刊載的知識產權論文。

你要的估計是這些

020203 財政學(003財稅學院)

初試參考書:

1、《財政學原理》 劉京煥、陳志勇、李景友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5、8;

2、《稅收原理與中國稅制》 龐鳳喜等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6、1;

3、《財政研究》2006年以來各期;

4、《稅務研究》2006年以來各期。

復試參考書:

1、《微觀經濟學》盧現祥、陳銀娥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4、1;

2、《宏觀經濟學》盧現祥、陳銀娥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4、8;

3、《國家預算管理》王金秀、陳志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8。

020224稅收學(003財稅學院)

初試參考書:

1、《財政學原理》 劉京煥、陳志勇、李景友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5、8;

2、《稅收原理與中國稅制》 龐鳳喜等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6、1;

3、《財政研究》2006年以來各期;

4、《稅務研究》2006年以來各期。

復試參考書:

1、《微觀經濟學》盧現祥、陳銀娥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4、1;

2、《宏觀經濟學》盧現祥、陳銀娥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2004、8;

3、《稅收管理與稽查》 李大明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7。

E. 幫我把這個網站中的內容復制給我http://ch.dlrtvu.e.cn/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2345

2006--2007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放教育期末考試時間安排(統開)
日期 考試時間 考核方式 考試科目 適用專業 考試人數 考場
1月12日 8:30--10:00 1042 閉卷 國際經濟法 法學(本) 14 第一考場
2064 閉卷 管理學基礎 工企管理 1(獐) 第一考場

2110 閉卷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法學(專) 30 第一考場
30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30 第四考場
8 第一考場
11:00--12:30 1044 閉卷 合同法 法學(本) 1 第一考場
1094 閉卷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 漢語言(本) 30(獐) 第一考場
5(獐) 第二考場
15 第一考場
2097 閉卷 民法學(1) 法學(專) 3 第一考場
2003 閉卷 基礎會計 工商(專) 4(獐) 第一考場
14:00-15:30 1067 閉卷 知識產權法 法學(本) 13 第一考場
2136 閉卷 管理會計 會計學(專) 1 第一考場
2189 閉卷 公共關系學 工商(專) 30(獐) 第一考場
20(獐) 第二考場
16:30--18:00 1018 閉卷 國際公法 法學(本) 30 第一考場
6 第二考場
2106 閉卷 憲法學 法學(專) 16 第二考場
16:30--19:00 1073 閉卷 法律文書 法學(本) 13 第三考場
1月13日 8:30-10:00 1001 閉卷 中國法制史 法學(本) 1 第一考場
1021 閉卷 勞動法學 法學(本) 30 第二考場
6(1人獨單) 第一考場
1093 閉卷 語言學概論 漢語言(本) 1(獐) 第一考場
6 第一考場
2001 閉卷 鄧小平理論概論 開放專科公共基礎課 27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30 第四考場
21 第五考場
3(獐) 第一考場
11:00-12:30 1058 閉卷 商法 法學(本) 2 第一考場
2005 閉卷 政治經濟學 工商(專) 9(獐) 第一考場
2094 閉卷 法理學 法學(專) 11 第一考場
2096 閉卷 經濟法學 法學(專) 30 第二考場
23 第三考場
11 第四考場
14:00-15:30 2006 閉卷 經濟數學基礎 工商等(專) 9(獐) 第一考場
2109 閉卷 刑事訴訟法學 法學(專) 30 第一考場
30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21 第四考場
16:30-18:00 2098 閉卷 民法學(2) 法學(專) 30 第五考場
30 第六考場
3(含缺1人) 第四考場
1月14日 8:30--10:00 1161 閉卷 英語II(1) 開放本科各專業公共課 1 第一考場

2204 閉卷 英語I(1) 開放專科各專業公共課 1 第一考場
7(獐) 第一考場
11:00--12:30 1162 閉卷 英語II(2) 開放本科各專業公共課 30 第一考場
6 第二考場
2019 閉卷 統計學原理 會計學(專) 1 第二考場
14:00-15:30 2107 閉卷 刑法學(1) 法學(專) 30 第一考場
30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20 第四考場
14:00-16:00 計算機應用基礎 工商管理 26(獐子島)
16:30--19:00 1074 開卷 20世紀外國文學專題 漢語言(本) 1(獐) 第一考場
1月15日 8:30--10:00 2205 閉卷 英語I(2) 開放專科各專業公共課 22 第一考場
30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25 第四考場
8(獐) 第一考場
11:00-12:30 2175 閉卷 市場營銷學 工商(專) 30(獐) 第一考場
20(獐) 第二考場

