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受案
A. 鄉鎮司法所處理土地糾紛事情嗎
司法所沒有裁決的權力,但它可以出面調解。
一、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許可權
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的,由縣級以上國土局負責調查和處理,需要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處理。
二、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局調查處理。
對於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鎮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三、下列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1)土地侵權案件
(2)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
(3)土地違法案件
(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
三、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程序
1、申請
當事人直接向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局或鎮國土所提出書面申請;
2、審查
國土局、國土所審查,認為不應當受理的,7日內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縣國土局,縣、鎮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或政府授權,由縣國土局作出)。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3、受理
4、確定案件承辦人
5、調查取證
雙方當事人對各自提出的事實和理由負有舉證責任。
6、調解
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應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由承辦人署名並加蓋縣國土局印章後生效。縣國土局在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將調解書送達當事人。
7、提出處理意見,草擬處理決定書,報批。 調解未達成協議的,鎮國土所或縣國土局提出處理意見,起草處理決定書,將案卷上報鎮人民政府或縣人民政府,由鎮人民政府或縣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8、送達處理決定書。
B. 1經過司法所解決的事還可以立案嗎
司法所一般在民事糾紛中對雙方進行調解,如雙方達成一致一般會簽訂調解協議,只要該協議的內容不違法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存在欺詐脅迫的行為,則該調解協議經雙方簽字後是有效的。
至於是否能立案的問題,是肯定的,但問題是立案後能否勝訴。
C. 請問我這個案子找司法所還是法院,會受理嗎
如果你母親是在工廠工作期間受傷,則屬於工傷,工廠應當按照工傷標准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回如果你母答親是在下班時間、在廚房做飯時受傷,則工廠也應對此事故負責,應按人身損害賠償標准對你母親進行賠償。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應向勞動局申請工傷認定;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應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工廠予以賠償(但起訴前建議先做傷殘鑒定,根據傷殘等級才好計算賠償金額)。
D. 經過司法所解決的事還可以立案嗎
可以。來
司法所主要處理的民事問題源,你向司法所申請了人民調解,還是其他什麼事情?
即使是人民調解,出具了人民調解協議書並生效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三十一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
第三十二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三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E. 司法所不肯受理案件 會影響法院判決么
您好:
根據您的描述,這個一般是沒有影響的。如果是起訴打官司的,則一般都是有法院來受理的。
F. 司法所立案的存檔保存多長時間
您好,司法鑒定來機構的出具完整的鑒自定文書的鑒定檔案屬於國家檔案,保存時間為永久。若只是一般的咨詢,司法鑒定機構沒有出具任何文書的檔案檔案資料,一般保管期限為四年,具體也可以查鑒定機構所在地的《司法鑒定檔案管理辦法》,這些文件一般在當地司法廳或司法局網站都可以查到。
G. 我委託司法所幫我立案可是快三個月都沒信息過來,自己可以去咨詢嗎
可以,自己就可以立案,提交訴訟狀2份,身份證復印件、訴訟費等
H. 司法所辦的案子起法律作用嗎'
司法所辦的案件,從法律上講,就是其主持調解的案件,如果調解是雙方內自願的,不違反法容律強制性的規定,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就是合法有效的。否則,可以申請撤銷或變更。
法條鏈接:《合同法》
1、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2、第五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