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市人民法院院長
A. 親弟頂替哥哥上班30年,如今哥哥將弟弟告上法庭,這是為什麼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什麼樣的奇怪事情都有可能會遇到,不知道大家在平常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竟然有人用別人的名字上班,而且他們二人還是親兄弟都說親兄弟明算賬,怎麼現在連名字都共同用了嗎?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弟弟冒名頂替哥哥的名字上班30年,哥哥竟然要求弟弟賠償萬元。
30年前,在這項政策下,河北省高碑店市居民劉某被允許接替父親在山西一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
直到2019年,劉某才發現,他的職位被他的弟弟冒充了30年。
隨後,劉某向山西省舉報了實名制,經核實,山西查證代替兄長入職存在欺詐行為,並決定與兄長解除勞動合同。
劉某認為,他的兄弟和山西成立一家合資企業,違反了特定的勞動權利,導致他喪失勞動收入。
所以哥哥劉某將山西構建告上法庭,請求法院依法判決被告弟弟賠償原告損失150000元為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險、交通、住宿、40000元、70000元情緒困擾的律師費50000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超過290000元,申請賠償金額為60萬元以上。
9月22日上午,侯馬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據了解,山西一建及其代理人沒有出庭,弟弟頂替哥哥工作這件事情,的確存在這種情況,可是對於賠償金額不予認可。
關於這件事情,目前法院還正在進一步審判中,相信會做出最公正的判決。
B. 襄汾縣的名人
郭 大
簡介:(公元?-約公元197年),亦作郭太,東漢西河白波谷(今襄汾永固鎮)人。東漢末年參加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是平陽西河白波谷即今襄汾縣永固東「白波黃巾」起義軍的領袖。靈帝中平五年(188),率十萬余眾起義,復舉「黃巾」旗號,攻太原,陷河東,聲勢極大,被稱為「白波軍」。今遺址尚存,俗稱「白波壘」。
敬君弘
簡介: 絳州太平(今襄汾西南)人。武德中為驃騎將軍,參與玄武門之變,同李建成余黨交戰時陣亡。
毛若虛
簡介: (?—760)絳州太平(今山西襄汾西)人。干元二年理鳳翔府七坊押官尉劫、殺戮案,株連宰相李峴及謝夷甫、崔伯陽等,皆遭罷黜、放逐。貶賓化尉時卒。
賈 淵
簡介: (440—501)字希鏡,平陽襄陵(今襄汾東北)人。宋孝武帝時為太學博士,奉敕注《郭子》。齊武帝時為大司馬司徒府參軍,竟陵王子良使撰《見客譜》。家世傳譜學,精悉十八州士族譜,王儉抄次《百家譜》,與其參懷撰定。明帝時遷長水校尉,以為人買襲琅邪譜,免官。中興元年卒,所撰《氏族要狀》及《人名書》,並行於世。
晉穆侯姬弗生
簡介:晉穆侯四年(前810),娶齊女姜氏為夫人。七年(前805),伐條(今山西夏縣西北),生太子仇。十年(前802),伐千畝(今山西介休南),有功,生少子成師。二十二年(前790),敗北戎於汾(今山西襄汾以北至洪洞以南汾河兩岸).晉穆侯二十七年(前785),卒,弟殤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晉侯姬緡
