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14民法學1案例分析

2014民法學1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3-12 03:07:05

A. 民法學 案例一條。作答內容為 ,案情簡介,案件爭點,本人評析 三部分。總共2000字左右。

李維祥訴李格梅繼承權糾紛案

[裁判摘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的規定,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其本質特徵是以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戶家庭為單位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家庭承包方式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農戶家庭,而不屬於某一個家庭成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屬於個人財產,故不發生繼承問題。除林地外的家庭承包,當承包農地的農戶家庭中的一人或幾人死亡,承包經營仍然是以戶為單位,承包地仍由該農戶的其他家庭成員繼續承包經營;當承包經營農戶家庭的成員全部死亡,由於承包經營權的取得是以集體成員權為基礎,該土地承包經營權歸於消滅,不能由該農戶家庭成員的繼承人繼續承包經營,更不能作為該農戶家庭成員的遺產處理。

原告:李維祥。
被告:李格梅。
原告李維祥因與被告李格梅發生繼承權糾紛,向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李維祥訴稱:原告與被告李格梅系姐弟關系。1998年2月13日,原告父親李聖雲將其承包的農田3.08畝轉包給同村村民芮國寧經營,因李聖雲不識字,轉包合同由李格梅代簽。後李聖雲於2004年去世,去世前將上述3.08畝農地的承包證交給原告,並言明該3.08畝土地由本人和李格梅共同繼承,每人一半。但李格梅一直將該3.08畝土地全部據為已有。原告曾多次與李格梅協商,李格梅均不同意返還。請求判令原告對該3.08畝土地中的1.54畝土地享有繼承權,判令被告向原告交付該部分土地。
被告李格梅辯稱:訟爭土地應全部由被告承包經營,理由為:1.原告李維祥系非農業戶口,不應享有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2.原、被告的父母去世的時間均已超過兩年,原告的起訴已過訴訟時效;3.被告家庭人口比原告多,父母因此將訟爭土地交給被告耕種;4.原告對父母所盡贍養義務較少,而被告對父母所盡贍養義務較多,應該多享有訴爭土地承包權的繼承份額。
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一審查明:
被告李格梅與原告李維祥系姐弟關系。農村土地實行第一輪家庭承包經營時,原、被告及其父李聖雲、母周桂香共同生活。當時,李聖雲家庭取得了6.68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此後李格梅、李維祥相繼結婚並各自組建家庭。至1995年農村土地實行第二輪家庭承包經營時,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李聖雲家庭原有6.68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了重新劃分,李維祥家庭取得了1.8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李格梅家庭取得了3.34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李聖雲家庭取得了1.54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三個家庭均取得了相應的承包經營權證書。1998年2月,李聖雲將其承包的 1.54畝土地流轉給本村村民芮國寧經營,流轉協議由李格梅代簽。2004年11月3日和2005年4月4日,李聖雲、周桂香夫婦相繼去世。此後,李聖雲家庭原承包的 1.54畝土地的流轉收益被李格梅佔有。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家庭承包方式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
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農村土地承包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因此,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家庭承包和以其他方式承包兩種類型。
以家庭承包方式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主要目的在於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每一位成員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家庭承包方式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其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其本質特徵是以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戶家庭為單位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因此,這種形式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只能屬於農戶家庭,而不可能屬於某一個家庭成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以下簡稱繼承法)第三條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屬於個人財產,故不發生繼承問題。
家庭承包中的林地承包和針對「四荒」地的以其他方式的承包,由於土地性質特殊,投資周期長,見效慢,收益期間長,為維護承包合同的長期穩定性,保護承包方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第五十條的規定,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以其他方式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在承包期內,其繼承人也可以繼續承包。但是,繼承人繼續承包並不等同於繼承法所規定的繼承。而對於除林地外的家庭承包,法律未授予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的權利。當承包農地的農戶家庭中的一人或幾人死亡,承包經營仍然是以戶為單位,承包地仍由該農戶的其他家庭成員繼續承包經營;當承包經營農戶家庭的成員全部死亡,由於承包經營權的取得是以集體成員權為基礎,該土地承包經營權歸於消滅,農地應收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另行分配,不能由該農戶家庭成員的繼承人繼續承包經營。否則,對集體經濟組織其他成員的權益造成損害,對農地的社會保障功能產生消極影響。
本案中,訟爭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屬於李聖雲家庭,系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且訟爭土地並非林地,因此,李聖雲夫婦死亡後,訟爭土地應收歸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另行分配,不能由李聖雲夫婦的繼承人繼續承包,更不能將訟爭農地的承包權作為李聖雲夫婦的遺產處理。
李聖雲、周桂香夫婦雖系原告李維祥和被告李格梅的父母,但李維祥、李格梅均已在婚後組成了各自的家庭。農村土地實行第二輪家庭承包經營時,李聖雲家庭、李維祥家庭、李格梅家庭均各自取得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及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至此,李維祥、李格梅已不屬於李聖雲土地承包戶的成員,而是各自獨立的三個土地承包戶。李聖雲夫婦均已去世,該承包戶已無繼續承包人,李聖雲夫婦去世後遺留的1.54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應由該土地的發包人予以收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參加訴訟。在本案的審理過程中,法院通知發包方參加訴訟,並向發包方釋明相關的權利義務,但發包方明確表示不參加訴訟,根據不告不理的原則,在本案中,法院對於訟爭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的權屬問題不做處理。李維祥、李格梅雖系李聖雲夫婦的子女,但各自的家庭均已取得了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故李維祥、李格梅均不具備其父母去世後遺留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承包的法定條件。故對李維祥要求李格梅返還訟爭土地的訴訟請求予以駁回。
據此,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九條、第十五條、第三十一條、第五十條之規定,於2009年 5月13日判決:
駁回原告李維祥的全部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後,雙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均未提出上訴,一審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