F. ( )斷案------鐵面無私

( 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包公斷案臉也不變,有一件是他斷的案:斷雞蛋

傳說包拯三十歲當了開封府尹。那時,他已經是個有智有謀的清官,隔著窗欞吹喇叭——響聲在外啦!推薦他來京主事的,是當朝大師王延齡。此人是三朝元老,白鬍子齊腰深,還日夜思念著國事。包拯雖是他推薦的,但是他對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樣,還了解的不那麼清楚,總想我個機會試試包拯的才能。

這天一早,老太師剛剛起身,漱洗完畢,要僕人端上早點,三個五香蛋。他一個雞蛋剛吃完,忽聽家人稟報:「新府尹包拯來拜。」

王延齡一聽,驚喜異常,一面吩咐:「快請。」一面腦子轉開了:「我何不藉此機會當面試試他呢。」

怎樣試呢?王延齡拿著筷子,正要夾第二隻蛋時,主意來了。他趕忙放下筷子,端起蛋碗放到桌上,對丫環說;「秋菊,你替我辦件事好嗎?」

秋菊說:「老太師盡管吩咐。」

王延齡指著桌上的五香蛋說:「秋菊,你把這兩只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問,不管怎樣哄騙、威脅、烤打,你都不要說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後再賞你。」

秋菊聽了一愣,可是老太師的吩咐又不敢拒絕,只得照吃了。

王延齡看她吃了,就走出內室,到了中堂,見到包拯後寒暄了幾句,便說;「舍下剛發生一樁不體面的事,想請包大人協助辦理一下。」

包拯說:「太師不必客氣,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辦。」

「那好。」

王延齡說罷,便起身領著包拯走到內室指著空碗說:「每天早上,我用三隻五香蛋當早點。今日,剛吃了一隻,因鬧肚子,上廁所一趟,回來時那剩下的兩只蛋竟不見了。此事雖小,不過太師府里怎能容有這樣手腳不幹凈的人?」

包拯點點頭,問道:「時間多長?」

「不長。頭尾半頓飯的時間。」

「這段時間內,家裡有沒有外人來了又走的?」

「沒有。」

「老太師問了家裡眾人嗎?」

「問了,他們都說未見。你說怪不?」

包拯思索片刻說:「太師,只要信得過,我立即判明此案。」

王延齡雙手一拱,說:「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太師:恕我放肆啦!」

「不必客氣。」

包拯挽起施子,走出內室,來到中堂,吩咐說:「現在太師府里大小眾人,全部集中,一廂站立。」

常言說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這些家人雖然站立一旁,並不把新府尹放在眼裡。

包拯一見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今日,我來辦案,諸位休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誰偷吃了太師的五香蛋,快說。」

眾人一驚,頓時,老實了。可是包拯連問三次,這些家人竟象木頭樁子一樣,悶聲不響。秋菊站在那裡,也象無事的一樣。王延齡在一旁睜大眼睛,裝著急於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樣子,眼看眾人一言不發,他想:「包拯啊包拯,這事夠你喝一壺了,下一步你難道和一般官員一樣動刑嗎?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來,也不算高明。」想到這,故意說:「包大人,常言說,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們不說,你用刑吧!」

包拯把手一擺說:「不。」轉臉對眾人冷笑兩聲,說:「偷蛋的,你不招認,我自有辦法。來人啊,給我端碗清水和一隻空盤子來。」

「是。」隨從答應著去辦了。

王延齡看到這里,心裡樂了,包拯果然名不虛傳。審理案子能夠動腦子,不屈打成招。

王太師正在想時,隨從把一碗水和一隻盤子拿來了。包拯個隨從把盤子放在屋中間。然後說:「每人喝口水,在嘴裡激漱吐到盤子里,不準把水咽下肚。」

頭一個人喝口水,漱漱吐到盤子里。包拯瞅瞅盤子里的水,未吱聲,又讓第二個人把水吐到盤里。包拯又瞧瞧,又未吱聲。輪到第三人,正是秋菊,她拒絕喝水漱嘴,包拯離了坐位,指著她說:「嘿嘿,雞蛋是你偷吃的。」

