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司法互助協議
㈠ 我國簽署刑事互助協議的國家
我國與多米尼克、多明尼加、南非共和國、馬拉威共和國、哥斯大黎加共和國、巴拉圭共和國都有簽署引渡條約;與美國簽訂司法互助協定。(我了解的就這些)
㈡ 司法互助與司法協助的區別
基本沒有區別 主要內容都是 針對民事、刑事案件 進行
1.共同打擊犯罪;
2.送達文書;
3.調查取證;
4.認可及執行民事裁判與仲裁判斷(仲裁裁決);
5.接返(移管)受刑事裁判確定人(被判刑人);
香港的法律制度大致沿襲自殖民地時期的宗主國英國。1997年主權移交後,《基本法》開始實施,是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法律制度的憲制性文件。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香港的法律制度得以繼續以普通法為依歸,並由多條本地法例作補充。因此,香港的法律制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度截然不同。
香港特區目前實施的法律包括:
(1) 《基本法》;
(2) 《基本法》附件三載列的全國性法律;
(3) 1997年7月1日之前的原有法律,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會會通過採納為香港特區的法律;
(4) 香港特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
與防務、外交及其它在香港特區自治范圍以外的事務有關的全國性法律,可以由香港特區公布或自行立法,在香港施行。目前有11條全國性法律適用於香港特區。
司法機關:香港法律奉行司法獨立的原則,司法人員在執行司法職責時完全不受政府的行政和立法機關影響。
香港的法院現有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分為上訴法庭及原訟法庭)、區域法院(包括家事法庭)、土地審裁處、裁判法院(包括少年法庭)、死因裁判法庭、勞資審裁處、小額錢債審裁處和淫褻物品審裁處。
律政司:律政司由五個專責法律工作的科別組成。主管律政司的律政司司長是行政會議的成員,亦是香港特區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並負有對本港所有罪案進行檢控的最終責任。
法律政策科及律政司司長辦公室負責為律政司司長提供專業服務,並為政府正在考慮的所有法律政策事宜提供資料。該科亦就司法、法律制度、法律專業、人權、《基本法》及中國內地法律等問題,提供意見。負責為法律改革委員會進行各項研究並擔任秘書工作的法律改革委員會秘書處,亦隸屬法律政策科。
民事法律科負責向政府提供民事法律意見、草擬商業合約及專營權文件,並代政府進行民事訴訟、仲裁及調停事宜。
法律草擬科負責以中英文草擬一切法例(其中包括附屬法例),並協助將法案提交行政會議和立法會通過。該科亦負責香港法例的編輯工作,以及更新「雙語法例資料系統」內的香港法例版本。公眾可在互聯網上免費查閱該計算機系統備存的資料。
刑事檢控科的律師負責大部分的刑事上訴案件,包括在終審法院提出的上訴。原訟法庭和區域法院審理的案件,大都由他們進行檢控工作。有需要時,他們會到裁判法院出庭檢控。該科也向執法機關和其它政府部門提供法律意見。
國際法律科負責向政府提供有關國際公法的法律意見。科內律師也參與與其它司法管轄區洽談協議的工作,並處理外地或香港特區提出的國際司法合作請求。
法律改革委員會:法律改革委員會負責研究由律政司司長或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提出的課題,並擬備報告書。委員會的成員包括法律學者、執業律師及社會賢達。
委員會曾先後發表的報告書,課題廣泛,包括商業仲裁、保釋、同性戀、售賣貨品和提供服務、無力償還、欺詐行為、非婚生子女、民事訴訟中的傳聞證據及法例釋義等問題。多份報告書的全部或部分建議已付諸實行。委員會目前研究的專題計有:私隱權、監管權及撫養權、追討債項、售樓說明書和貨品供應合約。
法律專業:截至2001年12月,香港有778名執業大律師、5 046名執業律師和628家本地律師行。另有約39家外地律師行、718名注冊外地律師,以及由香港的外地律師行和本地律師行組成的七個注冊聯營團體。
法律援助署:法律援助署署長負責執行法律援助計劃。在2000/01年度,法律援助費的開支共達4.73億元。凡合符資格的申請人,均可獲該署委派律師予以協助,收費方面則視乎受助人的經濟狀況而定。
民事訴訟法律援助:援助范圍包括在區域法院、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及上訴法庭,以及在終審法院進行的民事訴訟。此外,亦包括部分審裁處的法律程序及死因裁判法庭的若干案件。
申請法律援助的人士必須同時通過「經濟審查」及「案情審查」,才符合獲得法律援助的資格。經濟審查方面,申請人的財務資源總值不超過169,700元,便符合資格。案情審查方面,法律援助署署長必須信納申請人具備充分理由在該宗民事訴訟案中提出起訴或抗辯。任何人士如不滿法律援助署署長的決定,可向高等法院司法常務官提出上訴。
