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210條
『壹』 惡意故意騷擾公民我國刑法有沒有明確定罪
詐騙罪 一、概念 詐騙罪(刑法第266條)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有些犯罪活動,雖然也使用某些欺騙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經濟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體不是或者不限於公私財產所有權。所以,不構成詐騙罪。例如:拐賣婦女、兒童的,屬於侵犯人身權利罪。 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僅限於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於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二)客觀要件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並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現在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誇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根據本法第300條規定,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騙取財物的 以詐騙罪論處。 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人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許可權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佔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成立詐騙罪。 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後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識。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但是,向自動售貨機中投入類似硬幣的金屬片,從而取得售貨機內的商品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只能成立盜竊罪。 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後,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本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根據有關司法解釋,詐騙罪的數額較大,以2000元為起點。但這並不意味著詐騙未遂的,不構成犯罪。詐騙未遂,情節嚴重的,也應當定罪並依法處罰。需要研究的是,行為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財物,但同時支付了相當價值的物品時,是否成立詐騙罪?有人認為詐騙罪所造成的損害是指被害人整體財產的減少,故上述行為不成立詐騙罪;有人認為是被害人個別財產的喪失,故上述行為仍然成立詐騙罪;還有人認為詐騙罪是對信義誠實的侵害,不要求發生財產損害。我們認為,詐騙罪是對個別財產的犯罪,而不是對整體財產的犯罪。被害人因被欺詐花3萬元人民幣購買3萬元的物品,雖然財產的整體沒有受到損害,但從個別財產來看,如果沒有行為人的欺詐,被害人不會花3萬元購買該物品,花去3萬元便是個別財產的損害。因此,使用欺詐手段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騙取財物的,即使支付了相當價值的物品,也應認定為詐騙罪。 詐騙罪並不限於騙取有體物,還包括騙取無形物與財產性利益。根據本法第210條的有關規定,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門退稅、抵扣稅款的甚他發票的,成立詐騙罪。 (三)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三、認定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1、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借款人由於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 2、詐騙罪與代人購物拖欠貨款行為的界限。對以代人購買緊缺商品的名義,取走貨款,沒買到東西,又擅自挪用貨款,拖欠不還款的行為,應著重考察其真實目的、雙方的關系、事情的起因、代辦人的具體行為、拖欠的情節、後果等等,從而正確判斷其是否有非法佔有的意圖。如能明確想代人購物,因故未能買到挪用仍擬歸還的,不能以詐騙罪論處。如果以代購為名,行詐騙之實,騙取大量財物,大肆揮霍,根本無意歸還,也無力歸還的,應以詐騙罪論處。 3、詐騙罪與集資辦企業因虧損躲債的界限。如果確實是集資經商辦企業,但因經營不善,虧損負債,為躲債而外出,仍屬財產債務糾紛。這同詐騙犯以集資辦企業為名,撈到錢財就逃之夭夭,以實現其非法佔有的目的,有本質區別。 (二)本罪與招搖撞騙罪的界限 兩者都使用騙術,後者也可能獲得財產利益,這兩點相同;但是,主觀目的、犯罪手段、財物數額要求和侵犯的客體,均有不同。招搖撞騙罪是以騙取各種非法利益為目的,冒充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招搖撞騙活動,是損害國家機關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它所騙取的不僅包括財物(但無數額多少的限制),還包括工作、職務、地位、榮譽等等,屬於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當犯罪分子冒充國家工作人員騙取公私財物時,它就侵犯了財產權利,又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威信和正常活動,屬於牽連犯,應當按照行為所侵犯的主要客體和主要危害性來確定罪名並從重懲罰。如果騙取財物數額不大,卻嚴重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威信,應按招搖撞騙罪論處;反之,則定為詐騙罪,如果嚴重地侵犯了兩種客體,一般依從一重罪處斷的原則按詐騙罪處治;如果先後分別獨立地犯了兩種罪,互不牽連則應按照數罪並罰原則處理。 (三)本罪與本法規定的其他詐騙犯罪的界限 本法在其餘各章節分別規定了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金融票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有價證券詐騙罪、保險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等。這些詐騙犯罪與本罪在主觀方面和客觀表現方面均相同,但在主體、犯罪手段、主體要件與對象上均有差別,較易區分。本條因之規定,「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
『貳』 如何區分盜竊罪與詐騙罪
盜竊罪:
根據刑法第264條的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盜竊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財產犯罪,幾乎與私有制的歷史一樣久遠。
根據刑法分則、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下列行為也以盜竊罪論處:
⑴刑法193條第3款規定: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⑵刑法210條第1款規定:盜竊 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 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⑶刑法第253條規定:郵政工作人員犯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而竊取財物的,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⑷刑法第265條規定: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或者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⑸《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規定:將電信卡非法充值後使用,造成電信資費損失數額較大,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規定:盜用他人公共信息網路上網賬號、密碼上網,造成他人電信資費損失數額較大的,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詐騙罪: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於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刑法規定
1.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叄』 刑法包括哪些