秋菊頓時臉紅到脖子梗,低頭搓弄著衣角。王延齡忙說:「包大人,你斷定是她偷吃的,道理何在呢?」

包拯說:「大師,剛吃過雞蛋,一定會有蛋黃渣子塞在牙縫里,我讓他用清水漱嘴,再吐出來,就根據吐出來的水裡有無蛋黃沫子來判斷。她不敢喝清水漱嘴,不是她是誰呢?」

一席話說得太師點頭稱是。心想,這包拯還真有招數哩。口裡卻說:「包大人,此事已明,算了吧,讓他們散吧!」

包拯搖搖頭說:「不行。案子到此,只明了頭,尾還沒收呢。」

「此話怎講?」

包拯嚴肅地說:「秋菊只是為人捉弄,主犯不是她。」

王延齡一驚,想不到包拯這么年輕,遇事想得這么周全,辦事這么干練。索性試到底吧,便說:「包大人,這樣說她吃雞蛋是受人指使啦,此人又是誰呢?」

包拯認真地說:「此人就是太——師——你。」

「啊!」

王延齡笑著連連點頭,轉臉對眾人說:「這事正是我要秋菊做的,為的是試試包大人怎樣斷案。包大人料事如神,真是有才有智。你們回去,各干各的吧。」

這時,秋菊臉上才現出笑容,和大家一道散去。

等人走後,王延齡問道:「包大人,你根據什麼斷定是我指使秋菊的呢?」

包拯說:「秋菊已是個大姑娘,懂得道理,犯不著為兩個雞蛋闖下禍,這是一,二是,當我知道是她吃了雞蛋時,她感到羞愧和委屈;三,這一條,也是最重要的,在全府眾人面前她被當眾說出是偷吃,這事根根絆絆的不向眾人說清楚,秋菊就不能過安分日子,會因羞愧而尋短見的。太師雖是開玩笑,試試我的才智,我要是一步處理不慎,不是會鬧出人命來嗎?」

一席話,說得王太師連連點頭,佩服地說:「包大人,有你坐開封府,我放心啦?」

G. 北宋政治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回區荊公路鄧家巷人),北答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詩作《元日》、《梅花》等最為著名。
包拯(999—1062),漢族,宋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字希仁。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謚號「孝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