B. 民法學的一個案例分析題,請回答的合理詳細

一、被宣告死亡合法,依據:
《民法通則》:
第二十三條【申請宣告死亡】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二年的。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25.申請宣告死亡的利害關系人的順序是:
(一)配偶;
二、其妻看法不正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36.被宣告死亡和自然死亡的時間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仍然有效,但自然死亡前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與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後果相抵觸的,則以其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為准。

C. 民法學的案例分析題

1、法院應支持鞋廠的訴訟請求,此時業務員王某的授權證明足以使鞋廠認為王某有回代理權,且鞋廠為答善意,此代理為表見代理,合同有效。
2、法院不應支持服裝廠的訴訟請求,服裝廠明知業務員王某的授權證明被撤銷的情況下,仍與王某以商場名義與其訂立500套服裝的買賣合同,且具備惡意,並且事後商場沒有追認,此代理無效。
王某以自己名義和服裝廠訂立的100套服裝的合同有效,合同的付款義務由王某個人承擔,與商場無關。

D. 民法學案例分析、求專業指導

1.(1)乙的監護人應當償還。根據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乙未滿18周歲,為未成年人,其父母應當負責償還。
(2)甲乙有權要求乙返還丟失的手錶。但是應當賠償丙所支付的費用。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所有權人或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2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丁拾得遺失物,無權處分給丙,甲乙要求返還原物,需給付丙20元費用。
2. (1)屬於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2)法院應該支持李某的訴訟請求,退貨或返還7000元。
3.(1)李某的民事行為不屬於代理。李某在賣桃子給學校時並沒有披露所有權人趙某,其不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向第三人做意思表示,不符合代理的構成要件。
(2)趙某應該向吳某要錢。因吳某沒有披露被代理人,吳某交錢後,可向學校追償。
4.(1)屬於普通宿舍時效。延付或拒付租金。應從2007年2月起算。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
(2)不能作為「不知道」權利被侵害,訴訟時效不開始計算的理由。

一個字一個字打起很累的 論文還沒寫呢 去寫論文了 可能有部分題目答案不是很准確 你再確認一下

E. 民法學案例分析

  1. 金某樊某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不滿18歲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2. 自助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

  3. 根據《民法通則》第75條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所以,學校是沒有權利沒收學生的手機