有期徒刑,是刑罰的一種,是我國《刑法》規定的五大主刑罰之一(其他四種分別回是管制、拘役、無答期徒刑、死刑(其中死刑又分為死緩和死刑立即執行)。它指在一定期限內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並監禁於一定場所的刑罰。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要送交監獄執行,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有期徒刑,也是比較常見的刑罰,刑法規定的四百多個罪名中,基本上都可以適用有期徒刑。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三條主刑的種類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無期徒刑;(五)死刑。
『肆』 私購詐葯罪是刑法多少條
詐騙罪根據行政不同,觸犯的刑法有低66條,第69條,第210條,第287條回和第236條。答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一十條第二款 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六十九條 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三百條第三款 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姦淫婦女、詐騙財物的,分別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來源深圳律師:
網頁鏈接
第二百八十七條 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伍』 刑法第210條之一規定的較大、巨大標準是什麼
1、刑法第二百一十條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2、上海地區較大和巨大的標準是2013年剛剛確立的,即盜竊罪的認定的標准。
『陸』 刑法共有多少個罪名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12)
1 背叛國家罪 刑法第102條
2 分裂國家罪 刑法第103條第1款
3 煽動分裂國家罪 刑法第103條第2款
4 武裝叛亂、暴亂罪 刑法第104條
5 顛覆國家政權罪 刑法第105條第1款
6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刑法第105條第2款
7 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 刑法第107條
8 投敵叛變罪 刑法第108條
9 叛逃罪 刑法第109條
10 間諜罪 刑法第110條
11 為境外竊取、剌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刑法第111條
12 資敵罪 刑法第112條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52)
13 放火罪 刑法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4 決水罪 同上
15 爆炸罪 同上
16 投放危險物質罪 同上
17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同上
18 失火罪 刑法第115條第2款
19 過失決水罪 同上
20 過失爆炸罪 同上
21 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 同上
22 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同上
23 破壞交通工具罪 刑法第116條、第119條第1款
24 破壞交通設施罪 刑法第117條、第119條第1款
25 破壞電力設備罪 刑法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26 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 同上
27 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 第119條第2款
28 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 同上
29 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 同上
30 過失損壞易燃易爆設備罪 同上
31 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 刑法第120條
32 幫助恐怖活動罪 刑法第120條之一
33 准備實施恐怖活動罪 刑法第120條之二
34 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罪 刑法第120條之三
35 利用極端主義破壞法律實施罪 刑法第120條之四
36 強制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服飾、標志罪 刑法第120條之五
37 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 刑法第120條之六
38 劫持航空器罪 刑法第121條
39 劫持船隻、汽車罪 刑法第122條
40 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 刑法第123條
41 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 刑法第124條第1款
42 過失損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 刑法第124條第2款
43 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 刑法第125條第1款
44 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 刑法第125條第2款
45 違規製造、銷售槍支罪 刑法第126條
46 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危險物質罪 刑法第127條
47 搶劫槍支、彈葯、爆炸物、危險物質罪 刑法第127條第2款
48 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葯罪 刑法第128條第1款
49 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 刑法第128條第2款、第3款
50 丟失槍支不報罪 刑法第129條
51 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 刑法第130條
52 重大飛行事故罪 刑法第131條
53 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2條
54 交通肇事罪 刑法第133條
55 危險駕駛罪 刑法第133條之一
56 重大責任事故罪 刑法第134條
57 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 刑法第134條
58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5條
59 大型群眾性活動重大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5條之一
60 危險物品肇事罪 刑法第136條
61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7條
62 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8條
63 消防責任事故罪 刑法第139條
64 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9條之一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108)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9)
65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刑法第140條
66 生產、銷售假葯罪 刑法第141條
67 生產、銷售劣葯罪 刑法第142條
68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 刑法第143條
69 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刑法第144條
70 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 刑法第145條
71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 刑法第146條
72 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罪 刑法第147條
73 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罪 刑法第148條
第二節 走私罪(10)
74 走私武器、彈葯罪 刑法第151條第1款
75 走私核材料罪 同上
76 走私假幣罪 同上
77 走私文物罪 刑法第151條第2款
78 走私貴重金屬罪 同上
79 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 同上
80 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 刑法第151條第3款
81 走私淫穢物品罪 刑法第152條
82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刑法第153條
83 走私廢物罪 刑法第152條第3款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17)
84 虛報注冊資本罪 刑法第158條