簡介:( ?—前679)春秋晉國國君。哀侯光弟。繼小子侯而立。前704—前679年在位。時曲沃勢力日盛。周桓王十七年(晉侯緡二年,前703),周卿士虢仲與芮、梁(嬴姓國,在今陝西韓城南)、賈(姬姓國,在今山西襄汾西)、荀(姬姓國,在今山西新絳西,時為曲沃武公所奪)四國之君伐晉曲沃武公。然不能阻止曲沃攻翼。周僖王三年(前679),曲沃武公伐晉侯緡,入翼(亦稱絳,晉都,今山西翼城東南),殺晉侯緡,盡有晉地。
荀 息
簡介:(前?-前650),春秋晉人,名黯,字息。祖上居於原(今沁水縣境),稱原氏黯,為晉武公重臣。武公滅荀(今襄汾荀董一帶),把荀地賜為原氏食邑,遂以邑為姓,稱荀息。
獻公繼立(前676),荀息輔政。十九年(前658),獻公想攻打虢國,荀息勸獻公以良壁好馬買動「貪而愚」的虞公,向虞公假道,晉軍揮師南下,攻下虢國的重鎮下陽(今平陸縣北)。
獻公二十一年(前656),晉國發生「內廷之變」,申生遇害,公子重耳、夷吾相繼逃國。獻公立驪姬之子奚齊為世子,荀息為太傅。二十二年(前655)獻公再次借道虞國滅掉虢國。旋迴師途中突然襲擊虞都,俘虞公,滅虞國。二十六年(前651)獻公病危,召荀息託孤,荀息表示:臣竭其股肱之力,將竭力輔佐,以死報答重託。獻公死後,里克勸荀息放棄奚齊另立新君,荀息以「忠言許君不能食言」而拒絕。不久里克殺奚齊,荀息又立卓子,里克再殺卓子,荀息亦自刎身死。
趙 盾
簡介:春秋晉人,謚宣孟,又稱趙宣子。父衰從重耳出亡19年,深得信任。文公即位,趙衰為卿,功績卓著。盾於晉襄公7年(前621)為晉中軍帥,主國政。同年晉襄公病重。託孤趙盾,囑以乳下小兒夷皋為嗣君。襄公卒,趙盾認為先君新歿,諸卿新進,國家多事,宜立長君,於是派人到秦國去迎接「好善而長」的公子雍回晉即位。夷皋母穆贏日夜抱夷皋號泣於朝,趙盾又改變主意,立夷皋為君,是為靈公。盾修政事,選賢能,晉 國的霸業得以維持。
靈公既長,暴虐無道,極欲除滅趙氏,便派力士鉏麑到趙宅行刺。鉏麑見盾垂紳執笏,端坐待旦,認為趙盾是個忠臣,不忍殺害,但完不成任務,又要受到靈公的處罰,於是觸槐而死。靈公又預伏甲士於宮中,召趙盾入宮宴飲,企圖在宴前擒殺,又被盾車右提彌明發現,扶走趙盾,靈公立縱烈犬追嚙,並發宮中甲士追捕。提彌明捕殺烈犬,邊斗邊走,情況危急,幸得宮中甲士靈輒,為報盾一飲之恩,倒戈救護,盾得脫險外逃,還沒離開晉國,族弟趙穿就在桃園殺死靈公。趙盾回國,派趙穿到成周迎立文公庶子黑臀,是為成公,趙盾仍為相國。
趙盾仕晉襄、靈、成三世,屢有政績,孔子稱為「良大夫」。今襄汾縣趙康鎮有其墓及祠廟。
程嬰 公孫杵臼
程嬰,公孫杵臼,春秋晉人,同為趙朔門客,晉景公三年(前597),趙朔族慘遭殺害,朔妻庄姬是晉成公女,時住在宮里,倖免被殺。不久生一子趙武,屠岸賈知道後,意圖斬草除根,極力搜索。為保存遺孤,程嬰和公孫杵臼密商由杵臼抱著假孤兒藏到山裡,程嬰又假裝為賞金進行揭發。程嬰帶領屠岸賈到山中殺死杵臼及假孤兒,從此程嬰抱養趙武15年,後經韓厥力諫,景公才恢復趙氏封地和卿位,並任趙武為新軍佐。屠岸賈被殺後,程嬰對趙武說:「當時趙氏被滅族時,我並非不能從死,之所以活下來,是為保存趙氏的後代,現在任務已經完成,我要以死報趙宣子和杵臼。」趙武聽了,哀求說:「我願粉身碎骨來報答你的恩德,你忍心棄我而死嗎?」程嬰說:「杵臼認可我能夠完成保護你的任務,所以他先死去了,現在,如果不去向他報告,還以為我沒有完成任務呢!」,於是程嬰自殺身死,趙武為程嬰服孝三年,盡孝子的禮儀,並修墓建祠世代奉祀。現汾城鎮西北程公村有程嬰墓,三公村有公孫杵臼墓,祠廟均毀於抗日戰爭年代。
賈 逵