  4.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需要承擔責任。

    但是金某樊某自身也有過錯,應當減輕學校的賠償責任

F. 民法學案例分析,指點。。。。

1、蔡錦肅和電腦公司的欠款屬於該網路公司欠款,由網路公司剩餘財產按比例清回償。

邢智賓答向朋友齊明禮借款,這屬於個人借款,由邢智賓以個人財產向齊明禮償還。

2、馬文與小弟的協議損害第三人利益,無效;法院應當支持張芳的訴訟請求。
根據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該房屋買賣協議屬於附條件合同,條件成就才生效,現條件為成就,張龍的訴訟請求應予駁回。

G. 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 作業3 求答案!!!

答:抄該案例屬於委託合同襲。 原告委託被告作畫,被告擅自轉委託,讓學生谷某代替,作品與差距很大。 委託合同擅自轉委託的,那麼被告、學生谷某要承擔連帶責任。


新《合同法》第二十一章第四百條規定受託人應當親自處理委託事務。經委託人同意,受託人可以轉委託。轉委託經同 意的, 委託人可以就委託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 受託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及其對第 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未經同意的,受託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 但在緊急情況下受託人為維護委託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的除外。

H. 《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作業1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民法 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基本法的地位。2、聯營 是企業之間、企業與事業單位之間在平等自願基礎上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而達成的聯合。3、宣告失蹤 指公民下落不明滿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宣告其為失蹤人並對其財產實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4、時效 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一定時間之後即發生一定法律後果的制度。5、法定代理 是指法律根據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存在而設立的代理。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專指系統編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實質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得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2、《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行自願(公平)、等值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3、民事法律關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和(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4、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5、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6、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的活動。7、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包括(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8、《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確定根據,可將其分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約定期限)。三、選擇題:1、民法通則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指(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2、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公民為失蹤人,該公民必須下落不明滿(二年)。3、在民法上房屋屬於(不動產)。4、張某不習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楊某經過,要求張某付1萬元人民幣救張某,張無奈同意付錢,楊遂將張就起,其要求付錢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5、民法通則規定的一年特殊訴訟時效,適用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6、民法通則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7、法律規定(公民離開住所下落不明滿4年)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宣告其死亡。8、法人終止的原因有(依法被撤銷)、(解散)、(依法宣告破產)。四、問答題: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是什麼?答:⑴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實;⑶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2、簡述公民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權利的區別?答:⑴民事權利能力僅是一種資格,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的獲取實際利益的可能性。這種資格是民事主體不論是否實際參加民事法律關系都普遍享有的。民事權利則是民事主體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所實際享有的利益,它必須通過實際的行為才能創設或取得;⑵民事權利能力示享受權利的資格和承擔義務的資格的統一。而民事權利合民事義務則是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相互對應,各自獨立的兩個不同概念。⑶民事權利能力是一種法定資格,它與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無關,不能由其自由轉讓、放棄。而民事權利的內容和范圍直接取決於民事主體的意志,可以依法轉讓和放棄。作業2參考答案一、試述公平自願原則:論述參見課文第18-19頁第二章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二、試述誠實信用原則:論述參見課文第20頁 第二章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作業3參考答案案例分析答:本案是一起比較典型的涉及相鄰關系的民事案件。所謂相鄰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李某房屋與鄰居相鄰,根據民法通則關於相鄰關系的有關「不動產所有人和使用人行使權利,應給予相鄰的不動產所有人和相鄰人以行使權利的必要的便利」,「當事人在行使相鄰權時應盡量避免和減少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有關規定,李某的鄰居應採取措施避免和防止排水管漏水。鄰家漏水導致李某的牆壁損壞,鄰家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鄰家不予理睬是錯誤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2條的規定:「處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時,對有過錯的一方造成他方損害,應責令其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李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鄰家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作業4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宣告死亡 是指公民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該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2、表見代理 是指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客觀上存在使相對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情況,且相對人主觀上為善意且無過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張代理的效力。3、訴訟時效 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就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可能性的制度。4、善意取得 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佔有人,在不法將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5、按份共有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分別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一種共有關系。6、相鄰關系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二、填空題1、民事法律關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和(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2、民法通則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3、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成立時) 產生,到(消滅時)終止。4、貨幣式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屬於具有特殊作用的種類物。5、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基本法的地位。6、《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行自願(公平)、等值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7、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不可抗力)(2)(其他障礙) 。8、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用益物權)和 (擔保物權)。9、財產所有權合法取得的方式可以分為(原始取得)、(繼受取得)。10、房屋典權是典權人支付典價,佔有出典人的房屋,並對其進行(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三、選擇題1、民法通則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指(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2、張某不習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楊某經過,要求張某付1萬元人民幣救張某,張無奈同意付錢,楊遂將張就起,其要求付錢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3、《民法通則》規定,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4、某甲將一台彩電贈送給某乙,該項民事法律行為屬於(單務法律行為)。5、根據物權法原理,下列行為中屬於財產所有權原始取得的根據是(沒收、勞動生產、取得孳息)。6、下列物中,屬於有價證券的是(股票、支票、本票)。7、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在處理相鄰關系中,應遵循的原則有(公平合理、團結互助、有利生產、方便生活)。8、下列(礦藏、森林、軍事設施、廣播設施)屬於國家所有權的客體。9、動產物權包括(動產所有權、留置權、動產的抵押權、以國庫券作抵押)。10、民法通則規定的一年特殊訴訟時效,適用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問答題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是什麼?答: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四項有效條件:⑴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實;⑶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2、財產所有權具體有哪些法律特徵?答:財產所有權的法律特徵:⑴財產所有權具有內容上的完整性。它集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個方面的權能於一身;⑵財產所有權具有權利主體的特定性。權利主體是特定的所有權人;⑶財產所有權具有相對義務人的不特定性。相對義務人是除所有人之外的任何不特定的民事主體;⑷財產所有權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可依法排除他人的非法干涉、妨礙或侵害,任何財產上只能有一個所有權;⑸財產所有權的客體僅限於財物。不包括行為和智力成果等3、取得法人資格的條件是什麼?答:取得法人資格的條件是:⑴依法成立;⑵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⑷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五、案例分析答:1、李某享有合法的代理權,其行為將房屋出售給王某是行使代理權。2、李某在行使其權利時進行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活動,該行為無效。3、因為代理是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具備民事法律行為要件,李某和王某串通,故意壓價,根據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行為是無效民事行為。」因此,李某所為是無效民事行為。4、劉某同意在房屋被拆後賣給王某,不是李某行為有效而是所有人直接意思表示,劉有權要求王某王某、李某賠償損失。王某沒錢,劉某要求李某負責賠償全部損失合法。5、王某和李某共同造成劉某的損失,劉有權向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主張全部權利。因為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I. 民法學的案例分析