H. 請問誰有包公的資料快點!!!!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
近千年來,包公在歷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剛正不阿,為民請命的包青天。今天,包公的形象仍然活躍於戲曲、小說和民間傳說里。
官場生涯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於官僚家庭。生於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在《鍘包勉》和《包公賠情》等 戲曲里,說包拯從小受父母遺棄,由包拯大嫂帶養成人,這不符合歷史實際。事實上,包拯的幼少年時代,深受父母寵愛和教養。包拯長大後,也極為孝順父母。與包拯同時代的歐陽修,曾經彈 劾包拯「素少學問」。這里的「學問」,主要不是指讀書和文化水平,而是指不懂人情世故。歐陽修其實不是貶低包拯,而是認為包拯「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應該給他以 更合適、恰當的官職。 包拯的青少年時代,也曾刻苦讀書,所以在他二十九歲時,終於考中了進士甲科。按照宋朝規定,考取進士之後,便可以做官。包拯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水修)任職。但包拯認為父母親年事已高,應該盡孝奉養雙親,因而請求回到安徽,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是,父母親希望兒子在自己身邊,包拯便決定辭職回家,在家孝敬父母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仍不想離開故土。當時,這種封建孝道,受到家鄉人的稱道。近年,安徽合肥發現了一塊包拯為父親包令儀立的神道碑。碑上陰刻篆書「宋故贈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貴文物,又是他力盡孝道的見證。
由於家鄉父老的勸告,包拯才離開家鄉,離開父母靈地,到天長縣(今安徽天長)任知縣。這時,包拯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又出知端州(今廣東肇慶)。端州出產一種有名的硯台,叫端硯。端硯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由於當地官吏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剋扣,端硯的產量雖多,卻變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包拯下令豪強官吏,不得貪污,只能按規定數量,向朝廷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想要一方端硯。
或許由於包拯這種鐵面無私的性格,被大臣們賞識,所以朝廷於慶歷三年(1043年)將包拯調到首都開封。這是自從進京考試之後,包拯第二次來到京城。包拯被任命為監察御史。當時,監察御史雖然沒有多大實權,但對包拯來講,卻十分重要。這是因為,從此包拯可以直接參與朝政,並且可以對於朝廷各個方面,尤其是用人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議。實際上,包拯在任監察御史期間,確實對北宋的內政外交,提出過許多批評和改進辦法,並且還曾出使契丹(遼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慶歷六年(1046年)夏,包拯調任為三司戶部判官。當時的三司是中央財政機構,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兩稅等,戶部判官協助三司使的工作。不久,包拯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轉運使負責一路(相當於省)的財政、監察等行政事務。在地方,包拯十分重視體察民情,要求朝廷讓百姓休養生息而安居樂業.兩年之後,包拯被召回開封,提升為戶部副使。在此期間,他曾前往河北解決軍糧問題,又曾到陝西解決運城(今屬山西)鹽業問題。在河北,他奏請用作養馬的田地,還給地方和農民。在運城,他改革鹽稅法令,以便利於商販經營鹽業。
出色的工作,利國利民的成效,使包拯在皇祜二年(1050年)被擢升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天章閣是存放朝廷圖書文獻的地方,待制之銜,有名而無權。包拯又叫包待制,不過是對他的尊稱。然而,知諫院即兼任諫官之職,卻十分重要。諫官的任務是向皇帝進諫朝政的弊端,它可以涉及朝政的所有方面.在包拯兼任諫官期間,不但對橫行不法的權臣屢次抨擊,而且對時政的許多方面,提出了革新建議。可惜的是,兩年之後,包拯改命為龍圖閣直學士,這也是個虛銜(從此人們又稱他為包龍圖),並且又一次離開京城,到河北、廬州、池州(今安徽貴池),江寧(今江蘇江寧)等地任地方官。直到至和三年(1056年)才回到京城,任開封府尹。嘉祜四年(1059年),包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等官職,上升為當時重臣。第二年升任三司使和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之職。但是,年過六旬的包拯,這時已經夕陽西下。嘉祜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五日,包拯病死在開封。仁宗皇帝到包拯家中向包拯最後一別,追認他為禮部尚書,賜謚「孝肅」,所以包拯死後又叫包孝肅。 他晚年在家裡立了一塊石碑,上刻《戒廉家訓》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非吾子若孫也。"他的事跡長期流傳民間,過去小說、戲曲多取為題材。元雜劇已有《陳州糶米》等作品。以後流傳日廣,形成豐富的傳說。遺著有《包孝肅奏議》。
主張改革
包拯所處的仁宗時代,已經不象宋初那樣生氣勃勃,冗官、冗兵和冗費成為當時的三大災害,老百姓的負擔加重,各地出現了士兵暴動和農民起義。面對這樣的形勢,包拯從憂國憂民出發,主張對時政進行整頓和改革。應當說,包拯的改革主張,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但從客觀效果上看,卻有利於當時的下層人民.包拯之所以為天下百姓所愛戴,原因就在這里。
北宋龐大的官僚機構,冗官成災,包拯認為必須加以整頓和革新。他不但主張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姦邪的小人,而且建議提拔「奮不顧身,孜孜於國」的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他不但七次彈劾「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而且不畏風險,力主將皇帝的親戚,「凡庸之人」張堯佐免去要職。在包拯看來,「在政府無所建明」的平庸之輩,不論其官職有多大,都必須下台。他曾建議改革選人、用人制度。他主張官員年到七十歲必須離職。他揭露不願離職的官僚,是不知廉駐,「貪冒相尚,但顧子孫之計」。他主張不能任意封官許願,即使是恩賜即由父親的功勞而錄用的子孫,也要通過考試。這些,都是為了解決冗官問題。包拯其實並不反對范仲淹主持的慶歷新政。新政失敗,許多官員受到處分,包拯全力為這些敢作敢為的官員嗚不平,主張起用他們。