85 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 刑法第159條
86 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 刑法第160條
87 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刑法第161條
88 妨害清算罪 刑法第162條
89 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罪 刑法第162條之一
90 虛假破產罪 刑法第162條之二
91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刑法第163條
92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刑法第164條
93 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 刑法第164條第2款
94 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 刑法第165條
95 為親友非法牟利罪 刑法第166條
96 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 刑法第167條
97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 刑法第168條
98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 同上
99 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 刑法第169條
100 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刑法第169條之一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30)
101 偽造貨幣罪 刑法第170條
102 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 刑法第171條第1款
103 金融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罪 刑法第171條第2款
104 持有、使用假幣罪 刑法第172條
105 變造貨幣罪 刑法第173條
106 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 刑法第174條第1款
107 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批准文件罪 刑法第174條第2款
108 高利轉貸罪 刑法第175條
109 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 刑法第175條之一
110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刑法第176條
111 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 刑法第177條
112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刑法第177條之一第1款
113 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刑法第177條之一第2款
114 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 刑法第178條第1款
115 偽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刑法第178條第2款
116 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刑法第179條
117 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 刑法第180條
118 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 刑法第180條第4款
119 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 刑法第181條第1款
120 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罪 刑法第181條第2款
121 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 刑法第182條
122 背信運用受託財產罪 刑法第185條之一第1款
123 違法運用資金罪 刑法第185條之一第2款
124 違法發放貸款罪 刑法第186條第1款
125 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 刑法第187條
126 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 刑法第188條
127 對違法票據承兌、付款、保證罪 刑法第189條
128 騙購外匯罪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第1條
129 逃匯罪 刑法第190條
130 洗錢罪 刑法第191條
第五節金融詐騙罪(8)
131 集資詐騙罪 刑法第192條
132 貸款詐騙罪 刑法第193條
133 票據詐騙罪 刑法第194條第1款
134 金融憑證詐騙罪 刑法第194條第2款
135 信用證詐騙罪 刑法第195條
136 信用卡詐騙罪 刑法第196條
137 有價證券詐騙罪 刑法第197條
138 保險詐騙罪 刑法第198條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14)
139 逃稅罪 刑法第201條
140 抗稅罪 刑法第202條
141 逃避追繳欠稅罪 刑法第203條
142 騙取出口退稅罪 刑法第204條第1款
143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刑法第205條
144 虛開發票罪 刑法第205條之一
145 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刑法第206條
146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刑法第207條
147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刑法第208條第1款
148 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刑法第209條第1款
149 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發票罪 刑法第209條第2款
150 非法出售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刑法第209條第3款
151 非法出售發票罪 刑法第209條第4款
152 持有偽造的發票罪 刑法第210條之一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7)
153 假冒注冊商標罪 刑法第213條
154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刑法第214條
155 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刑法第215條
156 假冒專利罪 刑法第216條
157 侵犯著作權罪 刑法第217條
158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 刑法第218條
159 侵犯商業秘密罪 刑法第219條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13)
160 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刑法第221條
161 虛假廣告罪 刑法第222條
162 串通投標罪 刑法第223條
163 合同詐騙罪 刑法第224條
164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刑法第224條之一
165 非法經營罪 刑法第225條
166 強迫交易罪 刑法第226條
167 偽造、倒賣偽造的有價票證罪 刑法第227條第1款
168 倒賣車票、船票罪 刑法第227條第2款
169 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 刑法第228條
170 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刑法第229條第1款、第2款
171 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 刑法第229條第3款
172 逃避商檢罪 刑法第230條
共452條具體地說包括:
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 犯罪
第一節 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二節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三節 共同犯罪
第四節 單位犯罪
第三長錠拜瓜之蓋瓣睡抱精章 刑罰
第一節 刑罰的種類
第二節 管制
第三節 拘役
第四節 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第五節 死刑
第六節 罰金
第七節 剝奪政治權利
第八節 沒收財產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一節 量刑
第二節 累犯
第三節 自首和立功
第四節 數罪並罰
第五節 緩刑