簡介:賈逵(174—229),襄陵(今襄汾縣)賈庄人。幼年家境貧窮,常集兒童演習陣戰,祖父賈習認為不凡,口授兵書。壯年出仕後,初為河東郡吏員,後代理絳邑(今侯馬市東北)長。漢獻帝建安七年(202),曹操討伐袁譚、袁尚,袁氏派郭援攻打河東。逵堅守絳邑,援久攻不下,遂結聯匈奴進攻,絳邑危急,城中父老與援相約以不殺逵為條件,開城歸降。援欲降逵任將軍職,逵凜然拒之。援怒,下令斬。百姓高呼:「如負約殺我賢君,寧俱死!」援囚逵於壺關地窖中,看守祝公道,感其正義,縱使逃生。建安十年(205)並州刺史高幹起兵反曹,逵當時任澠池縣令,澠池為弘農郡一邑,郡守張琰內應高幹,而逵固城練兵,明順張琰,實向漢室。事過,曹操深嘉逵之忠勇機智,非常信任,委以弘農太守,共商軍機,常向左右說:「使天下二千石(即太守)悉如賈逵,吾何憂焉!」曹丕代漢稱帝(220),任逵為豫州刺史。豫地東臨孫吳,位置險要。逵上任後,鑒於政紀鬆弛,民心離散,罷免了一批不守職責的官吏,上下震動,政風好轉,對防守魏境東隅成效明顯,賜爵關內候。黃初(221—226)中,逵擊敗吳將呂范,加封陽里亭侯,建威將軍,在淮陽境內開運渠200餘公里,吏稱「賈侯渠」。魏明帝太和三年(229)逵卒,終年55歲。
賈 充
簡介:賈充(217—282),賈逵之子,承襲父爵為侯,曹魏時官至大將軍司馬、廷尉。其時司馬氏專國政,充趨附司馬氏,為司馬氏集團的核心人物。曾以鏟除反司馬氏的揚州刺史諸葛誔,殺死魏主曹髦有功,封為宣陽鄉侯進封安陽鄉侯。魏元帝景元五年(264)勸司馬昭立司馬炎為世子。次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充歷任車騎將軍、散騎常侍、尚書僕射、尚書令、進封魯郡公。任職期間,修訂《晉律》。充二女:一為太子妃,一為齊王妃。晉武帝太康二年(282)充卒,終年66歲。
賈南風
簡介: (256—300)晉代政治家。晉惠帝之皇後。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尚書令賈充之女。性妒忌而多權詐。惠帝即位後,她欲擅朝政,便密詔楚王瑋等進京殺掉輔政大臣楊駿及汝南王司馬亮、衛瓘等,株連數千人。後來,又以矯詔擅殺之罪殺楚王瑋,挑起宗室內部之大混戰。這就是史稱之「八王之亂」。她任用張華、裴顧等人,掌政數年,後為趙王司馬倫所殺。終年44歲。
鄧 攸
簡介:(?--326),字伯道,晉襄陵鄧庄人,汝陰太守鄧殷之孫。7歲前,父母親、祖父母相繼去世,年少失依,同弟弟一塊生活。攸秉性謙和,正直寡求,一次,同鄉前輩鎮軍將軍賈混與他議論刑政,攸說:「關心民訟,固屬應該,但能無訟更善。」賈混佩服其襟胸見地,把女兒許配給他。攸後任太子洗馬、東海王越參軍、河東太守等職。永嘉末(308-313)為石勒所俘,石勒賞識他文章,又加鄰居張賓(石勒的謀士)說情,得以免死,並委為參軍,留大營調用。攸表面降石,心向晉室。當石勒兵渡泗水,他砍壞車輪,用馬馱著子侄離去。石軍擄去馬匹,便步行逃生。路途中飢餓、寒冷、疲憊,在兒子、侄兒不能兩全的困境中,攸嘆弟早亡,只留一子,理不應絕,自己幸而得存,後當有子,便與妻商定棄子存侄。攜帶妻侄到了新鄭,投靠李矩。後荀組請他做陳郡太守,愍帝請他為尚書左丞,均不就。317年元帝司馬睿在江東即位,任攸為太子中庶子。太興二年(319)出任吳郡太守。吳郡久遭戰亂,人民睏乏萬分。攸帶糧到任,只飲吳水,不食吳祿。吳中大旱,飢民載道,餓莩遍野,攸上表請賑。在未奉朝廷散賑旨令前,救民心切,開倉賑濟。救活百姓無數。攸刑政清明,百姓歡悅。離職時,郡里按常規送「送迎錢」數百萬,分文不取。上船後,百姓拉船不放,黑夜消消走去,吳人作歌道:「鄧侯拖不留,謝令(另一郡守)推不去。」後升任侍中、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卒於成帝咸和元年(326),贈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祀以少牢,攸棄子之後,妻不再孕育,時人哀嘆道:「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
敬 暉