在經濟方面,包拯一方面主張壓縮開支,另一方面又主張不能苛剝平民。當時有一種政策,由政府向城鎮百姓強行購買國家需要的物資,價格比市場價格低。這就成了剝削民眾的一種手段。包拯堅決反對這種害民政策。他列舉陝西強購軍用物資的危害,「前後人戶破藹家產不少」,因而要求廢除這種辦法。包拯建議,國家急需物資應該「置場收買」,以公平的價格,自由收購。這一建議,無論對減輕百姓負擔,還是對商品流通和商品生產,都是有利的。前面提到的運城解鹽問題,也是由於包拯極力支持改革,使解鹽的生產與銷售,由原來官方壟斷,改革為允許商人買賣。這一改革,不僅解除了百姓為政府搬運官鹽之苦,而且同樣有利於食鹽的流通.沈括稱贊這種「通商法」,「行之幾十年,至今以為利,」此外,包拯還曾主張方田均稅,即丈量地主豪強的土地,防止他們漏稅逃役。他還曾鼓勵民間采礦煉鐵等等。可見,包拯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改革,目的在於「寬國利民」。
在宋朝的國防和對外政策方面,包拯同樣主張民富國強,改善邊防措施,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他在出使遼國時,遼國刁難他,他義正詞嚴地據理力爭,不卑不亢。回國後,他立即將在遼國的所見所聞,報告朝廷。他說,遼國在山西北部集結兵馬,聚集糧草,其意圖不可不防。他建議,一定要加強山西宋遼邊境的 代州(代縣)、應州(應縣)、雁門關一帶的戰備,以前,遼國蠶食 邊境領土,是由於邊防之臣膽小怕事,不敢對抗,如今應該下令邊臣,讓其嚴加防守,不能丟失一寸土地.另外,原來這里的守將,在軍事上是外行,現在必須派懂得軍事的人去領導指揮。朝廷採納了包拯的意見,加強河北,山西的防衛.更重要的是,包拯對宋代的冗兵之害,提出了裁減「老病冗弱」的主張,以利於訓練及加強戰鬥力。同時,他還提出加強邊境民間義勇的訓練。宋朝將士經常調動,以防武將專權,但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弊病。包拯認為要改變這種政策,使將官有職有權,不要輕易調動。可貴的是,包拯建議加強國防與軍事力量,以不增加百姓 負擔為前提。當時中原地區,尤其是河北、山西的農民,苦於運送軍糧,包拯曾提出,在豐收之年,可以購買當地農民糧食,儲備起來,作今後軍糧,減少運輸困難。 包拯之主張改革朝政以利國利民,是有其思想基礎的。他始終認為,普通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好過了,不受 貪官酷吏欺壓了,國家才能富強和太平無事。如果過分榨取,使天下蒼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麼,不但國家不能富強,而且會造成官逼民反,動搖封建統治.他之所以主張改革,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其思想淵源就在於此.盡管包拯的出發點和動機,是為了宋朝天下的長治久安,而不是全然為了天下百姓,但比起對被剝削者盡情欺壓的「貪官」來,無論對社會,還是對人民,總要好得多.那種認為清官比貪官更狡猾,對老百姓更有害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剛正不阿
一個人的功過歷史,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譜寫。一旦自己的行為被實踐證明對社會、對人民有功有利,那麼,人民終究會給他以恰當的評價.這評價,恐怕不會以一些暫時的貶斥而消失。名垂青史的包拯為人民所歌頌與懷念,正是由於包拯一生的實踐,有利於社會與人民。這實踐,不僅是由於他為當時的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於他個人的道德品質,確實有不少同時代人,甚至後來人難以企及之處。
首先,他為人剛直,既不兩面三刀,更不會搞陰謀.他從不趨炎附勢,看顏色行事,更不說大話,假話。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諱,不怕冒犯皇帝.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諫,公開對皇帝說,我已經老了,而且沒有兒子,如果認為我說得不對,也不要緊,反正不是為了自己想陞官發財.幸而宋仁宗倒也過得去,沒有處理包拯,反而說,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說,宮內的親信宦官,權力太大,待遇太多,應該精簡人員和開支.這當然要得罪皇帝的親信左右,招來不測之禍。還好,皇帝說,「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整有所益也,設或無益,亦無所害又何必拒而責之。」包拯總算碰上了一位比較開明的宋仁宗。 否則,早巳人頭落地了。這種剛正不阿的大無畏氣概,使當時的 老百姓和一些有正義感的臣僚,對包拯都很欽佩。歐陽修就欽佩 包拯「天姿峭直」。是的,忠直的包拯,有時甚至不顧有關規定和 禮節,當面斥問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們下不來台。歐陽修不贊成包拯這種作法,認為包拯剛直有餘,「思慮不熟」。其實,因循守舊、無所視事的宋仁宗時代,倒是十分需要象包拯這樣的人。這對於糾正時弊,總有好處。至於方式方法,是次要的了。可惜宋仁宗終究認為包拯不夠理想,沒有提拔他當參知政事(即副宰相)的要職。 包拯剛直,卻並不主觀武斷.他既善於調查研究,又樂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他的臉上很少有笑容,但當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時,卻能虛心接受。所以司馬光稱道他「剛而不復,此人所難也」。
其次,他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他一生儉朴,即使是當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習慣,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 曾經寫過一則家訓,刻在家中壁上.家訓的全文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就是說,包拯嚴厲要求後代不貪不好,不要欺負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麼,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之後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這一著名的家訓,體現了包拯不謀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 這種情操,並不是包拯故意做出來,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動准則.早在廬州家鄉做官時,包拯就以無私而遠近聞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親戚鄉里都很高興,認為從此有了靠山.然而,鐵面無私的包拯秉公辦事,即使是自己的親戚犯了法,他也是執法如山.這樣,包青天的名聲大震,包拯死後,其威名傳播四方,有一個官員,是少數民族,歸顧了宋朝。這個官員對宋神宗說,我聽說包拯是忠臣,我沒有別的要求,請准許我改姓包.宋神宗同意了,將他改姓名為包順,傳說邊境士兵搶了一位婦女。那位婦女急了,說自己是包拯的孫女。那婦女病了,有一個巫女聽說之後,裝模作樣地折騰一番,便大罵是誰欺侮了我的孫女,並且要限十天之內將那婦女放了。人們認為那巫女真的是包拯的化身,叩頭跪拜之後,立即將那婦女放了。