第六節 減刑
第七節 假釋
第八節 時效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二編 分則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 妨害司法罪
第三節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 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六節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九節 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柒』 數額較大、巨大、特別巨大,是怎麼劃分的
三、關於數額標准
(一)參照原司法解釋的數額標准
55、刑法第133條交通肇事罪,以6萬元為「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起點標准。
56、刑法第163條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數額較大」為1.5萬元以上,「數額巨大」為10萬元以上。
57、刑法第170條偽造貨幣罪,偽造貨幣總面值相當於人民幣500元以上不滿15000元或者幣量在50張以上不滿1500張的,依照該條第1檔量刑;偽造貨幣總面值相當於人民幣15000元以上或者幣量在1500張以上的,屬於「偽造貨幣數額特別巨大」,按該條第2檔處刑。
58、刑法第173條變造貨幣罪,總面值500元以上或者幣量50張、以上為「數額較大」;總面值15000元以上或者幣量1500張以上為「數額巨大」。
59、刑法第192條集資詐騙罪,個人以20萬元、單位以5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個人以100萬元、單位以25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60、刑法第193條貸款詐騙罪,以1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5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以2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61、刑法第194條票據詐騙罪,個人以5000元、單位以10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個人以5萬元、單位以3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個人以10萬元、單位以10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62、刑法第195條信用證詐騙罪,個人以10萬元、單位以5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個人以50萬元、單位以25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63、刑法第196條信用卡詐騙罪,以5000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5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以2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64、刑法第198條保險詐騙罪,個人以1萬元、單位以5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個人以5萬元、單位以25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個人以20萬元、單位以10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65、刑法第205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以虛開稅款1萬元或者虛開發票致使國家稅款被騙取5000元為定罪的起點標准。
以10萬元為虛開稅款「數額較大」的起點;因虛開發票致使國家稅款被騙取5萬元以上,或者曾因虛開發票受過刑事處罰,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
以50萬元為虛開稅款「數額巨大」的起點;因虛開發票致使國家稅款被騙取30萬元以上的;或者虛開的稅款數額接近巨大並有其他嚴重情節、或者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以100萬元為騙取國家稅款「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造成國家稅款損失50萬元以上並且在偵查終結前仍無法追回的,屬於「給國家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
66、刑法第206條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以偽造或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25份或者票面額累計10萬元為定罪的起點標准。
以100份或者票面額累計50萬元為「數量較大」的起點;違法所得數額1萬元以上,或者偽造並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60份以上或票面額累計30萬元以上,或者造成嚴重後果或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
以500份或者票面額累計250萬元為「數量巨大」的起點;違法所得在5萬元以上,或者偽造並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300份以上或票面額累計200萬元以上,或者偽造並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接近數量巨大並有其他嚴重情節,或者造成特別嚴重後果或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以偽造並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1000份或者票面額累計1000萬元以上為「數量特別巨大」的起點;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或者致使國家稅款被騙取100萬元以上,或者給國家稅款造成實際損失50萬元以上,或者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屬於「情節特別嚴重」。
67、刑法第207條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以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25份或者票面額累計10萬元為定罪的起點標准;以100份或者票面額累計50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500份或者票面額累計250萬元為「數量巨大」的起點。
68、刑法第208條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以購買發票25份或者票面額累計10萬元為定罪的起點標准。
69、刑法第209條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以50份為定罪的起點標准;以200份為「數量巨大」的起點;以1000份為「數量特別巨大」的起點。
70、刑法第210條,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25份以上,屬於盜竊「數額較大」;盜竊250份以上,屬於盜竊「數額巨大」;盜竊1000份以上,屬於盜竊「數額特別巨大」。
詐騙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50份以上,屬於詐騙「數額較大」;詐騙500份以上,屬於詐騙「數額巨大」。
71、刑法第224條合同詐騙罪,個人以騙取4000元、單位以騙取10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個人以騙取5萬元、單位以騙取3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個人以騙取20萬元、單位以騙取10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72、刑法第266條詐騙罪,以4000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5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以2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73、刑法第271條職務侵佔罪,以1.5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1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
74、刑法第272條挪用資金罪,以3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
75、刑法第345條第1款盜伐林木罪,「數量較大」的起點,林區為2立方米或幼樹100株,非林區為1立方米或幼樹50株;「數量巨大」的起點,林區為20立方米或幼樹1000株,非林區為10立方米或幼樹500株;「數量特別巨大」的起點,林區為100立方米或幼樹5000株,非林區為50立方米或幼樹2500株。
76、刑法第345條第2款濫伐林木罪,「數量較大」的起點,林區為10立方米或幼樹500株,非林區為5立方米或幼樹250株;「數量巨大」的起點,林區為100立方米或幼樹5000株,非林區為50立方米或幼樹2500株。