簡介: (?—706),字仲華,唐初太平(今山西襄汾西南)敬村人,年20考取明經科。武後聖歷元年(698),為衛州刺史。時河北以防突厥,爭發民修城。他獨散遣農民,歸田收獲。後歷任泰州刺史、洛州長史。長安三年(703),拜中台右丞。神龍元年(705),與張柬之等殺張昌宗、張易之,迎中宗復位。拜侍中,封平陽郡公。旋以武三思譖,升郡王而罷知政事。復被誣有謀廢韋後罪,貶崖州,為酷吏周利貞矯制殺害。
敬 讓
敬暉之子,開元中為魏州長史。先是周利貞受命殺敬暉後,開元初以酷吏罷官,起復後為辰州長史。一次敬讓與周利貞受命殺敬暉後,開元初以酷吏前奏道:「周利貞希奸臣意,枉殺先臣暉,惟陛下正罰,以謝天下。」左台侍御史翟璋秦:「讓官小職微未將大臣監引越位奏事,應依法嚴處。」玄宗李隆基道:「敬讓為父訴冤應該矜憐,違犯朝儀也應處分。」罰讓俸金三月,科周利貞枉殺大臣罪,賜死。
張 著
簡介:(1224-1292),字仲明,號蒙溪,元初襄陵張相村人。賦性穎悟,志於學業。蒙古太宗(窩闊台)十年(1238),著15歲以詞賦中選,列為路學儒生。之後家居20年,教書育人,研討伊洛理學,造詣頗深。中統元年(1260)擢為潞城尹,因不習官場應對,不久,即親去辭歸,繼續任教,至元二十二年(1285),62 歲擢為平陽路儒學教授。任滿,隨同兒子思敬到其南陽教官任所寄居。至元二十九年(1292)病故於寓所,終年69歲。有《蒙溪集》12卷、《詩學淵源》20卷、《春秋隱括》3卷行世。
鄭光祖
簡介:(約1280-1341)字德輝,襄陵人。是元雜劇後期的重要作家。《錄鬼簿》說他曾「以儒補杭州路吏,為人方直,不妄與人交。名聞天下,聲徹閨閣,伶倫輩稱鄭老先生者,皆知為德輝也」。 周德清在《中原音韻自序》中,把他和前期的關漢卿、白樸、馬致遠並列。歷代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寫過雜劇十八種。今存《迷青瑣倩女離魂》、《芻梅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翰林風月》為代表作。《翰林風月》1935逐步共聚合譯為法文本,傳至國外。
鄭氏晚年以儒才補為杭州路吏,流寓杭州,死後火葬於西湖靈芝寺。
王體復
簡介:字陽父,號述齋,汾城鎮城內村人。隆慶二年(1568)戊辰科進士,授官工部都水司主事,父親怕他少年居官,傲滿招損,特書:「勤、敬」二字誡勉。蒞任後奉命疏浚天津河、白沙河,工竣刻制沿河務閘詳圖,得使後人有所遵循,人皆稱之,後轉任陝西兵備副使,倡議開渠引涇河水灌田。經詳為規劃,親為督率,渠成可灌田數萬畝,民賴以富裕。迨後,西部邊陲報警,民不得安,體復不顧個人安危,單騎直入敵營,宣揚明朝威德,曉以仁義,敵寇懾服,邊境安定,人民樂業。以功擢升河南按察使後,執法如山,鐵面無情,一時強宗豪宦,大為斂跡,不敢冒犯。繼升陝西左布政使,崇尚節儉,蘇解民困,陋習革,新風樹,萬民稱頌。不久內調順天府尹。順天為京師所在,皇親國戚借勢占田者有之,強行索要塋地者亦有之。體復不畏權勢,秉公執法,堅決抵制,嚴肅處理,使正氣大張,邪氣遏止。
旋擢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兼督理湖北、川東地方軍務。總兵侯之胄邀功妄戮,體復予以彈劾抵罪。後因受排擠辭官歸里後,設麗澤社,教授予侄及邑中士子,數十年中太平登甲第者多出其門。講學之餘,多方搜集地方史志資料,在嘉靖《太平縣志》的基礎上,細心整理,篡修萬曆《太平縣志》。其詩文、著作有《姑射山人集》、《玩學集》、《評詩集》、《南征記》行世。
後起復為戶部右侍郎,未逾月病卒,終年74年。贈如職,諭祭葬。
高邦佐
簡介:(?-1622),字以道,溫泉村人,萬曆二十二年(1594)舉於鄉,二十三年聯捷進士。歷任山東壽光知縣、戶部主事員外郎,河北永平知府、天津兵備副使、陝北神木參政、天津薊州兵備等職。任壽光縣令期間,號召民眾墾拓荒地,「招集流亡三千家。」任永平知府期間,開浚灤河,築長堤,使民得沾灤河之利,且裁減賦稅,平亂肅貪,人民交口稱贊。任薊州兵備中,「因調兵事忤主者意」,被彈劾告歸。