刑事訴訟法律援助: 援助范圍包括在裁判法院進行的交付審判程序、在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審訊的案件、就裁判法院的裁決提出上訴的案件,以及向高等法院上訴法庭及終審法院提出上訴的案件。
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人士,必須通過經濟審查,審查規定與民事訴訟相同。案情審查主要適用於刑事上訴案件,即案件必須具備充分的上訴理據,才會獲批法律援助。
即使法律援助署署長拒絕申請人的申請,但假如申請人能通過經濟審查,而法官又信納該案有助維護司法公正,則可由法官批准給予法律援助。凡涉及謀殺、叛國或有暴力的海盜行為的案件,申請人可向法官申請法律援助,無須接受經濟審查及支付分擔費。
法律援助輔助計劃: 這項計劃為財務資源超出法律援助計劃上限(即169,700元),但低於471,600元的「夾心階層」人士提供法律協助。計劃適用於索償額超過60,000元的人身傷害或死亡、醫療、牙科及法律專業疏忽申索,以及根據《雇員補償條例》提出的申索,索償額不限。
當值律師服務:香港律師會與香港大律師公會合辦的三項法律輔導計劃,均由政府資助。
「當值律師計劃」以酬勞方式聘請私人執業大律師和律師在裁判法院及少年法庭當值。這項計劃為所有年齡在16歲以下的少年被告,及大部分被裁判法院檢控而無能力聘請私人律師代表出庭的成年人被告,提供代表出庭的服務。如獲當值律師出庭代辯,被告須繳付300元手續費。2000年,獲當值律師計劃提供代辯服務的被告人共達40064名。
現有750多位義務律師參與「法律輔導計劃」,在全港七個夜間中心提供服務。2000年,經該計劃處理的個案有5 945宗。此計劃的申請人無須通過經濟審查。
此外,一項免費「電話法律咨詢服務」亦告推行。該項咨詢服務設有八條24小時服務的電話熱線,就73項法律信息提供粵語,普通話及英語錄音講解服務。2000年,該熱線曾為63 873個咨詢個案提供服務。
土地注冊處:土地注冊處負責按照《土地注冊條例》的規定,為一切與土地有關的文件辦理注冊;為市民及政府部門提供查閱土地登記冊及有關紀錄的服務;並按照《建築物管理條例》為業主法團辦理注冊。
法律咨詢及田土轉易處:法律咨詢及田土轉易處是地政總署其中一個辦事處,負責就與土地有關的事宜及條例,向地政總署的地政處及其它政府部門提供法律意見。
法律咨詢及田土轉易處負責草擬和擬定政府批地及修訂土地契約所需的文件,確保有關條款符合政府的地政政策。此外,在政府依據法定權力徵收私人土地及發放補償予有關業權人的過程中,該處須負責擬備與收地及補償有關的文件。
法律咨詢及田土轉易處按照地政總署的「同意方案」,審批由發展商提出的預售未建成樓宇同意書申請。該處並審批發展商按照土地契約規定提交的大廈
公契。
此外,法律咨詢及田土轉易處在財政司司長法團為無續期條款的契約續期、在政府產業署買賣政府物業、以及在民政事務局局長法團為營辦福利服務而購買私人樓宇物業時,也會提供業權轉易服務。該處根據《地稅及地價(分攤)條例》處理分攤地價及地稅的申請。該處也負責追討欠繳的地租(《地租(評估及徵收)條例》所指的地租除外)。
公司注冊處:公司注冊處負責實施及執行《公司條例》及其它有關條例的規定。該處的主要職能是辦理本地公司注冊和海外公司登記;登記注冊公司所須遞交的文件;檢控違反《公司條例》規定的公司及其高級人員;提供設施,讓公眾查閱公司資料;並就與公司法及相關法例有關的政策及立法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繼公司法改革常務委員會在2000年2月發表有關全面檢討《公司條例》的報告後,處方正積極參與進一步研究/落實該報告所提出的建議。此外,該處亦積極參與同年4月展開的企業管治檢討。
破產管理署:破產管理署署長受法院及債權人委託,妥為管理那些經法院根據《公司條例》清盤條款下令進行清盤的公司的資產,以及那些經法院根據《破產條例》宣布破產的個別人士或合夥人的資產。
知識產權署:知識產權署是制定知識產權政策和法例、批予知識產權,以及推廣知識產權公民教育的主要部門,除負責在知識產權政策方面向工商局提供專業意見外,亦負責向其它政府部門提供法律意見,並就各項知識產權條例草案擬稿給予意見。此外,知識產權署兼負商標注冊處、專利注冊處、外觀設計注冊處和版權特許機構注冊處的工作,以及提高市民對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國際司法互助:根據《基本法》,香港特區在對外事務方面享有高度自主權,並按需要經中央人民政府授權後與其它司法管轄區締結百多條雙邊協議;此外,有超過200條多邊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特區。
香港特區以「中國香港」的名義自行參加不以國家為成員單位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包括世界貿易組織、世界海關組織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香港特區政府的代表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成員的身分,參加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的活動和其它只限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㈣ 中止與香港引渡協議什麼意思