維護法制
在小說、戲曲中,黑包公是法律與正義的典型形象。這是由歷史上的包拯演化、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不過,歷史上的包拯 確實愛民如子,不畏權貴,執法嚴明,因而博得當時和後代人民 的頌揚,把他作為受苦受難的救世主。包拯嚴明法紀,當然是為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維持封建秩序。他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群眾的領袖,反抗封建統治的先鋒。但是,在封建社會里,統治階級中有遠見的官僚士大夫,都能認識到,對於人民群眾,應該愛護,不要對他們橫征暴虐,更不能不依王法辦事,對百姓任意欺壓。否則,其結果必然反過來動搖甚至摧毀封建王朝的統治,因而從根本上來說,暴政顯然不如仁政.包拯就是這樣的人.他 之所以為人們千古傳頌,也由於他的法律思想和執法行動,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與願望.比起貪贓枉法來,兩袖清風,依法辦事 總要好一些,對廣大人民有利些。
盡管宋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是,一個被欺壓的普通百姓,要想告狀還是難於上青天。不但手續很多,而且根本見不到官員的面.這樣,官吏豪強狼狽為奸,既可以敲詐勒索,又可以將法律作兒戲。
包拯在開封府任職時,作出了新的規定:大開正門,凡是告狀的,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直接面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無論從有助於百姓申冤上講,還是從有助於審理案件上講,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改革。這改革,在我國法律史上,既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又有進步意義。 包拯辦案,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怕權勢,二是為民申冤。兩者結合起來,便是包公。 不怕權勢,敢於頂風辦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錯綜復雜的關系,早巳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權的繩索,把官僚、貴族、豪紳、惡霸們聯系在一起。要沖破這個已經編織好的、保護地主貴族利益的網路,談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難而上,以不怕身敗名裂的勇氣,使得「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這里舉一個突出的例子。
開封城裡有一條惠民河,河的兩岸,既有平民住著,也有達官貴人的住宅。包拯任開封府尹時,天下大雨,河水泛濫,淹沒街道,使許多平民無家可歸.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泛濫成災呢?包拯經過調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在於大官僚和貴族們在河上築起了堤壩,將壩內的水面據為已有,種花養魚,並且同自己的住宅連在了一塊,成了水上花園.因此,要為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只有將這些堤壩挖掉,挖掉堤壩,沖走水上花園,貴族們能答應嗎?包拯畫了地圖,拿 了有關證據,下令將所有堤壩與花園拆毀。有人自恃權大位顯,告到宋仁宗那裡。包拯拿出證據,證明他們非法建造水上花園。這樣,惠民河疏通了。宋仁宗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能為皇親貴戚們說話了。 包拯不畏權勢,反對以權代法,客觀上維護了人民的利益.也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社會上的一批無賴,偷盜者,這些人雖無權勢,卻同樣危害人民。包拯對他們也毫不留情。
有一次,開封的一條小街上發生火災。有些無賴竟然戲弄起包拯來。他們追到包拯面前,問包拯:救火是到甜水巷取水,還是到苦水巷取水?包拯一看是些地痞流氓,現在要來破壞救火工作,下令把他們統統殺了。
早在天長縣時,包拯就處理過一件偷牛案.有一個無賴,將農家的牛舌割掉了.農民告到官府,包拯對那農民說,你回家把牛宰殺吃了。那農民真的回家把牛殺了。宋代法律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個無賴到縣里,控告那農民殺牛。包拯大怒,立即審問那無賴,你為什麼把人家的牛舌割了。無賴只得招供,並且暗自吃驚:你包拯怎麼會知道是我作案的?其實,包 拯是依推理法作出的判斷:既然有人要害別人,那麼別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機告狀,所以包拯叫農人乾脆把牛殺了,以引誘割牛舌者來告狀。
打擊權貴與罪犯,維護平民利益,直接替民做主,減輕農民負擔。包拯任監察御史時,曾出現過一件怪事;轉運使王逵,向皇帝告狀,告的是陳州(今屬河南省)地方官任中師苛剝農民,多收錢糧。在當時人心目中,任中師廉潔,王逵貪卑,這是否是惡人先告狀?所以要派人去調查。許多人都畏懼王逵的權勢,不願前往。包拯為弄清真相,為民除害,毅然來到陳州,經過調查,並且掌握了證據,包拯回到首都,向皇帝報告,向農民任意搜括,引起農民不滿與無法生活的,正是王逵。包拯要求將王逵撤職,將多收錢糧還給農民。戲曲《陳州放糧》,就是依據包拯這一事跡,加以渲染、虛構而成的。 包拯辦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當時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首都的群眾更把包公傳為救世主。他們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關節就是打通關節,如果你找不到打通關節的路,也不要著急,因為有包拯替我們做主。 不過,包拯是人而不是神。盡管他辦案注重調查研究,重證據,但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在開封府時,有一個囚犯買通了執法吏人。吏人欺騙了包拯,讓囚犯從輕發落了。這說明包拯也可能犯錯誤,並且勇於改正錯誤。
歷史上的包拯,不愧為值得肯定與歌頌的政治家、改革家與律專家。他為民請命的一生,將永遠使人懷念。