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戰事吃緊,遼陽被破,復起用為參政,分守廣寧。廣寧地當遼河之西,為戰爭前哨。天啟二年(1622),熊廷弼、王化貞主帥兵事,但互不協調。戰局危急,王化貞棄廣寧逃走,斯時邦佐《告養新疏》已蒙批准,本可離職,左右勸其入關。邦佐叱責道:「我一日不走開,就一日是封疆之臣,豈能坐視國破民苦!」遂連夜作書別母,乘騎到右屯見廷弼說:「城中雖亂,敵尚未知,可即提兵進城鎮撫,人心自定,請授兵於我赴難。」廷弼不聽,也相繼逃離。邦佐仰天長嘆,泣告從人:「經、撫俱逃,事去矣!松山吾守地,當死此。」城破,自縊於官舍。三年,被賜祭葬,贈大理寺丞,謚忠節。山西按察司副使王家賓在《諭祭高忠節文》中贊曰:「鬥志唯有殉國;余怒尚足壯威。」
北京、太原建有「山右三忠祠」(與張銓、何廷奎同祠)。襄陵城內文廟西側建有「高忠節祠」。東柴村東南塬有其墓。
李柏齡
簡介:字大年,德西毛村人。雍正二年(1724)武舉,歷任陝西臨潼、永壽知縣,乾州知州。所在均有惠政,而以官永壽者尤著。
永壽,地處山隅,民風閉塞。男不善稼穡,女不習紡織,民生貧苦,衣著襤褸,李柏齡徒步深山河谷相地度勢,測得隔山水之高於川穀,可以引入利用。成竹在胸。於山前統一模式設陶罐,為解決資金計,做出「以金贖罪,以罐抵金」的措施。年余罐積為丘,遂集匠聚民選線鋪渠,套罐引水。不數月罐虹形如貫珠,爬山而過,山後潺潺清水引至河谷,澆地、飲水萬民受惠。後入山掘地探土,令民開窖得炭。再之召集民婦,由其妻教導紡織。永壽之有水、有煤、有紡織術,均自柏齡始。壽民為志其功績,建立專祠奉祀。
盧秉純
簡介:字性香。襄陵鎮東關人。家道貧寒,父又早喪,依賴母親嚴教,學業有成,清雍正四年中舉,八年成進士,先任翰林院檢討,後轉京畿道監察御史、國史館協修,曾到南宮任教,時人稱太傅。
秉純為人剛正,任監察御史時堅持原則,不畏權勢,因而受到排擠。在做南宮教官時,曾上書乾隆皇帝《請量遷教職疏》。言辭懇切,深中時弊。疏中申述改任教職的原因有二:一種是不善迎趨附,觸怒上司,而被勒令調職;一種是潔身自愛,不肯和鑽營奔競之徒同流合污,而自請調職。疏中指出要讓這些有才有德的人久屈教職,埋沒人才是非常可惜的。乾隆看後,深加贊許。
後秉純退休返里,不願閑居,在汾、沁、澤、潞等地設帳講學,教育後代。他學識淵博,教學又循循善誘,教出好多出類拔萃的學生,科考中式的上百人,在教育事業上做出有益當世,澤及後代的貢獻。
鄉居平易近人。能和鄉村父老真誠相處,但對惡劣官吏,卻深惡痛絕。
秉純才華橫溢,幼年有神童之稱,既長又有才子之譽。如今襄陵一帶尚有許多有關盧秉純的傳說,為人們喜聞樂道。
著有《龍泉堂文稿》、《析桂堂詩集》傳世。
現當代名人:
鄭思遠
武兆堤 史驥
馮應山 王寧
賈植芳
張月好
關橋
賈芝(1913~ )
馬保安, 張兵生
甄作武
段友文
韓峰,韓左軍
楊淑慧
吉成林
曹瑞芝
王運昶
楊澄源
任建新簡歷
男,漢族,1 9 2 5 年8 月生,山西襄汾人,1 9
4 8 年6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
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
1 9 4 6 年至4 8 年在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
學習。1 9 4 8 年至4 9 年任華北人民政府秘書廳秘書
。1 9 4 9 年至5 4 年任中央政法委員會辦公廳秘書,
中央法制委員會秘書。1 9 5 4 年至5 9 年任國務院法