中止與香港引渡協議指停止國家或者與地區之間刑事司法協助,指國家或地區根據條約或基於專其他屬理由把在其境內而被別國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應該國的請求,移交該國審判或處罰的行為。是國家之間刑事司法協助的一種形式。
比如賴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內,但被我國指控有犯罪行為,我國向加拿大請求將其移交於我國進行審判,加拿大應請求移交的行為就是引渡。
(4)香港司法互助協議擴展閱讀:
中方多次重申,涉港國安立法旨在進一步完善「一國兩制」法律體系,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香港國安法將堵上香港國家安全的法律漏洞,築牢「一國」之基,確保香港在堅守「一國」之本的同時發揮「兩制」之利。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特別行政區將繼續享有高度自治,香港居民所享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均不受影響,外國僑民和企業在港權益也會繼續得到充分保障。
破壞「一國兩制」的不是中國政府,而是那些反中亂港分子和在背後支持他們的外國或境外反華勢力。他們相互勾結,利用香港國家安全法律漏洞,在香港大肆從事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活動,以期實現其將香港和祖國內地關系變為「一國一制」——都變成資本主義制度——的目的。
㈤ 陳同佳案後台灣向香港發出司法協助請求,香港為什麼沒有將陳同佳移交給台灣而是在香港對其進行了審理
香港法律是屬地主義,對香港市民在領域外的犯罪無法審理,香港審理陳同佳的罪名並回不是在台灣的殺人案,答而是在香港盜刷他自己女友信用卡的罪名,最終判了22個月。同時香港和台灣之間沒有引渡條例,所以無法把陳同佳引渡到台灣接受審判。
㈥ 被執行人戶口已遷自香港,地方法院可不可以申請香港法院協助執行
可以。
法律依據請參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版事人協議管轄的權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2006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0次會議通過法釋[2008]9號)的如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協商,現就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認可和執行問題作出如下安排:
第一條 內地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具有書面管轄協議的民商事案件中作出的須支付款項的具有執行力的終審判決,當事人可以根據本安排向內地人民法院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
㈦ 中國和哪些國家間有司法協助協議
從我國與其他國家簽定的一些司法協助協議來看,司法協助的范圍不盡回相同。有的僅限於狹義司法協助答的范圍,如1994年3月16日我國與泰國簽定的《關於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中,就只將雙方司法協助的范圍規定為「雙方同意在民商事的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方面相互合作」。有的則包括廣義司法協助的范圍。如1993年8月2日我國與保加利亞簽定的《關於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中,就將雙方司法協助的范圍規定為:送達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代為調查取證;承認和執行法院判決和仲裁裁決。有的甚至超出廣義司法協助的范圍,還包括根據對方請求,提供本國的民商事法律、法規文本和本國在民商事訴訟程序方面的司法實踐情報資料,如1987年5月4日我國與波蘭簽定的《關於民事、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中即作了如此規定。
㈧ 什麼是司法互助安排
1、沒有司法互助協定的,外國一般不會提供協助;
2、有司法互助協定的,提高司版法互助;權
一國法院通過一定程序要求他國法院協助一定的訴訟行為;被請求國的法院按照請求協助履行該訴訟行為。
(8)香港司法互助協議擴展閱讀:
條件: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我國締結或者參加同一司法協助的國際條約的國家和我國即具有司法協助關系。沒有參加條約的國家不能要求別國法院接受其司法委託。
二是互惠原則。互惠即相互之間給予對等的優惠待遇。如果某一國家協助我國為一定的司法行為,我國也應當協助該國為相對等的司法行為。
㈨ 香港的司法權和一個省省的司法權有什麼區別,也就是香港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是怎麼個獨立法兒
香港的法律基礎 是香港基本法 在不違反基本法的前提下 香港的司法體系是獨立的 適用內的是英國的海洋容法體系 無論是庭審形式還是法律流程 都基本上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 香港擁有終審權 也就是說 香港終審的案件 只要不違反基本法 就不用大陸的最高法院確認 而我國除香港、澳門、台灣外的其它省份 司法受我國最高法院的監督 適用的庭審形式,流程 按最高法院的規定 對終審審判不服的 可以到最高法院抗訴
㈩ 港澳地區與內地有沒有司法互助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法學上司法機關之間的相互協助叫做「司法協助」。
現在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和澳門已經制定了司法協助的法律,可以直接適用,可以在人大的網站上查到。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援引國際私法中的區際私法的理論,參照國際司法協助適用。
一般外國的法院判決要想在內地得到執行,由當事人或外國法院向我國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法律依據(港澳均可),判決應已經生效,作出判決的法院需要享有案件管轄權,並不在我國聲明保留條款之列。同時,法院還要作出審查,承認和執行判決裁定的不得危及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肖揚:內地香港已建司法協助機制- -
Tag: 香港文匯報許煜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許煜報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肖揚今日在人民大會堂作了題為《「一國兩制」下的法律運作和司法協助問題》主題發言。他指出,幾年來內地與香港特區、澳門特區通過積極磋商,已經找到了解決「一國兩制」下民商事法律運作新模式,並開展「兩制」下的司法協助。這一模式既有利於雙方在平等協商基礎上建立科學、有效司法協助機制,也有利於雙方依法行使各自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尊重港澳法院判決事實
肖揚說,在審判工作中,內地法院充分尊重當事人選擇,對被確定應予適用的港澳特區法律,只要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一律予以適用;對於港澳特區法院判決確認的事實,允許當事人在案件中作為證據使用;在審理依法由內地人民法院管轄的涉港澳案件時,注意嚴格依法切實保護港澳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司法活動中,嚴格按照內地與港澳特區已經達成的司法協助安排提供協助。
梁愛詩:四地法院裁決互認能提升信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今日亦出席並作了題為《香港特區與內地、澳門、台灣的司法互助狀況和發展》演講,指出四地法院裁決互認,能夠提升投資者信心。
海峽兩岸及港澳的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著名專家學者共17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其中包括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澳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等。
又悉,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明日將在京開幕,屆時將有司法界官員、高級律師和資深教授等1500名代表與會,圍繞「法治與國際和諧社會」主題,深入探討法治的深刻內涵,及其在建立和諧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面臨的挑戰。#
- 作者: 香港文匯報許煜 訪問統計:31 2005年09月5日, 星期一 22:51
1998年12月30日通過,1999年3月3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委託送達民事商事司法文書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