(二)其他參考數額標准
77、刑法第115條放火、決水、爆炸、投毒、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5萬元為「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起點標准。
78、刑法第158條虛報注冊資本罪,以虛報100萬元或虛報法定注冊資本最低限額一倍以上為「數額巨大」的起點。
79、刑法第159條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以虛假出資、抽逃出資30萬元以上並占其出資額的30%以上為「數額巨大」的起點。
80、刑法第164條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個人行賄以1.5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1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單位行賄以3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2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
81、刑法第165條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以非法獲利8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以非法獲利4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82、刑法第166條為親友非法牟利罪,致使國家財產損失6萬元以上的屬於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損失30萬元以上的屬於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
83、刑法第167條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致使國家財產損失10萬元以上的屬於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損失50萬元以上的屬於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
84、刑法第169條徇私舞弊造成破產、虧損罪中的「嚴重虧損」,是指虧損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且占注冊資金數額30%以上或者虧損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情形。
85、刑法第169條徇私舞弊低價折股、低價出售國有資產罪,致使國家財產損失10萬元以上的屬於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損失30萬元以上的屬於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
86、刑法第171條第1款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數額較大」為1000元以上或者幣量100張以上;「數額巨大」為3萬元以上或者幣量3000張以上;「數額特別巨大」為假幣數額10萬元以上或者幣量1萬張以上。
87、刑法第171條第2款金融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罪,總面值500元以上或者幣量50張以上的,依照該條第l檔量刑;總面值5000元以上或者幣量500張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88、刑法第172條持有、使用假幣罪,總面值2000元以上或者幣量200張以上為「數額較大」;總面值3萬元以上或者幣量3000張以上為「數額巨大」;總面值10萬元以上或者幣量1萬張以上為「數額特別巨大」。
89、刑法第176條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50萬元以上、非法獲利20萬元以上、直接造成存款戶損失20萬元以上或者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一般應當追究刑事責任;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250萬元以上的,可以視為「數額巨大」。
90、刑法第192條集資詐騙罪,個人以4萬元、單位以10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
91、刑法第197條有價證券詐騙罪,以5000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5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以2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92、刑法第204條騙取出口退稅罪,以1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1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以3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93、刑法第213條假冒注冊商標罪,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或者銷售金額在10萬元以上,或者因假冒注冊商標被工商行政部門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假冒注冊商標,或者假冒他人注冊的葯用商標,或者假冒注冊商標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國際影響的,可視為「情節嚴重」;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可視為「情節特別嚴重」。
94、刑法第214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銷售金額在10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銷售金額在20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95、刑法第215條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違法所得數額在1萬元以上,或者注冊商標標識在2萬件(套)以上的,可視為「情節嚴重」;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或者注冊商標標識在10萬件(套)以上的,可視為「情節特別嚴重」。
96、刑法第227條第1款偽造、倒賣偽造的有價票證罪,以非法經營額1000元或非法獲利500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非法經營額1萬元或非法獲利5000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
97、刑法第227條第2款倒賣車票、船票罪,非法經營額在2000元以上或者非法獲利數額在1000元以上的,屬於倒賣車票、船票「情節嚴重」的情形之一。
98、刑法第263條搶劫罪,搶劫數額1萬元以上的屬於「搶劫數額巨大」。
99、刑法第270條侵佔罪,以1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8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
100、刑法第272條挪用資金罪,以2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
101、刑法笫275條故意毀壞財物罪,以2000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2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
102、刑法第387條單位受賄罪,單位受賄10萬元以上的,屬於「情節嚴重」的情形之一。
103、刑法第389—390條行賄罪,以行賄5000元為定罪的起點。
104、刑法第391條對單位行賄罪,個人以5萬元、單位以10萬元為定罪的起點。
105、刑法第392條介紹賄賂罪,介紹個人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1萬元以上或者介紹單位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10萬元以上的,屬於「情節嚴重」的情形之一。
106、刑法第393條單位行賄罪,單位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屬於「情節嚴重」的情形之一。
107、刑法第395條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隱瞞境外存款罪,以10萬元為「差額巨大」和「數額較大」的起點。
108、刑法第396條私分國有資產罪、私分罰沒財物罪,以10萬元為「數額較大」的起點,以5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起點。
109、刑法第397條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3人以上或者輕傷6人以上或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的,屬於「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