制局秘書。1 9 5 9 年至6 6 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
員會科長、處長。1 9 6 6 年至7 1 年在「文化大革命
」中靠邊站,後下放「五七」幹校勞動。1 9 7 1 年至
8 1 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部處長、法律部
部長。1 9 8 1 年至8 3 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 9 8 3 年至8 8 年任最高人民
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1 9 8 8 年至9 2 年任最高
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政法領導小組成員
兼秘書長,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兼秘書長。1 9
9 2 年至9 7 年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最高人民法院
院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1 9 9 7
年至現在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政
法委員會書記。1998年3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共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十四屆中央書記
處書記。
王醒安
C. 山西侯馬王阿家濫用職權是怎麼回事
這是件真實存在的事情,請大家看完後相互傳閱,謝謝了。
侯馬市國土局盧建平「九年吃空響」一案被省內外媒體和《山西日報》披露後,侯馬市有關部門已將這一蛀蟲處理清退。但人們費解的是,盧妻王阿家(侯馬市人大副主任)仍逍遙法外,至今無人追究。
盧案查處時,王阿家指使侯馬市某醫院為其夫出具假診斷證明:盧系長期病號,不能上班。那麼根據該診斷盧應該卧床休息,但事實上盧卻兼任侯馬北方公司和侯馬雙鳳機械廠等單位銷售員,並把曲軸和閘板閥銷售貨款數十萬元占為己有。因貨款受害人多年追討,至今未果。
盧建平系一個破產企業職工,是怎麼被錄用為侯馬市國土局幹部的?九年不上班,工資卻月月發,年年領,年年漲。還同時兼職搞銷售,侵吞他人的貨款拒不還。盧建平有這么大本事嗎?工齡都買斷了他能把自己調到侯馬市國土局嗎?他能吃空響20萬余元嗎?他敢侵吞他人貨款拒不還嗎?他不能,他不敢,這都是其妻侯馬市人大副主任的能耐和本事。因為她是人大副主任,其夫盧建平才能調到土地局,才能吃空響九年,侵吞國家資產20餘萬元,才能侵吞他人貨款30餘萬元不還,受害人到侯馬市公安局告狀,竟不立案,到侯馬市人民法院告狀,侯馬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也認定欠貨款是事實,但因種種干擾最終以踢皮球的方式把矛盾推向社會(因為是王阿家是人大副主任,監督法院工作)。
靜樂縣縣委書紀楊存虎女兒吃空響5年事件迅速處理,楊被免職,我們狀告盧建平、王阿家多年問題都未得到徹底解決,且今年上半年侯馬市有關部門已將盧建平清退,證明盧吃空響,非法調動錯誤成立,但至今王阿家仍高居侯馬市人大副主任,欠我們的貨款也遲遲不給,有關部門也未給明確說法,對我們是一拖再拖、一哄再哄.........
請黨為我們作主,追究王阿家責任,追究盧建平刑責,償還我們的血汗錢,還社會一個公正,給百姓一個明白。
到底是權大,還是法大..........