I. 把這個網站中的內容復制給我http://ch.dlrtvu.e.cn/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2345

2006--2007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放教育期末考試時間安排(統開)
日期 考試時間 試卷號 考核方式 考試科目 適用專業 考試人數 考場
1月12日 8:30--10:00 1042 閉卷 國際經濟法 法學(本) 14 第一考場
2064 閉卷 管理學基礎 工企管理 1(獐) 第一考場

2110 閉卷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法學(專) 30 第一考場
30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30 第四考場
8 第一考場
11:00--12:30 1044 閉卷 合同法 法學(本) 1 第一考場
1094 閉卷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 漢語言(本) 30(獐) 第一考場
5(獐) 第二考場
15 第一考場
2097 閉卷 民法學(1) 法學(專) 3 第一考場
2003 閉卷 基礎會計 工商(專) 4(獐) 第一考場
14:00-15:30 1067 閉卷 知識產權法 法學(本) 13 第一考場
2136 閉卷 管理會計 會計學(專) 1 第一考場
2189 閉卷 公共關系學 工商(專) 30(獐) 第一考場
20(獐) 第二考場
16:30--18:00 1018 閉卷 國際公法 法學(本) 30 第一考場
6 第二考場
2106 閉卷 憲法學 法學(專) 16 第二考場
16:30--19:00 1073 閉卷 法律文書 法學(本) 13 第三考場
1月13日 8:30-10:00 1001 閉卷 中國法制史 法學(本) 1 第一考場
1021 閉卷 勞動法學 法學(本) 30 第二考場
6(1人獨單) 第一考場
1093 閉卷 語言學概論 漢語言(本) 1(獐) 第一考場
6 第一考場
2001 閉卷 鄧小平理論概論 開放專科公共基礎課 27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30 第四考場
21 第五考場
3(獐) 第一考場
11:00-12:30 1058 閉卷 商法 法學(本) 2 第一考場
2005 閉卷 政治經濟學 工商(專) 9(獐) 第一考場
2094 閉卷 法理學 法學(專) 11 第一考場
2096 閉卷 經濟法學 法學(專) 30 第二考場
23 第三考場
11 第四考場
14:00-15:30 2006 閉卷 經濟數學基礎 工商等(專) 9(獐) 第一考場
2109 閉卷 刑事訴訟法學 法學(專) 30 第一考場
30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21 第四考場
16:30-18:00 2098 閉卷 民法學(2) 法學(專) 30 第五考場
30 第六考場
3(含缺1人) 第四考場
1月14日 8:30--10:00 1161 閉卷 英語II(1) 開放本科各專業公共課 1 第一考場