1損失由甲承擔,因為甲是所有權人!
2歸甲所有,因為甲是所有權人且現在仍然占版有牛!權
3由甲和乙連帶承擔!理由同上!
4合同是無效的!因為乙是無權處分人!
5丁可以獲取所有權!因為他是善意第三人!給甲造成的損失由乙承擔!
6有效!

J. 民法學的一道案例分析題

問題一:約定合夥虧損由甲一人承擔無效,因為合夥企業的全體合夥人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問題二:丁不可以要求甲承擔合夥債務,因為債權人應當先要求合夥企業清償債務。
問題三:乙欠戊的個人債務應該以乙的個人財產予以償還。

熱點內容
簡述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65
法與社會結伴而行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4
網路需不需要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06:16:00 瀏覽:9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2 05:59:37 瀏覽:631
新泰法院繼成 發布:2025-09-12 05:46:38 瀏覽:561
道德逆淘汰 發布:2025-09-12 05:37:24 瀏覽:516
2014段波民法一 發布:2025-09-12 05:37:21 瀏覽:870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考妍難嗎 發布:2025-09-12 05:31:44 瀏覽:246
高敏敏法院 發布:2025-09-12 05:22:25 瀏覽:570
定西找律師 發布:2025-09-12 05:21:42 瀏覽:335