D. 誰知道山西省侯馬市法院郭曉龍
他怎麼了,郭小龍侯馬法院刑一廳審判員 40歲左右
E. 關於適用非監禁刑的問題
希望可以讓你有所借鑒:但請勿抄襲。
http://www.legalinfo.gov.cn/jyyj/2005-04/05/content_202503.htm
轉載:
對於那些屬於一般違法犯罪,刑事審判工作應該作為說服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我們在定罪量刑時,應把重點放在化解矛盾、說服教育上,充分體現法律的人性化,大膽適用非監禁刑,而不應當一味地狠判、重判,致使犯罪分子產生抵觸情緒,甚至破罐破摔,出獄後繼續作案,報復社會。請看這樣一個案例:
被告人劉栓友,男,1970年12月28日生,漢族,小學文化,山西省太谷縣侯城村農民。1989年1月12日因犯搶劫罪被太谷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1997年6月13日減刑釋放,2001年10月21日凌晨1時許,該劉夥同侯馬市交通局職工楊文瑞騎摩托車竄至侯馬市東呈王村175號,用襪套蒙面後翻牆入院,破門入室,該劉對租住在此的被害人丁艷輝實施捂嘴、毆打行為,並持刀威脅,強行搶走摩托羅拉手機一部、波導手機一部、黃金項鏈二條、鉑金戒指一枚、現金1000元等物,總價值10000餘元。此外,該劉還於2001年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8時許,竄至侯馬市紫金山南街蔬菜批發市場,盜走一紅色輕騎100型摩托車,價值7500元。2002年8月,劉栓友被侯馬市人民法院數罪並罰判處有期徒刑十六年。
這是筆者經辦的一個案子,記得開庭時,公訴人問其為什麼刑滿釋放後不思悔改,又繼續作案,該劉回答,原來犯了罪後也挺後悔,本想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但沒想到法院判他十二年,判得太重了,所以自己覺著沒什麼指望了,出獄後就想找回原來的損失。這里我們無法評說原審法院量刑的輕與重,單就這種現象而言,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量刑適當與否在每一個犯了罪的人心中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筆者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在筆者自2002年至今所辦的117件刑事案件155人中,所判累犯14人,約占總人數的10%。這是一個多麼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這么多的人重新犯罪,一方面說明我們的監管工作未能盡善盡美;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刑事審判工作是否做得不夠細致,是否考慮懲罰過多,而息略了感化、教育?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筆者認為,在量刑時應多體現懲罰為輔,教育為主的方針,多給那些認罪態度好,有悔罪表現的罪犯一些改過自新的機會,多適用一些非監禁刑,使他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司法的人文關懷,這樣,重新犯罪率應該會少許多。
筆者剛剛處理了這樣一個案子:某村村民朱某左手殘疾,十年以前與本村村民張某預謀後,將本村女青年李某騙至本村東坡下朱家承包地的水泵房內,朱某強行將李某按倒在床上欲與李發生性關系,因李反抗,朱強奸未遂,後張某又將李某帶到另一蘋果園內,欲行強奸之事,因李反抗,未遂。事後張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但朱某不知何故未被緝捕,一直待在村中。後因他事被公安機關發現,此時距事發已近十年。開庭時,朱某認罪態度誠懇,對自己曾經的犯罪行為痛悔不已。被害方庭前已表示對朱某不予追究,並未出庭指控,而且要求對朱某從輕處罰,其村民委員會亦來函並派人反映朱某近十年來,表現良好,沒有違法行為,目前,其父半身不遂,其母患心臟病,其妻已離家出走,丟下一個1歲左右的孩子無人照顧,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在定案時,考慮到若將朱某某判刑入獄,整個家庭將陷入絕境,最後綜合各種因素依法判處朱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宣判後,朱某未上訴,檢察機關未抗訴,被害人亦未要求檢察機關抗訴。案子審結後,朱某表示感謝法院給了其新生,挽救了其家庭,表示一定好好改造,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刑事審判工作,不僅僅要達到法律效果,而且還應重視其所產生的社會效應。適時地採用非監禁刑,有時對犯罪分子的教育效果會更好。非監禁刑本身也是一種刑罰,恰當使用非監禁刑,既懲罰了犯罪又達到了教育罪犯的目的,有利於促進社會的和諧,為國家減輕負擔,這應該是刑事審判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的很重要的一個層面。實踐中被判了緩刑、管制等非監禁刑的罪犯大多都能遵紀守法,珍惜黨和政府給予的重新做人的機會悔過自新,有的甚至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做出了較大的貢獻。雖然亦有個別人在服刑期間不思悔改,重新犯罪,但這是極少數的,根據筆者多年的審判實踐統計,這樣的人僅佔到0.3%。可見,非監禁刑對於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的效果也很強,因此,筆者認為如果依法可以適用非監禁刑,便能達到懲誡的目的,能夠使罪犯改過自新,服務社會,我們就不必採用監禁的方法,這樣,既節省國家開支,又減少社會的負擔,同時,能使罪犯充分感受到法律的人文關懷,更有利於其改造自身,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實現社會安定有序,我們辦理刑事案件時,如果能大膽、准確地適用非監禁刑,這在解決社會矛盾沖突,維護良好社會秩序方面亦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實踐中,在處理一些輕微的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時,這方面的作用比較明顯。