110、刑法第404條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以不征或者少征稅款5萬元為「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起點。
111、刑法第405條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和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罪,致使國家稅收損失在5萬元以上的,屬於「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
112、刑法第406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罪,失職被騙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的,屬於「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失職被騙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屬於「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情形之一。
『捌』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哪些罪名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罪名應當為10個。
一、第133條之一:危險駕駛罪
刑法修正案(八) 二十二、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條款中對飆車有「情節惡劣」的限定,但對醉駕並沒有這一限定。這就意味著只要醉駕,不論是否有嚴重後果,均構成犯罪。
其中,「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所謂「其他犯罪」主要包括交通肇事罪、妨害公務罪。因為危險駕駛罪最高刑也僅僅為拘役,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所以,對於因危險駕駛造成了傷亡後果或者其他重大損失的事,應當構成交通肇事罪;而對妨害交通執法人員糾正或者危險駕駛行為的,可能構成妨害公務罪。
二、第160條第2款:對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
二十九、將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修改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為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給予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以財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增加的條款)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立法者要求這個罪名必須為了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為了政治、軍事等其他利益,不構成此罪,但並不意味著不構成其他犯罪。
應當注意的是,這次立法中對於獨立成罪的條款規定了獨立的刑罰或者指明「依照…的規定處罰。」而不能獨立成罪的,則指出「依照…定罪處罰」。這為我們確定罪名數量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第205條之一:虛開發票罪
三十三、在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零五條之一:「虛開本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四、第210條之一:持有偽造的發票罪
三十五、在刑法第二百一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一十條之一:「明知是偽造的發票而持有,數量較大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五、第234條之一:組織他人買賣人體器官罪
《刑法》修正案(八)定三十七規定: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三十四條之一:「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未經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的器官,或者強迫、欺騙他人捐獻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二百三十二條為: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違背本人生前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違反國家規定,違背其近親屬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三百零二條盜竊、侮辱屍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據了解,我國每年有100萬人進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需要腎臟移植;每年有30萬中晚期肝病患者需要肝臟移植,而這其中僅有大約1%的患者能夠獲得器官移植的機會。於是,「供體」的短缺必然導致非法買賣人體器官行為的存在.為此,法律必須對此作出回應。為此,對那些非法買賣人體器官的犯罪行為必須嚴厲打擊與懲處。
應當注意的是,本人出賣自己的器官並不構成犯罪。
六、第244條第2款:協助強迫他人勞動罪
「三十八、將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修改為:「以暴力、威脅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他人勞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明知他人實施前款行為,為其招募、運送人員或者有其他協助強迫他人勞動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這並非強迫勞動罪的罪狀的補充,而是獨立成了一個罪名。因為這里指出這一行為「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而不是「依照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七、第276條之一:惡意欠薪罪
四十一、在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惡意欠薪罪的犯罪主體包括單位和個人,但是要明確不同情況下不同主體的刑事責任,就要考察勞動法律關系中的特殊情形。
刑法修正案(八)規定的惡意欠薪犯罪有「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客觀要件。對於可能存在勞資爭議的案件,應盡可能通過勞動行政部門或者通過民事訴訟解決,如果經過行政部門解決和民事訴訟後,用人者拒不履行法定義務,方可動用刑法的手段。
八、修改刑法第338條:將「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修改為「重大環境污染罪」
《刑法((修正案八))》對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做了較大修改。
修改前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修改後的條文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本次修改,通過擴展適用范圍、降低入罪門檻的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刑法》的威懾力。這對我國刑事法律責任的完善、加大對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包括以下幾點:
1.將構成要件中的犯罪結果由「嚴重後果」修改為「嚴重污染環境」。2.將排放、傾倒或者處置的「危險廢物」修改為「有害物質」。其范圍大大拓寬,有助於降低環境刑事犯罪的門檻。3.刪除了「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的規定。使第三百三十八條的適用范圍更寬,無論是否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都可以構成犯罪。(參見王煒:刑法修正案八「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修訂解讀。九、第408條之一:食品監管人員濫用職權罪
修正案之四十九、在刑法第四百零八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四百零八條之一:「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刑法第四百零八條內容為「第四百零八條 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十、第408條之一:食品監管人員失職罪
因為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屬於不同的罪過,因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一條款後來最高人民法院將其確定為兩個罪名。所以,第四百零八條之一也應當包括兩個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