2204 閉卷 英語I(1) 開放專科各專業公共課 1 第一考場
7(獐) 第一考場
11:00--12:30 1162 閉卷 英語II(2) 開放本科各專業公共課 30 第一考場
6 第二考場
2019 閉卷 統計學原理 會計學(專) 1 第二考場
14:00-15:30 2107 閉卷 刑法學(1) 法學(專) 30 第一考場
30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20 第四考場
14:00-16:00 計算機應用基礎 工商管理 26(獐子島)
16:30--19:00 1074 開卷 20世紀外國文學專題 漢語言(本) 1(獐) 第一考場
1月15日 8:30--10:00 2205 閉卷 英語I(2) 開放專科各專業公共課 22 第一考場
30 第二考場
30 第三考場
25 第四考場
8(獐) 第一考場
11:00-12:30 2175 閉卷 市場營銷學 工商(專) 30(獐) 第一考場
20(獐) 第二考場

//////////////////////////////////////////////////
2006--2007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放教育期末考試時間安排(自開)
日期 考試時間 試卷號 考核方式 考試科目 適用專業 考試人數 考場
1月10日 8:00-9:30 2269 閉卷 個人與團隊管理 工商(專) 3(獐) 第一考場
6054 開卷 國際商法與實務 法學(專) 2 第一考場
5051 閉卷 律師實務 法學(本) 1
10:00--11:30 6043 半開卷 律師實務 法學(專) 66 第一考場
第二考場
第三考場
13:00-14:30 2270 閉卷 資源與運營管理 工商(專) 1(獐) 第一考場
6046 開卷 法律邏輯學 法學(專) 125 第一考場
第二考場
第三考場
第四考場
第五考場
6002 閉卷 物流管理 工商(專) 1(獐) 第一考場
5052 開卷 證券法 法學(本) 36 第六考場
第五考場
15:00-16:30 2095 閉卷 婚姻家庭法 法學(專) 17 第一考場
1月11日 8:00-9:30 2038 閉卷 財務管理 工商(專) 30(獐) 第一考場
20(獐) 第二考場
5074 開卷 美學專題 漢語言(本) 30(獐) 第三考場
5(獐) 第四考場
15 第一考場
5055 閉卷 房地產法 法學(本) 2 第一考場
10:00-11:30 6009 閉卷 國家稅收 工商(專) 2(獐) 第一考場
5073 開卷 比較文學概論 漢語言(本) 1(獐) 第一考場
10:00--12:00 1090 開卷 藝術欣賞 漢語言(本) 1(獐) 第一考場
13:00--14:30 5050 開卷 公司法 法學(本) 36 第一考場
第二考場
15:00-17:00 計算機應用基礎 法學專科 9 四樓機房
15:00--17:00 1100 開卷 專題寫作 漢語言(本) 1(獐) 第一考場

熱點內容
改名法律責任自負承諾書 發布:2025-09-14 01:36:51 瀏覽:841
法律知識新浪博客 發布:2025-09-14 01:32:45 瀏覽:879
電大婚姻法作業答案 發布:2025-09-14 01:29:50 瀏覽:367
我國現行婚姻法上的配偶人身權 發布:2025-09-14 01:24:37 瀏覽:471
江西省勞動法中的產假規定 發布:2025-09-14 01:23:40 瀏覽:175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形考任務二 發布:2025-09-14 01:23:37 瀏覽:738
感謝信司法所 發布:2025-09-14 01:21:50 瀏覽:383
郵政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01:11:42 瀏覽:901
非法經營幼兒園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4 00:47:36 瀏覽:96
當道德跌倒時作文 發布:2025-09-14 00:41:26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