例如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均系過失犯罪,而被害方因為失去了親人,心情極為悲痛,有時可能喪失理智,如果不能將案件處理好,就會引起雙方矛盾沖突,甚至釀成群體性事件,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因此,我們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應當做好雙方的思想工作,使雙方互諒互讓,達成賠償協議,並求得被害方對被告人的諒解。在此基礎上,對被告人應盡可能適用非監禁刑,以達到既懲罰了犯罪,又使雙方矛盾得以化解的目的。再比如一些輕微的傷害案件,這些案件的發生,一般是因當事人雙方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引發的,在處理這類案件時,亦應當多做調解工作,使雙方矛盾化解。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快判、重判,那麼,被告人則不會主動給被害方賠償經濟損失,雙方便會從此結怨愈深,甚至導致其他不安定因素。因此,我們在處理一些附帶民事訴訟的刑事案件時,倘若被告人一方給被害人一方賠償了經濟損失,被害人一方對被告人的行為表示了諒解或者不再深究,那麼,我們就應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從輕對被告人處以刑罰,並盡可能多地適用非監禁刑。此外,對於一些其他的輕微刑事案件亦是如此,比如盜竊犯罪的初犯,未成年犯或者確因生活困難而實施盜竊的犯罪,或積極退贓,賠償損失的,應注意體現教育、挽救政策,酌情從輕處罰,區分不同情況盡可能適用非監禁刑。
當前,刑事審判工作強調懲罰與保護並舉,既要懲罰犯罪,也要保障人權,既要保護被害人的利益,也要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我們應該大膽地適用一些非監禁刑,努力化解矛盾,排除社會不安定因素,以求社會和諧與穩定。在我黨提出「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形勢下,我們的刑事審判工作是否也可以提出這樣一個理念——「以人為本,科學量刑(或者叫「人性化量刑」)」,即在法律准許的范圍內,刑事審判既要懲罰犯罪,又要從利於犯罪分子的改造出發,合理適用刑罰,從而降低重新犯罪率,減少國家負擔,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
F. 別的族人是怎麼過國慶節的
世界各國國慶節的確立各有不同的含義。
以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黑人殲滅了拿破崙的六萬遠征軍,在聖多明各島宣布獨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擺脫殖民統治和廢除奴隸制的新國家,並以獨立日為國慶節。墨西哥和迦納也以獨立日為國慶節。
以建國日為國慶節: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我國也以1949年10月1日建國日為國慶節。
以國家元首生日為國慶節:有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尼泊爾、泰國等。日本則以天皇誕生日為國慶節。
以佔領首都日為國慶節:古巴、民主柬埔寨、捷克斯洛伐克。
以武裝起義日為國慶節:如羅馬尼亞以共產黨武裝起義,推翻安東尼斯庫反動政權,轉入反法西斯戰爭的1944年8月30日為國慶節。
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這天為國慶節。南斯拉夫以召開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日子為國慶節。加拿大是英國議會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把分散的北美殖民地合並為加拿大這天定了國慶節。
以首批移民到達日為國慶節:澳大利亞以首批英國移民到達悉尼附近的植物灣那天為國慶節。
以摧毀專制性象徵物日期為國慶節:法國以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義群眾摧毀封建專制王朝的象徵——巴士底獄這一天為國慶節。
國慶節的來歷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國慶節的來歷
國慶節資料: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國慶節的設立來源於國慶日的確定。1949年10月1日14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一致決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委員宣布就職。會議決定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選舉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同日15時,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在1949年10月9日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回答者:李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